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小学校本课程一年级下册庄国强 2012.2鼓浪屿故事文化之奇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故事、演讲等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初浅的了解鼓浪屿的基本状况,开始对鼓浪屿的有关文化产生感情知识与技能1、了解“鸡母山” 、 “虎巷”的传说2、了解鼓浪屿趣味路名与鼓浪屿的山、岩、礁等景物的民间传说3、在绘画有关山、岩、礁等景物中,感受鼓浪屿的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感知能力, 让学生在学习中, 感受鼓浪屿的美, 浅显认知鼓浪屿,激励学生对鼓浪屿的热爱二、教学重点1、 “鸡母山” 、 “虎巷”的传说2、鼓浪屿趣味路名与鼓浪屿的山、岩、礁等景物的民间传说三、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绘画、参观等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学习开篇的话教学目标通过简要介绍,让学生了解本学期要学习的校本内容—鼓浪屿景物的故事,激发学生对鼓浪屿故事的了解, 对鼓浪屿的景物文化产生兴趣, 加深了对鼓浪屿的感情教学重点概述鼓浪屿的景物文化中的有关故事、掌故、趣闻等教学难点促使学生对鼓浪屿文化感到兴趣,深入了解鼓浪屿的故事文化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题1、同学们,上学期听了那些鼓浪屿的故事呢?学生回答。
2、教师概述上学期,我们了解了 “龙头山、虎头山”以及覆鼎岩的附近礁石的传说和故 事,这学期,我们要继续了解有关鼓浪屿景物:山、石、路的有关传说与掌故 下面老师来介绍一下二、简介本学期要学习的校本课程的内容1、“鸡母山”、“虎巷”、“十八脚桶”的故事鼓浪屿有个形似母鸡的石头,这块石头有着动人的故事,同学们要好好去了 解它的生动的传说多年前,有只老虎」泅水登上鼓浪屿岛屿,引发了一个流传的故事,产生了 一个小巷的名称,我们就要了解和探究它的相关资料在内厝澳的光华一带有关民居的大院内, 曾经设置水泥十八个洗衣盆,简称 “十八脚桶”这个“十八脚桶”有着趣闻,同学们要好好去调查,然后讲述给 大家听2、“弥勒山、骆驼山、笔架山、观彩石”的景观“弥勒山、骆驼山、笔架山、观彩石”等山、石景观,在这些景观里不但风 景美丽,还有一些历史故事,同学们要提前与家长询问有关情况, 让家长带你们 去现场观察了解3、鼓浪屿的有趣的路名“一的:龙头路;二的:黄家渡;三的:三丘田;四的:四丛松;五的:五 个牌;六的:六耳礁;七的:七星石;八的:八卦楼;九的:九层塔 ”这些路 名串起来就成了一个有趣的闽南顺口溜,你们想不想了解它们到底在鼓浪屿的那 些地方吗?想不想了解它们的掌故?我们这学期就要来了解它们。
三、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课内说明的这学期学习的校本内容,与家人交谈,提出帮助要 求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鸡母山的传说教学目标通过图片、 视频、 演讲使学生了解民间故事鼓浪屿鸡母山的传说, 以及该民 间传说故事与鼓浪屿历史的关系,初步对鼓浪屿产生感情教学重点鼓浪屿鸡母山的民间传说教学难点如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有关校本能力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题你知道鼓浪屿有一块巨石形似鸡头, 人们称它为什么名称?你知道它有着动人的故事吗?学生回答二、鼓浪屿鸡母山的地理位置鼓浪屿日光岩西麓, 有巨石耸立形似鸡头, 人称“鸡母石”, 巨石下面的地名为“鸡母嘴口”,它的旁边道路的路名就叫“鸡山路” ,以前这里有个居委会称为“鸡山居委会” 三、鼓浪屿鸡母山的民间传说介绍1、故事一相传,唐末一进士辞官归隐此岛,日游海上小屿,见一石形如鸡,甚喜爱,想把它搬回岛,奈何力所不能及,夜来思念不已,郁郁未眠一日拂晓,忽闻鸡啼声,原来“石鸡”飞至岛上山头自此每日司辰,岛民视之为吉祥物明朝时期,倭寇作乱,此岛首当其冲常受骚扰某夜更深月昏,倭寇偷摸上岛,于鸡山下扎营蓦然,“石鸡”怒啼不止,其声凄厉似警,众寇惊恐鼠窜,寇首执火药枪出, 打歪鸡嘴。
