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从流沙河的《理想》说语文阅读

沈***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1.52KB
约3页
文档ID:41325425
从流沙河的《理想》说语文阅读_第1页
1/3

浅 论 阅 读 教 学 之 灵 魂 ——从流沙河的《理想》说语文阅读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及“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究其实质阅读不只是停留在发音准确、停顿恰当、语调正确的朗读阶段,而应追求像南宋理学家朱熹倡导的境界:“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新课程标准提倡阅读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而当“繁琐分析”和“满堂问”的教学方式被屏弃后,今天的语文教学将阅读和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依然存在,甚至没有感受作品语言或故事情节就要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其结果阅读教学必然流于形式,则无益于提高语文学习的质量有鉴于此,笔者认为:一、阅读中要学会善于领悟关键词语:脱离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这个阅读的基础,想要读懂作品那是根本没法想象的因此提醒学生必须对信息量丰富的文句深入思考,否则只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式的肤浅另外,注意到每位读者的阅读几乎都会受自身心理发展水平、生活阅历和经验的影响,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想要学生获得对文本准确而深刻的理解,教师借助自己拥有的专业知识、文学修养和人文涵养等语文素养对文本的关键词语作适当的延伸和借题发挥是十分必要的。

例如读流沙河的《理想》中的这个诗节: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犹如行走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当随身携带的生命之水和干粮已经耗尽,正在走投无路焦躁难忍的时刻,情不自禁地想起不远的天边出现的那一片绿洲……如果没有对“饥寒”有深刻的感受和体验,那么就不会明白在历史的长河里艰辛摸索的人们对“温饱”的渴望之切假如没有对生离死别的伤痛有过思考和理解,就无法懂得背井离乡的人们对“安定”的殷切企盼倘若没有意识到“饥寒”与“温饱”、“离乱”与“安定”建构的鲜明而强烈的对比,也就没法用朗读传达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迎来“温饱”、“文明”、“安定”、“繁荣”时欣喜若狂的心情 中国诗歌无论古代还是现当代,都具有继往开来的渊源然而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可能习惯了教师对作品本身的范读,所以当他们听到老师借鉴当代诗人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以及杜甫、陆游等爱国诗人的那些忧国忧民的诗篇以帮助理解,无不为之叹服和惊奇,仿佛在学生面前打开了一扇尘封已久的门《理想》是高度概括、抽象的哲理诗,只有一面涉及人类发展的文明史,一面讲解这首诗歌内在运用的顶针、对比等写法,一面对文本的关键词语作适当的延伸和借题发挥,才能获得完整的理解。

二、阅读中要学会借助想象或联想的翅膀:“寂然凝思,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南朝文学批评家刘勰视想象为文学的生命我们知道,作家的创作灵感来自生活的触发那么“披文以入情”的读者也只有借助想象的翅膀,才能将静态的语言激活,进而还原作品构建的时空,复活作品表现的“生活世界”,才有提高创造性思维、语言表达能力的可能性比如读流沙河《理想》中的这个诗节: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你可以试想“珍珠”有多美啊,它该有着璀璨的光芒,又有着无与伦比的价值当只有联系这些常识,或许才能感觉到“理想的珍贵”和“一颗缀连着一颗”的灿烂景象假使读到“美丽”、“晶莹”等词语,内心还没因美丽或空灵而油然而生喜悦之情,那么也许无法读出“光无尽”的无限延伸之感;也就没法真正体会“照子孙”时光芒万丈普照人间的温馨又如读流沙河《理想》中的这些诗句: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如果不去想象着体会海天相接的尽头视力穷尽而空间无限的遗憾,也就读不出“可望不可即”里蕴涵的那份沉甸甸的无奈。

还如读流沙河《理想》中的这些诗句: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假如在生活里没有想象和体会过乐观心态,那么就没法准确体会“观察着生活”的真正微笑的神情,也就无法体会在理想的支撑下诗人对生活的深情热爱;也就感觉不到诗人在“观察着生活”时 “微笑”的美妙意蕴再如读流沙河的《理想》中这些诗句: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无论是白日梦还是黄金梦,其实本质都属于不切实际也许每个人在时间的河流里都曾有过迷人的梦,但是不去奋斗,那只能坠落为空洞的没有实现可能的幻想而已甚至梦想最后也只能被冰冷的现实撞破,一如玻璃砸到地上时碎裂得那么干脆和彻底,时间也能粉碎梦想倘若在教学中忽视或没有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那么阅读也只能停留在理解和感受语言的层面上,谈不上全面消化作者融入作品中的思想和情感,更不必奢谈从作品中吸收有益的营养来发展个性和丰富精神世界的学习目标三、阅读后要学会善于表达内心的领悟:笔者还以为:阅读教学除了鼓励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动用多种阅读策略,比如朗读和默读、精读和泛读,还有范读和评读等,要求学生读准感觉、读出情感,而且还要让学生尝试着说说为什么这样读的缘由。

这就需要重视培养学生善于表达内心领悟的习惯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教学活动必须紧紧围绕激发学生的好胜心、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而开展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讨论和主动探究等学习方式,才能引导学生大胆发言,点燃心灵碰撞的火花在《理想》的阅读教学过程里,学生们不仅阅读中表现很积极,而且在发表自己的体会和看法时争论得也非常热闹与此同时,老师也欣喜地发现,当争论最激烈的时候也正是他们越来越接近作品的精神内核和思想本真的时刻另外,从大脑指挥眼、耳、口把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原理来看,有思考也有想象的阅读活动能积极调动人体各种感觉器官,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可以直接捕捉住文本散发的美学因素,也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丰富心灵世界而从内心无序的心理活动转化为思路清晰的外部言语的规律来看,经常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身的思维品质,其结果一旦思维形成鲜明的条理性和坚韧的逻辑力量,那么个体的概括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表达能力也会事半功倍地获得同步提高因此,提倡培养之前的阅读准备或阅读后阐释之所以这样读的缘由,重视培养学生随时随地要善于表达内心的思考和感受以及体验所得,不仅有助于阅读者及时调整语调、语速和情绪,而且有益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

阅读教学证明,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在组织语言进行表达时也将更简洁、流畅和意气风发、个性张扬 3。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