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欣赏专题讲座古诗欣赏专题讲座 诗歌的思想内容诗歌的思想内容南京聋人高级中学:耿姝姝南京聋人高级中学:耿姝姝 中国古代诗歌一般是抒情中国古代诗歌一般是抒情为主(即抒发某种情感,表达为主(即抒发某种情感,表达某种思想),因此要了解一首某种思想),因此要了解一首诗,就是要了解诗歌的思想感诗,就是要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我们将诗歌的思想感情做我们将诗歌的思想感情做了一些分类:了一些分类:(一)离愁别绪一)离愁别绪离愁是表达远离家乡离愁是表达远离家乡时对家乡的亲人、友人的时对家乡的亲人、友人的思念、人在旅途中孤苦寂思念、人在旅途中孤苦寂寞之情(羁旅离愁)寞之情(羁旅离愁)别绪是指分别时依依别绪是指分别时依依不舍之情或者表达对友人不舍之情或者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与感激的祝福与感激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唐)王维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遍插茱萸少一人例例子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远离家乡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远离家乡后,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和远离家后,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和远离家乡后独身一人的孤寂与失落之情乡后独身一人的孤寂与失落之情。
天净沙天净沙秋思秋思(元)马致远(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例子:诗人独身漂泊,表达了在人在旅诗人独身漂泊,表达了在人在旅途中孤苦、落寞、忧愁之情途中孤苦、落寞、忧愁之情雨霖铃雨霖铃 (宋)柳永(宋)柳永 寒蝉凄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首词上这首词上下两阙的下两阙的思想一样思想一样吗?吗?离别时依依不舍之情离别时依依不舍之情离别后寂寞孤苦之情离别后寂寞孤苦之情春夜别友人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问题:问题:1、首联描绘了怎样一番场景?、首联描绘了怎样一番场景?2、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1、描绘了别筵将尽,朋友分、描绘了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相看无言的的场景手在即,相看无言的的场景2、结尾两句写目送友人沿着这条悠悠、结尾两句写目送友人沿着这条悠悠无尽的洛阳古道徐徐而去,不由兴起无尽的洛阳古道徐徐而去,不由兴起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末句着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末句着一一“何何”字,强调后会难期,流露了字,强调后会难期,流露了离人之间的隐隐哀愁离人之间的隐隐哀愁本题两个问题的答本题两个问题的答案的突破口其实都隐藏案的突破口其实都隐藏在题目中,标题往往简在题目中,标题往往简述了作诗的源起,事由述了作诗的源起,事由等,因此标题不可小觑等,因此标题不可小觑别董大二首别董大二首 (唐)高适(唐)高适十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十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并非所有的离别都并非所有的离别都包含着忧伤与不舍,也包含着忧伤与不舍,也有激昂奋进的。
有激昂奋进的后两句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因此不能仅凭一个因此不能仅凭一个“别别”字字就武断的认为是表达就武断的认为是表达“依依依依惜别之情要认真品读全诗惜别之情要认真品读全诗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及未休兵1)简述这首诗反映出当时)简述这首诗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怎样的社会环境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想感情?(1)答案要点:战争频仍,)答案要点:战争频仍,时尚动荡,民不聊生时尚动荡,民不聊生戍鼓戍鼓”、“未休兵未休兵”、“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生”、“寄出长不达寄出长不达”)(2)答案要点:怀念家)答案要点: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忧国忧民,死别的焦虑;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
