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2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教案

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4.50KB
约5页
文档ID:156657485
2022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教案_第1页
1/5

2022-2022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教案溶解度(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 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归纳溶解度曲线的特点 会利用溶解度曲线解决问题 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教师: 1、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纯碱,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你知道为什么吗? 2、怎样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呢? 3、请同学们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议论纷纷)学生: 控制变量设计实验方案 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教师:大家回答得都很好我们如何来定量地描述KNO3与NaCl在水中的溶解性强弱呢? 学生:溶解度 教师:这位同学回答得不错什么叫溶解度呢?在教材中找出溶解度的概念,并理解其中的四个要素 学生:大声朗读定义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g溶剂(通常溶剂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加深对溶解度定义的理解 教师:在教材P36,表9-1,给出了几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大家查一查20 ℃时NaCl的溶解度。

学生利用表格信息回答问题 教师: 1、强调溶解度有单位 2、“在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g这句话所表达的含义是什么呢? 学生:(踊跃发言)学生回答问题 让学生体验成功后的喜悦 教师: 溶解度的概念包括四个要素:①指明一定温度;②溶剂为100 g;③必须达到饱和状态;④单位为g 及时小结,纠正偏差 学习了溶解度的概念,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练习,相信你会做!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巩固练习(投影) 查表9-1,完成下列练习 判断正误: 1.l00g水中最多溶解38g氯化钠,所以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8g ) 2.在10℃时,烧杯内水中最多溶有140g硝酸铵,所以硝酸铵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40g ) 3.在60℃,100g水中溶有75g硝酸钾,所以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75g ) 4.60℃,100g水中最多溶解124g硝酸钾,所以硝酸钾在这温度下的溶解度是124 ) (教师巡回指导后,请学生代表说出答案,简单点评)教师: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易溶”“微溶”“难溶”等一些概念,它表示什么意思呢?学生通过阅读P36“资料”寻找答案 我们知道,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同一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关系可以用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来表示。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活动与探究:学习绘制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方法 教师简单介绍方法,教师巡回指导,然后展示交流,分享快乐 ①你所绘制的溶解度曲线有何特点,为什么? ②从你绘制的溶解度曲线图上能否找出上述几种物质在25 ℃、85 ℃时的溶解度?如果能,请找出,你是怎样查找的? ③从图9-12中,你能比较出45 ℃时KCl、KNO3的溶解度大小吗? ④从溶解度曲线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结合表9-1分组绘制NaCl、KCl、KNO3的溶解度曲线,结合学生绘制的溶解度曲线及教材中图9-12,分组讨论、交流 (学生汇报展示,教师小结归纳)亲自动手,自主参与,乐于探究 教师:溶解度曲线有何用途? 学生积极思考: 通过溶解度曲线, 1、 可以判断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情况, 2、 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 3、 可以查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练习 师生共同小结: Ppt展示小结内容溶解度 1、 定义 2、 三个要素 3、 影响因素 4、 表示方法 5、 溶解度曲线的特点及用途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重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思路清晰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分析^p 、绘图等能力,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新知后及时通过练习进行反馈,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和教师及时发现问题,习题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增强学生关注生活、学好化学的信心 第 5 页 共 5 页。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