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 主编主编 王绚皓王绚皓 副主编副主编 陈王慧陈王慧 张鑫琦张鑫琦 李向红李向红 第六章第六章 激励理论及其应用激励理论及其应用o【名人名言名人名言】o工作的报酬就是工作本身工作的报酬就是工作本身o 稻山嘉宽稻山嘉宽第六章第六章 激励理论及其应用激励理论及其应用o【教学目标教学目标】o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以下知识点: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以下知识点:o1.激励的概念和模式激励的概念和模式 o2.激励的机制及原则、方法激励的机制及原则、方法 o3.双因素理论的内容和应用双因素理论的内容和应用 o4.成就需要理论的内容和应用成就需要理论的内容和应用 o5.期望理论的内容和应用期望理论的内容和应用 o6.公平理论的内容和应用公平理论的内容和应用 o7.强化理论的内容和应用强化理论的内容和应用第六章第六章 激励理论及其应用激励理论及其应用o【引导案例引导案例】o奖金与积极性奖金与积极性o第一节第一节 激励理论概述激励理论概述o第二节第二节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o第三节第三节 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o第四节第四节 弗隆的期望理论弗隆的期望理论o第五节第五节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o第六节第六节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第一节第一节 激励理论概述激励理论概述o一、激励的概念一、激励的概念o(一)有关激励的研究(一)有关激励的研究o(二)激励的概念(二)激励的概念o1.激励的定义激励的定义o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
是使用某种有效手段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是使用某种有效手段或方法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或方法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o2.激励的实质激励的实质o通过对员工动机的激发、强化,从而改造、改进员工的通过对员工动机的激发、强化,从而改造、改进员工的行为,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行为,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o二、激励模式二、激励模式o(一)激励模式一:刺激(内外诱因)、个(一)激励模式一:刺激(内外诱因)、个体需要、动机、行为、目标、反馈等体需要、动机、行为、目标、反馈等刺激(内外诱因)个体需要动机行为目标图6.1 激励模式一反馈o(二)激励模式二:需要(或愿望、欲望、(二)激励模式二:需要(或愿望、欲望、动力)、行为、目标、反馈等动力)、行为、目标、反馈等需要(愿望欲望、动力)行为目标图6.2 激励模式二反馈o(三)激励模式三:未满足的需要、心理紧(三)激励模式三:未满足的需要、心理紧张(愿望、驱动力)、动机、目标导向、目张(愿望、驱动力)、动机、目标导向、目标行为、需要满足紧张解除、产生新的需要、标行为、需要满足紧张解除、产生新的需要、反馈等未满足的需要心理紧张动机目标导向目标行为需要满足紧张解除产生新需要图6.3 激励模式三反馈o三、激励机制三、激励机制o(一)激励机制的内容(一)激励机制的内容o1.诱导因素集合诱导因素集合 o2.行为导向制度行为导向制度 o3.行为幅度制度行为幅度制度 o4.行为时空制度行为时空制度 o5.行为归化制度行为归化制度 o(二)激励机制的作用(二)激励机制的作用o1.激励机制的助长作用激励机制的助长作用 o2.激励机制的致弱作用激励机制的致弱作用 o四、激励理论四、激励理论o(一)按其所研究的激励侧面的不同及其与(一)按其所研究的激励侧面的不同及其与行为的关系不同划分:行为的关系不同划分:o1.内容型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Content Theory)o2.过程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Process Theory)o3.行为改造型行为改造型(或增强型或增强型)激励理论激励理论(Behavior Modification Theory)o(二)按时期划分的激励理论(二)按时期划分的激励理论o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o麦格雷戈的麦格雷戈的XY理论理论o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o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o爱德温爱德温.洛克目标设置理论洛克目标设置理论o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o公平理论以及期望理论公平理论以及期望理论o(三)按心理学派别划分的激励理论(三)按心理学派别划分的激励理论o1.行为主义激励理论行为主义激励理论 o2.认知派激励理论认知派激励理论 o3.