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一首诗歌的感情有时不是一首诗歌的感情有时不是单一的,往往是复杂的,因此单一的,往往是复杂的,因此我们不能简单的、片面地断定,我们不能简单的、片面地断定,而是要通观全诗,综合分析再而是要通观全诗,综合分析再做出回答做出回答二)咏史怀古二)咏史怀古 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来借古讽今或者感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通过赞扬古人的英雄事迹,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讽刺现实泊秦淮泊秦淮 (晚唐)(晚唐)杜牧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庭花商女:一说商女即歌女,在酒楼或船舫中以卖唱为生的女子商女:一说商女即歌女,在酒楼或船舫中以卖唱为生的女子后庭花后庭花:即乐曲:即乐曲玉树后庭花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陈后主陈叔,相传是南朝陈后主陈叔宝所作因陈后主是荒淫误国,所以后人又把他所喜爱的宝所作因陈后主是荒淫误国,所以后人又把他所喜爱的玉树后庭花玉树后庭花曲、词当作亡国之音的代名词曲、词当作亡国之音的代名词作者表面上是批评歌女不知亡国恨,仍旧唱着靡靡之音,其作者表面上是批评歌女不知亡国恨,仍旧唱着靡靡之音,其实是抨击谁呢?我们联系时代背景,结合所学过的实是抨击谁呢?我们联系时代背景,结合所学过的阿房宫阿房宫赋赋,就可以知道答案。
就可以知道答案晚唐时,军阀割据、饥荒连连,民不聊生,晚唐时,军阀割据、饥荒连连,民不聊生,但是统治者却昏庸荒淫,杜牧借陈后主的但是统治者却昏庸荒淫,杜牧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之故事讽喻晚唐统治者,也表现荒淫亡国之故事讽喻晚唐统治者,也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乌衣巷乌衣巷 (唐)刘禹锡(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地处金陵南门朱雀桥附近,为东晋王导、谢安等世家巨乌衣巷地处金陵南门朱雀桥附近,为东晋王导、谢安等世家巨族聚居之处,煊赫一时族聚居之处,煊赫一时想想当年乌衣巷和朱雀桥边是怎样想想当年乌衣巷和朱雀桥边是怎样的景象?的景象?运用了今昔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对如此运用了今昔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对如此名门望族的烟消云散发出世事沧桑深长感名门望族的烟消云散发出世事沧桑深长感叹现在乌衣巷、朱雀桥边的野草花、夕阳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现在乌衣巷、朱雀桥边的野草花、夕阳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夕阳斜矣,暮气逼人,野草撒野地开花,渲染一种冷情衰败的气氛夕阳斜矣,暮气逼人,野草撒野地开花,渲染一种冷情衰败的气氛。
暗示着曾经繁华盖世的这片地方,已是门庭冷落,车马暗示着曾经繁华盖世的这片地方,已是门庭冷落,车马 稀疏,荒草稀疏,荒草没径了昔日出没于王公贵族府堂前的燕子现在却飞入了寻常的人家,最昔日出没于王公贵族府堂前的燕子现在却飞入了寻常的人家,最后两句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作者发出怎样的感慨?后两句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作者发出怎样的感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南宋南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南宋是一个特殊的南宋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因为黄河历史时期,因为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被以北的大部分地区被异族金人占领,因此异族金人占领,因此南宋的很多诗词抒发南宋的很多诗词抒发了收复失地的爱国主了收复失地的爱国主义情怀。
但由于南宋义情怀但由于南宋统治者懦弱,不想抗统治者懦弱,不想抗战收复失地,所以很战收复失地,所以很多有识之士的诗歌中多有识之士的诗歌中又有许多英雄报国无又有许多英雄报国无门的感慨和对统治者门的感慨和对统治者苟且偷安和不能任贤苟且偷安和不能任贤唯能的讽刺和谴责唯能的讽刺和谴责辛弃疾的许多词都有辛弃疾的许多词都有这方面的思想与情怀这方面的思想与情怀很多诗人在诗词中喜好用典故(即很多诗人在诗词中喜好用典故(即引用古人事迹或者古人的诗句),其目引用古人事迹或者古人的诗句),其目的往往是借古喻今或者借古讽今,而辛的往往是借古喻今或者借古讽今,而辛词就是其中的代表者词就是其中的代表者山坡羊山坡羊潼关怀古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踯蹰望西都,意踯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作者站在长安附近的作者站在长安附近的潼关边,想到了什么?潼关边,想到了什么?这首散曲,从潼关要塞想到古都长安,又从古都长安想到这首散曲,从潼关要塞想到古都长安,又从古都长安想到历代兴亡,想到了无论省事和乱世百姓所受的苦难。
