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冀教版历史九上《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

新****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5.02KB
约6页
文档ID:40771919
冀教版历史九上《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_第1页
1/6

2019最新冀教版历史九上《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 15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1861年改革,是以沙皇为首的统治者为克服农奴制危机 ,巩固自己的统治,而被迫实行的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活动,使学生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事件・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俄国 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和,全面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这次改革的资产阶级性质 ,认识到它在本国历史上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2 .列夫・托尔斯泰 及其代表作二)教学难点通过引导学生探究“俄国 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教会学生全面、正确地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图片辅助法• 教学媒体图片:俄国农奴,克里米亚战争,亚历山大二世,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导入1当英、法、美三国先后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解放战争走上资本主义发展 道路的时候,俄国发生了哪些大事?这些大事对它的历史发展又产生了哪些重要的影响呢? 我们今天的课题是:俄国农奴制改革。

[板书]第15课俄国农奴制改革一、牛车拉载的俄国[教师引导]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也波及到遥远而落后的俄国 ,从而带动了生产力的发展1804年,俄国有1200家手工工场,到50年代末发展到 2800家30年代末,俄国开始了 工业革命1858年,仅莫斯科一省就有蒸汽机,158架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人人数也不断增 加在1861年改革前,共有工人86万名同时,工业中自由雇佣劳动也逐渐超过农奴劳动 自由雇佣工人在全部工人中的比例 ,1804年为48%,1860年上升到87%这段材料说明了哪些问题?[学生回答]……[教师讲解] 随着国力的加强,俄国对外扩张领土的野心也日益强烈请同学们阅读教 材第一目的小字部分,了解克里米亚战争[学生看书]……[教师讲解]1853年,俄国为同英法争夺巴尔干半岛而进行了克里米亚战争在长达三 年的战争中,尽管俄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并拥有本土作战的优势,最终却一败涂地,被迫退出一部分侵占的土地全俄国都为这次惨败所震惊他们发现 ,英法等西欧国家在经济、军事力量上已经远远领先于俄国而俄国自身落后的原因就在于腐朽的农奴制度那么,农奴制怎样阻碍了它的发展呢?[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农奴制的严重阻碍表现在:一、是农奴没有自由,使资本主义工业缺乏大量自由劳动力;二、是在沉重的封建剥削下,农奴无力购买工业品,影响国内市场的扩大[教师过渡]物极必反,广大农奴不堪忍受地主和封建国家日益沉重的剥削 ,时常发动起 义。

再加上军事上的失败(指克里米亚战争等) ,俄国面临严重危机,如果听之任之,后果不堪设想怎么办?[学生回答]变[教师点评]不错但有其他办法吗?[学生回答]战争[教师引导]这种办法统治阶级同意吗?[学生回答]不同意[教师引导]对他们唯恐天下大乱有句古话说的特别好:变则通 ,通则久[板书]二、农奴制的废除[教师过渡]19世纪中期,俄国国内阶级矛盾激烈 ,废除农奴制势在必行但对于废除 的方式,存在着革命和改.良的两种可能为了阻止革命的发生 ,1861年2月19日(公历3月3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正式签署改革法令和关于废除农奴制度的特别宣言[教师提问] 俄国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解决农奴制问题?我们一起看 投影![投影显示]为了阻止革命的发生,1861年2月19日(公历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正式签署改革 法令和关于废除农奴制度的特别宣言主要内容有:(1)宣布农奴有人身自由,包括有权离开土地,有权拥有财产,有权以自己 的名义进行诉讼、立约等活动地主不能买卖或交换农奴 ,不能禁止农奴结婚,也不能干涉农奴的家庭生活但在农奴和地主订立赎地契约之前 ,农奴对地主还负有“临时义务” ,还须继续受地主的奴役和支配。

2)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农奴必须先付赎金的 1/5〜1/4,其余由政府从国库拨款付给地主 ,农奴在以后 49年内,每年附加利息以“赎地费”的形式偿还国家但授予农奴的份地 ,在法律上仍是地主的财产,农奴只有“永久使用”权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1861年改革实际上是一次对农奴的大掠夺农奴在改革中分到的 土地,按1861年的土地市价计算,仅值五亿多卢布,但到1905年为止,农奴共交付了二十亿卢 布赎金农奴虽然付出了高昂的赎金,但分得的土地的面积比改革前减少了 ,质量也更坏了因为地主趁机把最好的土地割走 ,把最坏的土地留给农奴在肥沃的黑土地带 ,地主平均割去农奴使用土地的1/4,在全国,地主把农奴原先使用土地的 1/5割去改革前,地主和农奴共用的水塘、牧场及森林也都归地主所有改革以后 ,全俄每个农奴平均分得 3.4俄亩的土地由于土地减少,农奴经济上更加不能自立,他们不得不在受奴役的条件下向地主租地 这样,获得“解放”的农奴又在“工役制”或“对分制”的形式下 ,重新受到地主的盘 录U这些剥削方式都是农奴制的残余[教师导学]同学们,看完后可以展开讨论[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主要内容有两个。

