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桂林山水》片段赏析三

1528****253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9.65KB
约3页
文档ID:203450737
《桂林山水》片段赏析三_第1页
1/3

桂林山水?片段赏析三  2003年10月29日 ,第十四届四城区(上海虹口、南京玄武、无锡崇安、南通崇州)青年教师会课活动在上海市虹口区第四小学举行虹口区曲阳第四小学袁曼丽老师执教?桂林山水?(人教版十一册) ,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撷取两个教学片断与大家一起品味教学片断一:1.上课伊始 ,教师让学生三人一组上网查找与桂林的山有关的资料评析:袁老师根据当地实际 ,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 ,既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 ,又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奠定了根底(从教学片断二可以看出)2.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 ,用自己喜欢的研读方式自学小黑板出示研读方法:朗读体会、换词理解、比较发现、质疑探究、联系揣摩、看图领悟3.选择自己喜欢的合作伙伴组成临时小组交流一名学生提出要与老师一起学习 ,老师欣然同意两名学生大方地走到听课席与前来听课的外地老师共同探讨)评析:小黑板出示的“研读方法〞起到了“引导〞的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要放弃教师的引导作用 ,离开了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无异于放任自流教师能欣然地与学生共同学习 ,表达了教学“平等〞两名学生敢于与听课的老师进行交流的举动说明 ,这种“平等〞是真实的 ,不是“作秀〞。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合作伙伴进行交流 ,使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得以表达4.汇报自己的学习所得生1:我发现写桂林的山“奇〞和“秀〞时用了打比方的手法 ,写“险〞的那一句话 ,虽然用了“好似〞 ,但不是打比方生2:我从网上发现 ,桂林的山不只是课文中描述的那几座 ,还有独秀峰、叠彩山、洑波山、南溪山、芦笛岩、七星岩等都很有名生3:我对课文有疑问我认为“骆驼〞后面应该用省略号 ,因为那儿的山很多 ,各种各样师:同学们同意吗?生:(齐)同意师:那你们就将书上的逗号改为省略号吧!生4:课文写“奇〞时 ,连着用了三个“像〞 ,有些单调我认为可以将后面的两个“像〞分别改为“宛如〞“又像〞 ,这样可以防止重复师:请你按照你说的那样读一读生:……像老人 ,宛如巨象 ,又像骆驼……师:再请你把原句读一读生读)师:有什么感觉?生:感觉改后读起来不太顺口 ,还是原来的句子工整、简练 ,好读师:那你还认为要改吗?生:不改了众笑)评析:?语文课程标准?提倡个性化的阅读 ,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根据网上得来的经验 ,提出要修改课文的标点 ,言之有理 ,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认可 ,教师予以充分尊重但“尊重〞也要有原那么。

当学生提出要给“像〞换词时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悟〞出课文语言的精妙 ,消除了他换词的念头 ,引导得恰倒好处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思考 ,学会质疑 ,学会学习教学片断二:从网上搜索赞美桂林山水的名言佳句 ,准备交流(教师强调由于时间关系 ,每人只找一句汇报时 ,不要与别人重复)生1:“江作青罗带 ,山如碧玉簪〞——唐代大诗人韩愈生2:“云中的神呵 ,雾中的仙 ,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情一般的深呵 ,梦一般的美 ,如情似梦漓江的水……〞——当代诗人贺敬之生3:“千峰环野立 ,一水抱城流〞——南宋著名诗人刘克庄生4:“几程漓水曲 ,万点桂山尖〞——这句话是现代人说的 ,但不知道他的名字(众笑)评析:通过查找名言佳句 ,对课文进行总结 ,设计巧妙既是扩大语言积累 ,又是情感的渗透 ,一举多得总评:语文教学如何开发和利用地方、学校资源 ,拓宽学习渠道 ,丰富学习内容 ,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富有活力 ,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课题袁老师这节课作了有益的尝试开发、利用学校与地方资源要因地制宜 ,充分发挥当地的优势资源以说无处不在 ,关键还是意识的问题时下 ,作为教师 ,几乎无人不知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于是乎 ,课堂一片赞叹声。

无论学生说什么 ,教师都不加否认 ,似乎没有了对与错、优与劣、美与丑之分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 ,语言也不例外童心本该呵护 ,但不能以牺牲真理为代价本节课中 ,袁老师处理学生质疑过程中出现的两个问题的方法值得借鉴3 / 3。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