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课件

仙***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04MB
约77页
文档ID:175056460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课件_第1页
1/77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1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马扬马扬 20062006年年5 5月月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2 地源热泵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据美国10年来的统计资料,地源热泵的运行费用(采暖)比耗电空调节约22%25%,比燃油、燃煤锅炉运行费用节约40%60%系统平均寿命预计1518年,开式循环系统30年,闭式循环系统寿命预计50年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3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4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5 地源热泵技术是一项值得大面积推广的建筑供能技术地源热泵地源热泵技术是一项值得大面积推广的建筑供能技术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浅层和深层的大地能量,包括土壤、地下水、地表水等天是一种利用浅层和深层的大地能量,包括土壤、地下水、地表水等天然能源作为冬季热源和夏季冷源,然后再由热泵机组向建筑物供冷供然能源作为冬季热源和夏季冷源,然后再由热泵机组向建筑物供冷供热的系统,是一种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既可供暖又可制冷的新型中央空热的系统,是一种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既可供暖又可制冷的新型中央空调系统。

调系统抽取地下水水源热泵,但由于技术限制,全部回灌不易做到,监督抽取地下水水源热泵,但由于技术限制,全部回灌不易做到,监督实施也比较困难,而且容易造成地下水污染实施也比较困难,而且容易造成地下水污染在国外目前大面积推广使用的是在国外目前大面积推广使用的是埋管式地源热泵埋管式地源热泵技术,是充分利技术,是充分利用浅层地热的最佳技术途径用浅层地热的最佳技术途径目前埋管式地源热泵在欧美国家已得到普遍应用,已被充分证明是目前埋管式地源热泵在欧美国家已得到普遍应用,已被充分证明是成熟可行的技术,在我国,成熟可行的技术,在我国,建设部和一些省市的建筑节能政策中明确建设部和一些省市的建筑节能政策中明确提出要推广使用地源热泵提出要推广使用地源热泵欧美普遍使用的是在别墅中,在冬天取暖、夏天空调的地区)(欧美普遍使用的是在别墅中,在冬天取暖、夏天空调的地区)地源热泵系统简介地源热泵系统简介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6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7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8主要内容主要内容1 总则总则2 术语术语3 工程勘察工程勘察 4 地埋管换热系统地埋管换热系统 5 地下水换热系统地下水换热系统 6 地表水换热系统地表水换热系统 7 建筑物内系统建筑物内系统 8 整体运转、调试与验收整体运转、调试与验收 9 附录附录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91.0.1 为使地源热泵系统为使地源热泵系统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做到技术,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

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以本规范适用于以岩土体、地下水、地表水岩土体、地下水、地表水为低温热源,为低温热源,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为传热介质,采用蒸气压缩热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为传热介质,采用蒸气压缩热泵技术进行供热、空调或加热生活热水的系统工程的设计、泵技术进行供热、空调或加热生活热水的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施工及验收1.0.3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1 总则总则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10主要内容主要内容1 总则总则2 术语术语3 工程勘察工程勘察 4 地埋管换热系统地埋管换热系统 5 地下水换热系统地下水换热系统 6 地表水换热系统地表水换热系统 7 建筑物内系统建筑物内系统 8 整体运转、调试与验收整体运转、调试与验收 9 附录附录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112.0.1 地源热泵系统地源热泵系统 groud-source heat pump system 以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为低温热源,由水源热泵以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为低温热源,由水源热泵机组、地热能交换系统、建筑物内系统组成的供热空调系机组、地热能交换系统、建筑物内系统组成的供热空调系统。

根据地热能交换系统形式的不同,地源热泵系统分为统根据地热能交换系统形式的不同,地源热泵系统分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和地表水地源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和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热泵系统对于制冷来说,地源热泵与常规冷水机组最大的区别对于制冷来说,地源热泵与常规冷水机组最大的区别是:是:空调系统的空调系统的冷却水冷却冷却水冷却变为变为地下水地下水或或土壤土壤冷却地下水地下水或或土壤土壤冷却,又有若干种方式地埋管换热系统冷却,又有若干种方式地埋管换热系统或地下水换热系统,地下水换热系统又分为直接和间接换或地下水换热系统,地下水换热系统又分为直接和间接换热等等2 术语术语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122.0.2 水源热泵机组水源热泵机组 water-source heat pump unit 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为低温热源的热泵通常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为低温热源的热泵通常有水水热泵、水空气热泵等形式有水水热泵、水空气热泵等形式2.0.3 地热能交换系统地热能交换系统 geothermal exchange system 将浅层地热能资源加以利用的热交换系统。

将浅层地热能资源加以利用的热交换系统2.0.4 浅层地热能资源浅层地热能资源 shallow geothermal resources 蕴藏在浅层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中的热能资源蕴藏在浅层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中的热能资源2.0.5 传热介质传热介质 heat-transfer fluid 地源热泵系统中,通过换热管与岩土体、地下水或地地源热泵系统中,通过换热管与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进行热交换的一种液体一般为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表水进行热交换的一种液体一般为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2 术语术语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132.0.6 地埋管换热系统地埋管换热系统 ground heat exchanger system 传热介质通过竖直或水平地埋管换热器与岩土体进行热交传热介质通过竖直或水平地埋管换热器与岩土体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又称土壤热交换系统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又称土壤热交换系统2.0.7 地埋管换热器地埋管换热器 ground heat exchanger 供传热介质与岩土体换热用的,由埋于地下的密闭循环管供传热介质与岩土体换热用的,由埋于地下的密闭循环管组构成的换热器,又称土壤热交换器。