众民闻声群起围歼倭贼, 寇首丧命, 余寇逃遁一空此后, “石鸡”受伤不能啼, 岛民感其恩情深厚如同慈母, 遂将此山名为“鸡母山”2、故事二传说古时候, 从远处飞来一只仙鸡, 歇在鼓浪屿日光岩的西边坡地 不远处有个旧庵河住着一些半渔半耕的人家, 这些人家看见山坡上飞来一只漂亮的大母鸡,非常高兴并且很喜欢它,每天喂它食物这只仙鸡受感动,每天给这里的人家生一粒金蛋还每日司辰, 为旧庵河的百姓报时刻鸦片战争时期, 英军占领鼓浪屿, 在日光岩下安营扎寨 仙鸡的鸣叫骚扰侵略者的美梦, 英军的军官用手枪打歪了仙鸡的嘴巴 仙鸡变成巨石, 从此不再鸣叫和生蛋3、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鼓浪屿鸡母山的民间传说学生交谈,教师点评四、学生练习讲述鼓浪屿鸡母山的民间故事学生先分组讲述,再上台演讲,师生共同点评五、布置作业 回家询问家长查询有关鼓浪屿民间传说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虎巷的传说教学目标通过图片、 视频、 演讲使学生了解民间故事鼓浪屿虎巷的传说, 以及该民间传说故事与鼓浪屿历史的关系,初步对鼓浪屿产生感情教学重点鼓浪屿虎巷的民间传说教学难点如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有关校本能力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题你知道鼓浪屿有一条虎巷, 人们为什么称它为虎巷?老虎是怎么跑到鼓浪屿岛上的?你知道它有着动人的故事吗?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要来了解虎巷的民间传说故事二、鼓浪屿虎巷的地理位置虎巷东起中华路口西至永春路口北通海坛路全长 11l3.5 米宽 l .3/2.7 米传说 1916 年有一只老虎从南太武山脚泅水来鼓被工部局巡捕枪杀于此故名 , 俗 称虎行路三、鼓浪屿虎巷的故事1、故事一传说一九一六年农历四月十六夜, 玉兔西沉, 金岛未东升 人们尚在甜乡美梦之时, 一只吊睛白额大虫从南太武山浮海而来 从港仔后上岸, 行至日光岩下永春路一条巷口, 见东方已呈鱼肚白, 急窜入巷内左侧一条宽约四十厘米的暗狭巷里藏起来这头庞然大物被两旁墙壁紧紧夹住,头朝巷底,进退两难纵有负隅之势,亦无法移动跃跳附近居民见状,忙走报工部局,三名荷枪实弹的印度巡捕上屋顶朝下射击, 倒霉的山君登时殒命了! 打那起, 这条小巷就命名“虎巷”了!2 、故事二一九一七年暑假, 位于鼓浪屿东山仔顶的寻源中学后面, 有一条小小的石道斜巷,巷里有一座两层砖砌的洋楼,楼里住的是在厦门海关任职的英国人一个星期天的清晨五点钟, 住在楼底层的花匠早起开后门, 突然发现花园里有一只老虎,吓得花匠立即将后门紧紧关闭,并跑上楼向户主英国人报告邻里互传 闻虎色变可是,当英国人带着枪下楼时,却不见园内动静,进了花园,见地面虎迹斑斑,于是,马上报告了当时的「工部局」。
鼓浪屿出现虎踪,实属闻所未闻工部局官员接到报告,非常紧张岛上的警察及有枪的外国人, 闻讯都组织起来围捕这只老虎 岛上居民被劝告留在家里,不要贸然外出,以免遭到老虎伤害鼓浪屿面积不大,人口也不很多,一有什么消息,邻里互传,一时半刻岛上来了老虎的事,不胫而走老虎是确实「拜访」了鼓浪屿的花匠亲眼所见,老虎足迹也是清晰可证 可是前往围捕的一帮人, 找呀寻呀, 直到当天中午十二点钟,仍没有发现一丝踪影直到下午一时半左右,一位六岁的小孩,透过门缝,看见日光岩下基督教福音堂后一条短而窄的小巷中,有一只「大猫」六岁童发现一只「大猫」「有一只大猫,夹在那个石缝里!」小孩新奇地告诉母亲,要母亲前去救救那只大猫做母亲的一听,脑子立即浮现出「虎」的形象,吓得双脚嗦嗦发抖,咿咿咿地说不出话来, 紧紧抱着小孩生怕老虎窜入家门 接着, 她用平生力气声嘶力竭地拚力呼救,附近的巡警立即赶来,终于听明白了她说的是怎么一回事巡警和几个持枪的人,悄悄进入那短窄小巷进行围捕那只「大猫」夹在石缝里动弹不得「乒乓——」「大猫」的头部连中两弹,老虎被伤着要害,死了,又连连几阵哨声,解除了警报人们松开了紧紧绷着的心弦,争先走出家门,奔走相告,风涌前去一睹老虎风采。
