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佳吉快运公司质量成本现状分析报告9p

daj****de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56.80KB
约8页
文档ID:136602696
佳吉快运公司质量成本现状分析报告9p_第1页
1/8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第三篇佳吉的质量成本控制第一章、佳吉的质量成本现状分析上海佳吉快运有限公司作为全国着名的网络型公路运输企业,经过佳吉人 不懈的努力,成为国内公路零担运输企业中最具影响力的品牌之一佳吉公司在今年显性质量成本呈迅速攀升趋势一视野本部显性损失已达到4000万元,比上年同期净增1000多万2008—2011年同期质量成本趋势图显性质量损失构成图质量成本的构成预防费 用鉴定成 本内部损失成 本外部损失 成本外部质 量保证成本质量工 作费进货检 验费不合格损失 费索赔费产品质 量保证措施 费质量培 训费工序检 验费返修费退货损失 费产品质 量证实验费工资及 职工福利基 金工资及 职工福利基 金降级损失费工资及职 工福利基金评定费新产品 评审费质检部 门办公费停工损失费保修费其他费 用质量管 理活动费检验设 备维修费产品质量事 故分析处理费折价损失 费质量改 进措施费产品实 验费积压损失费其他费用质量评 审费检测设 备的折旧费责任损失费其他费 用其他费 用其他费用第二章、质量成本高?佳吉把好关一、5C分析对质量成本水平分析要深入到质量成本构成的各要素中去,即从质量成本 总额中各因素所占比重来分析质量成本构成及其变化。

如下图表5所示图5 成本与质量水平关系图C1 预防成本,C2 鉴定成本C3—事故成本,C4—基本生产成本说明:图表5中C1为预防成本曲线,C2为鉴定成本曲线,C3为事故成本曲线 当产品质量为100%不合格时,其预防费用为零随着质量升高,预防、鉴定 费用逐渐增高;当质量为100%合格时,预防成本很高事故成本曲线C3变 动规律是:当产品质量较低时,事故损失大;当质量提高到100%合格时,事 故损失为零C4为基本生产成本线,不随质量成本而变化,属于不变成本C 为总成本曲线,任一点的总成本为C1、C2、C3、C4之和当质量水平较低或 较高时,总成本都比较高,在M点或M点附近区域总成本最低,它就是最佳 质量水平这里M点与图表5是吻合的这两种分析方法,本质也是一致的, 只是应用场合不同而需要提供不同成本信息根据国内外成功的经验,质量成本比例最佳值为C3占50%,C2为40%, C1占10%,即质量管理成本占50%,损失成本占50%为宜佳吉的物流管理主要有4( 1)以实现客户满意为第一目标; (2)以企业整体最优为目的; (3)以信息为中心; (4)重效率更重效果然而,实际操作中,佳吉在质量成本控制上碰上了不小的瓶颈,所以,佳吉攀 升在成本核算时要准确核算和分析质量成本各要素的比重关系,并且找到最佳 的质量水平,使质量成本最小化。

图3质量特性曲线图中把A点处附近的曲线划分为I, II, III等三个区域,它们分别对应 着质量成本各项费用的不同比例1)I区是质量损失成本较大的区域,一般来说,内外部损失成本占质量 总成本的70%,而预防成本不足10%的属于这个区域这时,损失成本是影 响达到最佳质量成本的主要因素因此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加强质量预防措施,加强质量检验,以提高质量水平,降低内外部损失成本,这个区域称 为质量改进区2)II区是质量成本处于最佳水平的区域这时内外损失成本约占总成 本的50%,而预防成本达总成10%如果用户对这种质量水平表示满意,认 为已达到要求,而进一步改善质量又不能给企业带来新的经济效益,则这时的 质量管理的重点应是维持或控制现有的质量水平,是总成本处于最低点A附 近的区域,这个区域称为质量控制区3)III区是鉴定成本较大的区域鉴定成本成为影响质量总成本的主要 因素这时质量管理的重点在于分析现有的标准,降低质量标准中过严的部分, 减少检验程序和提高检验工作效率,使质量总成本趋于最低点A,这个区域称 为质量至善区或质量过剩区当处于最佳点A的左面时,即当质量总成本处于质量改进区时,应增 加预防费用,采取质量改进措施,以降低质量总成本;当处于质量最佳区时, 应维持现有的质量措施,控制质量水平的最佳状态;若处于最佳点A的右面, 即处于质量过剩区时,则应撤消原有的过严质量要求措施,减少一部分鉴定和 预防费用,使质量总成本退回到最低点A处。