根据管路埋置方式不同,组构成的换热器,又称土壤热交换器根据管路埋置方式不同,分为水平地埋管换热器和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分为水平地埋管换热器和竖直地埋管换热器2.0.8 水平地埋管换热器水平地埋管换热器 horizontal ground heat exchanger 换热管路埋置在水平管沟内的地埋管换热器,又称水平土换热管路埋置在水平管沟内的地埋管换热器,又称水平土壤热交换器壤热交换器2 术语术语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142.0.9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竖直地埋管换热器 vertical ground heat exchanger 换热管路埋置在竖直钻孔内的地埋管换热换热管路埋置在竖直钻孔内的地埋管换热器,又称竖直土壤热交换器器,又称竖直土壤热交换器2.0.10 地下水换热系统地下水换热系统 ground water system 与地下水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与地下水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分为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和间接地下水换热系分为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和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2.0.11 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 由抽水井取出的地下水,经处理后直接流由抽水井取出的地下水,经处理后直接流经水源热泵机组热交换后返回地下同一含水层经水源热泵机组热交换后返回地下同一含水层的地下水换热系统。

的地下水换热系统2 术语术语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152.0.12 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 由抽水井取出的地下水经中间换热器热交换由抽水井取出的地下水经中间换热器热交换后返回地下同一含水层的地下水换热系统后返回地下同一含水层的地下水换热系统2.0.13 地表水换热系统地表水换热系统 与地表水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分与地表水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分为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和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为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和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2.0.14 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 地表水在循环泵的驱动下,经处理直接流经地表水在循环泵的驱动下,经处理直接流经水源热泵机组或通过中间换热器进行热交换的水源热泵机组或通过中间换热器进行热交换的系统2.0.15 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 将封闭的换热盘管按照特定的排列方法放入具将封闭的换热盘管按照特定的排列方法放入具有一定深度的地表水体中,传热介质通过换热有一定深度的地表水体中,传热介质通过换热管管壁与地表水进行热交换的系统管管壁与地表水进行热交换的系统2 术语术语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162.0.16 环路集管环路集管 circuit header 连接各并联环路的集合管,通常用来保证各并联环路流连接各并联环路的集合管,通常用来保证各并联环路流量相等。

量相等2.0.17 含水层含水层 aquifer 导水的饱和岩土层导水的饱和岩土层2.0.18 井身结构井身结构 well structure 构成钻孔柱状剖面技术要素的总称,包括钻孔结构、井构成钻孔柱状剖面技术要素的总称,包括钻孔结构、井壁管、过滤管、沉淀管、管外滤料及止水封井段的位置等壁管、过滤管、沉淀管、管外滤料及止水封井段的位置等2.0.19 抽水井抽水井 production well 用于从地下含水层中取水的井用于从地下含水层中取水的井2.0.20 回灌井回灌井 injection well 用于向含水层灌注回水的井用于向含水层灌注回水的井2 术语术语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172.0.21 热源井热源井 heat source well 用于从地下含水层中取水或向含水层灌注回水的井,是用于从地下含水层中取水或向含水层灌注回水的井,是抽水井和回灌井的统称抽水井和回灌井的统称2.0.22 抽水试验抽水试验 pumping test 一种在井中进行计时计量抽取地下水,并测量水位变化一种在井中进行计时计量抽取地下水,并测量水位变化的过程,目的是了解含水层富水性,并获取水文地质参数。

的过程,目的是了解含水层富水性,并获取水文地质参数2.0.23 回灌试验回灌试验 injection test 一种向井中连续注水,使井内保持一定水位,或计量注一种向井中连续注水,使井内保持一定水位,或计量注水、记录水位变化来测定含水层渗透性、注水量和水文地质水、记录水位变化来测定含水层渗透性、注水量和水文地质参数的试验参数的试验2.0.24 岩土体岩土体 rock-soil body 岩石和松散沉积物的集合体,如砂岩、砂砾石、土壤等岩石和松散沉积物的集合体,如砂岩、砂砾石、土壤等2 术语术语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18主要内容主要内容1 总则总则2 术语术语3 工程勘察工程勘察 4 地埋管换热系统地埋管换热系统 5 地下水换热系统地下水换热系统 6 地表水换热系统地表水换热系统 7 建筑物内系统建筑物内系统 8 整体运转、调试与验收整体运转、调试与验收 9 附录附录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193.1.1 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进行工程场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进行工程场地状况地状况调查调查,并应对浅层地热能资源进行,并应对浅层地热能资源进行勘察勘察。

