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3年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豆***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30KB
约82页
文档ID:167184563
2023年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_第1页
1/82

上海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实习手册医学专业专科起点本科班实习医生职责与守则一、实习医生职责 第一条 学生到达实习岗位后,称为实习医生实习医生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参与门诊、急诊、病房、夜班及节假日的值班工作第二条 实习医生在病房实习时,应在上级医师的领导下,护士长的指导下随时掌握所管理病人的病情、情绪、饮食、医嘱执行情况发现特殊情况,应立即进行诊视,并及时向上级医师报告,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解决第三条 实习医生接到新病人入院告知后,应立即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认真检查,及时解决,并在24小时内写好完整病史在检查病人时,态度要认真严厉,男实习医生作妇科检查时,必须有第三者在场第四条 对危重病人的记录应迅速及时完毕,并必须随时将病情变化、解决、检查结果及上级医师意见,记入病程日记抢救记录是极为重要的病史资料,必须做到及时、对的、完整、具体各项记录都必须有明确的时间记载,笔迹必须清楚,不准涂改第五条 病人转科、转院(涉及转出、转入)时,应及时写好转科、转院记录或病史小结病人出院或死亡后,应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及时完毕出院记录或死亡记录第六条 实习医生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书写化验、X线等检查告知单及一般医嘱处方等,各种检查报告要及时按规定贴在病史卡上。

第七条 在主任或上级医师查房时,实习医生站在病员左侧,具体报告所管理病员检查结果,诊疗意见,并具体记录主任或上级医师查房时医嘱,以便执行第八条 所管理的病人在请其他科会诊时,应陪同会诊医师诊视,并记录会诊意见第九条 实习医生在完毕医疗工作的同时,应兼学护理,积极协助护士做好所管理病床的护理工作第十条 实习医生离开病房,应将自己所管理的病人情况,向值班医师交代清楚在一个病区实习结束时,应写好交班录在开始新的病区实习时,应写好接班录二、实习医生守则第一条 实习医生必须服从实习医院党政领导遵守实习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在业务上直接对上级医师负责第二条 实习医生在门诊实习时,应做好开诊前的准备工作,门诊结束后,做好诊室清洁工作在病房实习时,应提前半小时进入病房在班时不得擅自离开职守,如因需要离开时,须经上级医师批准,并向值班护士告知去向第三条 实习医生在病房实习期间,值夜班的一般应于第二天查房解决完毕后方可拜别休息星期天或假日不值班者,也应于上午查房完毕后方可拜别休息第四条 参与节假日值班时,原则上可按所在医院住院医生休息规定解决但补休天数不得超过三天第五条 实习医生所写的各项记录、医嘱、处方、检查单、病假单等都必须通过上级医师署名后,才干生效执行。

