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上1.31常见的酸--盐酸 同步练习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 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当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的瓶塞时,在瓶口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 产生白烟B . 产生白色烟雾C . 产生白雾D . 产生氯化氢气体2. (2分)运用分类思想认识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氢氧化钠、氢氧化铜均属于碱,它们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B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均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它们都能和碱溶液反应C . 醋酸、碳酸均属于酸,它们都能使石蕊溶液变红D . 硫酸铵、氯化铵均属于铵盐,它们都能跟碱性肥料混合使用3. (2分)盐酸是一种重要的酸,下列关于盐酸的性质、用途及检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稀盐酸能与锌、铁、铜等许多金属反应B . 稀盐酸常用于去除金属锈蚀及水垢C . 浓盐酸瓶盖打开时可观察到冒白烟现象D . 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是盐酸4. (2分)分析和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结果中正确的是( ) A . 铝与盐酸反应生成AlCl3和H2 , 则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和H2B . CO2不支持燃烧,所以灭火都可以用CO2C . 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D . 燃烧一般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5. (2分)甲、乙、丙、丁四位同学设计了下列有关物质鉴别的方案:甲:利用CO2气体就能区分NaOH、Ca(OH)2和稀盐酸三种溶液;乙:若有BaCl2溶液,就有办法鉴别NaOH、Na2CO3、Na2SO4和硫酸四种溶液;丙:有酚酞和BaCl2溶液,就能鉴别盐酸、硫酸、Na2CO3、NaOH和KNO3五种溶液;丁:不用其它任何试剂就能将HCl、BaCl2、Na2CO3、NaCl四种溶液鉴别出来.下列有关这些方案的评价正确的是( )A . 只有甲的可行B . 只有乙和丁的可行C . 只有乙的不可行D . 都可行6. (2分)安全责任重于泰山!2015年5月12日,某中学进行消防安全“应急演练”,从入口处安全疏散到出口处.若把稀硫酸比作九年级学生,请你帮他们选择疏散路线(不发生化学反应)( ) A . AB . BC . CD . D7. (2分)现有100gKNO3的不饱和溶液,若再加入5gKNO3或者蒸发掉10g水,都恰好使溶液达到饱和,则原100g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 . 5%B . 10%C . 20%D . 30%8. (2分)下列说法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 A . 生活中,氯化钠做融雪剂B . 医疗上,碳酸钙做补钙剂C . 工业上,纯碱用于制玻璃D . 测pH时,将pH试纸浸入农夫山泉中9. (2分)下列物质中,不能够直接证明稀硫酸是酸性溶液的是( )A . pH试纸B . 无色酚酞试液C . 紫色石蕊试液D . 蓝色的石蕊试纸10. (2分)碘元素对人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图是某地市场销售的一种“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碘盐配料:氯化钠、碘酸钾(KIO3)含碘量:(20~30)mg/kg保质期:18个月食用方法:勿长时间炖炒贮藏指南:避光、避热、密封防潮A . “食用碘盐”属于纯净物B . 碘酸钾(KIO3)中钾元素、碘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是39:127:48C . 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是21.4%D . 多吃“加碘食盐”可以预防骨质疏松11. (2分)下列区别稀硫酸和稀盐酸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 分别加入碳酸钠B . 分别加入锌粒C . 分别加入氯化钡溶液D . 分别加入酚酞试液12. (2分)下列试剂分别加入KOH溶液,饱和石灰水和稀H2SO4中,能出现三种不同现象的是( )A . 紫色石蕊试液B . Na2CO3溶液C . CuCl2溶液D . NaCl溶液13. (2分)向酸性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m)与所得沉淀质量(Q)的关系的是( )A . B . C . D . 14. (2分)利用实验器材(规格和数量不限),能完成相应实验的一项是( ) 实验器材(省略夹持装置)相应实验A烧杯、玻璃棒、蒸发皿硫酸铜溶液的浓缩结晶B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滤纸用水除去二氧化锰中的氯化钾C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用固体碳酸钠配制5%的溶液D烧杯、玻璃棒、pH试纸、标准比色卡、玻璃片测定雨水的酸度A . AB . BC . CD . D15. (2分)如图表示了初中化学中一些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已省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圈Ⅰ中发生的反应可能都是分解反应B . 利用反应②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C . 圈Ⅱ中的化学反应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D . 利用反应①可制得烧碱二、 填空题 (共10题;共34分)16. (4分)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个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①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溶解,烧杯内有固体残留并得到无色溶液甲;②取少量无色溶液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③继续向①的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1)仅通过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________; (2)无色溶液甲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 )(填字母) A . 碳酸钠B . 硫酸钠C . 硝酸钡D . 氢氧化钠17. (5分)浓盐酸的质量为A,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测得其质量为B.则A________B(填“>”“=’’或“<’’,下同);浓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A,敝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测得其溶质质量分数为B,则A________B;质量为A的锌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洗净、干燥后测得其质量为B,则A________B. 18. (4分)(2016•宁波)如图所示,利用放置在阳台上的装置进行蔬菜的无土栽培,在培育过程中,需要适时添加培养液、向培养液中通入空气并适时补水(1)培养液中含多种无机盐,其中含氮的无机盐(如硫酸铵)主要作用是 . A . 促进蔬菜细胞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得繁茂B . 