此为强制性条文,(此为强制性条文,本标准共本标准共2个强制性条文个强制性条文)3.1.2 对已具备水文地质资料或附近有水井的地对已具备水文地质资料或附近有水井的地区,应通过调查获取水文地质资料区,应通过调查获取水文地质资料3.1.3 工程勘察应由具有勘察资质的专业队伍承工程勘察应由具有勘察资质的专业队伍承担工程勘察完成后,应编写工程勘察报告,并担工程勘察完成后,应编写工程勘察报告,并对资源可利用情况提出建议对资源可利用情况提出建议3.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203.1.4 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1 场地规划面积、形状及坡度;(场地规划面积、形状及坡度;(是否满足打井或埋管是否满足打井或埋管面积和位置要求面积和位置要求)2 场地内已有建筑物和规划建筑物的占地面积及其分布;场地内已有建筑物和规划建筑物的占地面积及其分布;3 场地内树木植被、池塘、排水沟及架空输电线、电信场地内树木植被、池塘、排水沟及架空输电线、电信电缆的分布;电缆的分布;4 场地内已有的、计划修建的地下管线和地下构筑物的场地内已有的、计划修建的地下管线和地下构筑物的分布及其埋深;分布及其埋深;5 场地内已有水井的位置。

场地内已有水井的位置3.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213.2.1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对工程场区内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对工程场区内岩土体地质条件进行勘察岩土体地质条件进行勘察3.2.2 地埋管换热系统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地埋管换热系统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1 岩土层的结构;岩土层的结构;2 岩土体热物性;岩土体热物性;3 岩土体温度;岩土体温度;4 地下水静水位、水温、水质及分布;地下水静水位、水温、水质及分布;5 地下水径流方向、速度;地下水径流方向、速度;6 冻土层厚度冻土层厚度3.2 地埋管换热系统勘察地埋管换热系统勘察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223.3.1 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根据地源热泵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根据地源热泵系统对水量、水温和水质的要求,对工程场区的水文地系统对水量、水温和水质的要求,对工程场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勘察质条件进行勘察3.3.2 地下水换热系统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地下水换热系统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1 地下水类型;地下水类型;2 含水层岩性、分布、埋深及厚度;含水层岩性、分布、埋深及厚度;3 含水层的富水性和渗透性;含水层的富水性和渗透性;4 地下水径流方向、速度和水力坡度;地下水径流方向、速度和水力坡度;5 地下水水温及其分布;地下水水温及其分布;6 地下水水质;地下水水质;7 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

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3.3 地下水换热系统勘察地下水换热系统勘察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233.3.3 地下水换热系统勘察应进行水文地质试验试验应地下水换热系统勘察应进行水文地质试验试验应包括下列内容:包括下列内容:1 抽水试验;抽水试验;2 回灌试验;回灌试验;3 测量出水水温;测量出水水温;4 取分层水样并化验分析分层水质;取分层水样并化验分析分层水质;5 水流方向试验;水流方向试验;6 渗透系数计算渗透系数计算3.3.4 当地下水换热系统的勘察结果符合地源热泵系统要当地下水换热系统的勘察结果符合地源热泵系统要求时,应采用成井技术将水文地质勘探孔完善成热源井求时,应采用成井技术将水文地质勘探孔完善成热源井加以利用成井过程应由水文地质专业人员进行监理加以利用成井过程应由水文地质专业人员进行监理3.3 地下水换热系统勘察地下水换热系统勘察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243.4.1 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对工程场区地表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对工程场区地表水源的水文状况进行勘察。

水源的水文状况进行勘察3.4.2 地表水换热系统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地表水换热系统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1 地表水水源性质、水面用途、深度、面积及其分布;地表水水源性质、水面用途、深度、面积及其分布;2 不同深度的地表水水温、水位动态变化;不同深度的地表水水温、水位动态变化;3 地表水流速和流量动态变化;地表水流速和流量动态变化;4 地表水水质及其动态变化;地表水水质及其动态变化;5 地表水利用现状;地表水利用现状;6 地表水取水和回水的适宜地点及路线地表水取水和回水的适宜地点及路线3.4 地表水换热系统勘察地表水换热系统勘察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25主要内容主要内容1 总则总则2 术语术语3 工程勘察工程勘察 4 地埋管换热系统地埋管换热系统 5 地下水换热系统地下水换热系统 6 地表水换热系统地表水换热系统 7 建筑物内系统建筑物内系统 8 整体运转、调试与验收整体运转、调试与验收 9 附录附录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264.1.1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前,应根据工程勘察结果评估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前,应根据工程勘察结果评估地埋管换热系统实施的地埋管换热系统实施的可行性及经济性可行性及经济性。

4.1.2 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时,严禁损坏既有地下管线及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时,严禁损坏既有地下管线及构筑物4.1.3 地埋管换热器安装完成后,应在埋管区域做出标志地埋管换热器安装完成后,应在埋管区域做出标志或标明管线的定位带,并应采用或标明管线的定位带,并应采用2个现场的永久目标个现场的永久目标进行进行定位4.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274.2.1 地埋管及管件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应具有质量检验报地埋管及管件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应具有质量检验报告和生产厂的合格证告和生产厂的合格证4.2.2 地埋管管材及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地埋管管材及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地埋管应采用化学地埋管应采用化学稳定性好、耐腐蚀、导热系数大、稳定性好、耐腐蚀、导热系数大、流动阻力小流动阻力小的塑料管材及管件,宜采用聚乙烯管(的塑料管材及管件,宜采用聚乙烯管(PE80或或PE100)或聚丁烯管()或聚丁烯管(PB),不宜采用聚氯乙烯(),不宜采用聚氯乙烯(PVC)管管件与管材应为相同材料管件与管材应为相同材料2 地埋管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中的各项规定。

