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66探究滑轮的作用教案

精****料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6KB
约3页
文档ID:160619278
66探究滑轮的作用教案_第1页
1/3

6.6 探究滑轮的作用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知道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能区分定滑轮与动滑轮②会组装简单实验装置③会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2.过程和方法:①通过观察,了解滑轮的构造,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②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研究物理的正确方法③通过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总结、逻辑推理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并善于探索的学习品质②通过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在定、动滑轮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用已知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和工作原理2. 难点:动滑轮的支点和它的工作原理,滑轮组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课题引入:升旗引入滑轮 提问:我们用力下拉绳子,国旗上升,你知道旗杆上的顶部有什么装置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旗杆顶部有一个滑轮,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的轮子,给学生看实物,观察滑轮的特点板书课题:6.6探究滑轮的作用教师介绍滑轮的结构“轴” 问: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使用过滑轮?引导学生有目的的回忆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思考、回答从而引入本课,2、教学新课: [引入]:从具体的事例中引出滑轮的分类:定滑轮和动滑轮 [演示]:用定滑轮提升钩码,让学生观察定滑轮在使用过程中有些什么特点?然后演示动滑轮提升钩码,让学生上台操作,观察动滑轮在使用过程中有些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总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概念。

教师板书:定滑轮:轴固定不动动滑轮:轴随提升的物体一起移动 [演示]:教师首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两个钩码的重力(1N),用弹簧测力计测定滑轮提升2个钩码时的拉力,让学生到讲台前读出拉力的大小(1N),再用相同的办法测出用定滑轮提升4个钩码(2N)时的拉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改变拉力的方向让学生读出拉力的大小,引导学生总结使用定滑轮的的好处教师板书: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F=G课本32页填空 [演示]:同样方法师生共同探究使用动滑轮的作用注意要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个滑轮的重力0.2N)教师板书: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F=1/2G(不计滑轮自重和摩擦力);F=1/2(G1+G2)(G1为动滑轮重力,G2为物重) [讲授]:使用滑轮时的理论分析: 在黑板上画课本33页图6—55、图6—57,引导学生找出定滑轮、动滑轮上的支点、力臂,分析动力臂与阻力臂之间的关系,理解定滑轮不能省力的原因和动滑轮能省力的原因 OOGOGOFGOFGOL22OL12OL22OL12O教师板书:定滑轮相当于一个等臂杠杆(L1=L2,F1=F2),无论力沿着哪个方向,动力=阻力;动滑轮相当于一个动力臂等于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L1=2L2,F1=1/2F2)。

在不计滑轮自重和摩擦力时,使用动滑轮所用的拉力F=G/2 [演示]: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提升钩码,简单介绍绳子的固定端与自由端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教师组装的滑轮组中的绳子固定端的位置,引导学生观察作用在动滑轮上的绳子的股数,抽学生测出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分析拉力与所提重力之间的关系归纳总结使用滑轮组的特点教师板书: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讨论]:是不是所有的滑轮组都能改变用力方向呢?布置学生思考:能不能将绕线变更一下,设计出另一种绕法的一定一动滑轮组呢?请画出设计图教师检查指导 [演示]:教师板画示意图,带领学生分析与前面的绕法的区别,抽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提升钩码所用的拉力,并进行比较实验钩码重力+动滑轮重力G/N拉力F/N吊起动滑轮的绳子股数n11.20.6221.20.6231.20.43从表中可以找出F、G和n的关系:F=1/nG总结:将绳子的固定端固定在动滑轮上,作用在动滑轮上的绳子的股数由原来的2股增加到3股,如果不计滑轮的自重和摩擦力的话,那么,拉力F=G/3,所以作用在动滑轮上的绳子股数越多越省力[演示和总结]:教师演示两种滑轮组的绕线方式,分别观察拉力上升距离和物体上升距离的关系,让学生观察结果,总结出:F移动的距离是物体移动距离的n倍,F移动v是物体移动v的n倍。

[阅读和介绍]:布置学生阅读P32“信息浏览”,了解杠杆的变形轮轴和斜面的知识和应用 四、总结本节课教学内容五、课堂反馈:36页自我评价与作业练习和配套的课堂检测 六、布置作业:同步精练6.6配套练习。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