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双减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作业设计

可乐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7.53KB
约7页
文档ID:156926825
双减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作业设计_第1页
1/7

双减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作业设计13短文两篇一、作业内容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一3题最美的姿态张鸣① 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 式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 的荒凉和寂寥② 一种人认为: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肉体的滋 长、强壮与满足只需五谷与酒肉,但五谷与酒肉所饲养的只是一具 没有灵魂、可以行走、可以叫嚣的躯体人应该是一种追求精神并 从精神上获得愉悦的动物,这种动物是需要通过修炼的,而修炼的 重要方式之一便是阅读③ 另一种人,即使书籍堆成山耸立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可能 思考一下这些书与他们自己的人生与生活有何关系吸引这些人的 只是物质与金钱,再有便是各种各样的“娱乐”④ 人这一辈子,无论怎样辛劳、勤勉,实际上只能在极小的范 围内经历生活,经历人生由于如此,人认知世界,十有八九是盲 人摸象,很难有对世界的完整把握,而图书呈现了人类在不同时 期、不同领域的不同经验一个识字的人,只需有书在手,坐在家 中,或案前,或榻上,或瓜棚豆架之下,便可走出生活圈栏,进入 一个无边的疆域明明是身居斗室,却从别人的文字里看到了沙漠 驼影、雪山马迹、深宫秘事、坊间趣闻……读书渐久,经验渐丰, 你会发现,读书使人的心灵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渐充盈。

⑤ 读书人的高贵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有 些人,就造物主创造的毛坯而言,也许是没有魅力的,甚至是有缺 陷、不完美的然而,读书生涯使他们由内到外地获得了新生虽 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高贵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一些以读书为生的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椅里向 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当他们站在讲台上条分缕析地讲述他们 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桌上很随意地诙谐了一下时,你会觉得这些先 生真是很有神米此时,你就会真正领略"书卷气"的迷人之处⑥ 人类无疑是一切动物中最善于展示自身的动物,体育场、舞 台、T型台 这一切场所,都是人类展示自己身体以及姿态的地 方,但你知道吗?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选文有删改)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简述本文的论证过程3. 联系你的阅读经历,谈谈读书给你带来的好处二、设计意图本课的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理解并把握作者的观点2.梳 理课文的论证思路,学习作者的说理思路3.树立正确的读书观, 认识读书的价值,学会以正确的方法和态度读书作业1对应目标一,考查对中心论点的掌握作业2对应目标二,议论性文章一般有严谨的论述逻辑,运用 多种论证方法,学习分析论证思路。

作业3对应目标三,引导学生思考读书的价值和意义,端正态 度,激发兴趣,爱上读书三、 参考答案1. 示例: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2. 示例:文章首先运用对比论证,突出了阅读的重要性;然后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分析了读书的好处;最后得出了 “人类最优美 的姿态是读书"这一结论3. 答案:略能联系自身的“阅读经历”谈读书的好处,言之 有理即可)四、 完成时间20分钟左右14山水画的意境一、作业内容1. 深入理解“意境”,课文探讨的是山水画的意境,第3、4 段为何以古诗词为例?2. 观察下图楚均亭画作《无人亦自芳》,写一段解说文字,至少 用上一个成语二、设计意图文艺论文是一种特殊的议论文,具有特殊的写作方式学生阅 读过程中要注意分析文中的实例,把握实例的呈现特点,分析实例 与观点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深入理解作者观点同时,还应学会 质疑问难,形成自己对意境的认识和理解三、参考答案1. 示例:①举古诗词的例子是因为“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 很好的意境”②古诗词有意境的例子可以阐释山水画上的意境问 题,诗和画本有相通之处,如苏轼评价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诗 中有画,画中有诗”③以古诗词为例有更好的表达效果,因为这 些古诗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比举绘画的例子更通俗易懂,也更能 具体地阐释艺术作品是如何通过写景充分表达人的思想感情,从而 创造出意境的。

2示例:画面由外倾的山崖、一簇兰花、两只飞翔的小鸟组 成画的主体是生长在悬崖绝壁之上的一簇茂盛的兰花,数朵兰花鲜 艳盛开,芬芳四溢;叶子四处伸展,有的直抵画面底端画面左下角 两只鸟儿从山崖下飞翔而过画面以外倾的崖角和鸟儿飞行的位置, 衬托出兰花生长的高度,突出表现了兰花甘于寂寞、高洁傲岸、不媚世俗的精神品质,使物性与人品、主观与客观水乳交融,别出心裁,发人深思四、完成时间20分钟左右15无言之美一、 作业内容1. 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述“无言”之 美的2. 不同的艺术门类,各自的“语言”不同,却有着各自相同的 “美学追求”,都注重以“无言”获得更浓厚的审美体验你能再举几个艺术中“无言之美”的例子吗?二、 设计意图作业1让学会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通过作者所举实例,体会 实例与观点的关系作业2引导学生运用文中的理论方法,鉴赏其他文学艺术作品 中的“无言之美”既可以让学生获得审美体验,又可以提升思维 品质,形成自己对“无言之美“(含蓄之美)的认识和理解三、 参考答案1. 示例: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学生的对话中引出无言的话题,并点 明要从美术的角度关注无言之美接着论证言意关系,并以从言达意 的文学为例,说明文学乃至一切艺术都是尽量以言表意,而不能全然 以言表意,也无须全然以言表意,即说明无言之美。

为了论述自己的 观点,作者分别从绘画的选择之美、文学的意蕴之美、音乐的无声之 美、雕刻的含蓄不露之美来论证2. 示例:(1) 图画:油画和素描讲究写实,而水墨画讲究写意,也就是 留白含蓄表达,留给欣赏者想象的空间,体会无尽的美感2) 文学:辛弃疾《丑奴儿》中“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 休”,不说愁绪有多深重,但一个“欲说还休”,读者就已完全领 会3) 音乐:交响乐中停顿之后的爆发,流行乐中的前奏与尾 声,都是留白,使整个乐曲流畅而完整4) 雕刻:“断臂维纳斯”,残缺的双臂却留给我们无限的想 象空间,即使假想出一百种手臂的可能,也没有残缺带给人的美感 强烈,这也是一种“无言之美”四、完成时间20分钟左右16驱遣我们的想象一、作业内容1. 阅读课文,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证欣赏文艺作品需要驱遣想象力 的2. 下图是《读者》杂志的徽标,画面是一只绿色的小蜜蜂请你 用简洁的文字对其含意加以说明二、设计意图这是一篇探讨鉴赏方法的文章侧重鉴赏思想方法,突出鉴赏 实践,学以致用通过课文的阅读,引导学生喜欢阅读,培养良好 的阅读习惯,体验阅读的快乐三、参考答案1. 示例:作者以赏析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入 手,首先以纯理性思考的方式对诗句进行赏析,如“疑问:大漠上也许 有几处地方聚集着人,难道不会有几缕的炊烟吗?”这样的赏析全然 得不到诗句中所蕴含的壮景与情感,换句话说,这是没有驱遣想象力 的结果;同时又论述在想象中睁开眼睛来看这十个文字所构成的一 幅图画,便能感受到诗中静寂的境界。

从而得出了结论:无论是到过 北方还是没有到过北方的读者,驱遣着想象来读诗,都能得到审美的 愉快,如果只死盯着文字,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2. 示例:①刊物的编辑要做辛勤的蜜蜂,从文艺百花园中采集智 慧的花粉,酿成甜香的蜜,奉献给读者②众多的读者要像蜜蜂勤劳 采集花粉酿蜜一样,广泛阅读文章,获取智慧的甘露四、完成时间20分钟左右。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