佳吉在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上支出不小,但是其外部损失是其质量成本 总额攀升过快的主要表现一外部损失呈现较快的攀升速度,10年质量损失构 成如下: 2010销售年度,佳吉公司内销总体质量损失高达3亿元,占当年内销销售收 入的10%以上居高不下的差错率与质量损失,导致对顾客满意度、品牌、 信誉等企业无形资产价值的损伤与蚕食在玩了行业策略转折点即将来临的形-1)系统故障成时,将问题记录下来,处采取措施尽快进行故障恢复,将问题对用户的(危害)影响减小到最小.-2)当系统被恢复后,分析故障原因,制定解决措施当软件系统问题的原因被 分析定位出来后,需要进行彻底的解决3)确定解决方案:?修改软件代码;?修改完一处后,还需要思考其他软件模块、系统中是否也有潜在相同的问题, 如果存在,也需要进行彻底的修改解决.-4)还需考虑在其他项目或后续项目中如何避免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总结经 验案例、知识提取固化、进行案例宣传共享经验和教训)与医疗对比的缺陷预防步骤质量成本的分析,就是通过分析产品质量与成本升降因素及其对经济效益影响程度的分析在实际工作中, 质量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浪费,不能使企业获得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必然控求最佳质量水平和最佳成本水 平。

为了使企业产品质量和成本达到最佳质量水平,就应围绕企业经营目标分析企业内外各种影响因素从 原则上讲,最佳质量水平是要达到必要功能与成本耗费的最佳结合从这个意义上说,计算质量成本不是目 的,其目的在于进行质量成本分析及其效果质量与收益的关系可用图表示(图4)外部的影响因素主要的是购买者考虑产品性能、可靠性、维修性与产品价格之间的关系内部影响因素 就是考虑提高质量与为此所消耗的费用之间的关系图4 质量与收益的关系其中51曲线表示在一般的情况下质量一价格一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随着质量的提高,销售量增多,销 售收入增加但当质量提到一定程度后,价格相当昂贵,销售量将减少,销售收入增长缓慢,甚至下降52 曲线表示在一般的情况下质量一成本一费用曲线当质量很低时,用户不购买造成积压损失,或用户购买后要 求索赔多,损失大而成本高随着质量的提高,次品及废品损失减少,成本降低,到某一质量水平后,要再 提高质量,成本将又随着提高某一质量水平的利润为销售收入与成本的差值,即S1减去52在M点,差 值最大,即利润最高那么M点就是最佳质量水平[编辑]质量成本分析的方法一、对影响质量成本因素的分析对质量成本水平分析要深入到质量成本构成的各要素中去,即从质量成本总额中各因素所占比重来分析 质量成本构成及其变化。