历代兴亡,想到了无论省事和乱世百姓所受的苦难你觉得哪句最能体现作者可贵的人文主义情怀?你觉得哪句最能体现作者可贵的人文主义情怀?“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两句可贵之处在于它有深这两句可贵之处在于它有深切的人文关怀,体现了对老百姓疾苦深切同情与关怀切的人文关怀,体现了对老百姓疾苦深切同情与关怀三)山水田园三)山水田园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有的诗歌借以表达对现实有的诗歌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归园田居五首(其一归园田居五首(其一)陶渊明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复得返自然.作者喜欢向往的生活方式?尘网、樊笼比喻什么呢?作者喜欢向往的生活方式?尘网、樊笼比喻什么呢?作者向往寄情山水的乡居田园生活。
尘网和樊笼指束缚人作者向往寄情山水的乡居田园生活尘网和樊笼指束缚人身心的世俗喧嚣烦恼和官场的虚伪阴暗身心的世俗喧嚣烦恼和官场的虚伪阴暗 山居秋暝 (唐)王 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作者在这首诗中写了哪、作者在这首诗中写了哪些景物?些景物?2、营造了怎样的、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一种意境?3、这种意境表、这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1、空山、新雨、明月、空山、新雨、明月、松树、清泉、石、竹、松树、清泉、石、竹、浣女、莲、渔舟浣女、莲、渔舟2、营造了清幽静寂的意境、营造了清幽静寂的意境 3、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浊官场的厌恶 和保持人格高尚的志向和保持人格高尚的志向寻陆鸿渐不遇 (唐)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着花近种篱边菊,秋来未着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皎然拜访陆鸿渐家,陆皎然拜访陆鸿渐家,陆过着怎样的生活呢?他过着怎样的生活呢?他有怎样的生活情趣呢?有怎样的生活情趣呢?兰溪棹歌曲兰溪棹歌曲 戴叔伦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1)第一句从什么角度来观察?第二句从什)第一句从什么角度来观察?第二句从什么角度来观察?这两句诗勾勒了怎样的境界?么角度来观察?这两句诗勾勒了怎样的境界?第一句是仰视,第二句是俯视,表现了月色清朗、溪第一句是仰视,第二句是俯视,表现了月色清朗、溪水清澈、山色朦胧的纯美意境水清澈、山色朦胧的纯美意境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思杂念坐,不思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毒龙:指世俗欲念古人评价诗的时候,常用古人评价诗的时候,常用”诗眼诗眼“这种说法所谓诗这种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指一句诗中最精炼眼往往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颈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颈联中两句的诗眼分别是哪联中两句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诗个字?为什么?请结合诗歌来简要分析歌来简要分析咽咽”这个字衬托这个字衬托出山林的幽静,出山林的幽静,”冷冷“这个字写出善这个字写出善的幽暗和诗人内心的幽暗和诗人内心的孤寂。
的孤寂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1)这首诗着眼表现禅寺后院()这首诗着眼表现禅寺后院()的环境,)的环境,主要运用了(主要运用了()手法2)尾联表面上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抒)尾联表面上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抒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幽静幽静以动衬静以动衬静 实际上以声静来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远离尘实际上以声静来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远离尘嚣、抛弃尘世杂念的出世情感嚣、抛弃尘世杂念的出世情感人心:俗念人心:俗念万籁:所有声响万籁:所有声响 一般山水田园诗歌的意境、气氛、风格常用词语有:淡泊、浅淡、闲逸、深远、冲和、清明、朗润、清朗、幽深、幽静、恬淡 