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初探内容摘要:探讨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的整合探讨信息技术给英语课堂带来的效果,它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它能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能力;它有利于个性化学习,弥补传统教学中“一视同仁”的缺点;它还能促进协作学习,使学生得到共同提高关键词:信息技术、英语课堂、整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科学成果逐渐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于当今的人们来说,不会应用多媒体技术获得信息,处理信息,就无法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也就无法在信息社会里谋求发展而我们的英语教学亦是如此可我们的英语课程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亦已落在了同行的后面据不完全统计我们的英语课件在网上的占有比率只有百分之四因此我们更应该努力尝试把信息技术带进英语课堂一、整合的目标 整合教育教学资料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的一种手段它利用人新的住处技术和网络使知识的来源丰富多样,改变了信息分布的形态和拥有关系,由此,学生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悄然的变化他们能够在最轻松自然的环境下获得知识 其次,以学生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也是整合目标之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为学生自我发展的人格完善提供更大的可能。
其基本特征在于是否尊重了学生个性的生命活动,是否为学生英语学习提供了帮助与服务二、整合的难点 在探索英语课堂教学的新结构、新模式的过程中,守旧与变革,继承与创新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课程整合的本身不仅仅意味着技术和方法的突破,更呈现了一种建立在扬弃传统教学思想基础上的新教学观念离开了智慧的与时俱进教学思想,素质教育与整合探索就只能沦为分离的,学生就仍是知识的容器,教学落脚点仍是知识传授层面,只是贴上了多媒体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整合的难点是:大部分英语教师能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实践,但多年来潜移默化形成的传统观念及教学经验阻碍了新思路的发展三、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在我校新建了多媒体教室,这无疑给英语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我们能直接把网上搜集来的资料最直观地呈现给学生,能把报纸,杂志以及习题直接打到大屏幕上,并能对号讲解,再也不会出现年龄小的学生找不到老师在讲哪里的问题同时它减轻了教师很多板书的工作,节约很多课上时间同时信息技术还能带来很多好处: 1、多媒体可以创设情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英语枯燥乏味,主要是因为传统英语教学偏重语法和语言知识,不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而多媒体形象性、直观性、大容量的特点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运用这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化枯燥为有趣,化烦琐为简炼,用计算机创设的与现实生活相仿的情景形象逼真,生动有趣,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将一个个生硬的句子转换成实情实景,便于学生理解,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所以,我们可以把录音机、电视机、录像机、投影仪乃至多媒体计算机等引进课堂,充分发挥其优势,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情境和适宜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What do you give your mother for present on her birthday?》一课时,我首先用多媒体播放“Happy Birthday to You”FLASH歌曲,给学生一个悬念去思考是谁的的生日,然后告诉他们是妈妈的, 问 “What do you give your mother for present on her birthday?”把学生带入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然后,给学生展示了一个琳琅满目的商店,让学生为妈妈准备一个生日礼物,组织各小组编一个购物的对话,学生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地参于到教师所设计的活动中来,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以主题为线索的教育方向。
再比如在教学“body”这一单元,介绍新知touch 和nose, head, hair, eye, ear, face时,我首先在屏幕上出现一只baby,然后问学生: “What’s this?” 学生答:“It’s a baby..”然后我朝着屏幕喊:“Baby, touch your nose, please. ”这时屏幕上的baby就用手摸着鼻子说:“This is my nose. I have a big nose.”(这时baby 的鼻子闪烁几下,同时出现单词nose)接着我对同学说:“让我们一起对baby说‘touch your nose, please.’”再分别教head, hair, eye, ear, face最后复习阶段,baby说 “Touch my nose.” 我让学生点击,正确,baby就笑,错误,baby 就哭,依次类推这样,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了逼真的情景,将新知单词的音、形、义,词组的表达方式、句子的结构和功能清楚的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多学习产成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2、利用多媒体,可以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能力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是学习的主体。
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的认知助手和培养研发能力的工具,成为辅助英语学习的助手利用多媒体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在英语教学中,学生利用英语学习环境,积极构建知识意义,进行语言运用练习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所特有的集声、光、色彩、图片、动画和影像等于一体的影音效果,使学生接受多种途径的感性刺激,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因此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将所学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通过探究和发现进行学习,如在《In the zoo》这一单元,我让学生预习,并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搜索、筛选、选择有关animals和zoo的相关信息以及有关音像资料,然后可以选择一些比较好的课上展示给同学们看,这样,学生从传统的知识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发现者、建构者,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利用多媒体,还可以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不仅需要知识,他们更需要获得知识的方法而科学良好的学习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其创新能力,开发其潜能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设疑创设情境,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
如:在八年级Module 6 Unit 1中,我先用Powerpoint出示一张图片,两个女孩和一只正在跑的兔子然后让学生自由想象图中正在发生什幺事情,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其创新能力学生可能会给出不同答案,当学生提出The rabbit is running时,我会告诉他们这是去年的事情,不用现在进行时,那用什幺时态呢?让学生思考并带问题进入课文当中 3、多媒体有利于个性化学习,弥补了传统教学中“一视同仁”的缺点由于学生受社会、家庭的影响不同,学生的个性不同,学习也存在着差异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尽可能提供学习途径的选择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让不同思路的学生都能体验学习的乐趣与成功,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所收获这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需要选择英语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创造条件例如在Module3,Unit2中,可以设置三个等级的练习题:1根据短文,选择正确答案只要理解课文了,就能够选出正确的答案2根据短文回答问题这个等级的就要求学生不但能够读懂课文,还要能够正确地组织自己的语言能力回答问题3根据图画和关键词语复述课文。
这个等级就比较难了,学生要根据自己想象,然后组织语言形成文章学生可以切换各个界面,估价自己的水平以做出选择,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能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要使所有学生在各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必须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统模式,做到既不压制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又不放弃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课程整合,使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实施“分层次教学”成为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4、多媒体还可以促进协作学习,使学生得到共同提高在多媒体环境下,由于呈现了大量的信息,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学到不同的内容,对同一个主题产生不同的理解在活动中教师都有效组织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包括教师和学生的互相交流和沟通,协商学习,互助学习,通过多种方式创造性地组织和交流信息,共同完成了一个主题学生通过协作学习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借助别人的帮助,利用有效的学习资料,完成了自己的学习任务,写出了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多媒体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深入学习、协作研究、成果发布的场所,那就是网络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和其它同学分享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优秀的学习方法,从而使所有学生都共同地得到提高。
如我利用网络让学生进入英语的聊天室,锻炼他们的英语表达和交际的能力,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简而言之,时代及科技的进步务必会推动教育的发展,而教育的发展又必然会引起教育的改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教育改革的产物,所以我们的多媒体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是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它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极大的吸引力,但它的研究也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它需要我们所有教育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和不懈追求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更新观念,更新知识,终身学习,要利用自身的优势,走在变革的前列,担当时代的开拓者,把多媒体信息技术更好的应用到英语课堂当中参考书目:潘爱琴:《中小学电教》吉林省电化教育馆2003方红梅:《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霍晓阳:《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庄玉娟 孟祥力:《现代特殊教育》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2001李克东:《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