打死的老虎被扛到工部局, 挂吊在大门口, 供人们观览 整个鼓浪屿轰动了,人山人海,把工部局围得水泄不通有人请来了照相馆的摄影师拍了几张虎照从此,那条巷道就命名为「虎巷」此后二三十年,照相馆陈列窗里还一直挂着那张老虎的相片3、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鼓浪屿虎巷的故事学生谈谈,教师点评四、学生练习讲述鼓浪屿鸡母山的民间故事学生先分组讲述,再上台演讲,师生共同点评五、布置作业回家询问家长查询有关鼓浪屿民间传说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弥勒山与骆驼山教学目标通过图片、视频、演讲使学生了解鼓浪屿弥勒山与骆驼山的地理位置和状况, 以及相关的民间传说故事与鼓浪屿历史的关系,初步对鼓浪屿产生感情 教学重点鼓浪屿弥勒山与骆驼山的情况,以及相关的民间故事教学难点如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有关校本能力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题同学们,你们知道鼓浪屿的弥勒山与骆驼山吗?学生回答教师点名课题:弥勒山与骆驼山二、简介弥勒山弥勒山就是现在的升旗山,位于鼓浪屿岛的东南部,海拔仅 54.2米,却闻 名世界因旧有山上的石头形如弥勒佛,被称为弥勒石又称“弥勒山”后因该 山曾开山采石,也称石窟山鸦片战争后,厦门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海运 繁忙。
1877年,厦门海关升旗信号台由白鹿洞迁到石窟山,随即改名故称“开 旗山”升旗山建升旗台,设升旗架,筑瞭望室升旗山的升旗架必要时升上不同的 旗作为信号在通讯不发达的时代,升旗是一种重要的通讯方式升旗山的作用主要有几项:一、升上不同的旗,表示轮船入港的信号,比如: 英国的太古公司,荷兰的法华公司等都有各自的旗帜; 二、升旗指不同吨位的船 只停靠在不同编号的泊位;三、通知海关引港员乘快艇出港登轮引船入港;四、 还有一种叫做“挡港旗”,船只应该停靠在港外,等待海港检疫人员下轮检查, 然后放行入港;五、停泊的船只可通过升旗山开不同的旗号, 请求载运自来水和 请派医生上船诊治另有一种是气象台利用升旗架发布台风警报的不同等级的国际通用信号 夜 间用 灯光的闪动代替日间的旗帜信号升旗山还放气球观测气象,重大的节日, 升“万国旗”表示庆祝1952年,气象台设在升旗山,1980年迁到狐尾山在鼓浪屿的升旗山上,驻厦海军某水警区信号台6个兵就驻守在这里这个 仅有6个人的小小信号台,自1955年建立以来,一直担负着传递信号、保证舰 艇安全进出港、严密观察海空情况的重任50多年来,尽管鼓浪屿游客如织,但信号台的战士们在寂寞一隅,以对祖国和人民的满腔热忱和对本职工作的高度负责精神,准确收发信号几十万份,上报大量有价值的海空情况。
信号台先后荣 立10次集体三等功,1次集体二等功,台长鲍东旭被评为“全军优秀士官人才 奖”三、简介骆驼山骆驼山,位于岛的西南端,因形肖骆驼而得名山下有“鼓浪石”,故又称“浪洞山”,方言谐音“浪荡山”浪荡山东侧有一片海岸,人们习惯称它为“五个牌”那是由于清政府实行 海禁的时候,曾设了五个禁止人们下海的大石牌,这是清政府所立的海禁警示牌四、让学生说说有关升旗山与浪荡山的相关故事学生讲述,教师点评五、教师顺便讲述“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与弥勒佛的故事六、布置作业课外在家长帮助下,查找有关鼓浪屿升旗山与浪荡山的故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笔架山与观彩石教学目标通过图片、视频、演讲使学生了解鼓浪屿笔架山与观彩石的地理位置和状况, 以及相关的民间传说故事与鼓浪屿历史的关系,初步对鼓浪屿产生感情教学重点鼓浪屿笔架山与观彩石的情况,以及相关的民间故事教学难点如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有关校本能力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题同学们,你们知道鼓浪屿有个笔架山吗?你了解它的情况吗?学生回答我们今天要来了解笔架山和笔架山的观彩石点名课题二、简介笔架山与观彩石的情况笔架山,因岩石排列如笔架,故名山顶有 9块相叠的巨石,常有人在此观 赏晚霞,故称“观彩石”。