大都是以描写边塞雄大都是以描写边塞雄伟奇绝风光和战争为主题,伟奇绝风光和战争为主题,或者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或者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保家卫国,或者表达一种保家卫国,或者表达一种建功立业的理想或者揭建功立业的理想或者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表达对和平的向往性,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往往和战争或贬谪联系在往往和战争或贬谪联系在一起,反映征人厌倦战争,一起,反映征人厌倦战争,渴望与妻儿团聚,渴望过渴望与妻儿团聚,渴望过安宁生活等内容;抒发对安宁生活等内容;抒发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牵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之情。
挂之情四、边塞战争四、边塞战争征人怨 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结合诗句具体说明诗句具体说明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了征人的戍边生活请注意出现一下字眼常常是边塞战争诗歌:请注意出现一下字眼常常是边塞战争诗歌:金河、玉(门)关、青冢、轮台、龟兹、黄河、金河、玉(门)关、青冢、轮台、龟兹、黄河、黑山、楼兰、羌笛、阴山、孤城、疆场、沙场、黑山、楼兰、羌笛、阴山、孤城、疆场、沙场、燕山、匈奴、无定河、塞下、狼烟、瀚海、凉燕山、匈奴、无定河、塞下、狼烟、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州、长城、受降城、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李广(飞将军)、龙城、烽火李广(飞将军)、龙城、烽火从军行 (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不平:难以平静不平:难以平静牙璋:调兵的符牒这里指代奉命出征牙璋:调兵的符牒这里指代奉命出征的将帅凤阙:常用作帝王宫阙的泛称。
的将帅凤阙:常用作帝王宫阙的泛称铁骑:精锐的骑兵,指唐军铁骑:精锐的骑兵,指唐军龙城:汉时匈奴大会祭天之处这里泛龙城:汉时匈奴大会祭天之处这里泛指敌方要塞指敌方要塞雪暗雪暗”句:大雪弥漫,落满军旗,使句:大雪弥漫,落满军旗,使旗帜上的图案暗淡失色凋:原意是草旗帜上的图案暗淡失色凋:原意是草木枯败凋零,此指失去了鲜艳的色彩木枯败凋零,此指失去了鲜艳的色彩百夫长:泛指下级武官百夫长:泛指下级武官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的思想?表达作者保家卫国一表达作者保家卫国一种建功立业的理想种建功立业的理想塞下曲 (唐)许浑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全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全诗运用全诗运用”以小见大以小见大”的手法来反映现实的手法来反映现实,诗诗人在成千上万的牺牲战士中人在成千上万的牺牲战士中,选择了一个战士选择了一个战士的典型性的情节的典型性的情节,即即“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衣”来突出牺牲战士的悲剧,使人对牺牲者和来突出牺牲战士的悲剧,使人对牺牲者和家属寄予深刻的同情,这实际上是对制造这场家属寄予深刻的同情,这实际上是对制造这场战争的统治者的无声谴责。
战争的统治者的无声谴责陇西行陇西行 (唐)陈陶(唐)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犹是春闺梦里人1、“五千貂锦丧胡尘五千貂锦丧胡尘”什什么手法?么手法?2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震撼、有人说诗的后两句震撼人心,你认为呢?为什么?人心,你认为呢?为什么?3 3、就这首诗的内容看,诗、就这首诗的内容看,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貂锦:汉代羽林军穿锦衣貂裘貂锦:汉代羽林军穿锦衣貂裘无定河:北方一条界河无定河:北方一条界河1、借代的手法,用貂锦借代精锐、借代的手法,用貂锦借代精锐部队2、“无定河边骨无定河边骨”和和“春闺梦春闺梦里人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妻子梦境中年轻英俊的丈夫,边是妻子梦境中年轻英俊的丈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对比的艺术效果对比的艺术效果3、一个、一个“可怜可怜”,一个,一个“犹是犹是”,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和对残酷战争的谴责。
