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临安春雨初霁》意思

lis****210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8KB
约5页
文档ID:55198271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临安春雨初霁》意思_第1页
1/5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临安春雨初霁》意思I赏析近年来做官的兴味淡淡的像一层薄纱, 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 客沾染繁华?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清早会听到小巷深处在 一声声叫卖杏花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行行草草,字字有章法,晴日窗前细细地 煮水、沏茶、撇沫,试着品名茶呵,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 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赏析作者:佚名如果掩去作者的名字,读这首《临安春雨初霁》,也许会以为它 并不是出自 铁马金戈、气吞残虏 的陆放翁之手诗中虽然有杏花 般的春色,却更隐含着 世味薄似纱 的感伤之情和 闲作草 戏分茶 的无聊之绪这是与高唱着 为国戍轮台 而一身报国 的陆游的雄奇 悲壮的风格特征很不一致的自淳熙五年孝宗召见了陆游以来,他并未得到重用,只是在福建、江西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家后五年,更是远离政界,但 对于政治舞台上的倾轧变幻,对于世态炎凉,他是体会得更深了所 以诗的开头就用了一个独具易动的巧譬,感叹世态人情薄得就象半透 明的纱于是首联开口就言 世味之薄,并惊问 谁令骑马客京华 陆游时年已六十二岁,不仅长期宦海沉浮,而且壮志未酬,又兼个人 生活的种种不幸,这位命途坎坷的老人发出悲叹,说出对世态炎凉的 内心感受。

这种悲叹也许在别人身上是无可疑问的,而对于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的陆游来说,却显得不尽合乎情理此 奉诏入京,被任命为严州知州对于一生奋斗不息、始终矢志不渝地 实现自己的报国理想的陆游来说,授之以权,使之报国有门,竟会引 起他谁的疑问颔联点出 诗眼,也是陆游的名句,语言清新隽永诗人只身 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 叫卖杏花的声音,告诉人们春已深了绵绵的春雨,由诗人的听觉中 写出;而淡荡的春光,则在卖花声里透出写得形象而有深致传说 这两句诗后来传入宫中,深为孝宗所称赏,可见一时传诵之广历来 评此诗的人都以为这两句细致贴切,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 但没有注意到它在全诗中的作用不仅在于刻划春光, 而是与前后诗意 浑然一体的其实, 小楼一夜听春雨,正是说绵绵春雨如愁人的思 绪在读这一句诗时,对 一夜 两字不可轻轻放过,它正暗示了诗人 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头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是以枯荷听雨暗寓怀友之相思 陆游这里写得更为含蓄深蕴,他虽然用了比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还 是要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 才与 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

接下去的颈联就道出了他的这种心情在这明艳的春光中,诗 人只能做的是 矮纸斜行闲作草,陆游擅长行草,从现存的陆游手迹 看,他的行草疏朗有致,风韵潇洒这一句实是暗用了张芝的典故 据说张芝擅草书,但平时都写楷字,人问其故,回答说, 匆匆不暇草书,意即写草书太花时间,所以没功夫写陆游客居京华,闲极 无聊,所以以草书消遣因为是小雨初霁,所以说 晴窗,细乳戏分茶 这里就是品茶、玩茶道无事而作草书,晴窗下品着清茗,表 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在这背后,正藏着诗人无限的感 慨与牢骚陆游素来有为国家作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宏愿, 而严州知 府的职位本与他的素志不合,何况觐见一次皇帝,不知要在客舍中等 待多久!国家正是多事之秋,而诗人却在以作书品茶消磨时光,真是 无聊而可悲!于是再也捺不住心头的怨愤,写下了结尾两句尾联虽不像古人抱怨素衣化为缁(晋陆机作《为顾彦先赠好》: 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但这联不仅道出了羁旅风霜之苦,又寓 有京中恶浊,久居为其所化的意思诗人声称清明不远,应早日回家, 而不愿在所谓 人间天堂 的江南临安久留诗人应召入京,却只匆匆一过,便拂袖而去陆游这里反用其意,其实是自我解嘲在陆游的众多著名诗篇中,有壮怀激烈的爱国忧民之作,如《关 山月》、《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有寄梦抒怀、悲愤凄切之作, 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些诗不是直抒胸臆,痛切陈词,就是 笔墨纵横,抚古思今,都是雄壮的大气磅礴之作;作者也有优美淳朴 的乡村生活描写,如《游山西村》;也有缅怀爱情、追思往日幸福的 伤感之作,如《沈园》。

等等这些,都与《临安春雨初霁》极不相似《临安春雨初霁》没有豪唱,也没有悲鸣,没有愤愤之诗,也没有盈 盈酸泪,有的只是结肠难解的郁闷和淡淡然的一声轻叹,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严酷的现实,使他不得不对朝廷对皇帝,对人生对社会作出一 些阴暗的结论与他的许多寄梦诗不一样,在深夜,万籁俱寂时,作 者眼前没有现实生活的情景搅扰,可以对着旷远的星空和雨夜任意地 幻想,说任何放言达词而身在繁荣帝都,作者却身不由己临安城 虽然春色明媚,但官僚们偏安一隅,忘报国仇,粉饰太平作者是时 刻清醒的,他在表面的升平气象和繁荣面貌中看到了世人的麻木、 朝廷的昏聩,想到了自己未酬的壮志但他既不能高唱,又无法托情梦, 只好借春色说愁绪,把春天写成了无情之物可以说《临安春雨初霁》反映了作者内心世界的另一方面,作者除了在战场上、幕帐中和夜空下高唱报国之外,偶尔也有惆怅徘徊 的时候在几乎同时所作的《书愤》中,作者就截然不同地表现了一 贯的豪情《书愤》在一定意义上是作者对自己悲壮一生的总结 早岁那知世事艰,却终有胆量说 千载谁堪伯仲间,把一生留给历史 公断《临安春雨初霁》、《书愤》的比较可以显现出诗人感情思想的 一个短时期的反复。

陆游毕竟是陆游,他不会永久地停留在 闲戏 之 上的不久后他在严州任上,仍坚持抗金,并且付诸行动,表达于诗 文,终于又被以 嘲咏风月 的罪名罢官他的绵绵 杏花春雨,在《十 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发展成了 铁马冰河入梦来 的疾风暴雨一个诗人的性格是复杂的,一个始终刚强不屈、矢志不渝的烈 士,也难免间或惆怅抑郁这种抑郁惆怅与其雄奇悲壮并不矛盾唯 其抑郁惆怅得苦不堪言,才有更强烈的情怀的喷发诗中一开头就道 世味薄似纱,正是作者对现实的否定,也体现出作者的刚直气节 诗末拂袖而去,也是诗人对浮华帝都的不屑因此,透过原诗的表面, 依稀仍可看见一个威武不屈的形象,这个形象才是作者真正的一贯的 自己。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