又有一种说法:九层塔在内厝澳的笔山,山峦叠嶂,既如笔架.又似层塔, 拾阶而上.其数有九,故称“九层塔”塔上原有“观彩石”,登其上可观夕阳彩 霞笔架山有着鼓浪屿著名的建筑:悬崖上的公馆一汇丰银行公馆、形如新娘轿 子的楼房一观彩楼、许斐平的故居等,还有笔山公园三、与学生探究“彩霞”意思与“东西”故事提问学生:“什么是彩霞?”学生回答教师解释,彩色的云霞,类似于彩虹的、在早晚发生的一种光线现象早晨 的称“朝霞”,云体本身色彩暗淡且形体巨大,傍晚的曰“晚霞”,又名“火烧 云”,色彩红艳,形状多变,云体较小古代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 说法,因为朝霞多是积云造成的,极容易发展为积雨云;而晚霞多是淡积云造成 的,淡积云不会造成降水,而且一般预示着一定范围内未来几天将持续晴好,有利于出行在笔架山上可以东方观“朝霞”和西方观“晚霞”提问:东西的意思?学生回答教师讲述“买东西的故事”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在街头遇上好友盛温和,盛手提一竹篮子说自己急着 去店铺,回头约朱到家长叙,朱望盛手中竹篮问:“贤弟手提竹篮何用?”盛答: “装东西”,朱问:“不能装南北吗?”盛答:“不可,东方属木,西方属金, 竹篮子装得,南方属火,北方属水,竹篮子何装?”后世据此说,买货物称买东 西。
四、让学生说说有关笔架山的故事五、布置作业回家询问家长了解笔架山的故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十八脚桶的故事教学目标通过图片、 视频、 演讲使学生了解鼓浪屿内厝澳的十八脚桶状况以及相关的故事,初步对鼓浪屿产生感情教学重点鼓浪屿内厝澳的十八脚桶的情况以及相关的故事教学难点如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有关校本能力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题同学们, 你们知道鼓浪屿内厝澳有个地名叫做十八脚桶吗?你了解它的情况吗?学生回答我们今天要来了解鼓浪屿内厝澳的十八脚桶点名课题二、简介鼓浪屿内厝澳的十八脚桶的情况地处鼓浪屿内厝澳241 号-249 号该住宅楼房为单元公寓式,一说其户外有各家专用的水泥洗衣盆.砌在一起,俗称“十八脚桶” ,因成地名住房楼内大院子里以前有着十八个“脚桶” (洗衣槽) “脚桶”就是闽南人每天晚上用来洗脚的小小木桶,故为“洗脚桶” 古早时,闽南人大部分人习惯打赤脚,晚上睡觉前一定要洗脚因此家家户户都备有“洗脚桶” 用来洗衣服的大木桶没有被称为“洗衣桶”而被称为 “大的脚桶” ,简称为“脚桶” 值得去考究鼓浪屿内厝澳241 号 -249 号的住房楼以前住着许多人家,用水泥、砖头切成的十八“脚桶” (洗衣槽) ,的确是让这些住家用来洗衣服的,是否还有其他用途,历史的原因有待于进一步去挖掘的。
三、让学生谈谈自己了解的“十八脚桶”的故事四、布置作业回家了解“十八脚桶”的故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趣味数字地名的故事教学目标通过图片、视频、演讲使学生了解鼓浪屿趣味数字地名状况以及相关的故事, 初步对鼓浪屿产生感情教学重点鼓浪屿趣味数字地名的情况以及相关的故事教学难点如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有关校本能力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题同学们,老师现在念“鼓浪屿趣味数字地名”,你了解它的情况吗?教师念“一的:龙头路;二的:黄家渡;三的:三丘田;四的:四丛松;五的:五个牌;六的:六耳礁;七的:七星石;八的:八卦楼;九的:九层塔我们今天要来了解鼓浪屿趣味地名的概况点名课题二、简介鼓浪屿趣味地名的情况鼓浪屿民间有一句以数字、地名、景观串联起来的俗谚,作为儿童拍手游戏 的歌谣,也作为大人吃酒猜拳的喝数,还作为导游员带队观光的导词 整句谚语 是:“一的,龙头路;二的,黄家渡;三的,三丘田;四的,四丛松;五的,五 个牌;六的,六个礁;七的,七星石;八的,八卦楼;九的,九层塔”三、指出趣味地名让学生说出它的地理位置同学们,大家来说说“一的,龙头路;二的,黄家渡;三的,三丘田;四的, 四丛松;五的,五个牌;六的,六个礁;七的,七星石;八的,八卦楼;九的, 九层塔。