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河源客家春节习俗

枕***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6.73KB
约3页
文档ID:134217044
河源客家春节习俗_第1页
1/3

河源客家春节习俗   春节俗称过年,是一年中最大、最盛大的节日进入农历十二月,男人想措施多寻钱购置年货,妇女们则多砍柴割草准备过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为“入年界”,俗称“鬼锁山门”,妇女们则不上山砍柴割草,而是在家大扫除,搞卫生,迎接新年农历12月,家家户户开始筹备“年货”,赶做“年料”  不可或缺的年货以下:  川糖龙川、河源、紫金等地出产的一个蔗糖特点是粘性强,适合做年糕,几乎每户要购进上百斤  新衣服每人最少要做一套新衣服、一双新鞋,买一双新袜  年米通常来说每户最低程度要备足30天的口粮,不出“正月”不准响碓以前没有碾米机之类的加工机械,全靠人工用砻、碓加工,工作量十分大,大多要苦战  三、四天才能完成  炒米糕它的制作过程是:将粘米或糯米煮熟晒成饭干,然后用沙拌着饭干在铁锅中加热炒爆,有的用菜油炸爆,叫油炸米接着将川糖煎成浆,将炒米、花生仁、芝麻等配料放进糖浆中搅匀捞起放入用板做成的木架内铺平压实,用刀切成长方形小块炒米糕吃起来香甜、清脆,大人、小孩全部喜爱吃打炒米糕十分讲究技术,不仅配料要合百分比,而且煎浆时要讲究“火候”,弄不好就不能成块,而变成散米不中吃通常来说,一斗米要配斤川糖,只能多,不能少,尤其要注意“火候”。

有经验的人在灶头上放一碗清水,川糖煎到一定时候就开始结浆,用竹筷滴一点糖浆于清水中,如已成“松仁点”即可,立即熄灭锅底火苗,把炒米放进锅中不停搅,用手试一试,假如十分粘手就可起锅将炒米倒进木框架内铺平压实,直到凝结后再用刀切成小块  油果又名“炸煎堆”油果制作比较简便,先将糯米碾成粉,每斗糯米配斤川糖将糖煮成糖液和糯米粉搓均匀,搓越久越松软,搓成粉团后再捏成一个个状似乒乓球大小的粉团,表面粘上白芝麻,再放进油锅中烧炸,炸成深红色即可起锅过年时将所炸油果蒸软作为下酒料,这是在新年期间每餐不可缺乏的食品  粉皮将粘米磨成米浆,配上黄豆、芝麻、花生仁等配料,把米浆倒进铁勺内放入油锅烧炸,直炸至深红色即可起锅炸粉皮吃起来香脆,老少咸宜,也是新年期间招待客人的食物之一  芝麻酥、花生酥制作方法和打炒米相类似,以芝麻和花生仁为原料,将川糖煎成糊状再和炒熟的芝麻和花生仁搅拌,倒入锡盆内铺平压实,切成小方块芝麻酥和花生酥也是过年不可缺乏的食物  以上几个年料,每家必备,全由自己加工制作另外,柑桔、瓜子、饼干、糖果也不可缺乏,这些年料多数要到市场上选购,数量也不多,关键是为了招待来宾  上述年料,通常到“入年界”之前基础备办完成。

  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这天作为跨入新年的界定日期,也就是说十二月二十五日过后就进入过年阶段外出做工的、经商的人全部要赶回来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至三十日这几天,最为担心,男女老少个个忙忙碌碌、紧担心张,关键进行下面几项过年的后期准备工作:  扫屋入年界”后的扫屋非同通常,实是立体大扫除,全家动手经过根本大扫除,室内室外,窗明几净,人的心情无比舒畅,四处展现出一派除旧布新的景象  磨豆腐,干鱼圹,杀猪、鸡、鸭等农历十二月二十七八日左右,家家户户开始磨豆腐农家多数家门口有小鱼圹,到农历十二月二十七八日前后全部鱼圹放水捉鱼,首先要用圹鱼制作菜肴,其次方便春节后挖取圹坭做肥料肥田和此同时,开始陆续杀猪通常人家过年全部要用上三四十斤猪肉,有的人家过年一户杀一头大猪,关键用途是:  一、馈赠亲戚、好友,每一户亲戚要馈赠二至三斤猪肉,尤其是岳父家馈赠的肉就更多,新结婚姻亲馈赠的猪肉数目更为可观,不然会被人讥笑为“孤寒鬼”  一家老少忙到十二月三十日,年货、年料全部备齐,合家欢乐,尤其是小孩更是欢天喜地,吃得好,穿得好,又不挨大人的呵斥打骂外出经商、做工的人最迟也要在大年三十赶回家中吃“团圆饭”这天也最为忙碌,不知苦累地去做各人要做的事,但大家全部是乐呵呵的满脸春风。

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又叫除夕,这天必需做的事有:      。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