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尔雅通识课中华民族精神课后考试答案.doc

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6KB
约18页
文档ID:13325144
尔雅通识课中华民族精神课后考试答案.doc_第1页
1/18

1.11.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最高奖项授予了()C、长江大学见义勇为大学生群体2.杨叔子在华中科技大学针对理工科学生倡导()教育D、文化素质3.保护滇池生态环境的张正祥是一位()A、农民4.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获得表彰的都是中国人5.民族”一词是由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知识分子创造的√1.21.区分一个民族与另一个民族的关键是:B、民族文化2.根据《论法的精神》,爱斯基摩人性格与东南亚人性格不同,主要是受到()的支配 C、气候3.下面哪项不是民族精神的体现?()D、共同的语言特点4.任何人类创造的文化都归属于某一个民族√5.赫尔德认为,民族的宗教、政体甚至民族的科学、艺术都具有民族精神的标记1.31.授课老师总结的理性化是以宣传()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革命 C 资产阶级思想文化2.很多西方学者认为二十一世纪是()的世纪 D 中国3.“911”事件反映了现代化过程中不同文明和文化的冲突√4.授课老师认为现代化的历史始于英国工业革命5.“文化围城”的概念是由()提出来的 B 欧阳康1.41.西方现代化过程中思想的解放引发了工业革命√2.()与()构成了西方社会的文明体系C 民主、法治3.从现代化的角度看,郑和比哥伦布航海的时间早,意义也更大。

4.现代化过程中,工业化会带来(),市场化会带来() D 单一化、世俗化5.欧洲宗教改革后的变化不包括() A、人们更多地去教堂做礼拜1.51.下列哪项不是民主化过度发展带来的后果?()B 对公共服务的依赖2.学者普遍认为,全球化的真正前提是()C、信息的全球化3.美国参议两会议员联合签名要求人民币升值体现了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4.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正视中国的影响√5.东欧事变后,世界进入“一超多强”的格局,从经济上讲,“多强”通常是指()A 美国、欧盟、日本1.61.世界上第一个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都出现在中国√2.亨廷顿预测二十一世纪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儒家文明将会扮演重要角色√3.亨廷顿认为,二十世纪前半叶和后半叶世界的冲突分别是()和()的冲突D 意识形态、文明4.党的十六大报告对中华民族精神进行了概括,其核心是()B 爱国主义5.西方人把()翻译成“黄金律” C 中庸1.71.“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是()的名言B 孟子2.叔孙豹的“三不朽说”指太上有(),其次有(),其次有() D 立德、立功、立言3.1949年制定的《共同纲领》规定了“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的“四爱”精神。

4.当今中华民族精神受到了全球化、市场化和多元化等的挑战√5.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期间,先进思想家引入了西方文明()和()的精神 C 科学、民主第二章 2.11.中华民族需要自我奋起的时候,有必要借鉴先进文化的发展模式√2.全球化对各个民族的挑战体现在()D 以上都是3.界定一个概念不是什么的时候,实际上是指它与其他物的区别4.梁漱溟先生认为印度文化的精神特点是() B 反身向后要求5.对民族精神进行比较研究的可能性中,()是基本前提C知识的储备2.21.一个民族引领世界的周期随着它自身的发展而不断延长2.人类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从先到后的演变顺序是() D 个体人、群体人、民族人3.德意志精神的重要代表人物不包括() C 孟德斯鸠4.人类文明的四大源头不包括() A 古希腊文化5.文化本质上就是人化√2.31.崇尚国际贸易自由体现了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2.美国终身制的大法官有()位C 9.03.不能体现美利坚民族精神的是() D 反对纵欲4.英国民族精神的保守主义体现在()A 实行君主制5.美国建立的现代文明新体系的显著表现是三权分立的政治体系√2.41.俄罗斯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民族精神是()。