第六条 实习医生在医疗上如有疑问时,应随时报告上级医师,不能粗枝大叶,擅自解决在医疗上如故意见与上级医师不一致时,应服从上级医师的解决意见第七条 实习医师必须遵守下列考勤制度:(一)实习医生在实习期间不放暑、寒假(二)实习医生因病请假者,应持有规定的医疗单位的疾病证明单,并及时报告实习所在科室三)实习医生在实习期间一般不准请事假,特殊情况的须说明理由,或附必要的证明,经批准后方可离院四)实习生因病、事假累计达该实习科目时间的1/4者,不给予成绩,待毕业实习结束后补实习五)实习生未经带教医师批准而迟到、早退的,应进行批评教育、并按迟到、早退的实际次数,每次扣1分)第八条 实习医生除规定或临时告知返校外,应参与实习科室的学习、病例讨论会和必要的活动第九条 实习医生应十分爱惜医院的一切设备,如损坏医疗器械、药物及其他财物时,应按实习医院有关规定补偿第十条 实习医生应有高度的人道主义精神,爱惜病人,严格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严禁为了个人实习而有损害病人健康的言行毕业实习管理暂行规定一、目的规定毕业实习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定学生通过毕业实习,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所学专业的感性结识,巩固和提高所学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在实习中获得实际知识和实际工作技能;培养独立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毕业实习安排原则Ø 重要内容: 毕业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学历教育本科毕业实习涉及两部分,即主干学科毕业实习轮转和毕业论文撰写及论文的答辩或评审规定学生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加强临床基本功的训练,积极参与临床实践活动,努力提高临床工作能力;毕业论文撰写和答辩或评审的规定按照规定执行Ø 对实习医院及实习带教老师的规定:根据国家教育部和卫生部颁发的《普通高等教育临床教学基地管理暂行规定》文献精神,具有教学医院或实习医院标准的二级或二级以上医院,有一支比较强的临床带教老师,能胜任毕业实习指导、进行教学查房、修改学生书写的病历、组织病案讨论和小讲课等工作,经学校审核,可以承担毕业实习带教任务的医院 带教老师应安排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医师;若实习学生轮转进入的实习科室与其本人所从事岗位相同的,而其本人已具有中级技术职称,则带教老师应安排为副主任及以上职称的医师三、实习医生守则1.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学校、医院的规章制度服从医院在政治思想、业务学习、生活作息等方面的管理2.树立良好医德医风,虚心学习医疗技术,坚持文明服务实行救死扶伤,以病人为中心,不做有损病人利益的事3.尊重科学,诚实唯真,注重实践,敢于创新,不断拓宽知识面,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习医生要爱惜医院的医疗器械及国家财产,如有损坏,应按所在实习单位工作人员损坏补偿制度进行补偿重要仪器、医药用品,未经上级医师批准,不得擅自动用5.对实习医院的组织、设备、科研成果及有关医疗记录数字、病人医治情况等属于保密范围的,不得向外泄露在对病人和家属解释病情时,需先征得上级医师的批准6.对执行本制度好的实习医生,学校将结合鉴定予以表扬,如实习医生发生医疗差错、事故或有违法乱纪行为者,除向上级医师报告外,班主任应及时了解,向学校报告,按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7.实习医生请假除按学校规定外,应遵守医院的请假制度未经带教医师及实习管理人员批准的,不得私自调班调休累计缺课达科室实习1/3时间以上(涉及病、事假)者,不予参与出科考试及成绩评估应补实习而擅自不补实习者,不予毕业四、毕业实习考核Ø 学生每科实习结束后,须做出科小结并进行出科考试 Ø 业务考核:由带教老师、科主任共同指定三个病例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临床考核,然后阅卷评分Ø 品德考核:带教老师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对实习生尊师守纪,职业道德等方面写出评语Ø 业务考核、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毕业Ø 实习考核表由带教老师署名后交医院教学办公室或科教科盖章后交于学校。

五、毕业论文撰写论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本人独立完毕,重要是临床医学研究,涉及论著、文献综述、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病例分析等 论文规定:Ø 体现医学专业中西医结合方向的原则Ø 科学性:即客观真实性课题设计和材料选择与平常工作密切结合,方法和标准严格,符合临床或防止医学研究的规律,严禁抄袭Ø 先进性: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能反映作者在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知识的掌握限度以及临床或防止工作的能力Ø 实用性:所研究的课题对临床工作有实践意义Ø 文字表达:文句流畅,用字规范,表达简洁清楚Ø 选题及材料:(1)选题结合实际,适应临床或防止工作需要2)材料选择与分组标准严格,有反复性和可比性Ø 论述:(1)对数据有记录学解决:观测结果能明晰表达2)条理清楚,推论符合逻辑,见解和观点明确Ø 结论:结论简明扼要,完整,对的Ø 格式:(1)符合科研论文文体的一般格式2)用计算机打印图表的使用精练、准确无错别字3)列出论文撰写过程中阅读过的参考文献六、实习计划(一)毕业实习管理补充规定:1、成人学历教育医学专业专科起点本科班实习计划(20周)2、原则上由学校安排毕业实习医院,若学生因故规定自己联系医院进行毕业实习的,须经学校审核批准后,方能在其所联系医院实习。

