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对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财政支出的研究综述 摘要 在社会主义的伟大建设中,每位公民都有权享有公共服务的权利,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比较研究、定量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体育公共财政支出政策进行研究,认为当下我国体育公共财政支出政策存在的不均等,区域不均,城乡悬殊等不公平现象,政府财政责任的淡化,财政公平理念的忽视,财政体制不合理,区域间财政收入差异较大是其重要原因,完善政府体育公共财政支出政策,充分保障体育公平的策略,合理加大体育公共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有效利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财税激励,积极培育体育组织,制度重构,保障体育公共财政支出公平关键词: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1 前言 “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政府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在体育领域的体现 ,指在某一行政区域内区县、市乃至全国 ,无论身处何地、无论何种社会阶层的民众,都能享有大体相同的公共体育资源和公共体育义务从公共产品理论来理解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府及其公共财政要为不同利益集团、不同经济成分或不同社会阶层提供一视同仁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公民享受基本均等的公共服务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与生俱来的权利 ,公共服务均等化早已成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的基本施政纲领。
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目标的基本保障体育服务可以分为基本公共服务和选择性服务 选择性体育服务可以通过体育消费市场调节 ,而体育公共服务主要靠政府体育财政投人所形成的公共体育资源供给在举国办体育的体制下,严格地说是举国办竞技体育 ,体育领域的财政支出不仅存在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严重的非均衡,而且不同社会群体在公共体育资源享有方面也存在巨大的差异推进体育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政府需要在两者之间以及各项政策上面更好地调配2 体育公共财政的概况以及与财政政策的作用 公共服务在国内外都已成公共财政支出研究的重心,公共服务的研究已触及教育、医疗、卫生、环保、贫困等各个领域,研究者们除研究公共财政支出的内容、规模、结构、绩效外,公平一直是不变的主题,就体育公共财政支出研究而言,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与完善了体育公共财政支出理论,也使我们对我国体育公共财政支出的实践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更为后续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但在这瞬息变幻的时代,在新的形势、新的政治、新的经济的大环境下,政府对体育公共服务财政的支出在某些方面略显不足1)我国政府体育公共财政支出政策概况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公共事业由纯公益事业进行全额拨款,统收统支的供给型到改革到改革开放后,政府在加大体育公共财政支出的同时,逐步实行以体为主,多种经营模式,预算包干暂行办法等政策。
1994年随着我国分税制财政政策的实施,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和财政部联合先后颁发[体育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体育公共财政支出政策,使我国的体育公共财政支出政策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体育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合理化,并进一步明确了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的财权与事权总体而言,我国各级体育部门的经费收入仍主要依赖于财政拨款,在国家体育总局的体育事业经费收入中,财政拨款长年占一半以上,导致政府的体育公共服务职能扭曲,体育公共服务财政支出不均等化现象较多2)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公共财政制度的作用 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价值与公共财政制度的正义价值相契合公共财政制度是保障国家参与国民收人分配和再分配的重要手段,它对财政分配和再分配的社会意义更直接;因此,公共财政制度的正义性主要表现在财政分配与再分配的公平性上,这是一种特有的价值取向可见,公共财政制度所指向的财政资源分配的正义目标就是公共财政制度直接介入财政资源分配本身的正义与财政分配关系过程的正义作为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直接涉及体育公共服务资源分配的社会正义在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其正义性体现在体育公共服务资源分配的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上三者缺一不可。
此外,在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其正义性不可避免地反映在对体育公共资源的获取与分配方式的公平上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所涉及的体育公共资源并不像财产一样在市场中可以自由获取与转让,它是对体育公共服务资源进行整体性的公平分配以能够照顾到农村、中西部贫困地区与弱势群体为己任,而不会造成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不均等由此看来,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价值与公共财政制度的正义价值是相契合的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公共财政制度“公共性”的重要体现,在财政学范畴中,“公共性”是指实现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均衡的手段,是一种工具性理解对于公共财政制度的“公共性”而言,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一是价值的公共性,公共财政制度首先要保障公民对公共产品需求的满足,其次要维护宏观经济的稳定,更为重要的是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公平,这些目的性价值与工具性价值均是人类社会所需要的,因此其价值具有公共性二是在调整财政收人关系与财政支出关系上具有公共性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所有的公民享有均等化的体育公共服务,这就要求公共财政制度无论在价值目标的确定上,还是在调整体育财政收支关系上都要体现出公共性的本质,否则,难以实现体育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助于公共财政制度职能在体育领域的深化。
