论中国茶文化BS一、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 2737 一 2697 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 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 已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茶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 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 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晋代、南北朝,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 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人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780 年陆羽 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 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人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在唐代形 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 推 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 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 佛教徒的“干人社”等宋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 重要手段,还赐绘国外使节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徒, 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 茶”,同房时要“合茶”。
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明清 时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 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微明的《惠山茶 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二、茶叶的审评1 、香气:北方通称“茶香”茶叶经开水冲泡五分钟后,倾出茶汁于审评碗 内,嗅其香气是否正常以花香,果香、蜜糖香等令人喜受的香气为佳而烟、 馊、霉,老火等气味,往往是由于制造处理不良或包装贮藏不良所致2 、滋味:北方通常称“茶口”凡茶汤醇厚、鲜浓者表示水浸出物含量多而且 成份好茶汤苦涩,粗老表示水浸出物成份不好茶汤软弱、淡薄表示水浸出物 含量不足3 、水色:也称“汤色”审评水色主要的区别品质的新鲜程度和鲜叶的老嫩 程度最理想的水色是绿茶要清碧浓鲜,红茶要求红艳而明亮低级或变质的茶 叶,则水色混浊而晦暗4 、叶底:审评叶底主要是看它色泽及老嫩程度芽尖及组织细密而柔软的叶 片愈多,表示茶叶嫩度愈高叶质粗糙而硬薄则表示茶叶粗老及生长情况不良 色泽明亮而调和且质地一致,表示制茶技术处理良好三、茶叶的储藏茶叶贮藏的目的,是要保持茶叶固有的色香味形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设法 充分保持干燥,尽量减少外界温度、湿度的影响,避免与带有异味的物品物接触, 还要使茶叶不受挤压和撞击,以保持其原形、本色、真味。
家居饮用的茶叶可放在双层盖的铁皮罐中保存,置于干燥的地方,不使与异 味的的物品相混杂如需长期保存的茶叶,可采取热水瓶贮藏法,即将茶叶装入热水瓶内,用白 蜡封口,并裹以胶布也可以装入有双层盖的铁罐中,尽量装足,不留空隙装 好后盖好双层盖,盖口缝要用胶布封紧铁皮罐外套上两层塑料袋,封好袋口, 放入冰箱的冷冻室这样可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茶叶的品质四、茶与健康茶,是中国古老的饮料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茶叶中的营养成分药效成 分不断被发现,并通过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证实其保健功能各国的研 究结果都证实了这一点,即饮茶确实有益人体健康我国古代医药界对茶叶的医疗效用有广泛的叙述,可归纳为 20 项:1、令人少睡;2、安神除烦;3、明目;4、下气;5、消食;6、醒酒;7、去腻 减肥;8、消热解毒;9、止渴生津;10、去痰;11、治痢;12、疗瘘;13、利水; 14、通便;15、怯风解表;16、坚齿;17、益气力;18、清头目;19、疗饥;20、 养生益寿近代,从生物化学和医学的角度看,茶叶的功效有22 项:1、止渴;2、消减 疲劳;3、强心;4、可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5、可降低高血压发病率;6、对动 脉硬化有些疗效;7、消食解油腻;8、沱茶、白茶、乌龙茶能降血脂;9、利尿; 10、红茶糖水治肝炎;11、治糖尿病;12、解毒;13、解酒;14、沉淀水和食品 污染的矿物质有害离子(如汞、砷);15、杀菌消炎;16、抑制病毒;17、和胃、 止泻、通便;18、抗辐射;19、有提升白细胞的作用;20、防龋;21、防治眼科 疾病;22、防治癌症。
五、茶文化的核心价值在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中,茶道是核心茶道是以修道、行道为宗旨的饮 茶艺术,是饮茶之道和饮茶修道的统一茶道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备茶品饮之道, 即备茶的技艺、规范和品饮方法;二是思想内涵,即通过饮茶陶冶情操、修身养 性,把思想升华到富有哲理的、关于世界人生本体根据的、道的境界也可以说 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把当时所倡导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寓于饮茶的活动之中在茶 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茶道”以茶为媒,通过沏品茗品人生茶、 赏茶、饮茶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增进友谊、学习礼法、品味人生、参禅悟道, 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完善,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茶道所追求的是 超越性与和谐性的有机统一人的生存是现实的,也是超越的处于现实中的人 力求超越现实,克服现实的缺陷,摆脱现实的束缚,让身心得到解放和自由,让 情感得到宣泄和升华茶道首先追求在虚静玄观之中,通过直觉体悟达到对人生 茶语清心: 对功利的精神上的超越中国茶道思想是融合儒、道、佛诸家精华而成把诸家精华与唐代文化的特 色结合起来,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基础,首创中国茶道精神饮茶不只是个物质 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精神享受、精神陶冶、直觉体悟的过程,强调在茶事之中 精行俭德,进行自我修养,陶冶情操,养成茶人品格。