情和对残酷战争的谴责一般边塞诗歌风格常用的词是:雄浑、恢弘、雄伟、浩瀚、雄伟、辽阔、壮美雄奇、苍劲、高远、悲壮、豪迈常与言志连在一起,常与言志连在一起,描写一个事物,通过对描写一个事物,通过对此物的赞扬或寄寓,来此物的赞扬或寄寓,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理想即写物就是抒发理想即写物就是抒发自己的志向与理想自己的志向与理想五、托物言志五、托物言志 病病 牛牛 (宋(宋 李纲)李纲)耕犁千亩实千箱,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不辞羸病卧残阳下面这首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内容下面这首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内容此是咏物言志诗,借牛写人,以牛自况表现了此是咏物言志诗,借牛写人,以牛自况表现了诗人诗人 的思想感情的思想感情失落隐忍、委屈愤懑又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失落隐忍、委屈愤懑又任劳任怨、无私奉献 石灰吟石灰吟 (明)于谦(明)于谦 1 1、全诗写了石灰四个特点:、全诗写了石灰四个特点:2 2、作者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作者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的意愿和的意愿和于谦是明朝时期爱国英雄,于谦是明朝时期爱国英雄,一生精忠报国后被诬陷惨一生精忠报国后被诬陷惨遭杀害。
遭杀害1、这四句写石灰的四个、这四句写石灰的四个特点,概括一下特点,概括一下2、作者写石灰其实是在、作者写石灰其实是在表达什么精神?表达什么精神?菊菊 花花(唐)(唐)元稹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此花开尽更无花1、一、二句采用什么样的手法写出什、一、二句采用什么样的手法写出什么内容?么内容?通过白描,写作者爱菊通过白描,写作者爱菊遍绕遍绕”、“日斜日斜”,把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把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渲染了爱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渲染了爱菊的气氛菊的气氛2 2、三、四句由一、二句的描写转入、三、四句由一、二句的描写转入 议论议论3、菊花的什么特点触发了元缜的诗情?、菊花的什么特点触发了元缜的诗情?外在特点外在特点:百花先谢而菊花后凋百花先谢而菊花后凋 内在的神韵、品格内在的神韵、品格:历尽风霜历尽风霜而后凋,而后凋,“卓为霜下杰卓为霜下杰”的的坚贞品质坚贞品质小松小松 杜荀鹤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山蓬蒿而今渐觉山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直待凌云始道高作者:晚唐诗人,有才华,但屡作者:晚唐诗人,有才华,但屡试不中,一生潦倒刺头:指松试不中,一生潦倒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抓哪些词语、炼字,抓哪些词语、炼字,分析小松特点?分析小松特点?“刺刺”,准确勾勒出外,准确勾勒出外形特点,显示其蓬勃的形特点,显示其蓬勃的生命力,生命力,出出 字写出其锐字写出其锐不可挡的发展势头把不可挡的发展势头把其坚强不屈的性格、勇其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勾画了出敢战斗的精神勾画了出来描写描写)三、四句的三、四句的“凌云凌云”含意各有不同含意各有不同,前者是前者是指指 ,后者指,后者指 未长成的小松未长成的小松长成后的松树长成后的松树请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即作者请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即作者借小松言何情,托何志?借小松言何情,托何志?这首诗以这首诗以“小松小松”喻人,写喻人,写“小松小松”初时不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出作者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碧玉妆成一树高,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二月春风似剪刀咏咏 柳柳 唐唐 贺知章贺知章 咏咏 柳柳 曾巩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不知天地有清霜1、两首诗对柳的态度是截然不、两首诗对柳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前者表现了同的,前者表现了 的的态度,后者表现了态度,后者表现了 的的态度2、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位作者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什么由此联想到什么?