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辨真伪一、教材分析教育部2017年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信息技术主题中关于《网络信息辨真伪》的要求是会启动浏览器,浏览网站,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并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学习保存需要的网页,掌握在网络上搜索信息的能力,提高判断真实信息和虚假信息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对于上网查找信息的兴趣浓厚,熟悉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的使用,会保存需要的网页,但他们对于信息的真伪辨别能力不足,不能快速有效的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因此,教会学生如何辨别信息、如何安全有效地利用信息非常有必要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辨别消息真假的三种常用方法2)会使用“关键词”搜索信息3)判断消息真假的方法2、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辨析网络信息的过程中,掌握关键词的提取方法,从搜索结果中选择有价值、正确的信息,通过权威网站能够辨别信息的真伪,认清网络谣言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负责地使用信息技术,不轻信、不传播谣言,能够理性对待包括电脑、和其他电子设备中出现的各种信息,能够做到负责任的使用信息技术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学习网络搜索工具的使用和关键字的筛选 (2)学会利用网络求证时采取多方求证的方法及选取权威证据从搜索结果中得出正确结论。
(3)能够理性对待生活中的各种消息,不轻信不妄传2、教学难点(1)从搜索结果中判断哪类网站属于权威网站2)合理选择辨别方法判断消息真假五、 教学策略与手段以学生为主体,提出疑问自主探究法、验证结论实践活动法、解决问题交流分享法、能力训练任务驱动法开展教学最终学会从三个方面分辨 网络信息真伪并让学生观看视频了解传播虚假信息的后果并进行文明上网签约活动六、教学准备1、 学生的学习要求会启动浏览器,浏览网站,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并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2、 教师的教学准备本课的教学资料,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师生互动提问导入1. 上课前,我们先来看一组网络信息,请你来分辨真还是假?(出示课件:三则网络信息)请学生回答,你是怎么判断的?教师分别总结并板贴:常识求证 询问求证 网络求证2.在我们身边充满了很多的假信息,我们需要有明辨信息真假的能力揭示课题——网络信息辨真伪学生思考并回答提问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网络搜索辨别真假1. 关键词刚才的网络信息简短,我们可以直接输入进行网络搜索,那么这条信息文字这么多,得全部输入吗?怎么办?教师提示:关键词不必完全一样,但须符合两个特点,简洁,准确。
任务一:筛选关键词辨真假请学生自己利用筛选关键词的方法辨别三则网络信息的真假出示课件:三则较长的网络信息)2. 多方求证 信息来源以“仙人掌可以防辐射”这条信息为例,网上搜索,出现多条搜索结果,教师指出可以多方求证,看信息来源,选择权威可靠的信息参考教师询问:权威部门和权威网站常见的有哪些呢?(出示课件)任务二:再次辨真假请学生完成任务单“我来辨真伪”教师学生一起总结评价学生回答学生利用网络搜索完成任务一学生通过询问、谈论或者网络求证完成任务二案例分析引导讨论面对身边的消息如何辨别真假,如何做案例一:教师出示“2018年假新闻之万州女司机逆行致大巴坠江”案例教师提问:看了这个案例你有什么想说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面对一些网上的新闻,尤其是突发新闻案件,经常会出现很多谣言,这时我们可以让新闻“飞一会儿”,同时做到“不传谣 不信谣”案例二:教师出示“四川凉山木里县突发大火”案例教师提问:网上随意留言可以吗?我们应该怎么做?教师总结:不随意网上发表不良言论,上网应遵守法律法规,文明上网学生讨论交流,说出面对身边消息如何分辨真假通过案例学习传播网络谣言带来的后果,并且指导学生对于无法验证真假的信息,做到不传谣,不信谣。
文明上网签约活动同学们,今后我们在网络中,如果看到一些无法分别真假的网络信息,我们不要轻易相信,要等待权威部门的验证,并且就要做到不相信、不传播!早在2001年国家向社会正式发布《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下面我们一起起立宣读 希望我们同学能多积累知识和经验,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合理利用好网络下课!学生宣读《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通过学习 《公约》,使学生 增强自己在网络中 的自律意识和自护能力,并且号召身边的人文明上网,学会识别和抵制网络的不良信息 八、板书设计网络信息辨真伪常识求证 讨论询问 关键词网络搜索 多方求证 信息的来源 (合肥市南门小学 吴兴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