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苏教版)八下文言文

仙***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92KB
约11页
文档ID:158535689
(苏教版)八下文言文_第1页
1/11

2010年中考总复习·八(下)文言文练习一、《马说》1、给加点字注音骈死( )槽枥( )( ) 粟( ) 外见( ) 食马( )祗(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1)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2)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3)骈死于槽枥之间( ) ( )(4)一食或尽粟一石( ) (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6)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7)或尽粟一石( ) (8)才美不外见( ) (9)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         )3、本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          ,              ,               4、下列加点字的含义不同,请加以分辨①食之不能尽其材(   ) 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执策而临之(    )③策之不以其道(    )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5、“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不以千里称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A、策之不以其道 B、以丛草为林 C、以至鸟兽木石 D、不以善小而不为6、用“/”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食 马 者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而 食 也 7、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①才美不外见 ___通______ 含义:_______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通___含义:_ _ ; ___通___含义:_____③其真无马邪 _____通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_8、翻译下面的句子①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④其真无马邪?                            9、给下列句中加点的“食”字注音并释义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 )( ) ③食不饱,力不足 )( ) ④食之不能尽其材 )( )二、《陋室铭》(2008年各地中考试题)(一)2008年厦门市: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4—17题(14分)[甲](刘禹锡《陋室铭》)[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

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王肃《孔子家语》)【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②益:长进③损:减损④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⑤说:谈论⑥视:看,比照⑦化:融和⑧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14、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3分)①谈笑有鸿儒 ( )②无案牍之劳形 ( ) ③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15、在《古汉语词典》中,“日”字有以下几个义项请根据语境判断哪一个义项最适合[乙]段“则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只需填序号) (2分) ( )日: A.太阳 B.白天 C.日子 D.每天,一天天地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17、简答题:(5分)(1)[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 ”和“ ”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2分)(2)[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3分) (二)2008年泉州惠安县初中质检:阅读《陋室铭》,完成6-10题15分)6、选文的作者是 代 。

2分)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①有仙则名( ) ②斯是陋室( )③谈笑有鸿儒( ) ④无丝竹之乱耳( )8、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斯是陋室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B、无案牍之劳形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有龙则灵 学而不思则罔 D、可以调素琴 皆以美于徐公9、翻译句子4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孔子云:“何陋之有?” 10、请你引述典型例子,谈谈你对“唯吾德馨”一句的理解和感悟2分)(三)2008山东省济宁市: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8—10题(15分)[甲](刘禹锡《陋室铭》) [乙]子曰:“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8、解释加点词语4分) ①谈笑有鸿儒( ) ②人不堪其忧( )9、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0、[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        ;〔乙)文颜回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课上            ,课下巩固、发挥;他安心于尊师悟道,将学问做好做透4分)11.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四)2008重庆市:阅读刘禹锡的《陋室铭》,完成文后9—12题15分)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4分)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2)谈笑有鸿儒(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4)无丝竹之乱耳(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1、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1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4分) (五)河南非课改: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6—19题。

共8分)[甲](刘禹锡《陋室铭》) [乙]子曰:“贤哉,回①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②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选自《论语》)注:①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②不堪:无法忍受16.解释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有仙则名( ) (2)惟吾德馨(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2分)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8.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1分)“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 , ”二句,极交友之妙境19.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三、《口技》 1、解释加点词语:⑴京中有善口技者(      ) ⑵会宾客大宴(        )⑶施八尺屏障(     ) ⑷众宾团坐(        ) ⑸妇拍而呜之(     ) ⑹奋袖出臂(   ) ⑺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2、下列各组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A、指:手有百指 不能指其一端 B、善:京中有善口技者 择其善者而从之C、毕:众妙毕备 群响毕绝  D、坐:满坐寂然 口技人坐屏障中 3、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时间词语:表示突然发生: 表示同时发生: 表示相继发生: 表示在特定时间内发生: 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 4、翻译下列句子:⑴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⑵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⑶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5.与“宾客意少舒”中“舒”的意思相同的是(   )A.心情舒畅  B.动作舒缓  C.舒筋活血6.与“不能名其一处”中“名”意思相同的是(   )A.莫可名状  B.至理名言  C.有名无实四.《山市》1.加点字注音青冥( ) 飞甍( ) 连亘( ) 窗扉( ) 睥睨( )( ) 高垣( ) 逾时( ) 倏忽( ) 遂(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 ) ②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③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 )( )④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 )3.翻译下列句子A.楼五架,窗扉皆洞开。