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四、介绍古早时流传于厦门的儿童手掌游戏古早时流传于厦门的儿童手掌游戏:“箸刀垫鱼虾肉酱”(一的炒你葱,二的 炒你菜,三的锵锵滚,四的炒米粉,五的五支滚虾米,六的煮蛔干,七的分一半, 八的倒在揉,九的狗奴才,十的扛去宰……教师演示如何游戏,学生跟着学 习五、布置作业回家向家长了解有关鼓浪屿数字地名的故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龙头路趣谈教学目标通过图片、 视频、 演讲使学生了解鼓浪屿龙头路状况以及相关的故事, 初步对鼓浪屿产生感情教学重点鼓浪屿龙头路的情况以及相关的故事教学难点如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有关校本能力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题同学们,你们知道鼓浪屿的龙头路吗?你了解它的情况吗?学生回答我们今天要来了解鼓浪屿龙头路的情况点名课题二、简介龙头路的情况龙头路是因它位于龙头山下而得名 该路起于轮渡码头大榕树下 , 东南至洋墓口 西至旧菜市场及海坛路口、泉州路口 , 北至锦祥路口、鼓新路口、福州路口为界全长2275.5 米, 宽度 3/7 米, 柏油石砖路面 1966年8 月 3 日更名红星路 1979年 10 月日复名海后路、电灯巷、日兴路、栋柑巷、大埭路、彩屏巷、麻雀街 , 均为其路段旧称。
在现今鼓浪餐厅 ( 旧称恒福楼) 北隅建有一排南北横列约 20 家商店的楼房,东西两面都是店铺、热闹异常, 后于 1959 遭受特大台风袭击,成为危房被拆除建成街心公园及老人活动中心 2000年间 ,老人活动中心搬移 , 交由鼓浪屿区卫生院建楼房 , 并于 2003年 10月改称思明区鼓浪屿卫生服务中心 街心公园亦进行改建与移种榕树、 点缀周围景观, 使街心公园成为一老人休闲活动与来往行人歇脚的场所昔时 , 龙头路各行各业的商店林立, 酒家、餐厅、舞场、戏院、旅社, 一应俱全成为岛上最繁华的一条马路而现今兴起旅游热潮的推动下 , 鼓浪屿己发展成为国家级的旅游风景区龙头路的店铺为适应游客需求, 多改营诸如珍珠饰品、书画艺术品、各类名茶、各类海产干品、 各种名糕饼食品、 各美小吃店、 高中低档酒家, 一一应运而生, 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人头攒动 , 相当热闹 龙头路门牌19号及 100号的楼房现列为一般历史风貌建筑1939 年 5月 11 日, 日伪市商会会长洪立勋于龙头路大都会舞厅附近被爱国志士枪杀龙头”乃第—,所以有“一的,龙头路”的民谚龙头街原是鼓浪屿的闹市、购物中心,今日,推陈布新,更是“游龙”之地。
三、让学生谈谈自己了解的龙头路学生谈谈,教师归纳四、布置作业课外向家长以及长辈们了解鼓浪屿龙头路的故事黄家渡的掌故教学目标通过图片、 视频、 演讲使学生了解鼓浪屿黄家渡状况以及相关的故事, 初步对鼓浪屿产生感情教学重点鼓浪屿黄家渡的情况以及相关的故事教学难点如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有关校本能力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题同学们,你们知道鼓浪屿的黄家渡吗?你了解它的情况吗?学生回答我们今天要来了解鼓浪屿黄家渡的情况点名课题二、简介黄家渡一带的变迁情况清同治十年( 1871 年),在今黄家渡老工人俱乐部附近有个通商局,是专司通商交涉事宜监理的衙门 昔时, 该局门口两旁均系海滩, 附近筑有一座杉木结构的木梯渡头,称为通商码头 1928 年,黄仲训出资十几万块银元,从当时的东方汽水厂北面, 筑起一条 300 余米长的堤岸, 使今航海俱乐部角头与和记栈房堤岸相衔接,然后又于旧通商局南面之路(今农贸市场北面)至堤岸处,筑一座钢筋水泥结构的码头填地后的黄家渡一带, 曾先后成为码头工人聚居点、 运输岛内粪便出岛的专用码头、 木屋居民区、 英国伦敦马戏团演出场地等等, 而其后来作为黄家渡难民所、 厦门市航海俱乐部、 和平公园与鼓浪公园、 龙泽别墅以及厦门海底世界的五段历史尤其精彩。