3、在二级或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工作的毕业学生,毕业实习可以申请回原单位原单位必须保证按照毕业实习手册规定轮转实习,制定副高或中级职称的临床老师带教,严格毕业实习管理,保证毕业实习质量4、申请回原单位实习的学生,由本人提出,填写申请表,经单位批准按照毕业实习规定进行安排,报学校审核批准,方可回原单位进行毕业实习回原单位毕业实习的学生,毕业按照毕业实习手册规定,轮转实习安排与学校的毕业实习同步,每科实习结束由科主任和带教老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和鉴定如发现有弄虚作假行为,一经查实,取消实习成绩5、在二级或二级以上专科医院工作的学生,不能按规定进行轮转的科室,需按规定在其他可以完毕实习任务的医院完毕,其余符合规定的实习科室可安排在原单位6、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十年以上或已晋升中级职称的学生可以申请免实习免实习由本人提出,并清楚、准确地填写毕业实习登记表,由医院人事部门盖章确认,报学校审核批准后方可免实习7、本补充规定解释权由继续教育学院负责二)毕业实习计划安排表:实习科目中医内科西医内科选科论文撰写合计周 数5周5周5周5周20周注:1、选科实习是指由学生自己选择实习的科室;2、临床毕业实习原则上每年8月的第一个周一开始;七、附表:以下为各附表格式,相关表格可登录以下网址下载:(打印规定:16K大小)注:1、“单位人事部门意见”需由单位人事部门盖章,方为有效。

2、本表一式二份,一份本人保存,一份交学校保存上海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员毕业实习登记表姓名性别年龄学号专业层次专科( )专升本( )本科( )工作单位手 机联系地址邮 编现有专业技术职称是/否申请免实习,在符合的条件后打√医学(护理)工作( )年以上 ( )已晋升中级职称 ( )医学(护理)工作年限是/否申请在原单位实习原单位全称工作经历时间在何地何单位任何职年 月 至 年 月年 月 至 年 月年 月 至 年 月选科选择 科室作为毕业选科实习科室实习预期目的 实习内容: 单位人事部门意见盖章年 月 日学校意见盖章年 月 日体格检查规范一、 生命体征的测定1、 体温2、 脉搏3、 呼吸l 检查脉搏时右手指并拢,以示指、中指和环指指腹平放在病人右手桡动脉近手腕处,至少计数30秒脉搏搏动次数。

同时观测病人呼吸,计算胸廓起伏频率,计数30秒4、 血压l 病人应保持安静、测量前应休息五分钟以上,测量前30分钟严禁吸烟饮咖啡等,排空膀胱l 打开血压计开关,检查水银柱是否与0点平齐l 肘部与心脏右心房放在同一水平(坐位时平第四肋软骨、卧位时平腋中线) l 患者裸露右上臂并外展45°,束带褶理平顺整齐,下缘应距肘 2 — 3cm ,应松紧适宜,一般以伸进一指为宜橡皮带不应褶叠 l 检查者先于肘窝处触知肱动脉搏动,再将听诊器体件置于肱动脉上,不宜将体件塞在袖带下,轻压听诊器体件用橡皮球将空气打入袖带,待动脉音消失再继续注气使水银柱再升高 20—30 毫米汞柱左右,开始缓慢(2—6mmHg/s)放气,听到第一个声音时水银柱所表达之刻度即为收缩压,继续放气使水银柱继续下降,待音调忽然明显消失时即是舒张压(个别声音不消失者,可采用变音值作为舒张压并加以注明)l 相隔2分钟反复测量,反复测量时应使水银柱下降到“0”后再向袖带内打气取两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假如两次测量的收缩压或舒张压相差〉5mmHg,则相隔2分钟后再次测量,取三次读数的平均值l 解下袖带,整理好后放入血压计内向右侧倾斜血压计约45°,使水银柱内水银进入水银槽内后关闭开关。

