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表演艺术教程-学员学习手册.ppt

zhu****ei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308.50KB
约13页
文档ID:3585126
表演艺术教程-学员学习手册.ppt_第1页
1/13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1863~1938)Stanislavski,Konstantin俄国演员,导演,戏剧教育家、理论家原姓阿列克赛耶夫名言:“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中文名: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外文名:Stanislavski,Konstantin国籍:俄国出生日期:1863年逝世日期:1938年职业:戏剧理论家代表作品:《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生平经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4张)1863年1月5日生在莫斯科一个富商家庭,1938年8月7日卒于莫斯科1877年在家庭业余剧团舞台开始演员生涯1885年取艺名斯坦尼斯拉夫斯基1888年末与莫斯科一些文艺界名流创办艺术文学协会及附属剧团,逐渐完成了从业余演员向专业演员的过渡1897年6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同聂米罗维奇-丹钦科举行了历史性的会见,决定创建新型的剧院——莫斯科艺术剧院1898年10月莫斯科艺术剧院以首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执导的历史悲剧《沙皇费多尔伊凡维奇》宣告成立一个月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与丹钦科联合执导的契诃夫名剧《海鸥》获得轰动性成功,标志着一个新的现实主义戏剧流派的诞生就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后来总结所述:“如果说历史世态剧的路线把我们引向外表的现实主义,那么,直觉和情感的路线却把我们引向内心的现实主义。

个人作品《海鸥》之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又和丹钦科共同执导了契诃夫的《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同时,把高尔基最初的两部剧作《小市民》、《底层》推上了舞台在这个时期,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不仅担任导演而且也在自己导演的剧目中担任重要角色《三姊妹》中的韦尔希宁,《底层》中的沙金,《樱桃园》中的戛耶夫都属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创造的舞台形象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成功塑造的形象还有斯多克资医生(《人民公敌》)、法穆索夫(《智慧的痛苦》)、克鲁季茨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等布莱希特,布莱希特,德国剧作家、戏剧理论家、导演、诗人1898年2月10日出生在巴伐利亚州的奥格斯堡父亲是一家造纸工厂的经理布莱希特曾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副院长,荣获1951年国家奖金和1955年列宁和平奖金真理是时间的孩子,不是权威的孩子即是布莱希特的名言,中文名:布莱希特国籍:德国出生地:巴伐利亚州的奥格斯堡出生日期:1898年2月10日逝世日期:1956年8月14日职业:戏剧理论家毕业院校:慕尼黑大学主要成就:1955年获列宁和平奖金代表作品:《圆头党和尖头党》、《第三帝国的恐怖与灾难》,编辑本段人物生平布莱希特[1]贝托尔特布莱希特(BertoltBrecht,1898-1956),1917年进慕尼黑大学学习文学,兼攻医学。

1918年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他被派往战地医院服务革命失败后,继续大学学习,对戏剧发生浓厚兴趣同年写出第一部短剧《巴尔》,攻击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性,1920年完成剧作《夜半鼓声》1922年写出《城市丛林》,并撰写剧评1922年被慕尼黑小剧院聘为戏剧顾问兼导演1924年应著名导演莱因哈特邀请赴柏林任德意志剧院戏剧顾问,创作剧本《人就是人》1926年,布莱希特开始研究马列主义,形成自己的独特艺术见解,初步提出史诗(叙事)戏剧理论与实践的主张创作有:《马哈哥尼城的兴衰》(1927)、《三分钱歌剧》(1928)、《屠宰场里的圣约翰娜》(1930)和《巴登的教育剧》、《措施》、《例外与常规》等教育剧1931年,将高尔基的小说《母亲》改编为舞台剧1933年希特勒上台,他带着妻子儿女逃离德国,开始了长达15年的流亡生活1948年10月返回柏林(东)定居1949年与汉伦娜一起创建和领导柏林剧团,并亲任导演,全面实践他的史诗戏剧演剧方法1956年8月因心脏病突发逝世1898年2月10日,贝尔托布莱希特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奥格斯堡年青时曾任剧院编剧和导演曾投身工人运动1933年后流亡欧洲大陆1941年经苏联去美国,但战后遭迫害,1947年返回欧洲。