管材地埋管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中的各项规定管材的公称压力及使用温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且管材的公称压的公称压力及使用温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且管材的公称压力不应小于力不应小于1.0MPa地埋管外径及壁厚可按本规范附录地埋管外径及壁厚可按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选用的规定选用4.2 地埋管管材与传热介质地埋管管材与传热介质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284.2.3 传热介质应以水为首选,也可选用符合下列要求的传热介质应以水为首选,也可选用符合下列要求的其他介质:其他介质:1 安全,腐蚀性弱,与地埋管管材无化学反应;安全,腐蚀性弱,与地埋管管材无化学反应;2 较低的冰点;较低的冰点;3 良好的传热特性,较低的摩擦阻力;良好的传热特性,较低的摩擦阻力;4 易于购买、运输和储藏易于购买、运输和储藏4.2.4 在有可能冻结的地区,传热介质应添加防冻剂防在有可能冻结的地区,传热介质应添加防冻剂防冻剂的类型、浓度及有效期应在充注阀处注明冻剂的类型、浓度及有效期应在充注阀处注明4.2.5 添加防冻剂后的传热介质的冰点宜比设计最低运行添加防冻剂后的传热介质的冰点宜比设计最低运行水温低水温低35。

选择防冻剂时,应同时考虑防冻剂对管道选择防冻剂时,应同时考虑防冻剂对管道与管件的腐蚀性,防冻剂的安全性、经济性及其对换热与管件的腐蚀性,防冻剂的安全性、经济性及其对换热的影响4.2 地埋管管材与传热介质地埋管管材与传热介质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294.3.1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前应明确待埋管区域内各种地下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前应明确待埋管区域内各种地下管线的种类、位置及深度,预留未来地下管线所需的埋管管线的种类、位置及深度,预留未来地下管线所需的埋管空间及埋管区域进出重型设备的车道位置空间及埋管区域进出重型设备的车道位置4.3.2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应进行全年动态负荷计算,最小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应进行全年动态负荷计算,最小计算周期宜为计算周期宜为1年计算周期内,年计算周期内,地源热泵系统总释热量宜地源热泵系统总释热量宜与其总吸热量相平衡与其总吸热量相平衡4.3.3 地埋管换热器换热量应满足地源热泵系统最大吸热量地埋管换热器换热量应满足地源热泵系统最大吸热量或释热量的要求在技术经济合理时,可采用辅助热源或或释热量的要求在技术经济合理时,可采用辅助热源或冷却源与地埋管换热器并用的调峰形式。

冷却源与地埋管换热器并用的调峰形式4.3.4 地埋管换热器应根据可使用地面面积、工程勘察结果地埋管换热器应根据可使用地面面积、工程勘察结果及挖掘成本等因素确定埋管方式及挖掘成本等因素确定埋管方式4.3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304.3.5 地埋管换热器设计计算宜根据现场实测岩土体及回填料热地埋管换热器设计计算宜根据现场实测岩土体及回填料热物性参数,采用物性参数,采用专用软件(瑞典隆德大学专用软件(瑞典隆德大学EED、美国、美国Solar Energy 实验室实验室TRNSYS等)等)进行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也进行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也可按本规范附录可按本规范附录B的方法进行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4.3.6 地埋管换热器设计计算时,环路集管不应包括在地埋管换地埋管换热器设计计算时,环路集管不应包括在地埋管换热器长度内热器长度内4.3.7 水平地埋管换热器可不设坡度最上层埋管顶部应在冻土水平地埋管换热器可不设坡度最上层埋管顶部应在冻土层以下层以下0.4m,且距地面不宜小于,且距地面不宜小于0.8m4.3.8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埋管深度宜大于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埋管深度宜大于20m,钻孔孔径不宜小,钻孔孔径不宜小于于0.11m,钻孔间距应满足换热需要,间距宜为,钻孔间距应满足换热需要,间距宜为36m。

水平连水平连接管的深度应在冻土层以下接管的深度应在冻土层以下0.6m,且距地面不宜小于,且距地面不宜小于1.5m4.3.9 地埋管换热器管内流体应保持紊流流态,水平环路集管坡地埋管换热器管内流体应保持紊流流态,水平环路集管坡度宜为度宜为0.0024.3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314.3.10 地埋管环路两端应分别与供、回水环路地埋管环路两端应分别与供、回水环路集管相连接,且宜同程布置集管相连接,且宜同程布置每对供、回水每对供、回水环路集管连接的地埋管环路数宜相等供、环路集管连接的地埋管环路数宜相等供、回水环路集管的间距不应小于回水环路集管的间距不应小于0.6m4.3.11 地埋管换热器安装位置应远离水井及室地埋管换热器安装位置应远离水井及室外排水设施,并宜靠近机房或以机房为中心外排水设施,并宜靠近机房或以机房为中心设置4.3.12 地埋管换热系统应设自动充液及泄漏报地埋管换热系统应设自动充液及泄漏报警系统需要防冻的地区,应设防冻保护装警系统需要防冻的地区,应设防冻保护装置4.3.13 地埋管换热系统应根据地质特征确定地埋管换热系统应根据地质特征确定回回填料配方填料配方,回填料的导热系数不应低于钻孔,回填料的导热系数不应低于钻孔外或沟槽外岩土体的导热系数。

