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非营利组织评估的必要性 第二节 非营利组织评估的特点 第三节 非营利组织评估系统设计,第十章 非营利组织评估,,,,第一节 非营利组织评估的必要性,判断非营利组织治理和管理的质量,及时发现非营利组织中存在的问题 保证非营利组织规范运营并产生良好的社会作用和影响 逐步形成一种对非营利组织进行社会化监督的间接管理机制 为政府、捐赠人、非营利组织理事、志愿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及时了解非营利组织的状况、诊断非营利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正确的政策、提高非营利组织治理和管理质量、实施有效的监督等提供依据,第一节 非营利组织评估的必要性,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一个良好的法规政策环境,也需要具备有着良好的自律机制和行业互律机制,这是非营利组织发展所必不可少组织内部条件及行业内部条件 而在非营利组织的行业互律机制中最为核心的是非营利组织评估机制,有效的评估是非营利组织自律或者互律的前提第一节 非营利组织评估的必要性,从重视“入口”管理逐步转向重视“过程”监督,在简化和放松对非营利组织登记注册时的必要手续的同时,加强对它们开展活动及其组织运作的动态过程的监督、评估和控制 非营利组织评估机制的引入将改变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业务进行直接管理的方式,使政府从管理者逐步变成裁判者,从而提高监督管理的效率并增强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公信度,也将改变政府的公众形象。
第二节 非营利组织评估的特点,一、非营利组织的性质 二、非营利组织评估的特点,一、非营利组织的性质,顾客不是主要的资金来源 不存在利润指标 责、权、利不明确 所有权形式特殊,二、非营利组织评估的特点,组织目标不单一或不集中,缺乏明确、公认的衡量指标,是导致人们难以对非营利组织及其行为做出全面的、有效的评估的症结所在,亦即所谓的非营利组织评估的困境 衡量非营利组织的作用和影响是件复杂的事情,可以量化的要素不一定是该部门最有价值的贡献,短期的成效也不足以体现长远的目标 针对中国非营利组织活动及其组织运作的动态过程的评估机制尚在探索之中,一些研究非营利组织的学者已经开始积极探索非营利组织评估问题,并开展了一些实证性的个案研究,二、非营利组织评估的特点,中国政府在建立健全各项法规政策的过程中十分关注运用法律手段对非营利组织实施监督管理到目前为止,中国政府出台的有关非营利组织方面的主要法规包括: 1988年9月公布的基金会管理办法 1989年10月公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简称“旧条例”,1998年10月废止) 1989年公布的外国商会管理暂行规定 1998年10月公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简称“新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 1999年10月颁布的公益事业捐赠法,第三节 非营利组织评估系统设计,一、非营利组织评估指标体系 二、非营利组织评估标准 三、评估指标重要性系数 四、非营利组织评估的主体,一、非营利组织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指标体系设置原则 非营利组织评估指标体系的内容,评估指标体系设置原则,目的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整体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非营利组织评估指标体系的内容,非营利组织评估框架 评估指标体系内容,非营利组织评估框架,评估指标体系内容,非营利组织基本状况 非营利组织治理 非营利组织公共责任 非营利组织资金使用 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 非营利组织筹资活动,非营利组织基本状况,非营利组织资产 会员数量及构成 办公机构 组织章程 行为法人 业务主管部门,非营利组织治理,治理结构的基本方面 理事(或董事)行为 理事会(或董事会)运作 理事薪酬 理事会组织结构 干部的人事任免权,非营利组织公共责任,年度报告披露责任 会计与依照的会计准则 经济来源和职责披露 附属机构的财务报告,非营利组织资金使用,年度预算 使用资金的合理性 筹款的成本 净资产与赤字,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信息的准确性和可信性 信息的充分性 年度报告,非营利组织筹资活动,自愿的原则 财务信息 筹资监控机制 捐赠者权利和隐私保护 收入结构,二、非营利组织评估标准,评估标准是评估系统的三大要素之一,是非营利组织评估的基准,明确的评估标准对于获得合理的评估结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中国,如下三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是公益性标准; 二是社会需要性标准;三是非政治性和非宗教性标准 树立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公信度,首先必须制定相应的行为准则非营利组织行为准则正是对非营利组织进行评估所依据的重要标准三、评估指标重要性系数,非营利组织评估中指标的重要性系数的确定根据多层次评估指标体系的特点,采用了分层处理的方法,并将主观赋值与客观赋值相结合 层次分析法(AHP) 对各层次各要素进行两两比较建立判断矩阵 评估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数值确定及一致性检验 客观赋值法:标志变异系数法,四、非营利组织评估的主体,政府部门 社会公众 民间机构 媒体监督,本章小结,在总结国内外非营利组织的评估理论、具体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非营利组织的现状,提出非营利组织评估指标体系,其中分别涉及非营利组织评估指标体系设置原则、非营利组织评估框架、非营利组织评估指标体系内容 非营利组织评估指标分为非营利组织基本状况、组织治理、公共责任、资金使用、信息披露、筹资活动等六个方面充分关注了对非营利组织而言至关重要的组织治理问题,同时为各个模块设置了较为全面、具体的衡量指标,定量与定性指标互相结合,具备较高的科学性、可比性、整体性和可行性,可以较为有效的反映非营利组织治理和管理状况。
本章案例:对非营利组织执行长的评估,案例讨论: 上述四位学者从各自的角度分别提出对非营利组织执行长进行评估方式,试比较其优劣?哪一种评估方式更加适合非营利组织? 请在上述四位学者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设计中国非营利组织执行长评估的具体方式和评估指标,并作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