B.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4.从文中依次摘出五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加以解释,然后说明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① 解释: ;② 解释: ;③ 解释: ;④ 解释: ;⑤ 解释: 作用: 5.“一切乌有”中的“乌有”意为 ,有一个含有“乌有”的成语是 6.将“始悟为山市”改为“始知为山市”可否?为什么?答: 五.《短文两篇》(《活板》、《核舟记》)(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板印书籍( ) 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3.文理有疏密( ) 4.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5.左手倚一衡木( ) 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7.诎右臂之船( )(二)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纸灰之类冒之(   ) 2.有布衣毕升( )3.不以木为之者( )  4.尝贻余核舟一(   )(   )5.神情与苏、黄不属(   ) 6.细若纹足,钩画了了(     )7.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 8.其两膝相比者(   ) 9.其船背稍夷(   )      10.约八分有奇(    ) (三)一词多义1.持就火炀之(   ) 瞬息可就(   ) 2.以纸帖之(    ) 每字为一帖(  ) 3.高可二黍许(  ) 珠可历历数也(  ) 4.不以木为之者(   ) 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 六.《送东阳马生序》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同舍生皆被绮绣(       ) (2)与之论辨(         )2.加点词语解释(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3)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 (4)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5)余幼时即嗜学(    ) (6)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7)以衾拥覆(  ) (8)主人日再食(  ) (9)非天质之卑(  )(10)以乡人子谒余(  ) (11)言和而色夷(  ) (12)以中有足乐者(  ) (13)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3.翻译下列语句 (1)俯身倾耳以请。

                          (2)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七.《送东阳马生序》各地中考题(一)(厦门)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5—19题(17分)[甲]余幼时即嗜学……余因得遍观群书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欧阳公①四岁而孤②,家贫无资太夫人③以荻④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家无书读就闾里⑤士人家⑥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⑦自幼所作诗赋文字⑧,下笔已如成人选自《欧阳公事迹》)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孤]幼年丧父③[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④[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⑤[闾里]乡里⑥[士人家]读书人家⑦[惟读书是务]即“惟务读书”务,致力,从事⑧[文字]文章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②无从致书以观(   ) ③弗之怠(     ) ④家贫无资(   )16.阅读文言文,要勤查工具书。

下面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假”字的几种解释,哪一种解释最适合“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假”字?(只需填序号)(2分) 假:①借③如果,假如④非正式的 答:(   )17.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答:(    )A.余幼/时即嗜学 B.手指/不可屈伸 C.欧阳/公四岁而孤 D.多诵古人/篇章1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②及其稍长,家无书读                        19.简要回答下面问题:(5分)(1)平时我们说话、写文章常引用名人事例来印证自己的观点你认为[甲]段宋濂的事例可以用来印证下面哪一个观点呢?(只需填序号)(2分) 答:(    )A.崇尚科学、消除愚昧,社会才能进步B.虚心请教、经常复习,有助于巩固知识C.诚实守信、刻苦学习是成才的重要条件2)你怎样看待“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这种做法?请结合[乙]段内容谈谈3分) (二)(济宁)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7—10题(15分)[甲]当余之从师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馕(zhǎn)粥不充,日昃(zè太阳偏西)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明臣言行录》7.解释加点字4分) ①晨人持汤沃灌(    ) ②腰白玉之环(    )③再适长山朱氏( ) ④往往馕粥不充( )8.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②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9.[甲][乙]两文都有写生活条件艰苦的句子,请你各摘录一句2分)[甲]文: [乙]文: 10.[甲][乙]两文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5分) (三)2008年南京艺术学院附属高中招生(10分)[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卒获有所闻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

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庶几]差不多⑤[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⑥ [勉]勤勉,努力8.以下四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A.既加冠 若既不出户 B.故余虽愚 虽有子羔、原宪之贤C.俯身倾耳以请 夫以孔子之圣 D.益慕圣贤之道 曾益其所不能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A.或遇其叱咄( ) B.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D.若既不出户( )10.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2分)(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11.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 (2分)共同之处: 不同之处: 11。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