外或沟槽外岩土体的导热系数4.3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324.3.14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时应根据实际选用的传热介质的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时应根据实际选用的传热介质的水力特性进行水力计算水力特性进行水力计算4.3.15 地埋管换热系统宜采用变流量设计地埋管换热系统宜采用变流量设计4.3.16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时应考虑地埋管换热器的承压能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时应考虑地埋管换热器的承压能力,若建筑物内系统压力超过地埋管换热器的承压能力时,力,若建筑物内系统压力超过地埋管换热器的承压能力时,应设中间换热器将地埋管换热器与建筑物内系统分开应设中间换热器将地埋管换热器与建筑物内系统分开4.3.17 地埋管换热系统宜设置反冲洗系统,冲洗流量宜为工地埋管换热系统宜设置反冲洗系统,冲洗流量宜为工作流量的作流量的2倍4.3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334.4.1 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前应具备埋管区域的工程勘察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前应具备埋管区域的工程勘察资料、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并完成施工组织设计。

资料、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并完成施工组织设计4.4.2 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前应了解埋管场地内已有地下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前应了解埋管场地内已有地下管线、其他地下构筑物的功能及其准确位置,并应进行管线、其他地下构筑物的功能及其准确位置,并应进行地面清理,铲除地面杂草、杂物,平整地面地面清理,铲除地面杂草、杂物,平整地面4.4.3 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检查并做好管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检查并做好管材保护工作材保护工作4.4 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344.4.4 管道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管道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1 埋地管道应采用热熔或电熔连接聚乙烯管道连接应埋地管道应采用热熔或电熔连接聚乙烯管道连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埋地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埋地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01的有关规定;的有关规定;2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U形弯管接头,宜选用定型的形弯管接头,宜选用定型的U形弯头成品件,不宜采用直管道煨制弯头;形弯头成品件,不宜采用直管道煨制弯头;3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竖直地埋管换热器U形管的组对长度应能满足插入钻形管的组对长度应能满足插入钻孔后与环路集管连接的要求,组对好的孔后与环路集管连接的要求,组对好的U形管的两开口端形管的两开口端部,应及时密封。

部,应及时密封4.4 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354.4.5 水平地埋管换热器铺设前,沟槽底部应先铺设相当于管水平地埋管换热器铺设前,沟槽底部应先铺设相当于管径厚度的细砂水平地埋管换热器安装时,应防止石块等重径厚度的细砂水平地埋管换热器安装时,应防止石块等重物撞击管身管道不应有折断、扭结等问题,转弯处应光滑,物撞击管身管道不应有折断、扭结等问题,转弯处应光滑,且应采取固定措施且应采取固定措施4.4.6 水平地埋管换热器回填料应细小、松散、均匀,且不应水平地埋管换热器回填料应细小、松散、均匀,且不应含石块及土块回填压实过程应均匀,回填料应与管道接触含石块及土块回填压实过程应均匀,回填料应与管道接触紧密,且不得损伤管道紧密,且不得损伤管道4.4.7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竖直地埋管换热器U形管安装应在钻孔钻好且孔壁固化形管安装应在钻孔钻好且孔壁固化后立即进行当钻孔孔壁不牢固或者存在孔洞、洞穴等导致后立即进行当钻孔孔壁不牢固或者存在孔洞、洞穴等导致成孔困难时,应设护壁套管下管过程中,成孔困难时,应设护壁套管下管过程中,U形管内宜充满形管内宜充满水,并宜采取措施使水,并宜采取措施使U形管两支管处于分开状态。