D、沙皇俄国精神2.()把俄罗斯从半农奴制国家引向了社会主义道路A、列宁3.2008年的金融危机最先从()爆发C、美国4.沙皇专制下,俄罗斯民众并不具备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地位5.新俄罗斯精神下,仍然有人想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来指导国家发展√2.51.瓦西里大教堂是()的大教堂D 东正教2.1950年前后,()统治的德国区域结合起来形成西德A 英国、法国、美国3.德国统一后,东德人工资上涨、出国自由,很多人不愿意回到东西德时期4.二战后至德国统一期间,柏林在政治上属于()C 东西德共同管辖5.西德人相对东德人来说,教育程度普遍较低√2.61.德国总理勃兰特曾就世界大战写过认罪书2.金日成认为,朝鲜共产党的基础是() C 工人、农民、知识分子3.卡斯特罗思想是()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D 古巴4.越南最早的历史是用()书写的B 汉语5.朝鲜的经济体制是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所有制共存√第三章3.11.中国近代最早提出“中华民族”这一概念的是孙中山2.以下哪项不是民族精神的主要特征?() C 文化性3.“华夏”的“华”代表的是一种() A 生产方式4.“习俗孝悌”中,“悌”指对兄弟长者的尊重5.决定各民族之间差异的是()。

D 民族精神3.21.梁启超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进行了总体解释2.1929年,()的发现表明了中国也是人类起源地之一 A 北京猿人3.历史上对中国的不同称谓反映了其民族、国力、文化的影响√4.以下哪项不属于中华民族在人类学上的印记?() D 黑色瞳孔5.费孝通认为,()之后,中华民族从自发的发展阶段过渡到了自发的民族实体发展阶段 C 1840年3.31.人类文明只在自然条件最好的地方产生2.民族精神生存发展机制的基础不包括() A 文化教育传承3.《中国通史》对中国地理的介绍中,()构成了三大水系 D 黄河、长江、珠江4.喜马拉雅山的隆起是()向()挤压的结果 C 印度板块、亚洲板块5.高层次的民族通过发展和交流消除了分歧与矛盾状态3.41.汤因比认为,没有环境的挑战,人就不能够创造文明,因此挑战越大,文明越辉煌2.宗法社会是按照()组成的 A 血缘关系3.“德”对应的是古代的()D 伦理学4.中华民族是一个农业民族,其民族特征不包括() C 尊卑有序5.中华民族的实用主义态度造成了各种宗教的和谐发展√3.51.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天子”?()C 西周2.中华文化的根基奠定在什么时代?() B 春秋战国时代3.“兼爱”是()的观点。

D 墨家4.“未知生,焉知死”体现了儒家正视现世、对人生采取的积极态度√5.“民为贵,君为轻”反映了孟子对民众的重视和对君主的轻视第四章4.11.中华民族精神的开拓时期是指()B 隋唐时期2.秦朝的统治思想是()C 法家思想3.“奉天承运”源自董仲舒“主权天授”的学说√4.“唐宋转折论”的内容不包括()的转变 D 疆土面积5.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政治一直延续到鸦片战争的爆发4.21.唐代道家、儒家、佛家三教并存,其代表诗人分别是()D 李白、杜甫、王维2.科举制度是()建立的C 隋朝3.唐朝的()影响了日语字母的创立 A 行书4.唐朝文化的辉煌发展和便利的交通,吸引了大批日本留学生前往唐朝5.武则天称帝体现了唐代妇女地位的上升与自由开放的社会氛围√4.31.()提出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思想A 张载2.以农耕为主的中国古代,()和()的矛盾是主要的内部矛盾 C 土地、人口3.()的专制反映了专制主义集权的极致 D 文化4文字狱出现并兴盛于清朝5.宋代理学成为统治思想后,摒弃了佛教和道教思想4.41.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起源于()D 明朝2.万里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特征是由于它()。

D 以上都是3.受治乱循环的历史周期律的影响,在历史衰落时期,中华民族精神会呈现勃发特点4.汉族人作为一个整体被称为“汉”是在()A 魏晋南北朝5.从秦朝到明朝,历朝历代都在修筑长城√4.51.出于对现世和死亡的恐惧,追求长生不老的道教产生2.民族精神的提炼与践行需要依靠()C 文化精英、仁人志士3.体现汉唐开放进取民族精神的事例不包括()B 郑和下西洋4.佛教文化与儒家文化的冲突推动了佛教的中国化√5.清朝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不包括()D 对长城进行了修缮第五章5.11.一个民族区别于另外一个民族的根本标志是() A 文化2.文化作为人类活动的表现体现在外在的实践活动和内在的特定思想意识√3.甲午战争后,学者们从日本大量引进近代西方民族思想概念,其中有()D 以上均是4.“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出自古代哪位著名诗人的文章?()B 韩愈5.斯大林1913年提出的民族四大要素不包括()D 共同政治背景6“民族”这个概念被引进中国一定是来自日译西书这种形式5.21.西周时期,只有中国和四夷之分,它们之间真正意义上的区别在于文化的差异√2.1912年3月是谁举办了中华民国民族大同会,并提出了”民族共同体“这一概念?()A 黄兴3.杨度在1907年提出了“文化共同体”这一概念,其中“文化”包括特性。