1938年 5月 10 日的早晨,日军在厦门登陆,市区约有10万人涌进鼓浪屿避难,岛上霎时人满为患,所有中小学、教堂、戏院、佛寺等都成了难民所当时的中外人士为做好收容工作, 成立了“鼓浪屿国际救济会”, 同时在黄家渡北部至今龙泽花园一带,搭盖了 32 座大型竹篷厝,解决难民的食宿问题1957 年春, 市体委于福州路20 号至 24 号的靠海处建设厦门市航海俱乐部,以训练培养航海体育人才, 该俱乐部还自设浮动码头及安装起重机, 以便成员上下船和吊起、卸落小船1959 年,原鼓浪屿区政府拨款在黄家渡空地建起了和平公园, 1966 年又在公园四周加建围墙,设东南西北四个门,改称为鼓浪公园园内植树栽花,设置石椅石桌, 在北门内建一幢二层楼房, 租人经营“水族展览馆”; 在东隅建一座横列二层平台, 供游人登台观赏海景; 平台后为一大片空地, 供民俗节日进行文娱活动,在西门内辟一儿童娱乐场1989年,菲律宾华侨王芳泽等人前来鼓浪屿开发龙泽别墅第一期工程南起煤炭合作商店, 北止于航海俱乐部的过道上, 西至基督教聚会处及其北部毗邻的居民聚居点,建造了 13 幢二层半别墅式楼房1996年,新加坡新湾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醉在等人,与鼓浪屿风景区建设开发公司合作改造鼓浪公园为“海底世界”。
三、黄家渡的情况黄家渡码头最早由通商局在海滩上架设简易码头( 俗称柴楼梯 ) ,作为厦鼓小货船卸货用,也称通商码头 20 世纪 20 年代,黄仲训耗资几十万元,填平大片海滩,通商码头亦被填平,在海岸新建1 座大型码头,取名“黄家渡”,作为货运码头码头岸线长50 米,为水泥斜坡踏步式,高潮时水深4.9 米,可泊 500 吨级船1957 年改用条石加固四、“二的黄家渡”之说鼓浪屿旧有“黄山红(洪)海”之称,就是说山多是黄氏开垦,海多是洪氏经营单说黄氏,近代就有名人黄奕住、黄仲训,人称“二黄” 黄奕住建筑内围的“日兴街” ;黄仲训改造原“通商码头” 、 “福记码头” ,作为外围的渡头,故称“黄家渡” 之所谓“二:的,黄家渡”是因为其内外围是二位黄氏开拓的黄家渡历经沧桑: 日本统治时, 近海旷地被美国巨型飞机投下巨磅炸弹. 轰出一个大坑;抗战胜利后,盖些平屋为平民所居,渡头刚作为果蔬运输集散地;解放后屡加开拓建设,黄家渡已成为一大花园五、让学生谈谈对黄家渡的看法学生谈谈,教师归纳六、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询问长辈有关黄家渡的掌故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三丘田与三和宫的故事教学目标通过图片、 视频、 演讲使学生了解鼓浪屿三丘田状况以及三和宫相关的故事,初步对鼓浪屿产生感情。
教学重点鼓浪屿三丘田的情况以及三和宫相关的故事教学难点如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有关校本能力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题同学们,你们知道鼓浪屿的三丘田吗?你了解它的情况吗?学生回答我们今天要来了解鼓浪屿三丘田的情况点名课题二、简介三丘田一带的变迁情况三明路的路段俗称“三丘田” , 据说是明朝初一个同安马巷洪氏家族来鼓浪屿开垦了三丘水田,后来三丘田就成了路名 早时有三丘田地,故名随着鼓浪屿海滨的扩展, 三丘田虽纳入三明路, 但其名仍沿习称呼 这里有不少掌故, 如:清代福建水师提督王得禄曾在此修建“三和宫” ,以后并以宫名为地名,叫“三和路” ;文革期间改名为三明路和记码头因“和记洋行”而得名和记洋行在鼓浪屿占有大片土地,从笔架山北麓顺山坡而下直到三丘田附近的海滨,还在三丘田邻近建造6间栈房,栈房口的码头就叫和记码头现在的鼓新路,以前也叫和记路和记码头北面是三丘田码头现在主要是游艇码头,有时也兼作轮渡码头在和记码头西侧,曾有一个“中谦码头”,因菲律宾华侨林玉中与其姻亲洪子谦合开的 " 中谦行 " 而得名不过中谦码头在几期的鼓浪屿地图上都未见标出三、三和宫的故事位于鼓浪屿鼓新路 57 号建筑物近旁, 即原“汇丰银行”基石左侧的摩崖上。
