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史专题复习的关于文化史专题复习的 思思 考考杭州第二中学杭州第二中学 邵江良邵江良关于专题复习的思考关于专题复习的思考专题内容确定专题内容确定专题教学设想专题教学设想专题教学案例专题教学案例专题内容确定专题内容确定原则一:高考原则一:高考考纲要求: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考纲要求: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际问题的能力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 历年试题历年试题年份年份分值分值涉及内容涉及内容200014分分明清时期的反封建民主思想明清时期的反封建民主思想20014分分北宋教育北宋教育20028分分唐外来文化、敦煌莫高窟、间接涉及清明唐外来文化、敦煌莫高窟、间接涉及清明上河图上河图20032分分间接涉及明朝科技特点和长城间接涉及明朝科技特点和长城200428分分农学、唐诗、宋代科技农学、唐诗、宋代科技200516分分建安文学、唐诗、话本及毛泽东诗词建安文学、唐诗、话本及毛泽东诗词200636分分明清小说、春秋战国到秦汉的文化发展特明清小说、春秋战国到秦汉的文化发展特点、汉唐、两宋时期少数民族文化表现点、汉唐、两宋时期少数民族文化表现专题内容确定专题内容确定原则一:高考原则一:高考原则二:新课程原则二:新课程新课程设置的专题新课程设置的专题(参照新教材必修(参照新教材必修-人民版)人民版)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四: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专题八:专题八: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政治文明、经济发展、思想文政治文明、经济发展、思想文化化专题内容确定专题内容确定原则一:高考原则一:高考原则二:新课程原则二:新课程原则三:社会现实原则三:社会现实 以德治国、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以德治国、和谐社会、和谐世界 专题内容确定专题内容确定高考高考新课程新课程社会现实社会现实 考查文化史内容体现了高考、考查文化史内容体现了高考、新课程和社会现实之需要。
新课程和社会现实之需要三大三大原则原则专题复习一:中国古今主流思想专题复习一:中国古今主流思想专题复习二:世界近现代的思想专题复习二:世界近现代的思想专题复习三:古今中外的科技成果专题复习三:古今中外的科技成果文化史专题的整合文化史专题的整合专题教学设想专题教学设想了解考情、明确方向(考纲、真题)了解考情、明确方向(考纲、真题)整合知识、形成体系(课本、笔记)整合知识、形成体系(课本、笔记)链接拓展、深化理解(知识、能力)链接拓展、深化理解(知识、能力)以练促习、提升效能(练习、巩固)以练促习、提升效能(练习、巩固)专题教学案例专题教学案例中国古今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古今主流思想的演变整合知识整合知识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二、儒家思想的发展变迁(历程)二、儒家思想的发展变迁(历程)三、唯物思想的发展演变三、唯物思想的发展演变四、思想现代化历程四、思想现代化历程五、五、20世纪的理论成果世纪的理论成果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出现原因(条件)、出现原因(条件)(1)政治改革的需要)政治改革的需要(2)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3)学术风气的影响)学术风气的影响(4)认识水平的提高)认识水平的提高2、基本认识、基本认识 百家争鸣其实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大百家争鸣其实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大变革在思想意识领域的反映。
此潮流的出现,变革在思想意识领域的反映此潮流的出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推动了社会变革的进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推动了社会变革的进程二、儒家思想的发展变迁(历程)二、儒家思想的发展变迁(历程)1、产生、产生 春秋末期春秋末期2、初展、初展 战国时期战国时期3、确立、确立 西汉武帝时期西汉武帝时期4、发展、发展宋元时期宋元时期5、批判批判明末清初明末清初6、吸收吸收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天国时期7、借助借助维新变法时期维新变法时期8、动摇动摇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时期9、毁灭毁灭“文革文革”时期时期三、唯物思想的发展演变三、唯物思想的发展演变1 1、战国时期的荀子、战国时期的荀子“制天命而用之制天命而用之”2 2、东汉时期的王充、东汉时期的王充“人死不为鬼人死不为鬼”3 3、南朝时期的范缜、南朝时期的范缜“形神合一形神合一”4 4、明清之际的王夫子、明清之际的王夫子“天下唯器天下唯器”认识:认识:在生产活动的基础上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在生产活动的基础上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逐渐增强,伴随与唯心迷信思想的斗争,唯物逐渐增强,伴随与唯心迷信思想的斗争,唯物思想产生并不断发展,反过来又推动了人们的思想产生并不断发展,反过来又推动了人们的社会生产活动。
社会生产活动四、思想现代化历程四、思想现代化历程1、地主阶级的富国强兵的思想:、地主阶级的富国强兵的思想:鸦片战争期间鸦片战争期间“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期间洋务运动期间“师夷长技以自强师夷长技以自强”2、资产阶级的救亡图存的思想:、资产阶级的救亡图存的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君主立宪君主立宪 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革命派民主共和民主共和 资产阶级激进派资产阶级激进派民主科学民主科学3、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思想:、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思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重 要思想要思想五、五、20世纪的理论成果世纪的理论成果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的内涵、作用、局限性三民主义的内涵、作用、局限性2、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内涵、发展历程、作用毛泽东思想的内涵、发展历程、作用3、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的组成部分、重要意义邓小平理论的组成部分、重要意义 4、江泽民、江泽民“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要思想 历史条件、深刻内涵、现实意义历史条件、深刻内涵、现实意义拓展加深拓展加深一、科内综合一、科内综合1、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1)儒家思想与治国之道)儒家思想与治国之道 以人为本、与邻为善、以德治国以人为本、与邻为善、以德治国(2)儒家的道德规范与现代社会公德意识)儒家的道德规范与现代社会公德意识(3)儒家的大一统思想与现代祖国统一大业)儒家的大一统思想与现代祖国统一大业(4)儒家的)儒家的“以和为贵以和为贵”思想与构建思想与构建“和谐社和谐社会会”(5)儒家的民本思想与现代)儒家的民本思想与现代“三农三农”问题问题2、中国维新思想与法国启蒙思想、中国维新思想与法国启蒙思想 立足于不同的国情,两者在推动社会发立足于不同的国情,两者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
