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枕***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7.47KB
约4页
文档ID:141227428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_第1页
1/4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厉复东先生的课程讲座现有咀嚼又有反刍,细致出色得让人拍案叫绝,但有两个问题,一直萦绕着我: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和拓展这么一个问题,为何那么多年困扰这么多人?跨省级的研修,那么多教授,那么多一线老师,聚“举国之力”,寻求一个成型的处理措施而不能,为何?我不相信我们的一线老师集体弱智,我也不相信我们的教授集体失慧不过,我们不能总用漂亮的雪花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吧  我们总在一个模式下认真地做着细枝末节的修补,微观的探索愈是卓有成效愈是使空气稀薄,致使全部的教育者的闪光的智慧全部在作茧自缚,路在何方?不禁想起了陶渊明的一句话: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让我们在根子上思索一下吧!  源头的“活水”和“祸水”  近代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普及教育,扩大教育教学规模,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所以,她们批判、否定分散的小农经济和封建隔绝状态下长久实施的部分教学组织形式,尝试建立集体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在这种情况下,班级讲课制诞生了!以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从理论上对其加以总结和论证,又经过赫尔巴特等教育家进行补充、完善,最终使班级讲课制成为一个固定不变的教学组织模式,它至今已经有300多岁了。

  班级讲课制是一泓活水,它扩大了单位老师的教学能量,确保了学生学习活动循序渐进,增加了信息渠道赢得教学的高速度但它也有缺点,有些人概括为:  教学活动多由老师做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学生关键接收现成的知识结果,其探索性、发明性不易发挥  学生动会较少,教学的实践性不强,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它的时间、内容和进程全部固定化、形式化,不能够容纳和适应更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它以“课”为活动单元,而“课”又有时间限制,因此往往将一些完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感人为地分割以适应“课”的要求  它强调的是统一,齐步走,难以照料学生的部分差异  它缺乏真正的集体性老师即使向很多学生一样施教,而每个学生各以自己独特的方法去掌握,每个学生分别对老师负责,独自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学生和学生之间没有分工合作,无必定的依存关系  亲爱的同仁们,当我们喋喋不休地在某个细节上如火如荼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过,有一个门槛,我们一直没有跨越!以上7条,哪一条不是我们今天研修的主要内容?哪一条不是我们每位老师头上的“紧箍咒”?我们毕其一生,全部在修补“班级讲课制”的缺点今天我们讨论的“应用和拓展”的话题,真正的突破点在哪里?在于突破“班级讲课制”的束缚。

视频的开始,主持人老师提出的三个问题,全部属于“学以致用”、“用以至广”的问题,“学以致用”需要走出课堂,“用以至广”也需要走出课堂,因此,我们要处理这些问题,首要的是去改革讲课制度,让语文课走出去只有在班级讲课制的“活水”和“祸水”上找一个适合的“度”,才有可能突破瓶颈,“渡”过难关,这个“度”确实不好把握,但,最少我们要去把握  “书本剧”载不动很多愁  视频中,在主持人老师指出的老师缺点中,有这么两条:一是详细指导的缺失,一是所定的课题太大我以为关键问题不在这里,王宏甲著的《中国新教育风暴》中的开篇就介绍了一堂“经典教学”课一节我们看来无懈可击的课,欧美的教授却很不了解,她们说:“学生全部答得很好,看起来学生们全部会了,为何还要上这堂课?”在我看来,这句话足以点醒中国的课堂教学  我们的“书本剧”应该休矣学生不会应用和拓展,就是因为我们的老师,将“书本剧”演得太生动,我们有意将学生放养到井里,让她们去做“井底之蛙”,我们有意让学生去学“东施”,让她们“效颦”,学生焉能会应用,会拓展!让我们看看高钢《遭遇美国教育》中学生的应用和拓展的描述吧:  美国小学给10岁的儿子留的作业是写一篇论文,题目吓我一跳:《中国的昨天和今天》。

……真不知道让一个10岁的孩子去运作这么一个连成年人也未必能干的工程,会是一个什么结果?偌大一个中国,它的地理和文化,它的历史和现实状况,一个10岁的孩子能说得清吗?我只以为一个10岁的孩子假如被教育得不知天高地厚,弄这些大而无当的东西,以后恐怕是连吃饭的本事也没有了过了几天,儿子完成了这篇作业没想到,打印出的是一本20多页的小册子从九曲黄河到象形文字,从丝绸之路到五星红旗……热热闹闹我没赞扬,也没评判,因为我自己有点发蒙,一是我看到儿子把这篇文章分出了章和节,二是在文章最终列出了参考书目我想,这是我读硕士以后才使用的写作论文的方法那时,我30岁  一样的应用和拓展,中美竟相差20年,当我们还在课堂上津津有味地讲课时,美国的学生已经拥有了整个图书馆,这还不足以振聋发聩吗?  学以致用,是应用和拓展的最高境界新加坡2021的高考作文题是:“中国的崛起是多年来对世界最大的威胁,请评论这个考试的课题也挺大的,真不知道,这么的拓展合不适宜,新加坡人为何还这么考?同是“学以致用”我们的用仅限于“书本”的要求,境界是不是小了些?  中国有句古话叫“正本清源”,现在看来,这句话来头不小!  。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