喜悦、赞赏喜悦、赞赏贬斥、嘲讽贬斥、嘲讽 前者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前者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想到翠绿的丝带;后者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联后者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到没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想到没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在古诗中,很多事物都有象征意义,在阅读时要注意:在古诗中,很多事物都有象征意义,在阅读时要注意:松柏:坚挺松柏:坚挺 傲岸傲岸 坚强坚强 生命力生命力竹:气节竹:气节 积极向上积极向上梧桐:凄苦梧桐:凄苦柳:送别柳:送别 留恋留恋 伤感伤感 春天的美好春天的美好暮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暮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年华年华易逝、功业未成的感慨易逝、功业未成的感慨菊:隐逸菊:隐逸 高洁高洁 脱俗脱俗梅:傲雪梅:傲雪 坚强坚强 逆境逆境 不屈不挠不屈不挠兰:高洁兰:高洁牡丹:富贵牡丹:富贵 美好美好草:生命力强草: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生生不息 希望希望/荒凉荒凉 偏僻偏僻 离恨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身份、地位的卑微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猿猴:哀伤猿猴:哀伤 凄厉凄厉鸿鹄:理想鸿鹄:理想 追求追求东风:春天东风:春天 美好美好西风:秋冬西风:秋冬 落寞、惆怅落寞、惆怅 衰败衰败 游子思归游子思归霜:人生易老霜:人生易老 社会环境的恶劣社会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恶势力的猖狂猖狂 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雪:纯洁雪:纯洁 美好美好 环境的恶劣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狂恶势力的猖狂露:人生的短促露:人生的短促 生命的易逝生命的易逝云:游子云:游子 飘泊飘泊玉:高洁玉:高洁 脱俗脱俗簪缨簪缨(冠冠):官位:官位 名望名望孤孤)雁:孤独雁:孤独 思乡思乡 思亲思亲 音信音信鹰:刚劲鹰:刚劲 自由自由 人生的搏击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事业的成功乌鸦:小人乌鸦:小人 俗客庸夫俗客庸夫沙鸥:飘零沙鸥:飘零 伤感伤感江水:时光的流逝江水:时光的流逝 岁月的短暂岁月的短暂 绵长的愁苦绵长的愁苦 历史的发展趋势历史的发展趋势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前途的迷惘前途的迷惘六、感时咏怀六、感时咏怀对社会现实和个人际遇,表达对社会现实和个人际遇,表达个人抱负和感情。
这类诗歌常个人抱负和感情这类诗歌常用的写作手法是借景抒情、即用的写作手法是借景抒情、即景抒情、即事抒情景抒情、即事抒情春望春望 (杜甫)(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攻下长安七月,唐肃宗在灵武即位,杜甫听到消息后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它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它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春夜喜雨春夜喜雨 (杜甫)(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久旱逢甘霖后的喜悦之情久旱逢甘霖后的喜悦之情定风波定风波 苏轼苏轼(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注: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注: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这首诗借眼前景物抒这首诗借眼前景物抒发心中之情,发心中之情,“风雨风雨”即是实际所指,也是即是实际所指,也是隐喻联系诗人的政隐喻联系诗人的政治处境,分析治处境,分析“风雨风雨”的意义,并概括诗歌的意义,并概括诗歌所表现出的作者的生所表现出的作者的生活态度风雨风雨”暗喻了人生的坎坷与苦难在擦汗个那人所认为的暗喻了人生的坎坷与苦难在擦汗个那人所认为的悲喜中,作者却认为不管是风吹雨打还是阳光普照,一旦过悲喜中,作者却认为不管是风吹雨打还是阳光普照,一旦过去都成为虚无,这反映了作者去都成为虚无,这反映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的旷达的生活态度达的生活态度金陵驿 (南宋)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却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注这首诗是文天祥兵败被俘后,被押这首诗是文天祥兵败被俘后,被押送去元大都(今北京),途经金陵(今送去元大都(今北京),途经金陵(今江苏南京),宿于驿站时所作江苏南京),宿于驿站时所作离宫:皇帝出巡时的住所,此处指代南离宫:皇帝出巡时的住所,此处指代南宋王朝本诗首联通过哪本诗首联通过哪些意象描绘了怎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现实?