究其原因展方面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究其原因有:有:(1)产生的背景不同)产生的背景不同(2)植根于不同的物质基础)植根于不同的物质基础(3)所面对的中心任务不同)所面对的中心任务不同(4)两者的理论体系不同)两者的理论体系不同二、跨科联系二、跨科联系1、中国古代思想与政治经济的关系、中国古代思想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的综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的综合反映,经济是思想产生的物质基础,思想对合反映,经济是思想产生的物质基础,思想对维护政治局面的稳定起着较大的作用维护政治局面的稳定起着较大的作用中国(中国古代政治的高度集权与思想的高度集中、统一;古代政治的高度集权与思想的高度集中、统一;思想的高度集中性、统一性与中华民族向心力思想的高度集中性、统一性与中华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等)和凝聚力等)2、中国古今主流思想与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国古今主流思想与社会主义荣辱观 “八荣八耻八荣八耻”,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的荣辱,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的荣辱观,也是几千年来中国主流思想的结晶观,也是几千年来中国主流思想的结晶练习提升练习提升1、下列哪一言论直接阐释孔子、下列哪一言论直接阐释孔子“仁仁”的思想的思想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B.民为贵,君为轻民为贵,君为轻C.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D.兼相爱,交相利兼相爱,交相利2、秦始皇、秦始皇“焚书坑儒焚书坑儒”,汉武帝,汉武帝“独尊儒术独尊儒术”主要取决主要取决于于A.思想内容变化思想内容变化 B.统治阶级观念变化统治阶级观念变化C.社会环境变化社会环境变化 D.人民群众态度变化人民群众态度变化3、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思想突出体现在、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思想突出体现在A.“新思潮新思潮”的有关内容的有关内容 B.洋务派的有关主张洋务派的有关主张C.早期的维新思想早期的维新思想 D.洪秀全有关天国的设想洪秀全有关天国的设想4、明清以来,书籍翻译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
明清以来,书籍翻译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材料一材料一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为“一次相互的启蒙一次相互的启蒙”材料二材料二 19世纪世纪60年代,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年代,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学校和译书机构90年代中期,梁启超收集部分已译年代中期,梁启超收集部分已译西书目录,按西学、西政等类别编成西学书目表西书目录,按西学、西政等类别编成西学书目表,并指出:,并指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材料三材料三 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中国热”,许多思,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德及其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
茨盛赞儒家道德及其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的伏尔泰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法国的伏尔泰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阅读材料回答阅读材料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翻译的内容和作用依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翻译的内容和作用2)依据材料一、二,说明)依据材料一、二,说明19世纪中后期翻译活世纪中后期翻译活动出现的新变化动出现的新变化3)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译书)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译书活动产生的影响活动产生的影响4)依据材料一、三,指出)依据材料一、三,指出1718世纪欧洲出现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中国热”的原因5)依据材料三并结合德、法历史,分别说明莱)依据材料三并结合德、法历史,分别说明莱布尼茨和伏尔泰为何推崇中国文化布尼茨和伏尔泰为何推崇中国文化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内容:欧洲的自然科学,中国的儒家经典内容:欧洲的自然科学,中国的儒家经典作用: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作用: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2)由伴随传教传播文化到学习西方救亡图存;由)由伴随传教传播文化到学习西方救亡图存;由双向交流、平等互动到单向主动引入,由民间行双向交流、平等互动到单向主动引入,由民间行为到政府参与。
为到政府参与3)萌发学习西方思潮,开始工业化进程,发生政)萌发学习西方思潮,开始工业化进程,发生政治变革,传播民主科学观念马克思主义传入,治变革,传播民主科学观念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共产党诞生,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诞生,选择社会主义道路4)中国文化典籍翻译到欧洲并引起反响;欧洲思)中国文化典籍翻译到欧洲并引起反响;欧洲思想家借用中国文化表达其主张想家借用中国文化表达其主张5)德意志分裂割据;莱布尼茨赞赏儒家大一统思)德意志分裂割据;莱布尼茨赞赏儒家大一统思想,向往德意志统一法国教会势力强大,封建想,向往德意志统一法国教会势力强大,封建等级森严;伏尔泰借儒学和科举制抨击天主教会等级森严;伏尔泰借儒学和科举制抨击天主教会和等级制度和等级制度欢迎批评指正欢迎批评指正谢谢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