如下图表5所示图5 成本与质量水平关系图C——预防成本,C2——鉴定成本C3——事故成本,C4——基本生产成本说明:图表5中C1为预防成本曲线,C2为鉴定成本曲线,C3为事故成本曲线当产品质量为100%不合格时, 其预防费用为零随着质量升高,预防、鉴定费用逐渐增高;当质量为100%合格时,预防成本很高事故 成本曲线C3变动规律是:当产品质量较低时,事故损失大;当质量提高到100%合格时,事故损失为零C4 为基本生产成本线,不随质量成本而变化,属于不变成本C为总成本曲线,任一点的总成本为C1、c2、c3、 C4之和当质量水平较低或较高时,总成本都比较高,在M点或M点附近区域总成本最低,它就是最佳质 量水平这里M点与图表5是吻合的这两种分析方法,本质也是一致的,只是应用场合不同而需要提供不 同成本信息根据国内外成功的经验,质量成本比例最佳值为C3占50%, C2为40%, C1占10%,即质量管理成本占 50%,损失成本占50%为宜二、 对质量成本效益的分析质量成本效益分析亦称考核指标分析通过产品总成本中质量成本占用率,可以看出质量成本是否下降; 通过商品总产值中质量成本占用率和质量成本利润率(图6),图6产品总成本质量成本占用率三、 对质量成本趋势的分析质量成本本身并不能向管理部门提供足够的资料,以使它与其经营成本同样得到重视,因此必须通过计 算一些基数与质量成本进行对比,从不同角度说明经营情况。

这些资料有:工时资料、成本资料、销售资料、 单位试验和检验费用资料以及增值资料,通过这些资料来计算各种基数,其计算公式如下:提示:只有保持质量基数的一致性才能成为一种比较的方法如受到下述情况影响时应对它们进行调整:由自 动化代替直接工人时;由于使用代用材料、方法或工艺,使制造成本有了变化;毛利、售价、运费和市场需 要的变化;产品组成的变化;上述公式中分子的时间尺度不同于分母的时间尺度等等,都要进行调整,才好 比较,比较趋势时,必须考虑和了解这些因素从理论上讲,质量成本优化是在保证产品能够正常发挥功能的前提下,通过调整质量保证成 本的投入量,来控制质量损失成本,从而实现质量总成本最低(QCmin)由图3 可知, QCmin 为极小值点,必有Dqc/dx= 0则由(6)式QC = L (x) + A (x)可得Dqc/DX= dL ( x)/dx+ dA ( x)/dx= 0dA ( x)/dx= dL ( x )/dxdA ( x) = _ dL ( x ) (7)式(7)表明,当减小单位偏差的质量保证成本增量(即边际质量保证成本)与由此产生的质 量损失成本减量(即边际质量损失成本)相等时,质量总成本最低。

为了使上述理论式具有可 操作性,需要找出A (x) 与L (x) 以及A (x)与质量总成本 QC 之间的关系A( x) 与L (x) 的关系,可由(3) 式与(5) 式求得:L (x) = k1 k2 A (x) _ 1 (s) 式(s)表明,质量损失成本 L (x) 是质量保证成本人(x)的递减函数,如图4所示A (x) 与 QC的关系,可由(6)式与(8) 式求得;QC = k1 k A (x) _i + A (x) (9)由式(9) 可知A (x)与质量总成本四之间的曲线关系,如图4所示图4 质量成本、质量损矢成本身质量保证成本关系图dQC/dA (x) = - K1 K2 A (x) _ 2+ 1 = 0 得 A (x) = Ki 虬=(△ 2, △ 1)P1 P2(10) 将的式代入⑺式得L (x) = K1 K2=A/'1/1P2 (11)故当 A (x) = L (x) 44P1 p时,质量总成 本^到 最小^ .QCm.n =(2 △2/'1)P1 P2 (12)图5 是A ( x) < L ( x)的情况此时,Qc>QCnin,表明质量保证成本的投入量还不足以使量损失成本降至最合适的位置。