样的现实?首联通过首联通过“衰草衰草”“”“离离宫宫”“”“夕晖夕晖”“”“孤云孤云”等意象描绘了一片惨淡等意象描绘了一片惨淡的夕阳斜照着长满衰草,的夕阳斜照着长满衰草,孤云飘荡的离宫景色,孤云飘荡的离宫景色,暗喻南宋王朝宗国覆灭,暗喻南宋王朝宗国覆灭,满目疮痍,一片凄凉,满目疮痍,一片凄凉,诗人无所依托的残酷现诗人无所依托的残酷现实湖州歌(其六)湖州歌(其六)南宋南宋汪元量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目断东西四百州注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解北上途中所作1)简析)简析“望望”在诗中的作用在诗中的作用2)简析)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与苏东坡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表达的不同情感望望”字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字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大江东去水悠悠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悲痛心情,侧重现实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用乐景写乐情,为烘(衬)托用乐景写乐情,为烘(衬)托用悲景写悲情,为烘(衬)托用悲景写悲情,为烘(衬)托用乐景写悲情,为反衬用乐景写悲情,为反衬用悲景写乐情,为反衬用悲景写乐情,为反衬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离恨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见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悲情:离恨悲景:槛菊愁烟兰泣露悲景:槛菊愁烟兰泣露乐景:燕子双飞去乐景:燕子双飞去烘托烘托反衬反衬 七、哲理感悟七、哲理感悟 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而不露,引人思考。
观书有感观书有感 南宋 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1、最后两句说明了什么道理?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比喻要不断学习,吸取新知识,才能有进步俗话说的好“活到老,学到老”题西林壁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歌的最后一句说明了什么道理?我们为什么不能确切完整我们为什么不能确切完整地把握庐山的真实面貌呢?地把握庐山的真实面貌呢?只因为人在此山里面,眼只因为人在此山里面,眼界受到局限的缘故啊界受到局限的缘故啊对于一切事情,如果隐在对于一切事情,如果隐在它的圈子里面,就会不见它的圈子里面,就会不见全局,不明真相;只有客全局,不明真相;只有客观地研究它的各个方面,观地研究它的各个方面,才能取得正确的认识这才能取得正确的认识这就是一句格言所说:当局就是一句格言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者迷,旁观者清八、爱情闺怨 这是以爱情、悼亡(抒发对过逝妻子的 怀念之情)闺怨(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男女间离别相思之情)为主题的诗歌闺 怨 王昌龄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1)本诗标题为本诗标题为“闺怨闺怨”,一开头却写一开头却写“闺中少妇不曾闺中少妇不曾愁愁”,是否违反了题意?,是否违反了题意?(2)诗中如何描写少妇的心)诗中如何描写少妇的心理变化理变化?为什么为什么“陌头杨柳色陌头杨柳色”会勾起少妇幽怨的情怀?会勾起少妇幽怨的情怀?(1)答:没有违反题意。
前)答:没有违反题意前面写面写“不曾愁不曾愁”,正是为后面,正是为后面的的“悔悔”作铺垫,采用欲抑先作铺垫,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扬的手法2)答:先写少妇兴致勃勃,梳妆打扮后上)答:先写少妇兴致勃勃,梳妆打扮后上楼观景;转而写她看见路边的杨柳,勾起了对楼观景;转而写她看见路边的杨柳,勾起了对丈夫的离愁,心情由高兴变为懊悔丈夫的离愁,心情由高兴变为懊悔因为杨柳是古人临别时的赠物,少妇看见杨因为杨柳是古人临别时的赠物,少妇看见杨柳,自然就想起与丈夫分别的情景,后悔之情柳,自然就想起与丈夫分别的情景,后悔之情也就油然而生也就油然而生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1、苏轼梦中回忆了妻子、苏轼梦中回忆了妻子什么片段?什么片段?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样的感情?回忆了妻子对窗梳妆的片段对亡妻一如既往的深切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