D 以上均有4.在中国,对于民族概念的研究和传播贡献最大的是()C 梁启超5.”民族聚合体“这一概念是由费孝通在1988年的《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一文中提的 5.31.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是谁在《筹议海防折》一文里面提出兴建水师,镇守海关C 李鸿章2.下列哪一项不是林则徐学习西方长处的事迹?()D 出洋学习3.”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夏于将倾”这句话是由谁提出来的,目的在于振兴中华?()B 孙中山4.把斯宾塞的《社会主义达尔文》引进中国的是著名的翻译家严复√5.41.现世关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立足点和归宿√2.下列哪个不是杜维明提出的三个意义世界?()A 来华旅游的外国人士3.中华民族精神现代转化非常重要的内容是() D 以上均是5.51.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总司令的是谁?()B 陈独秀2.中国传统的爱国主义思想不包括下列哪一项?()C 门阀3.中国传统儒学的“实用理性”的基本特征不包括下列哪一个?()A 情感4.“实用理性”向“科学理性”方向提升经历了二个阶段:洋务运动时期和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5.洋务运动时期的“科学理性”实际上已经上升到了精神层面的高度5.61.林则徐的爱国意识被认为是现代爱国主义在中国的发端。

√2.在近代中国被第一个称为民族英雄的是魏源3.下列哪一项不是林则徐编著、编译的?()A 《海国图志》4.林则徐身上体现出来的现代爱国意识不包括下列哪一项?()C 闭关锁国意识5.71.中国传统的道德范式总结为八个字“知足安分,贵利贱义”2.孙中山的兴中会纲领不包括以下哪一个?()D 维护封建统治3.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不包括以下哪一个?()C 民意4.严复根据西方近代生物学知识和经济学知识提出了“义利并重”的思想√5.“惟人人欲欲其私,则无损于公家之弩项,而终为公家之大利出自以下哪一位的主张?()A 薛福成第六章6.11.对“舍生取义”的理解,下列不正确的是() A 是对生命价值的否定2.在生命消失后,人的生命价值还是有大小之分3.人生最重要、最基本的价值是()C 生命价值4.劳动的价值、创造的价值都是生命作为前提的,生命是人从事一切活动的前提√6.21.下列关于全球化的解释不正确的是()D 世界依旧被认为是分散的个体组成2.下列生活日常用语,哪一个不是来自佛教用语?()C 急急如律令3.全球化问题实质上是利益争夺的问题,其中充斥着合作和冲突√6.31.民族文化是民族意识的核心部分、最高层次,是民族共同体的精神支柱。

2.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生存是最根本最基础的东西√3.下列哪一个不是全球化带来的消极影响?() B 民族意识的弱化不会淡化民族精神凝聚力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全球化侵蚀了中国文化的内涵6.41.中华民族精神需要凝练的新内容不包括()A 本土意识2.受到全球化消极影响的没有以下哪一项?()D 民族依赖感3.对民族精神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应该保持不变4.信仰是人生的指导,也是人生的精神支柱)√5.全球意识包括三个方面:整体意识、生存意识、国际和平意识6.51. 对于文化生存的概念解释,下列哪一项不正确C 永远不会消亡2.文化生存是一个民族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全部价值与合理性所在√3.民族是由政府、主权、人口、领土等因素构成的4.多民族国家,民族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一般包括() D 以上均是6.61.对于经济开放意识中的一些概念理解有误的是()A “经济爱国主义”是一种假设,不是必然的2.民族文化认同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一种认同,因此文化认同感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命题3.对于民族主义发挥的作用,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C 是国家瓦解的根本力量4.民族主义其实是有着一种文化认同和政治追求的性质。