二、 一般检查1、 发育、营养、体型2、 神志3、 面容、表情4、 体位、步态三、 皮肤毛发淋巴结1、 皮肤1)颜色2)皮疹3)皮下出血4)肝掌蜘蛛痣5)皮下结节(大小、硬度、部位、活动度、压痛)6)水肿7)皮下气肿8)温度湿度9)弹性检查者以左手握住病人右腕,将其上臂轻度外展,右手拇指与食指捏起病人手背/前臂内侧处皮肤,半晌后松手,观测皮肤皱折平复的情况2、 毛发3、 淋巴结按顺序检查耳前、耳后、乳突、枕后、颌下、颏下、颈后、颈前、锁骨上、腋窝、滑车上、腹股沟、腘窝等处的淋巴结是否可以扪得,注意其部位、数目、大小、质地、压痛、移动度、有无粘连、表面是否光滑、有无红肿波动疤痕溃疡瘘管l 双手指滑动触诊耳前、耳后、乳突区淋巴结l 请被检者将头转向右侧,用右手指触诊枕骨下区的枕后淋巴结l 然后让被检者头稍低向左侧,检查者左手扶住头部,右手指尖分别触摸颌下、颏下淋巴结同法 触摸右侧颌下淋巴结l 头部还原,检查者双手指尖在颈后三角沿斜方肌前缘和胸锁乳突肌后缘触诊颈后淋巴结l 翻掌,用双手指在颈前三角区,先沿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颈前淋巴l 被检者头部稍前屈,用双手指尖在锁骨上窝由浅部逐渐触摸至锁骨后深部,检查锁骨上淋巴结。

l 腋窝淋巴结分为 5 组,即腋窝顶部淋巴部、腋窝前壁 ( 胸肌 ) 淋巴结、腋窝内侧壁 ( 中央 ) 淋巴结、腋窝后壁 ( 肩胛下 ) 淋巴结和腋窝外侧壁 ( 上臂内侧 ) 淋巴结检查应逐个检查,不要漏掉检查方法是:病人采用坐位或仰卧位,医生面对病人一般先检查左侧,后查右侧以右手查左腋,左手查右腋检查左腋时,检查者左手握住病人左腕向外上屈肘外展抬高约 45 °,右手指拼拢,掌面贴近胸壁向上逐渐达腋窝顶部滑动触诊,然后依次触诊腋窝后、内、前壁,再翻掌向外,将病人外展之上臂下垂,触诊腋窝外侧壁检查腋窝前壁时,应在胸大肌深面仔细触摸检查腋窝后壁时,应在腋窝后壁肌群深面触摸l 滑车上淋巴结是指位于肱骨滑车以上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沟肱动、静下段周边的一组淋巴结正常人一般触不到;在某些疾病时则可肿大检查右侧滑车上淋巴结时,检查者右手握住病人右手腕,抬至胸前,左手掌向上,小指抵在肱骨内上髁 (epitrochlear) ,无名指、中指、食指并拢在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沟中纵行、横行滑动触摸,以发现肿大之滑车上淋巴结检查左侧时,左手握病人右手腕,右手触摸,方法同检查右侧l 在腹股沟平行处进行腹股沟淋巴结触诊l 触诊腘窝淋巴结。

四、 头面部1、 头颅颜面1)头颅大小、形态2)头颅压痛、包块3)颜面2、 眼1)眉毛 观测有无脱落2)眼睑观测内容:有无红肿、浮肿,睑缘有无内翻或外翻,睫毛排列是否整齐及生长方向,两侧眼睑是否对称,上睑提起及闭合功能是否正常3)结膜、巩膜观测内容:结膜的颜色,有无充血、水肿、乳头肥大、滤泡增生、瘢痕形成;巩膜有无黄染l 检查球结膜时,以拇指和示指将上、下眼睑分开,嘱病人向上、下、左、右各方向转动眼球l 检查下眼睑结膜时,嘱被检查者向上看,拇指置于下眼睑的中部边沿,向下轻按压暴露下眼睑及其穹窿结膜l 检查上睑结膜时需翻转眼睑检查左眼时,嘱被检查者向下看,用右手示指(在上方)和拇指(在下方)捏住上睑的中部边沿并轻轻向前下方牵拉,示指轻压睑板上缘的同时,拇指向上捻转翻开上眼睑,暴露上睑结膜,然后用拇指固定上睑缘翻转眼睑时,动作要轻柔,以免引起被检查者的痛苦和流泪检查后轻轻向前下牵拉上睑,同时嘱被检查者往上看,即可使眼睑恢复正常位置检查右眼时用左手,方法同前4)角膜观测内容:透明度,有无白斑、云翳、溃疡、角膜软化和血管增生等角膜反射:(清醒病人不查)l 嘱被检者向对侧上方注视,用棉签毛由眼角外向内轻触被检者的角膜边沿,同时观测两侧眼睑闭合反映。