促进蔬菜的生长发育和开花,使果实、种子的成熟提早C . 使蔬菜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2)若培养液的浓度________蔬菜的根细胞液浓度,会导致蔬菜细胞内水分含量下降而发生萎蔫,因此,需要适时补水;(3)一段时间后,由于植物具有________,蔬菜茎叶会朝向阳台外生长,从而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19. (4分)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要坚持开发与环保并重.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在调查一化工厂时,发现该厂有甲、乙两个车间,排出的废水澄清透明,经分析知分别含有三种不同的离子,两厂废水中共有K+、Ba2+、Cu2+、OH﹣、NO3﹣、CO32﹣六种离子. (1)将甲、乙两车间的废水按适当的比例混合,可以变废为宝,既能使废水中的Ba2+、Cu2+、OH﹣、CO32﹣等离子转化为沉淀除去,又可以用上层清液来浇灌农田.清液中含有的溶质主要是________(填写物质的化学式). (2)经检测甲车间废水pH=12,则乙车间废水中含有的阴离子是________. (3)根据所学知识判断,Cu(NO3)2 和 Ba(OH)2溶液能否反应?若能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若不有反应,写出理由:________. 20. (4分)洗涤是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的操作过程,下列有关洗涤方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清洗汽车修理工手上的油污,用汽油B.清洗久置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瓶壁上的白色固体,用热水C.清洗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后试管壁上留下的红色物质,用稀硫酸D.清洗厨房餐具上的油污,用________.21. (1分)现有浓盐酸、浓硫酸、氢氧化钠、石灰水四种溶液,将其长期露放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因发生物理变化而减少的是________,而增大的是________.因发生化学变化而减少的反应方程为________,因发生化学变化而增大的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 22. (2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根据下列仪器和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1)仪器②的名称是________ . (2)用①②③组合可制备CO2 , 写出实验室用此装置制备C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3)收集CO2应选用装置________(填“④”或“⑤”).(4)利用如图⑥所示装置(集气瓶中预先装满CO2气体)来验证CO2的性质,先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再加入足量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3. (2分)无水氯化钙在工业上有广泛的用途。
以石灰石矿粉(含有SiO2、Fe2O3、MgSO4等杂质)为原料,生产无水氯化钙的流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1)从流程图中推知:Si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 (2)加入BaCl2溶液的主要作用是 ________ (3)滤渣3中除有Ca(OH)2外,还有________(填化学式)4)产品中的杂质除极少量H2O外,最有可能含的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4. (5分)室温下,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利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盐酸的质量而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1)由如图可知,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放热”或“无热量变化”)反应2)B处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3)在C点溶液中加入碳酸钙,现象为________25. (3分)生活中的一写物质中含有酸和碱,加食醋中含有________(化学式),石灰水中含________,炉具清洁剂中含有________(化学式) 三、 解答题 (共4题;共25分)26. (10分)化学实验室现有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室中常需要用较稀的硫酸.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浓硫酸中溶剂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 .(2)要把50g上述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27. (5分)将25g石灰石样品放入烧杯中(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加入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共用去稀盐酸100g.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16.2g.请计算:(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g.(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多少?(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结果保留至1%)28. (5分)将12g氯化钠和纯碱混合物完全溶于60g水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时用去盐酸63.4g,经测定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为131g试计算:反应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29. (5分)某兴趣小组收集到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废液5.11kg,他们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来处理废液。
在向废液中加入稀硫酸过程中,测得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1)在处理废液过程中,________(填字母)点对应的溶液PH=7 (2)若向BC段(不包括B、C)对应的溶液,滴加硝酸钡溶液,则产生的沉淀是________填化学式)(3)求出B点的坐标(x0 , y0)4)求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 四、 实验探究题 (共6题;共30分)30. (9分)根据问题填空:(1)氢氧化钠是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试剂.氢氧化钠固体曝露在空气中易变质,这一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所以氢氧化钠固体必须密封保存;可用________来检验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已变质,并写出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2)为除去铁钉上的锈迹,某学生将带锈迹的铁钉放入过量的稀硫酸中,他首先观察到:铁钉表面的锈迹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________色,这是因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过一会儿,他又观察到铁钉表面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正常雨水的PH≈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4)盛水的铝壶中常结有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氢氧化镁等),可用适量的稀盐酸除去它,写出其中发生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31. (4分)将0.4%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2mL0.4%的盐酸中,测得混合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