1948年起定居东柏林1951年因对戏剧的贡献而获国家奖金1955年获列宁和平奖金1956年8月14日布莱希特逝世于柏林编辑本段个人作品他的主要剧作有:《圆头党和尖头党》、《第三帝国的恐怖与灾难》、《卡拉尔大娘的枪》、《伽利略传》、《大胆妈妈和他的孩子们》、《四川好人》、《潘蒂拉老爷和他的男仆马狄》以及改变的舞台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帅克》、《高加索灰阑记》等他还以演说、论文、剧本的注释形式,阐述史诗戏剧的理论原则和演剧方法,其中较重要的有《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的间离方法》、《论实验戏剧》、《买黄铜》、《表演艺术新技巧》等1948年后,剧作有《公社的日子》、《杜朗多》等理论与著作有《戏剧小工具篇》、《戏剧小工具篇补遗》、《大胆妈妈和他的孩子们》等剧的导演分析梅兰芳,梅兰芳(1894~1961),京剧大师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代表戏京剧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昆曲有《思凡》、《游园惊梦》等所著论文编为《梅兰芳文集》,演出剧目编为《梅兰芳演出剧本选集》梅派艺术传人有李世芳、张君秋、言慧珠、杜近芳、梅葆玖等另有同名电影《梅兰芳》中文名:梅兰芳别名:畹华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北京出生日期:1894年10月22日逝世日期:1961年8月8日职业:京剧表演艺术家主要成就: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促进我国与国际文化的交流创编时装新戏代表作品:《五花洞》《贵妃醉酒》《嫦娥奔月》《霸王别姬》《黛玉葬花》等无声电影作品:《春香闹学》梅派传人:魏莲芳,李斐叔,李世芳等,梅兰芳(1894~1961),名澜,字畹华,乳名裙姊。

汉族,江苏泰州人,长期寓居北京出身于梨园世家,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祖母无锡人,四岁丧父,十二岁丧母,伯父典于云和堂私寓工青衣,兼演刀马旦擅长旦角,扮相端丽,唱腔圆润,台风雍容大方,被称为旦行一代宗师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他刻苦学习昆曲、练武功,广泛观摩旦角本工戏和其他各行角色的演出,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对京剧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方面都有所创造发展,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梅兰芳(1张)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引起了国外人士的重视,曾于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并荣获美国波摩那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梅先生还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抗战期间蓄须明志,拒绝演出,靠写字卖画为生解放后历任中国京剧院院长、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以65岁高龄,排演了最后一出新戏《穆桂英挂帅》1961年8月8日因心脏病发作,在北京病逝享年67岁祖父梅巧玲,咸丰年醇和堂歌郎,同治年脱籍自营景和堂,甚为名望,名列同光十三绝,乃四喜班班主,巧玲长子梅雨田(大锁),次子梅竹芬(二锁),皆承祖业,为名歌郎。

梅竹芬后为景和堂二主人,生梅兰芳,二锁体弱,昼歌夜饮,因致肺疾,支离床次,骨瘦如柴,未几病死梅兰芳遂孤,恃伯父大锁抚育稍长,送云和堂朱小芬(祖父门下,兰芳姐夫)处学艺,同习者小芬弟幼芬、兰芳表兄王惠芳,开蒙吴菱仙其始,兰芳不甚入艺,吴师感巧玲恩,特加恩教在此期间亦曾有过侑酒生意,赖仕商以巧玲孙特垂青之,京僚文博彦,嬖兰芳甚,出巨金脱籍,遂搭班喜连成,时14岁遇冯耿光(字幼薇,大银行家),尤尽其力,为营住宅于北芦草园,挥金如土,不稍吝惜彼时仕商结成梅党,兰芳急速蹿红,为梨园教主非惟时机,亦以德艺色皆重!,。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