形管两支管处于分开状态4.4.8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竖直地埋管换热器U形管安装完毕后,应立即灌浆回填形管安装完毕后,应立即灌浆回填封孔当埋管深度超过封孔当埋管深度超过40m时,灌浆回填应在周围临近钻孔时,灌浆回填应在周围临近钻孔均钻凿完毕后进行均钻凿完毕后进行4.4 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364.5.1 地埋管换热系统安装过程中,应进行现场检验,并应提供地埋管换热系统安装过程中,应进行现场检验,并应提供检验报告检验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检验报告检验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1 管材、管件等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管材、管件等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2 钻孔、水平埋管的位置和深度、地埋管的直径、壁厚及长钻孔、水平埋管的位置和深度、地埋管的直径、壁厚及长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3 回填料及其配比应符合设计要求;回填料及其配比应符合设计要求;4 水压试验水压试验应合格;应合格;5 各环路流量应平衡,且应满足设计要求;各环路流量应平衡,且应满足设计要求;6 防冻剂和防腐剂的特性及浓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防冻剂和防腐剂的特性及浓度应符合设计要求;7 循环水流量及进出水温差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循环水流量及进出水温差均应符合设计要求4.5 地埋管换热系统的检验与验收地埋管换热系统的检验与验收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374.5.2 水压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水压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 试验压力:当工作压力小于等于试验压力:当工作压力小于等于1.0MPa时,应为工作压时,应为工作压力的力的1.5倍,且不应小于倍,且不应小于0.6MPa;当工作压力大于;当工作压力大于1.0MPa时,时,应为工作压力加应为工作压力加0.5MPa2 水压试验步骤:水压试验步骤:1)竖直地埋管换热器插入钻孔前,应做第一次水压试验在试)竖直地埋管换热器插入钻孔前,应做第一次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验压力下,稳压至少15min,稳压后压力降不应大于,稳压后压力降不应大于3%,且无泄漏,且无泄漏现象;将其密封后,在有压状态下插入钻孔,完成灌浆之后保压现象;将其密封后,在有压状态下插入钻孔,完成灌浆之后保压lh水平地埋管换热器放入沟槽前,应做第一次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水平地埋管换热器放入沟槽前,应做第一次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下,稳压至少15min,稳压后压力降不应大于,稳压后压力降不应大于3%,且无泄漏现象。

且无泄漏现象2)竖直或水平地埋管换热器与环路集管装配完成后,)竖直或水平地埋管换热器与环路集管装配完成后,回填前应回填前应进行第二次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进行第二次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30min,稳压后压力,稳压后压力降不应大于降不应大于3%,且无泄漏现象且无泄漏现象4.5 地埋管换热系统的检验与验收地埋管换热系统的检验与验收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38 3)环路集管与机房分集水器连接完成后,回填前应)环路集管与机房分集水器连接完成后,回填前应进行第三次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进行第三次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2h,且无,且无泄漏现象泄漏现象4)地埋管换热系统全部安装完毕,且冲洗、排气及)地埋管换热系统全部安装完毕,且冲洗、排气及回填完成后,应进行第四次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稳回填完成后,应进行第四次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压至少12h,稳压后压力降不应大于,稳压后压力降不应大于3%3 水压试验宜采用手动泵缓慢升压,升压过程中应随水压试验宜采用手动泵缓慢升压,升压过程中应随时观察与检查,不得有渗漏;不得以气压试验代替水压试时观察与检查,不得有渗漏;不得以气压试验代替水压试验。

验4.5.3 回填过程的检验应与安装地埋管换热器同步进行回填过程的检验应与安装地埋管换热器同步进行4.5 地埋管换热系统的检验与验收地埋管换热系统的检验与验收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39主要内容主要内容1 总则总则2 术语术语3 工程勘察工程勘察 4 地埋管换热系统地埋管换热系统 5 地下水换热系统地下水换热系统 6 地表水换热系统地表水换热系统 7 建筑物内系统建筑物内系统 8 整体运转、调试与验收整体运转、调试与验收 9 附录附录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405.1.1 地下水换热系统应根据水文地质勘察资料进行地下水换热系统应根据水文地质勘察资料进行设计必须采取可靠回灌措施,确保置换冷量或热设计必须采取可靠回灌措施,确保置换冷量或热量后的地下水全部回灌到同一含水层,并不得对地量后的地下水全部回灌到同一含水层,并不得对地下水资源造成浪费及污染系统投入运行后,应对下水资源造成浪费及污染系统投入运行后,应对抽水量、回灌量及其水质进行定期监测抽水量、回灌量及其水质进行定期监测强条,(强条,实际上,由于这种系统出现越来越多的无法回灌情实际上,由于这种系统出现越来越多的无法回灌情况,造成地下水被大量抽取浪费,逐渐受到限制)况,造成地下水被大量抽取浪费,逐渐受到限制)5.1.2 地下水的持续出水量应满足地源热泵系统最大地下水的持续出水量应满足地源热泵系统最大吸热量或释热量的要求。

吸热量或释热量的要求5.1.3 地下水供水管、回灌管不得与市政管道连接地下水供水管、回灌管不得与市政管道连接5.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415.2.1 热源井的设计单位应具有水文地质勘察资质热源井的设计单位应具有水文地质勘察资质5.2.2 热源井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热源井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水管井技术供水管井技术规范规范GB 50296的相关规定,并应包括下列内容:的相关规定,并应包括下列内容:1 热源井抽水量和回灌量、水温和水质;热源井抽水量和回灌量、水温和水质;2 热源井数量、井位分布及取水层位;热源井数量、井位分布及取水层位;3 井管配置及管材选用,抽灌设备选择;井管配置及管材选用,抽灌设备选择;4 井身结构、填砾位置、滤料规格及止水材料;井身结构、填砾位置、滤料规格及止水材料;5 抽水试验和回灌试验要求及措施;抽水试验和回灌试验要求及措施;6 井口装置及附属设施井口装置及附属设施5.2 地下水换热系统设计地下水换热系统设计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425.2.3 热源井设计时应采取减少空气侵入的措施。