某学习小组对加入0~VmL氢氧化钠过程中,所得混合液pH增大原因进行了如下探究: (1)【猜想假设】 猜想Ⅰ:pH增大是因为________;猜想Ⅱ:pH增大是因为发生了反应,写出反应方程式________;(2)【实验探究】 为验证猜想Ⅱ,请你帮助该小组完成下列实验.(可供选择的实验用品有:pH计、0.4%的氢氧化钠溶液、0.4%的盐酸、水)①向2mL0.4%的盐酸中加入VmL0.4%的氢氧化钠溶液,用pH计测得混合液的pH=7;②向2mL0.4%的盐酸中加入VmL________ , 用pH计测得混合液的pH________7(填“>”、“=”或“<”);综合①和②证明猜想Ⅱ成立32. (5分)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没有明显现象,老师们在课堂上欲带领同学们设计实验证明它们之间发生了化学应. (1)请写出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李海提出可以通过测量在稀硫酸溶液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得出结论,请描述测量溶液pH的方法________. (3)化学反应过程中通常伴随有能量变化,查阅资料发现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刘梅同学提出可以利用在氢氧化钠固体中稀硫酸,测量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情况达到实验的目的.这一方案立即被同学认为不完善,你认为方案不完善的原因是________.大家一起讨论了实验改进方案,大家都认为该实验要得到科学的结论需要控制相等的量是________,随后大家根据科学的方案重新进行了实验,实验中温度随滴加稀硫酸溶液体积变化情况记录如下表: 稀硫酸溶液体积(mL)0245678910温度 (℃)2020.52424.825.224.323.62120分析以上数据,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时消耗的稀硫酸溶液的体积是________mL;一段时间后,温度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如果你能正确回答下列问题,你将得到4分奖励,但本卷总分不超过60分)(4)请设计出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法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 方法一:________;方法二:________.33. (3分)甲、乙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Na2CO3和NaCl混合物中Na2CO3含量测定”的实验: (1)甲组方法:用图Ⅰ、图Ⅱ装置将样品与稀盐酸充分反应,测定反应后生成CO2的体积,经换算并计算出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在图Ⅱ装置中,使反应前后油层上方气体压强和外界大气压相同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 (2)乙组方法:取10克样品,加水溶解后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稀盐酸的密度取1.0克/毫升),反应过程中不断搅拌并及时测量滴入盐酸体积与用pH试纸测得的相应溶液的pH绘成如图Ⅲ.请结合图中滴入稀盐酸体积与pH的变化数据,计算样品中Na2CO3质量分数为________.(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3)分析甲、乙两组的测定方案,发现乙组对溶液pH的测定误差较大,请说明理由________. 34. (3分)金属是一类重要的材料,其应用十分广泛,请回答下列有关金属的问题. (1)铝的利用比铜和铁晚.金属大规模开发和利用的先后顺序与下列 有关. A . 金属的活动性B . 金属的导电性C . 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2)铝是活泼金属,为什么通常铝锅却很耐腐蚀? (3)如图1是某探究实验装置图.一段时间后,能观察到什么现象?(装置气密性良好,且开始时U型管两端的红墨水液面相平)________. (4)X、Y、Z是三种金属固体,将X和Y浸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X无变化;将X和Z浸入硝酸银溶液中,X表面有银析出而Z无变化. ①判断X、Y、Z和银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________.②具体确定一种X后,写出X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5)利用图2装置可模拟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的实验,并检验该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已知由A装置制取的CO气体中混有少量的CO2 . ①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②气体通过装置的顺序是A→________(装置不能重复使用).(6)某工厂利用废铁屑与废硫酸起反应来制取硫酸亚铁.现有废硫酸49t(H2SO4的质量分数为10%),与足量废铁屑起反应,可生产硫酸亚铁的质量是多少? 35. (6分)小苏打(NaHCO3)和食盐(NaCl)是厨房中常用物质。
现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NaHCO3和NaCl 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某科学小组同学展开了系列拓展性研究 【实验目的】测定该白色固体中 NaHCO3的质量分数为了测定该样品中 NaHCO3的质量分数,小吕、小周分别取 a克该样品,设计了如下方案:I.小吕方案: 利用 NaHCO3与稀硫酸反应产生 CO2 , 通过测定生成 CO2的质量,计算样品中 NaHCO3的质量分数2NaHCO3+H2SO4=Na2SO4+2CO2↑+2H2O)(1)小吕用下列装置完成本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是 ________填装置的字母编号,装置不重复使用) (2)D装置中的反应完全后,需再次通入空气,其目的是 ________ (3)II.小周方案:小周用沉淀法测定样品中 NaHCO3的质量分数操作流程如下: (已知: NaHCO3+ NaOH ==Na2CO3+H2O)为使定量分析更准确,在操作 I之前,需判断所加 BaC12溶液是否过量,请你设计一个合理方案(包括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________第 20 页 共 20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二、 填空题 (共10题;共34分)16-1、16-2、17-1、18-1、18-2、18-3、19-1、19-2、19-3、20-1、21-1、22-1、23-1、23-2、23-3、23-4、24-1、24-2、24-3、25-1、三、 解答题 (共4题;共25分)26-1、26-2、27-1、27-2、27-3、28-1、29-1、29-2、29-3、29-4、四、 实验探究题 (共6题;共30分)30-1、30-2、30-3、30-4、31-1、31-2、32-1、32-2、32-3、32-4、33-1、33-2、33-3、34-1、34-2、34-3、34-4、34-5、34-6、35-1、35-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