石刻所在地原有三和宫(清代称瑞晃庵、法海院)已废圮于鸦片战争后目前仅存此石刻,幅高8.5 米,宽 6.6 米,阴刻楷书 352 字,由清代福建水师提督王得禄撰文于嘉庆十八年( 1813年)该石刻记载了王得禄在三和宫前整修战船、募款兴修三和宫并率师进剿蔡牵起义军之事王得禄系台湾新罗县 (今嘉义) 人, 因在清代中期镇压蔡牵反清起义有功晋任福建水师提督,卒后葬于台湾四、三片石的趣谈三丘田海滨上溯内厝澳海滨,有“三片石” ,三块礁石上长满“浒苔” 因介于九龙讧与港仔后之间的水域,春来翠绿,其味咸淡相宜,采撷晒干,或油炒当菜,或作为“薄饼” ( 厦门的特色风味小吃 ) 垫底,或和粉烘制“浒苔饼” ,都 很美味可口,历来是鼓浪屿的名优特产,饮誉遐迩五、让学生谈谈对三丘田、三和宫等的看法六、布置作业回家询问有关三丘田的情况四 枞 松、五叶牌的趣闻教学目标通过图片、视频、演讲使学生了解鼓浪屿四枞松(榕)状况以及五叶牌相关的故事,初步对鼓浪屿产生感情教学重点鼓浪屿四枞松(榕)状况以及五叶牌相关的故事教学难点如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有关校本能力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题同学们, 你们知道鼓浪屿四丛枞 (榕) 状况以及五叶牌相关的故事吗?你了解它的情况吗?学生回答。
我们今天要来了解鼓浪屿四枞松 (榕) 状况以及五叶牌相关的故事 点名课题二、简介鼓浪屿四枞松(榕)状况由三丘田通往内厝澳的交叉处,有个旧地名叫“四枞松” 这里原有的四棵树龄几百年高大的榕树( 闽南话:棵叫枞,榕叫松) ,旧社会人们尊为“松树王” 四枞树屡经台风,先后陆续被摧毁但是,地名仍在,风光依然三丘田码头是鼓浪屿的古老码头, 早先鼓浪屿内厝澳的居民比较多, 他们要到厦门就要经过四枞松来到三丘田码头 四枞松一带是个小坡顶, 四通八达 以前来往人们来往这里挺费劲的, 更不用说车载运货, 只从有了龙山洞就方便多了三、五叶牌相关的故事鼓浪屿鼓声路有条旧路段“五个牌” ,闽南话叫“五叶牌” ,原有清朝五个古墓,墓碑并列,故称后来,古墓荒废,墓碑( 牌) 倒塌,嗣有方、黄两家争夺墓地,起子诉讼,不分胜负地方政府为此先后立了五个“告示牌” ,其中一个镌有“道光十四年十二月钦加知州海防总捕驻镇厦门分府为方氏祖坟山界事……五个墓碑换了五个告示牌,恰合仍为“五个牌”的地名五个告示墓碑五个牌俱蛀矣,然而鼓声路地段现有英雄山、海蚀洞“鼓浪石”和“了闲别墅”等景观,仍引入入胜四、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五、布置作业回家询问有关资料。
六月礁、七星石的传说教学目标通过图片、视频、演讲使学生了解鼓浪屿六月礁、七星石的传说故事,初步对鼓浪屿产生感情教学重点鼓浪屿六月礁、七星石的传说故事教学难点如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有关校本能力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题同学们,你们知道鼓浪屿六月礁、七星石的传说故事吗?你了解它的情况吗?学生回答我们今天要来了解鼓浪屿鼓浪屿六月礁、七星石的传说故事点名课题二、简介鼓浪屿六月礁昔日, 福建路与复兴路的交界处, 上段叫 “顶鹿耳礁” , 下段叫 “下鹿耳礁” 后来, 两段合并, 名 “鹿礁路” 海滨有六块礁石. 其中一块形似鹿耳, 因此. 道 路以礁石为名, 其他是 “狗头礁” 、“章鱼礁” 、“面前礁” 、“江心礁” 、“水尺礁” . 或 以形似,或以地貌为名总共俗称“六个礁” 海潮时起时落,礁石若隐若现, 蔚为景观三、七星石的传说故事乌埭路 4 号楼旁, 原有一块高一丈横二丈左右的石头, 传说是陨石, 故称 “七星石” ,并作为路段的俗称七星何指?流星陨石,星有所指;七数如何 ? 据说,明末浙江明州人陈士京, 他随鲁王入闽, 转辗进住鼓浪屿, 赞助郑成功起义抗清,并曾为郑成功暮僚郑氏幕僚有七位,所渭“将星” ,他们死后如星落,化为陨石, 恰巧从日光岩下起至此分布为七数, 而这里是最后的一块, 所以旧路段叫 “七星石” ,况且陈士京先葬于此,后才两迁笔架山麓、鸡母山脚。
由此及彼,曲径通幽,游客可一路观赏,一边凭吊民族英雄郑成功及其部下四、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五、布置作业回家询问有关资料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八卦楼与九层塔的神奇说法教学目标通过图片、 视频、 演讲使学生了解鼓浪屿八卦楼状况以及九层塔相关的故事,初步对鼓浪屿产生感情教学重点鼓浪屿八卦楼状况以及九层塔相关的故事教学难点如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有关校本能力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题同学们,你们知道鼓浪屿的八卦楼和九层塔吗?