热源井设计时应采取减少空气侵入的措施5.2.4 抽水井与回灌井宜能相互转换,其间应设排气装置抽抽水井与回灌井宜能相互转换,其间应设排气装置抽水管和回灌管上均应设置水样采集口及监测口水管和回灌管上均应设置水样采集口及监测口5.2.5 热源井数目应满足持续出水量和完全回灌的需求热源井数目应满足持续出水量和完全回灌的需求5.2.6 热源井位的设置应避开有污染的地面或地层热源井井热源井位的设置应避开有污染的地面或地层热源井井口应严格封闭,井内装置应使用对地下水无污染的材料口应严格封闭,井内装置应使用对地下水无污染的材料5.2.7 热源井井口处应设检查井井口之上若有构筑物,应留热源井井口处应设检查井井口之上若有构筑物,应留有检修用的足够高度或在构筑物上留有检修口有检修用的足够高度或在构筑物上留有检修口5.2.8 地下水换热系统应根据水源水质条件采用直接或间接系地下水换热系统应根据水源水质条件采用直接或间接系统;水系统宜采用变流量设计;地下水供水管道宜保温统;水系统宜采用变流量设计;地下水供水管道宜保温5.2 地下水换热系统设计地下水换热系统设计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435.3.1 热源井的施工队伍应具有相应的施工资质。

热源井的施工队伍应具有相应的施工资质5.3.2 地下水换热系统施工前应具备热源井及其周围区域的工地下水换热系统施工前应具备热源井及其周围区域的工程勘察资料、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并完成施工组织设计程勘察资料、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并完成施工组织设计5.3.3 热源井施工过程中应同时绘制地层钻孔柱状剖面图热源井施工过程中应同时绘制地层钻孔柱状剖面图5.3.4 热源井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热源井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水管井技术规范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 50296的规定5.3.5 热源井在成井后应及时洗井洗井结束后应进行抽水试热源井在成井后应及时洗井洗井结束后应进行抽水试验和回灌试验验和回灌试验5.3.6 抽水试验应稳定延续抽水试验应稳定延续12h,出水量不应小于设计出水量,出水量不应小于设计出水量,降深不应大于降深不应大于5m;回灌试验应稳定延续;回灌试验应稳定延续36h以上,回灌量应以上,回灌量应大于设计回灌量大于设计回灌量5.3 地下水换热系统施工地下水换热系统施工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445.4.1 热源井应单独进行验收,且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热源井应单独进行验收,且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水管井技术规范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 50296及及供水水文地质钻探与供水水文地质钻探与凿井操作规程凿井操作规程CJJ13的规定。

的规定5.4.2 热源井持续出水量和回灌量应稳定,并应满足设计热源井持续出水量和回灌量应稳定,并应满足设计要求持续出水量和回灌量应符合本规范第要求持续出水量和回灌量应符合本规范第5.3.6条的规定条的规定5.4.3 抽水试验结束前应采集水样,进行水质测定和含砂抽水试验结束前应采集水样,进行水质测定和含砂量测定经处理后的水质应满足系统设备的使用要求经处理后的水质应满足系统设备的使用要求5.4.4 地下水换热系统验收后,施工单位应提交热源井成地下水换热系统验收后,施工单位应提交热源井成井报告报告应包括管井综合柱状图,洗井、抽水和回灌井报告报告应包括管井综合柱状图,洗井、抽水和回灌试验、水质检验及验收资料试验、水质检验及验收资料5.4.5 输水管网设计、施工及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输水管网设计、施工及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规范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及及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的规定5.4 地下水换热系统检验与验收地下水换热系统检验与验收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45主要内容主要内容1 总则总则2 术语术语3 工程勘察工程勘察 4 地埋管换热系统地埋管换热系统 5 地下水换热系统地下水换热系统 6 地表水换热系统地表水换热系统 7 建筑物内系统建筑物内系统 8 整体运转、调试与验收整体运转、调试与验收 9 附录附录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466.1.1 地表水换热系统设计前,应对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运地表水换热系统设计前,应对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运行对水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

行对水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6.1.2 地表水换热系统设计方案应根据水面用途,地表水深地表水换热系统设计方案应根据水面用途,地表水深度、面积,地表水水质、水位、水温情况综合确定度、面积,地表水水质、水位、水温情况综合确定6.1.3 地表水换热盘管的换热量应满足地源热泵系统最大吸地表水换热盘管的换热量应满足地源热泵系统最大吸热量或释热量的需要热量或释热量的需要6.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476.2.4 地表水换热系统可采用开式或闭式两种形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可采用开式或闭式两种形式,水系统宜采用变流量设计水系统宜采用变流量设计6.2.5 地表水换热盘管管材与传热介质应符合本规地表水换热盘管管材与传热介质应符合本规范第范第4.2节的规定节的规定6.2.6 当地表水体为海水时,与海水接触的所有设当地表水体为海水时,与海水接触的所有设备、部件及管道应具有防腐、防生物附着的能力;备、部件及管道应具有防腐、防生物附着的能力;与海水连通的所有设备、部件及管道应具有过滤、与海水连通的所有设备、部件及管道应具有过滤、清理的功能清理的功能这种方式在香港应用较为普遍,我们称之为海【这种方式在香港应用较为普遍,我们称之为海水冷却。