具体地讲,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助于实现公共财政制度的资源配置职能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公共财政制度确保体育领域财政资金的有效筹措、公平分配、合理使用以 及高效管理,这势必会促使体育财政资源配置的优化,从而提高体育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率二是有助于实现公共财政制度的收入分配职能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主要依赖体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而该制度具有较强的收人分配功能 三是有助于实现公共财政制度的宏观经济稳定职能 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标是为全体公民提供基本的、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标准的、最终大致均等的体育公共服务 3 公共财政制度对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作用 (1)价值取向公共财政制度对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作用的价值取向有个层面 一是对制度的一般价值的追求即公平与效率因为公平与效率是所有“至善”制度应有的价值,在实现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作为配置体育财政资源重要手段的公共财政制度,理应追求公平与效率价值 二是协调城乡、区域、群体间体育的均衡发展体育公共服务是全体公民不可或缺的公共产品,即使是在全球体育产业化的今天,不可能完全由,市场提供否则,会因市场失灵所带来的体育公共服务供求总量及结构的失衡,造成体育发展的不均衡。
2) 公共财政的具体作用 公共财政制度通过完备的国民收人分配和再分配的调整机制,确保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财政支出的合理、稳定和公平协调城乡、区域、群体间体育的均衡发展尤其协调城市与农村、东部与中西部以及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均衡发展 第一,保障了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财政支出的公平、合理与有序体育财政支出是实现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物质基础在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政府对体育财政支出资金是否进行了科学预算、分配是否合理、资金划拨是否到位、使用是否高效、绩效评价是否合格等,均是决定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能否实现的关键 第二 维护了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各类主体享有体育财政资源的合法权益公共财政制度一方面要保障政府履行提供体育公共服务的义务,另一方面要维护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各类主体享有体育财政资源的合法权益这是其固有的职能在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为了让各类主体都能够公平地得到其所应得的体育公共服务,公共财政制度必须确保在体育财政支出 上是公平的,并体现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原则第三 调整了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中央与地方政府体育财政支出的关系在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需要解决好中央与地方政府体育财政支出合理分担的问题,这也是公共财政制度的一项基本职能。
4 体育财政支付制度的缺陷 体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缺失对縮小地区间体育公共服务差异效应较弱,现有关于体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规定散见于财政部发布的诸多规章中,存在如下缺陷:(1) 体育财政转移支付结构不尽合理,形式也不规范一是几乎没有体育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主要是专项转移支付同时涉及绝大部分体育支出项目,这明显与国际惯例不符我国的这种体育财政转移支付的结构安排对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非常不利二是体育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至今没有一部统一的法律来规范,不少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使用无事权依据并且在分配和使用过程中无严格的制度约束,随意性大,被挤占和挪用的情况严重,同时由于专项转移支付缺乏规范性操作,寻租行为十分猖獗2) 缺乏横向体育财政转移支付模式体育财政转移支付模式主要包括单一纵向模式、单一横向模式和纵横向结合模式,而横向体育财政转移支付模式是为了解决地区间体育财力的不平衡,实现体育财政均等化在我国现有体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中,只有中央对地方的纵向体育财政转移支付模式,缺失了中西部贫困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的横向体育财政转移支付模式3) 省级以下体育财政转移支付不规范目前绝大多数省份并未建立省级以下政府间 的体育财政转上又重新回到了分成包干的老路上,根本未对体育财政转移支付的标准、程序、资金的分配、使用、责任追究等方面进行规定,既未能解决好人口流动所带来的体育场馆的外溢性以及跨辖区体育高级后备人才培养引起的外溢性等问题,也未解决好体育事权下放过程中进一步模糊了政府间的财政支出职责划分,而影响体育公共服务提供的问题。