√第七章7.11.对于当今中国社会的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C 忽略环境保护的社会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式确认在中国共产党的第几次代表大会上?()B 十六大3.下列哪一项不是孔子对于诚信的解读?()D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4.中华民族已经从传统的商品经济、计划经济社会转变成了市场经济社会5.诚信是人际交往的准则,其基本要求是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7.21.对于取得事业成功的基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人无诚信也可立2.对他人做下承诺时,需要做到() D 以上均是3.在任何情况下,为了他人的个人利益,都可以说善意的谎言4.诚实守信也是有选择性的,下列选择诚实守信得当的是() D 委婉提醒别人的错误之处5.从事科学研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尊重事实,尊重自然界的规律√7.31.下列关于国际经济一体化,说法不正确的是?()B 最重要的原则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2.下列是信用缺失带来的危机有()D 以上均是3.企业竞争力的增强只需要靠企业的信誉,靠消费者对其的认同程度4.社会消费和社会投资组成了社会需求的最主要的两个方面√7.41. 政府失信的表现没有()C 征询百姓、公开公正2.信用制度的建立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考虑?() D 以上均是3.当前中国经济市场已经建立了一套成熟的信用制度。

4市场经济是一种诚信经济,也是一种规范经济√7.51.政府诚信的要义问题上,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C 从外在看,诚信意味着政府对公众的行动可以选择性忠诚2.政府最根本的功能,是维护职权的可实施性3.国家行政与地方政府制定的规则必须具备()D 以上均是4.政府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最重要、最基本的因素第八章8.11.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性质实际是一样的2.民族意义上的国家是靠经济来界定的3.爱国主义最明显的表现之一是()C 对祖国其他同胞的认同感4.下列教派与其代表著作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B 儒教-《道德经》5.以下哪一项不是“国”的三种英文解释?() A county8.21.爱国就是爱这片土地的统治者、政府机关2.对于爱国主义说法有误的是下列哪一项?()C 接受别国对别国的任何批评3.爱国主义的类型不包括()D 形式爱国主义4.执政者改进、提升执政能力的动力之一就是来自人民的评判和监督√8.31.对于民族主义这个观点的说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民族主义作为历史现象是古代就出现了2.中华民族实际上是一种国族意义上的概念√3.民族主义的实质是源于民族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8.41.根据英国作家奥威尔的观点,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可以一并而论。

2.民族主义的内涵包括()D 以上均是3.对于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说法,以下哪一项是正确的()C 爱国主义的话语落实到政治权利为目的的组织行为就是民族主义4.民族主义是一种行为上的忠诚,是把忠诚和权力联系在一起的组织力量 √8.51.爱国是一种感性的情感,是一种义务,一种责任,不需要理智2.对学校而言,升学率是第一位的3.“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这句话表达了陆游什么样的情感?() C 爱国主义4.“为祖国而死,那是最美的命运啊!”是出自谁的主张?()B 大仲马第九章9.11. 关于物质文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由于人的交往需求而产生的合理地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关系的需求2.下列哪一项不是文化的三个层面?()D 主流文化3.一切的创新、发展、持续的动力都源自精神√9.21.民族的精神文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其要素构成不包括() D 民族的传统2.精神文化是一种内在的、超越性的需要,是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种标志√9.31.一个民族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内在身份标识是()C 民族性格2.对于民族认同的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以上均是3.民族认同问题的凸显是因为全球化的过程中,客观的环境导致了身份认同的凸显。

√4.民族意识具有“自在”和“自觉”两种形式√9.41.对于一个家庭而言,精神的核心是兄弟姊妹2.民族认同本质上就是对自己民族文化,尤其是精神文化的认知和依附√3.以下关于民族精神的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 随着时代发展4.在德国人的意识里,对于民族精神的解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不是有了文明就一定有文化9.51.民族认同有多种层面,其中不包括() D 文字2.精神家园是矛盾一体的性质,即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3.当前建设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应着力于哪几个方面?()D 以上均是4.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从文化哲学角度而言,实际上是精神文化的认同过程√18 / 18。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