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洋泾实验小学 殷晓方教学目标:1.正确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理解“勉强、撕心裂肺”等词语的意思2. 教会学生抓重复词汇进行质疑的方法3.能发挥想象,按看到、听到、想到的顺序编写场景4.感受华佗是个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人教学重点难点:1.能发挥想象,按看到、听到、想到的顺序编写场景2.教会学生抓重复词汇进行质疑的方法教学过程:一、 引出课题:1. 同学们,我们三年级时认识了让太子死而复生的神医扁鹊,今天我们还要来认识另一位神医出示课题12.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针对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吗?预设:(1)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是谁? (2)为什么要发明麻醉剂?怎样发明麻醉剂的?(3)“发明”什么意思?和“发现”有什么区别? (4)“发明”与“第一个”这两个词语有没有重复? 2.介绍华佗刚才同学问到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是谁?你们知道吗?板书:华佗 谁来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华佗?课文中也有两段介绍华佗的内容,指名学生读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两小节连起来介绍一下华佗3.华佗为什么要发明麻醉剂和怎样发明麻醉剂的呢?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解决 二、 整体感知:1. 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有哪些词语的读音或解释要提醒大家的。
2. 过渡:作为一个“神医”,华佗也有深感不安的时候,下面请同学们再快速地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华佗几次手术的过程?分别是哪几次?三、 深入研读:1. 学生快速默读,思考以上问题并交流2. 学生交流板书: 给小孩做手术 给醉汉做手术3. 华佗在给这两个不同的病人做手术时分别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板书:看到 听到 想到 4. 请你们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并完成练习5. 按课文内容完成表格手术对象看到听到想到(用“ ”划出)给小孩做手术给醉汉做手术5. 过渡:华佗在给两个不同的病人做手术的过程中,看到、听到的都不一样,他的想法也不一样6. 出示句子:(1) 华佗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动手术的病人不感到疼痛呢?(2) 华佗沉思起来:如果有一种药,让病人吃下去,也像醉了一样,动手术不就没有痛苦了吗?读句子,华佗在思考过程中更多的想到了什么?8. 师总结:对呀,为病人解除痛苦,成为华佗最大的心愿,所以当他发觉醉汉在手术时一直毫无感觉,不禁有所启发于是华佗怎么做呢?9. 请看课文第8节从此,他时时-----,处处-------,终于--------。
动手术的病人喝了这种药,便会----------,手术结束后---------------------(师生引读第8节)四、 总结课文1. 我们一起把课文读一读,你们来感受一下华佗是个怎样的人?2. 学生交流并板书: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 善于观察,医术高超五、 拓展练习这篇课文就是按看到、听到、想到的顺序把两次手术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下面老师给大家看一个场景,看完以后老师请你们也按看到、听到、想到的顺序把这个场景写清楚、写具体1. 出示场景2. 出示写段要求3. 再次观看场景4. 交流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并完成练习5.交流6.总结板书设计:12.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急病人所急 想病人所想 善于观察 医术高超 华佗 给小孩做手术 看到 听到 想到给醉汉做手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