综合型激励理论综合型激励理论 o 五、激励的基本原则五、激励的基本原则o(一)目标结合原则(一)目标结合原则 o(二)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二)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o(三)引导性原则(三)引导性原则o(四)合理性原则(四)合理性原则o(五)明确性原则(五)明确性原则o(六)时效性原则(六)时效性原则o(七)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七)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o(八)按需激励原则(八)按需激励原则o六、激励的方法六、激励的方法o(一)物质激励(一)物质激励 o(二)精神激励(二)精神激励 o1.目标激励目标激励 o2.工作激励工作激励 o3.参与激励参与激励 o4.荣誉激励荣誉激励 o(三)情感激励(三)情感激励【案例6.1】青岛港的人才激励 o讨论题:讨论题:o用相关激励理论分析青岛港为什么会取得今用相关激励理论分析青岛港为什么会取得今天的成绩?天的成绩?第二节第二节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o一、双因素理论的内容一、双因素理论的内容 o(一)保健因素(一)保健因素 o(二)激励因素(二)激励因素o 表表6.1 影响因子分析影响因子分析影响工作满足的保健因子影响工作满足的保健因子监督的品质监督的品质薪资薪资公司政策公司政策工作场所的物理环境工作场所的物理环境与他人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工作稳定度工作稳定度影响工作满足的激励因子影响工作满足的激励因子升迁机会升迁机会个人成长机会个人成长机会认同感认同感责任感责任感成就感成就感o二、双因素理论的启示和应用二、双因素理论的启示和应用o(一)双因素理论的启示(一)双因素理论的启示 o(二)双因素理论的应用(二)双因素理论的应用【案例6.2】工资全额浮动为何失灵?o讨论题:讨论题:o试用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解释工资全额浮试用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解释工资全额浮动失灵的原因?动失灵的原因?第三节第三节 麦克利兰的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成就需要理论o一、成就需要理论的内容一、成就需要理论的内容o 麦克利兰认为,人类的许多需要都是后麦克利兰认为,人类的许多需要都是后天的,是社会性的。
在生存需要基本得到满天的,是社会性的在生存需要基本得到满足的前提下,人的最主要的需要有成就需要、足的前提下,人的最主要的需要有成就需要、归属需要、权力需要,其中成就需要的高低归属需要、权力需要,其中成就需要的高低对人的成长和发展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所对人的成长和发展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所以很多人就称其理论为成就需要理论以很多人就称其理论为成就需要理论o(一)成就需求(一)成就需求(Need for Achievement):o争取成功、追求优越感,希望做得最好的需要争取成功、追求优越感,希望做得最好的需要o(二)权力需求(二)权力需求(Need for Power):o影响或控制他人且不受他人控制的需求影响或控制他人且不受他人控制的需求o(三)归属(亲和)需求(三)归属(亲和)需求(Need for Affiliation):建立友好亲密的人际关系,寻求被他人喜爱和建立友好亲密的人际关系,寻求被他人喜爱和接纳的的需要接纳的的需要o二、成就需要理论的启示与应用二、成就需要理论的启示与应用【案例6.3】百安居激励员工自主选择职业发展o讨论题:讨论题:o试用成就激励理论分析百安居采取的员工激试用成就激励理论分析百安居采取的员工激励措施。
励措施第四节第四节 弗隆的期望理论弗隆的期望理论o一、期望理论的内容一、期望理论的内容oM=V Eo激励的效果激励的效果=效价效价期望值期望值o二、期望理论的启示与应用二、期望理论的启示与应用o(一)期望理论的启示(一)期望理论的启示o(二)期望理论的应用(二)期望理论的应用o 1.确定适宜的目标确定适宜的目标o 2.提高员工的期望值提高员工的期望值o 3.增强工作绩效与所得报酬之间的关联性增强工作绩效与所得报酬之间的关联性o 4.正确认识报酬在员工心中的效价正确认识报酬在员工心中的效价案例6.4】“受罚席”的是非功过o讨论题:讨论题:o运用期望理论来解释保罗激励做法的优缺点运用期望理论来解释保罗激励做法的优缺点第五节第五节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o一、公平理论的内容一、公平理论的内容o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由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约翰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斯塔希斯塔希.亚当斯亚当斯(John Stacey Adams)于于1965年提出亚当斯年提出亚当斯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员工的激励程度来源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员工的激励程度来源于对自己和参照对象(于对自己和参照对象(Referents)的报)的报酬和投入的比例的主观比较感觉。
