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宫内的读书生活 大多数人认为,溥仪读书的启蒙老师是陈宝琛和朱益藩那几位帝师其实恰恰错了溥仪在他六岁那年,经钦天监择吉日,即宣统三年七月十八日那天辰时——早晨七点至九点钟,开始读书 第一位启蒙的老师,并不是什么帝师,而是溥仪的贴身太监张谦和这是由隆裕太后选定的名如其人,他为人谦和,年过半百,高个儿驼背他在隆裕太后指令下,起初教溥仪认方块字,一直念完《三字经》和《百家姓》其实,连溥仪后来的几位帝师,也是由隆裕太后亲自择定的,她把这视为一种权力 溥仪读书最初也并不在人们熟知的毓庆宫,而在中南海瀛台的补桐书屋那是光绪皇帝最早读书的地方到后来,读书的地点才改在紫禁城斋宫旁边的毓庆宫这可不是简单的地方,既是嘉庆皇帝最初居住的寝宫,也是同治和光绪皇帝幼年念书的地方光绪皇帝还曾在这里居住过 从清宫遗留下来的档案来看,对于溥仪的授课没有数理化和现代科学,只有"之乎者也",以及"十三经"这类传统国学唯一不同的是,这里教授满文和后来增加了英文课程他读的第一本书是孝经这倒也符合清朝以孝治天下的理念可他始终没学过加减乘除,也不懂现代科学 先后给溥仪当过帝师的,总共有七八位,譬如陈宝琛、朱益藩、梁鼎芬、伊克坦、徐坊、陆润庠(江浙人,书法家),以及后来的英国师傅庄士敦等人。
他的几位师傅有一个特点,就是除伊克坦是满族以外,基本都是南方人 在帝师中,溥仪起初最信奉的是陈宝琛,此人堪称"皇帝"的智囊,不遗余力地主张复辟"大清"他是福建人,身边跟随的也总是"福建帮"一群人,包括后来出任伪满洲国总理大臣的郑孝胥,亦是他荐举的 其中,梁鼎芬国学底子最扎实,但同样只知一味向溥仪灌输"复辟"思想 据溥仪的师傅朱益藩之子朱銮鋆告诉笔者,他父亲由于颇通医术,经常深夜被溥仪召进宫探讨医术溥仪还喜欢亲笔乱开药方,太医院从来不敢让他吃朱銮鋆还说,他父亲时常在接到溥仪打来的之后,就打着灯笼步行进东华门,去给"圣上"看病朱益藩主张复辟大清,后来却是拼命反对溥仪投靠日本人,倒是一位有民族气节的帝师 伊克坦是满族人,脾气暴躁,后来因多病,越发精神不正常,常以陈宝琛为"假想敌",在毓庆宫前院的休息室里,两人经常为一些小事儿拍桌子大吵大闹 不久,溥仪听不到他的喊叫声了,溥仪这一打听,原来伊克坦患上了疯癫病溥仪当即叫上随从去紫禁城外看望帝师 此时,正值下午两点半,伊克坦刚巧清醒过来,无法说话,只能向溥仪点头示意溥仪走后当天晚上七点,伊克坦咬断舌根而死,伊克坦于一九二二年九月二十六日病逝。
溥仪赐其谥号"文直",同时赐太子少保同时,溥仪唤其一子进宫当差满文帝师已逝,从此,溥仪也就不再学习满文了这是后话了 笔者询问过溥杰先生,他回忆说,满文老师伊克坦,为人老实自己在宫里一共没学多少满文,现在还记得一个词,是吃的——"萨其玛" 至于溥仪在毓庆宫读书的作息时间每天早晨,陈宝琛总是第一个进宫,夏季往往是早晨五点半,冬天是六点,约七点离开毓庆宫 上午八点半左右,满文师傅伊克坦前来授课十点至十一点,由朱益藩授课下午一点半,由庄士敦教授两个小时英文 夏季放一个月暑假,春节前后放三周寒假,其中包括溥仪的生日每当端午节、中秋节和清朝历代皇帝的忌辰之日,才不上课 算起来,溥仪在毓庆宫的枯燥读书生涯,一直到他大婚之后才告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