在茶道中,静与美常相得益彰因为静则明,静则虚,静可虚怀若谷,静可内品 茗品人生敛含藏,静可洞察明澈,体道入微可以说:“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 静字无妙法”道家主静,儒家主静,佛教更主静中国茶道正是通过茶事创造 一种宁静的氛围和一個空灵舒静的心境,当茶的清香静静地浸润你的心田和肺 腑的每一个角落的時候,你的心灵便在虚静中显得空明,你的精神便在虛静中 升华净化,你将在虛静中与大自然融涵玄会,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六、中国四大茶道中国的茶道大致可概括为四大茶道:雅士茶道、世俗茶道、禅宗茶道、贵族 茶道1、雅士茶道中国古代的士和茶有不解之缘,可以说没有古代的士便无中国茶道雅士茶 道是已成大气候的中国茶道流派茶人主要是古代的知识分子,以"入仕"的士主 体,还包括未曾发迹的士,一定文化艺术修养的名门因秀、艺坛伶人等对于饮 茶,主要不图止渴、消食、提神,而在乎导引人之精神步入超凡脱俗的境界,于 闹情雅致的品茗中悟出点什么茶人之意在乎山水之间,在乎风月之间,在乎诗 文之间,在乎名利之间,希望有所发现,有所寄托、有所忘怀"雅"体现在下列 几个方面: 一是品茗之趣 ,二是茶助诗兴, 三是以茶会友 ,四是雅化茶事 。
正因为文人的参与才使茶艺成为一门艺术,成为文化文人又将这门特殊的艺能 与文化、与修养、与教化紧密结合从而形成雅士茶道2、世俗茶道茶是雅物,亦是俗物茶叶进入家庭,便有家居茶事清代查为仁《莲坡诗 话》中有一首诗: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而今七事都更变,柴米油 盐酱醋茶茶已是俗物,日行之必需客来煎茶,联络感情;家人共饮,同享天伦之乐 茶中有温馨茶道进入家庭贵在随意随心,茶不必精,量家之有;水不必贵,以 法为上;器不必妙,宜茶为佳富贵之家,茶事务求精妙,可夸示富贵、夸示高 雅,不足为怪;小康之家不敢攀比,法乎其中;平民家庭纵粗茶陶缶,只要烹饮 得法,亦可得茶趣3、禅宗茶道 僧人饮茶历史悠久,因茶有"三德",利于丛林修持,由"茶之德"生发出禅宗 茶道僧人种茶、制茶、饮茶并研制名茶,为中国茶叶生产的发展、茶学的发展、 茶道的形成立下不世之功劳茶神陆羽就出身佛门他的作品《茶经》系统地总结了当时的茶叶采制和饮 用经验,全面论述了有关茶叶起源、生产、饮用等各方面的问题,传播了茶业科 学知识,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开中国茶道的先河,而且,多数名茶都与佛门 有关如有名的西湖龙井茶,陆羽《茶经》说:"杭州钱塘天竺、灵隐二寺产茶"。
明代冯时可一《茶录》记载:"徽郡向无茶,近出松萝茶最为时尚是茶始于一 比丘大方,大方居虎丘最久,得采制法 其后于松萝结庵,来造山茶于庵焙制, 远迹争市,价倏翔涌,人因称松萝茶"以及毛峰中的极品——黄山毛峰,铁观 音、普陀佛茶等4、贵族茶道贵族茶道由贡茶演变而来贵族茶道的茶人是达官贵人、富商大贾、豪门乡 绅之流的人物,不必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但一要贵,有地位,二要富,有万贯 家私于茶艺四要"精茶、真水、活火、妙器"无不求其"高品位",用"权力"和" 金钱"以达到夸示富贵之目的,似乎不如此便有损"皇权至上",有负"金钱第一" 贵族茶道有很多违情背理的地方,比如太看中金钱名,失去了茶本身高洁、清雅 的品性但因其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这一茶道成为重要流派香火绵延作为茶 道应有一定仪式或程序,贵族茶道走出宫门在较为广泛的上层社会流传,其富贵 气主要体现在程序上其变种即源于明清至今仍在流传的闽潮功夫茶七、茶道与茶艺茶道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 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 具、环境陆羽将唐代的煮茶技艺总结为:“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 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饮”(《茶经•六之饮》),就是茶叶采 造、鉴别、茶具、用火、用水、炙茶、碾末、煮茶、饮用等九个方面。
中国茶道 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两种 1.煎茶 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唐代的煎 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2.斗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通过比 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劣的一种品茶艺术斗茶又称为茗战,兴于唐代 末,盛于宋代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带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八、中国茶道的意义喝茶、品茶、茶艺与最高境界——茶道 喝茶:将茶当饮料解渴品茶: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喝的时候又能细细品味 茶艺: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 最高境界——茶道: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 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论中国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