一是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二是农奴在获得 “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这样解决了 “农奴制”问题[教师提问]我们如何评价俄国废除农奴制?请继续讨论[学生讨论]……[教师点评]其历史意义分为两个方面:进步性和局限性[投影显示]1861年改革,是以沙皇为首的统治者为克服农奴制危机 ,巩固自己的统治,而被迫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第一 ,19世纪中期,在欧洲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了一定发展,但受到农奴制的严重阻碍;农奴没有人身自由 ,工厂中缺乏必要的劳动力、国内缺乏广阔的市场第二,残酷的封建剥削.激起广大农奴的反抗,农奴暴动接连不断 动摇了沙皇和贵族地主的统治;在这样的情况下 ,统治者意识到,废除农奴制势在必行,而且“这件事自上.而下进行比自下而上要好得多” ,于是被迫实行改革第三,改革的主要内容客观上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农奴获得“自由” ,为工厂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农奴获得份地时支付的巨额赎金 ,转化为资本主义生产急需的资本因此 ,1861年改革加快了俄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步伐,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点[教师讲解] “进步性”我们通过前面学习已经有了充分认识。

有关“局限性”的理解,可从改革的目的、改革的实施者 ,去探究其产生的原因通过分析思考 ,可以了解到:(1)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摆脱农奴制危机 ,巩固贵族地主统治;(2)改革是由代表贵族地主利益的沙皇实施的;(3)改革的前提是维护地主利益这样 ,改革存在局限性就不难理解了[板书1三、“俄国革命的镜子”[教师导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三目知识 ,说一说谁是“俄国革命的镜子”[学生回答] 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教师引导]他有哪些代表作?[学生回答]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等[教师点评]回答得不错你最熟悉哪部作品?[学生回答]《战争与和平》[教师提问]哪位同学能概括出《战争与和平》描述了什么内容?[学生回答]……[教师小结]通过对重大历史事件中俄国家庭道德关系的描写 ,艺术地再现了俄国的社会生活,深刻地揭露了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教师过渡] 还是让我们通过作品再次体会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战争与和平》 吧[出示图片]《战争与和平》[教师明确]小说《战争与和平》以四大家族的相互关系为情节线索 ,描绘了当时俄国从城市到农村的广阔社会生活画面 ,歌颂了俄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英勇抗击拿破仑侵略的精 神。

小说气势磅礴、场面宏大、结构复杂 ,人物形象丰富多彩,心理刻画细腻入微,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巨著,在世界文学史上居显赫地位[教师过渡]有句话说得特别好“文若其人” ,列夫,托尔斯泰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投影显示]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他出身于贵族家庭,一生积极探索人生的意义寻找改造社会的良方面对种种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完成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等不朽名著他在《战争与和平》序中说:“如果我们胜利的原因不是偶然的 ,而实际上是俄罗斯人民和军队的性格 ,那么 ,这种性格在我们遭受挫折和失败的时代就应当表现得更为鲜明他在《战争与和平》的跋中再次说:“应当重复这句话:我是努力写人民的历史呀1910 年 ,托尔斯泰经过长期激烈的思想斗争 ,最终决定摆脱贵族生活 ,把财产交给妻子 ,弃家出走 ,以实现自己“平民化”的夙愿结果他途中身染肺疾 ,死在一个车站上[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列夫・托尔斯泰热爱祖国、献身文学事业 ,将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列宁称其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但是其宿命论思想是不可取的[教师提问] 我们应该怎样理解“俄国革命的镜子”?[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他的作品深刻反映了从 1861 年农奴制改革到 1905 年俄国革命期间俄罗斯的社会现实 ,表现了俄国革命是农民阶级革命的特点。

• 课堂板书第 15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一、牛车拉载的俄国二、农奴制的废除三、“俄国革命的镜子”6 / 6。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