水冷却6.2 地表水换热系统设计地表水换热系统设计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486.4.1 地表水换热系统安装过程中,应进行现场检验,并应提地表水换热系统安装过程中,应进行现场检验,并应提供检验报告,检验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供检验报告,检验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1 管材、管件等材料应具有产品合格证和性能检验报告;管材、管件等材料应具有产品合格证和性能检验报告;2 换热盘管的长度、布置方式及管沟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换热盘管的长度、布置方式及管沟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3 水压试验应合格;水压试验应合格;4 各环路流量应平衡,且应满足设计要求;各环路流量应平衡,且应满足设计要求;5 防冻剂和防腐剂的特性及浓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防冻剂和防腐剂的特性及浓度应符合设计要求;6 循环水流量及进出水温差应符合设计要求循环水流量及进出水温差应符合设计要求6.4 地表水换热系统检验与验收地表水换热系统检验与验收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496.4.2 水压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水压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 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水压试验应符合以下规定: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水压试验应符合以下规定:1)试验压力:当工作压力小于等于)试验压力:当工作压力小于等于1.0MPa时,应为工作压时,应为工作压力的力的1.5倍,且不应小于倍,且不应小于0.6Mpa;当工作压力大于;当工作压力大于1.0MPa时,时,应为工作压力加应为工作压力加0.5MPa。

2)水压试验步骤:换热盘管组装完成后,应做第一次水压)水压试验步骤:换热盘管组装完成后,应做第一次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15min,稳压后压力降不应大,稳压后压力降不应大于于3,且无泄漏现象;换热盘管与环路集管装配完成后,应,且无泄漏现象;换热盘管与环路集管装配完成后,应进行第二次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进行第二次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30min,稳压,稳压后压力降不应大于后压力降不应大于3,且无泄漏现象;环路集管与机房分集,且无泄漏现象;环路集管与机房分集水器连接完成后,应进行第三次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稳水器连接完成后,应进行第三次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压至少12h,稳压后压力降不应大于,稳压后压力降不应大于32 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水压试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水压试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的相关规定的相关规定6.4 地表水换热系统检验与验收地表水换热系统检验与验收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50主要内容主要内容1 总则总则2 术语术语3 工程勘察工程勘察 4 地埋管换热系统地埋管换热系统 5 地下水换热系统地下水换热系统 6 地表水换热系统地表水换热系统 7 建筑物内系统建筑物内系统 8 整体运转、调试与验收整体运转、调试与验收 9 附录附录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517.1.1 建筑物内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内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的规定。

其中,涉及生的规定其中,涉及生活热水或其他热水供应部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活热水或其他热水供应部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的规定7.1.2 水源热泵机组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源热泵机组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源热泵水源热泵机组机组GBT19409的相关规定,且应满足地源热泵系统的相关规定,且应满足地源热泵系统运行参数的要求运行参数的要求7.1.3 水源热泵机组应具备能量调节功能,且其蒸发器出水源热泵机组应具备能量调节功能,且其蒸发器出口应设防冻保护装置口应设防冻保护装置7.1.4 水源热泵机组及末端设备应按实际运行参数选型水源热泵机组及末端设备应按实际运行参数选型7.1.5 建筑物内系统应根据建筑的特点及使用功能确定水建筑物内系统应根据建筑的特点及使用功能确定水源热泵机组的设置方式及末端空调系统形式源热泵机组的设置方式及末端空调系统形式7.1 建筑物内系统设计建筑物内系统设计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527.1.6 在水源热泵机组外进行冷、热转换的地源热泵系统在水源热泵机组外进行冷、热转换的地源热泵系统应在水系统上设冬、夏季节的功能转换阀门,并在转换阀应在水系统上设冬、夏季节的功能转换阀门,并在转换阀门上作出明显标识。

地下水或地表水直接流经水源热泵机门上作出明显标识地下水或地表水直接流经水源热泵机组的系统应在水系统上预留机组清洗用旁通管组的系统应在水系统上预留机组清洗用旁通管7.1.7 地源热泵系统在具备供热、供冷功能的同时,宜优地源热泵系统在具备供热、供冷功能的同时,宜优先采用地源热泵系统提供(或预热)生活热水,不足部分先采用地源热泵系统提供(或预热)生活热水,不足部分由其他方式解决水源热泵系统提供生活热水时,应采用由其他方式解决水源热泵系统提供生活热水时,应采用换热设备间接供给换热设备间接供给7.1.8 建筑物内系统设计时,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增建筑物内系统设计时,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增设辅助热源、蓄热设辅助热源、蓄热(冷冷)装置或其他节能设施装置或其他节能设施7.1 建筑物内系统设计建筑物内系统设计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537.2.1 水源热泵机组、附属设备、管道、管件及阀门的水源热泵机组、附属设备、管道、管件及阀门的型号、规格、性能及技术参数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具型号、规格、性能及技术参数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具备产品合格证书、产品性能检验报告及产品说明书等文备产品合格证书、产品性能检验报告及产品说明书等文件。

件7.2.2 水源热泵机组及建筑物内系统安装应符合现行国水源热泵机组及建筑物内系统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家标准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规范GB 50274及及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的规定7.2 建筑物。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