图6 是 A (刁> L (x )的情况此时,QC>QCmin表明质 量保证成本投入过大,造成质量过剩导致质量总成本增加图(二)质量成本特性曲线质量成本中四类成本费用的大小与产品合格质量水平(即合格率或不合格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变化关系, 反映这种变化关系的曲线称为质量成本特性曲线它的基本形式如图所示图中的曲线C1表示预防成本与鉴定成本之和,它随着合格品率的增加而增加; 曲线C2表示内部损失与外部损失之和,它随着合格品率的增加而减少;曲线C为上述四项成本之和的质量 总成本曲线,即质量成本特性曲线由图2可知,在质量成本特性曲线C左右两端的质量成本都很高(理论 上无穷大),中间有一个最低点,即A处,它就是质量成本的最低值,A处的质量成本称为最佳质量成本图2质量成本特性曲线图曲线C所表现的变化趋势与上节所分析的质量成本构成关系是一致的当不合格品率很高,即处于曲线 C左端时,内外损失成本都很大,质量总成本当然也很大;当逐步加大预防和鉴定成本,不合格品率降低, 内外损失成本与质量总成本将随之降低但如果继续增加预防成本,达到接近100%的预防成本,即不合格 品率趋于0内外损失成本虽然可以接近于0,但这时的预防成本会非常高,而导致总成本的急剧增加。

从 图中还可以看出,曲线C1左面部分的变化趋势比较平缓;这说明当符合性质量水平低时,即不合格品率高 时,略微增加一些预防和鉴定成本就可使不合格品率大幅度降低,即这时采用加强预防和鉴定的措施会取得 十分显着的效果可是,当超过某个限度后,再要提高质量水平,即要求不合格品率进一步降低时,即使稍 有一点变化,也要在预防和鉴定成本上付出很大的代价如图C1曲线的右面部分,在过了 A点后急剧上升 的变化曲线C2则是另外的一种情况当不合格品率为0时,曲线交于横轴,即内外损失成本也为0但随着 不合格品率的增加,这部分成本急剧上升可以认为,内外损失成本的上升速度这么快,是由于产品质量恶 化,使其信誉下降而造成的严重损失,这方面的损失往往比材料报废和维修费用的支出要大得多二)质量成本特性曲线质量成本中四类成本费用的大小与产品合格质量水平(即合格率或不合格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变化关系, 反映这种变化关系的曲线称为质量成本特性曲线它的基本形式如图所示图中的曲线C1表示预防成本与鉴定成本之和,它随着合格品率的增加而增加; 曲线C2表示内部损失与外部损失之和,它随着合格品率的增加而减少;曲线C为上述四项成本之和的质量 总成本曲线,即质量成本特性曲线。

由图2可知,在质量成本特性曲线C左右两端的质量成本都很高(理论 上无穷大),中间有一个最低点,即A处,它就是质量成本的最低值,A处的质量成本称为最佳质量成本图2质量成本特性曲线图曲线C所表现的变化趋势与上节所分析的质量成本构成关系是一致的当不合格品率很高,即处于曲线 C左端时,内外损失成本都很大,质量总成本当然也很大;当逐步加大预防和鉴定成本,不合格品率降低, 内外损失成本与质量总成本将随之降低但如果继续增加预防成本,达到接近100%的预防成本,即不合格 品率趋于0内外损失成本虽然可以接近于0,但这时的预防成本会非常高,而导致总成本的急剧增加从 图中还可以看出,曲线C1左面部分的变化趋势比较平缓;这说明当符合性质量水平低时,即不合格品率高 时,略微增加一些预防和鉴定成本就可使不合格品率大幅度降低,即这时采用加强预防和鉴定的措施会取得 十分显着的效果可是,当超过某个限度后,再要提高质量水平,即要求不合格品率进一步降低时,即使稍 有一点变化,也要在预防和鉴定成本上付出很大的代价如图C1曲线的右面部分,在过了 A点后急剧上升 的变化曲线C2则是另外的一种情况当不合格品率为0时,曲线交于横轴,即内外损失成本也为0。

但随着 不合格品率的增加,这部分成本急剧上升可以认为,内外损失成本的上升速度这么快,是由于产品质量恶 化,使其信誉下降而造成的严重损失,这方面的损失往往比材料报废和维修费用的支出要大得多。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