因此,存在以下问题: 其一体育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存在缺陷目前体育行政部门集预算编制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于一身,这样既无法分权制衡,也容易出现权力的滥用 其二,体育预算执行随意性大迄今为止,国务院乃至国家体育总局也未制订这方面的法规 ,致使体育绩效预算制度尚未建立其三体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存在缺失一是绩效评价的内容不完整二是未建立体育绩效问责制三是缺乏体育绩效审计制度,我国还未对体育财政形成行之有效的监控,这也导致中央的体育财政转移支付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以及地方体育财政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5 总结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经济转型及社会结构的变化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体育的综合价值就日益凸显, 在国家的五个建设这样的的大背景下,体育也必须要全方位地融入到国家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之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征程中, 体育事业同样也承担着富国强民的历史使命, 肩负着发展群众体育、 竞技体育、 体育产业等重要的工作任务, 而这些价值目标与工作任务的实现都离不开稳定的公共财政支持与保障公共财政保障体育事业发展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 而国内、外体育事业公共财政保障的实践经验又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为更好地履行政府的体育公共服务职能, 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政府应合理界定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范围, 科学确定体育公共产品的投资优先顺序及提供方式, 加大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体育民生工程的投入力度, 以体育民生财政建设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同时,避免政府供给体育公共服务动力不足数量缺乏结构失衡等问题,必须改变在考核体系中以金牌数量 冠军锦标等指标占绝对权重的状况,把体育公共服务数量和质量指标纳入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中,增强体育公共服务在政府发展评估中的地位,确立以基本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的多元化的政府绩效考评机制, 将这种考评予以法定化,以确保政府职能由单一型向多元型唯金牌论向公共服务均等化转变,以促进体育公共服务由随意供给向有效供给迈进,以确保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最后,中国民间体育数量繁多、形式多样,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对这份遗产,我们没有理由不以高度的历史责感去保护她 ,弘扬她 ;对这份遗产,我们应该也必须拥有的态度是要以温情与敬意厚待她我们应当以充分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积极推进民间体育发展 ,但也坚决摒弃任何非此即彼、否定其它体育形式的观点和做法我们倡导民间体育与竞技体育以及其它各种体育形式的共生论— 和谐互动、美美与共、走向共生 ,使其共同为人们的文化生活增添光彩。
这既是当今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也是中国体育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1] BART OLI M, RICH ARD I. Calpains in mu scle w ast ing[ J] . Int JBiochem Cell Bio, 2005, 37( 10) : 2115 - 2133.[2] 王方华,陈宏民.都市群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M].上海 :三联书店,2007:8.[3] 李文川,肖焕禹.体育生活方式的概念界定及其范畴结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33-37.[4] 周爱光,从体育公共服务的概念审视政府的地位和作用[J].体育科学,2012(5):64-70.[5] 范宏伟,肖林鹏,李宗浩.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供给问题解读[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5):398-491.[6] 范宏伟,肖林鹏,李宗浩.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供给问题解读[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5):398-491.[7] 李丽,张林.体育事业公共财政支出研究[J].体育科学 ,2012(12):22-28.[8] 胡伟,程亚萍.实现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财政制度之作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3,37(3):37-45.[9] 易剑东.中国体育公共服务研究[J].体育学刊,2012(2):1-10.[10] 余平.财政体育投入的效率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50-53.[11] 郑志丹,许月云,社会公正视野下农付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创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4):14-16[ 12] 郝海亭. 澳大利亚大幅增加体育预算应对未来挑战[ EB/O L] .ht tp: // w w w . sport inf o. net. cn/ show/ ti t le. asp ? TID=18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