酬和投入的比例的主观比较感觉o(一)公平是激励的动力(一)公平是激励的动力o(二)公平理论的模式(即方程式):(二)公平理论的模式(即方程式):oQp/Ip=Qo/Io oQp代表一个人对他所获报酬的感觉;代表一个人对他所获报酬的感觉;Ip代代表一个人对他所做投入的感觉;表一个人对他所做投入的感觉;Qo代表这代表这个人对某比较对象所获报酬的感觉;个人对某比较对象所获报酬的感觉;Io代代表这个人对比较对象所做投入的感觉表这个人对比较对象所做投入的感觉三)不公平的心理行为(三)不公平的心理行为o二、公平理论的启示与应用二、公平理论的启示与应用o(一)公平理论的启示(一)公平理论的启示o(二)公平理论的应用(二)公平理论的应用o1.注重民主管理注重民主管理o2.提高透明度提高透明度o3.量化管理量化管理案例6.5】由两位年轻人辞职引起的薪资制度变革o讨论题:讨论题:o试用公平理论分析两位软件开发人员辞职的试用公平理论分析两位软件开发人员辞职的原因第六节第六节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o一、强化理论的内容一、强化理论的内容 o(一)强化理论的内涵(一)强化理论的内涵o“如果一个操作发生以后继之呈现一个强如果一个操作发生以后继之呈现一个强化刺激,这一操作的强度就会增加化刺激,这一操作的强度就会增加”。
o(二)强化的具体方式(二)强化的具体方式o1.正强化正强化o2.惩罚惩罚o3.负强化负强化o4.忽视忽视o(三)强化的程式(三)强化的程式o强化程式原则:强化程式原则:o1.交代新任务时,进行即时强化,不要进行延缓强化交代新任务时,进行即时强化,不要进行延缓强化o2.在任务的早期阶段,强化每一个正确的反应,随着在任务的早期阶段,强化每一个正确的反应,随着学习的发生,对比较正确的反应优先强化,逐渐地转到学习的发生,对比较正确的反应优先强化,逐渐地转到间隔式强化间隔式强化o3.强化要保证做到朝正确方向促进或引导不要坚持强化要保证做到朝正确方向促进或引导不要坚持一开始就做到完美不要强化不希望的行为一开始就做到完美不要强化不希望的行为o二、强化理论的启示与应用二、强化理论的启示与应用o(一)建立一个目标体系,遵循目标强化的原(一)建立一个目标体系,遵循目标强化的原则o(二)将复杂目标具体化,以小步骤进行强化二)将复杂目标具体化,以小步骤进行强化o(三)及时反馈、及时强化三)及时反馈、及时强化o(四)实行奖惩结合以奖为主的原则四)实行奖惩结合以奖为主的原则o(五)贯彻因人而异的强化原则五)贯彻因人而异的强化原则。
表6.2 激励方式与效果交叉分析表激励方式激励方式效果(行为变化)效果(行为变化)变好变好一般一般变差变差公开表扬公开表扬87121个别指责个别指责662311公开指责公开指责152723个别嘲笑个别嘲笑323335公开嘲笑公开嘲笑173647个别体罚个别体罚282844公开体罚公开体罚122365【案例6.6】谁坐“批评席”?o讨论题:讨论题:o试运用强化理论作简要分析本案例试运用强化理论作简要分析本案例第六章 思考题o1.什么是激励?主要原则是什么?什么是激励?主要原则是什么?o2.激励机制的作用有哪些?激励机制的作用有哪些?o3.激励的方法有哪些?激励的方法有哪些?o4.双因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对管理工作有什双因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对管理工作有什么启示?么启示?o5.成就需要理论的内涵是什么?成就需要理论的内涵是什么?o6.根据期望理论,我们应该如何激励员工?根据期望理论,我们应该如何激励员工?o7.不公平感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此时员工会有什么不公平感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此时员工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倾向?如何消除员工的不公平感?样的行为倾向?如何消除员工的不公平感?o8.如何设计薪酬才能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如何设计薪酬才能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o9.强化有几种基本方式?哪些方式可以达到较好的强化有几种基本方式?哪些方式可以达到较好的激励效果?激励效果?【案例分析】欧阳健的领导风格o讨论题:讨论题:o1.蓝天公司一些高层管理人员因为工资被削减蓝天公司一些高层管理人员因为工资被削减而提出辞职。
按照双因素理论,工资属于保健而提出辞职按照双因素理论,工资属于保健因素还是激励因素?研究部主任的话反映他当因素还是激励因素?研究部主任的话反映他当前的需要属于哪一种?前的需要属于哪一种?o2.生产部经理愿意留下跟着欧阳健干,而采购生产部经理愿意留下跟着欧阳健干,而采购部经理却想离职,对其原因请用期望理论进行部经理却想离职,对其原因请用期望理论进行分析o3.试用强化理论说明欧阳健对销售部经理采取试用强化理论说明欧阳健对销售部经理采取了何种激励方式?为什么?了何种激励方式?为什么?【阅读资料】专聘岗位设置数合理吗?演讲完毕,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