你了解它们的情况吗?学生回答我们今天要来了解鼓浪屿八卦楼和九层塔的情况点名课题二、简介鼓浪屿八卦楼笔架山麓的八卦楼, 始建于 1907年, 历经 13 年才基本完工 原主林鹤寿从台湾内渡后,在鼓浪屿建这座别墅因设计规模庞大,倾尽家产,连在厦开设的钱庄也破产,虽完工但一切装饰设备都没有,终于放弃,再住海外,未曾回来鼓浪屿住过“八卦楼” 之所谓 “八卦” 是因为有八道棱线的圆顶置于八角平台 解放初人民政府拨款重建1983 年彻底翻建,作为市博物馆馆舍.今日八卦楼的圆顶,白昼俯视鹭江,夜间幻光辉煌,与日光岩、升旗山,三足鼎立,为鼓浪屿的制高点,可作航海的坐标三、九层塔的传说九层塔在内厝澳的笔山,山峦叠嶂,既如笔架.又似层塔,拾阶而上.其数有九,故称“九层塔” 。
塔上原有“观彩石” ,登其上可观夕阳彩霞 1939 年,荷兰一工程师在此建筑—幢三层欧式别墅,借用“观彩”之名,称“观彩楼” 楼主几易,最后由上海固齿龄牙膏厂老板陈四民的儿子经营旅店,但生意萧条,人去楼空然而,今日却常引来一些画师,在此描绘风物四、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五、布置作业回家询问有关资料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九十九间房子和一百台阶教学目标通过图片、 视频、 演讲使学生了解鼓浪屿九十九间房子和一百台阶状况以及相关的故事,初步对鼓浪屿产生感情教学重点鼓浪屿九十九间房子和一百台阶状况以及相关的故事教学难点如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有关校本能力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题同学们,你们知道鼓浪屿的九十九间房子和一百台阶吗?你了解它们的情况 吗?学生回答我们今天要来了解鼓浪屿九十九间房子和一百台阶的情况点名课题二、简介鼓浪屿九十九间房子九十九间大院宅位于鼓浪屿笔架山西麓的内厝澳濒海处该大院宅为岛上富 商黄高升所建黄高升(1823 —1902年),中年时在台湾淡水经营茶园,经过 较长时间的持续发展,成为鼓浪屿的大富翁于1891年斥资在上述地点建筑 一座砖木结构的四落两边各有两落护厝的大院宅尤其是西边的后列护厝与第四 落厝后的一横列护厝均为二层楼房。
又在第四落楼房的东南角头与宅院前西北角 头,各筑一枪楼,以供守望防盗匪宅院四周筑有围墙,宅院的大门内为石路, 两边为花圃花圃两边各有一列平屋,为勤杂人员住所第一落房屋门额嵌砌着 “资政第”的石匾,表明高升的上辈当过文官第一落房屋之后为大石堤,两旁 各有一株龙眼树进入第二落房屋的大厅可排四张桌举行宴会 厅后正中的壁上 悬挂着“仰桂堂”的匾额,为业主祠堂的堂号整座宅院每一落大厝的纵深,随 地形而筑,逐落高升,错落有序,背山面海,蔚为壮观成为鼓浪屿历史上最早、 占地面积最大(1.44 万多平方米)、开间最多的古式建筑物号称“九十九问” 的大院宅堪称当时最宏伟的建筑景观高开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逝世,享年 80 岁1938年5月问,日本军攻占厦门,大批市民逃至鼓岛避难,“九十九问” 业主腾出部分房间,作为临时避难所1944年间,该大院宅被同盟国飞机误炸 破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业主的海外侨汇断绝,生活陷入困境,不得不拆下 房屋的木料出售,以度难关九十九问”因此仅存残墙断壁解放后,国家征 用该宅院土地,建为厦门造船厂鼓浪屿工地和厦门第三塑料厂九十九问”虽从此消失,但其名气犹存,厦鼓老一辈居民对它都怀存深刻的印象。
二、简介鼓浪屿的一百台阶在笔架山顶的东边以及厦门二中北边围墙的小路有个一排台阶往下直达鼓 浪屿的龙山洞内厝澳出口旁边,这一排台阶足足有100多个台阶,鼓浪屿人称它 -百层台阶这个百层台阶何时所建,何人所建,有待于考查但是,在鼓浪屿的数字地 名中起了一个百百而归的作用三、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四、布置作业回家询问有关资料板书设计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