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主要事迹材料一、立志课改,愿做勇于创新的“实验员”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国家兴盛的基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所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使命在这种使命的感召下,赵伟光就成为致力于学校科技教学工作的“实验员”对于创新教育,赵伟光有自己的独到的认识他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关键是有兴趣有了兴趣,才有了培养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基础他成立了兴趣小组,从讲授发明创造原理和技法入手,引导、带领学生擦亮发现的眼睛、张开想象的翅膀他利用课余时间,定期开展活动,布置研究题目,营造了浓厚的科普氛围年,年轻的赵伟光从数学教学岗位转到了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岗位,从那时开始,爱动脑、肯钻研的他就一门心思投入科技工作角色的转变让他更加清楚的看到了学生对科技知识的向往,了解到了潜藏在孩子们心中对于创新思维的好奇与渴望站在讲台上的他,深深地感觉到,向学生空洞的灌输科普知识毕竟只是纸上谈兵,是结不出丰硕果实的必须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实践,去探索,才能真正开拓学校科普教育的新面貌利用担任科技兴趣小组和计算机兴趣小组教师的有利因素,赵伟光带领、组织学生进行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科学幻想画、电脑绘画、电脑动画、电子板报等方面的探究。
发明创造并不神秘,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一个敢于想象的头脑,你就迈开了第一步对于那些怀揣梦想,却不敢尝试的学生,赵伟光总是这样劝导正如赵伟光所言,他的许多作品的诞生,正是生活中的发现再同其他教师的教研活动或闲谈中,他常常能捕捉到这样的信息:“有些课不好上,没有合适的教具演示,怎么讲学生还是很茫然是啊,毕竟还是小学生,认知能力和生活实践都不行,讲得深不得,浅不得……”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赵伟光首先将创新的目光盯在了教学实际工作中年的获奖作品——《电能转换演示器》,就是为了配合六年级自然课中的《电的用途》一课专门制做的打开《电能转换演示器》这个小小的“魔术盒”,按下开关,发出音乐声响的发生器、点亮的灯泡、旋转的扇叶、可以吸起小铁器的电磁继电器、发光发热的电热丝,清楚、直观地展示了电能转化为声能、光能、机械能、磁能、热能的过程和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一致认可从__年开始,赵伟光先后有4件科教制作类作品在全国、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奖在__年举行第23届山西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他有3件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其中《电能转换演示器》参加了全国比赛,并获得铜奖在赵伟光的悉心指导和言传身教下,他培养的学生连续5年参加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均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有20名学生先后获奖:其中梁博、赵铖雪、余洋发明的《环卫灭蚊器》获第19届山西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杨勇发明的《多功能画线器》获第22届山西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二等奖,杨博钧的小制作《旋转的玻璃》获大赛三等奖。
他也由此荣获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员称号面对学校、家长和学生的信任,赵伟光踌躇满志,信心十足他愿意继续耕耘、继续奉献,潜心做一名校园里的“科普园丁”第 3 页 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