先左后右5)瞳孔观测内容:瞳孔大小形状,直接间接对光反射,调节辐辏(聚合)反射l 正常瞳孔直径2-5mm,两侧等大等圆l 直接对光反射:先查左瞳孔,手电光由外向内移动,直接照射瞳孔,并观测左瞳孔是否缩小同法检测右瞳孔l 间接对光反射:移开光源后,用手隔开双眼,再次用手电光直接照射左瞳孔并观测右侧瞳孔的动态反映同法检测右瞳孔l 嘱被检查者注视1m以外的目的(通常为检查者的示指尖),然后逐渐将目的移至距被检查者眼球约10cm处,这时观测双眼瞳孔变化情况由看远逐渐变为看近,即由不调节状态到调节状态时,正常反映是双侧瞳孔逐渐缩小(调节反射)、双眼球向内聚合(聚合反射)5) 眼球外形运动l 医师左手置于被检查者头顶并固定头部,使头部不能随眼转动;右手指尖(或棉签)放在被检查者眼前30~40cm处,嘱被检查者两眼随医师右手指尖移动方向运动一般按被检查者的左侧→左上→左下,右侧→右上→右下,共6个方向进行,注意眼球运动幅度、灵活性、持久性、两眼是否同步,并询问病人有无复视出现l 嘱被检查者眼球随医师手指所示方向(水平或垂直)往返运动数次,观测是否出现一系列有规律的往返运动双侧眼球出现一系列快速水平或垂直的往返运动,称为眼球震颤。

运动方向以水平方向多见,垂直和旋转方向很少见3、 耳:1)耳廓:2)外耳道3)乳突l 请被检者头部转向右侧,将左手拇指和示指放在耳屏前向前牵拉,右手中指和环指奖耳廓向后上方牵拉,拇指和示指持手电,观测外耳道的皮肤及有无溢液,耳廓有无牵拉痛检查乳突有无压痛4、 鼻1)鼻的外形2)鼻翼扇动3)鼻中隔4)鼻粘膜及鼻腔分泌物、鼻出血l 检查鼻时,当用左手拇指将鼻尖上推,借助手电光观测鼻前庭和鼻腔6) 鼻窦l 检查额窦压痛时,一手扶住被检查者枕后,另一手拇指或示指置于眼眶上缘内侧,用力向后上方按压l 检查上颌窦压痛时,双手拇指置于被检查者颧部,其余手指分别置于被检查者的两侧耳后,固定其头部,双拇指向后方按压l 检查筛窦压痛时,双手扶住被检查者两侧耳后,双侧拇指分别置于鼻根部与眼内眦之间,向后方按压l 蝶窦因解剖位置较深,不能在体表检查到压痛7)鼻的通气状态l 检查者用手指压闭一侧鼻翼,请被检者呼吸,以判断通气状态5、 口1)口唇观测内容:色泽、有无疱疹、有无口角糜烂2)口腔粘膜3)牙齿及牙龈4)舌5)咽及扁桃体l 取手电筒和消毒压舌板,观测口腔粘膜、牙齿及牙龈轻轻压迫牙龈,注意有无出血溢脓l 嘱被检查者头稍向后仰,口张大并拉长发“啊”声,医师用压舌板在舌的前2/3与后1/3交界处迅速下压舌体,此时软腭上抬,在照明下可见口咽组织。

借助手电光观测软腭,软腭弓,悬雍垂、扁桃腺和咽后壁注意有无粘膜充血水肿、淋巴滤泡增生如扁桃体增大,需分度:Ⅰ度肿大时扁桃体不超过咽腭弓;Ⅱ度肿大时扁桃体超过咽腭弓,介于Ⅰ度与Ⅲ度之间;Ⅲ度肿大时扁桃体达成或超过咽后壁中线l 请被检者伸舌,观测舌体、舌苔、伸舌运动、鼓腮、示齿运动五、 颈部1、 颈部外形、姿势运动、皮肤包块2、颈部血管1)颈静脉有无充盈l 正常人安静坐位或立位时,颈外静脉塌陷,平躺时颈外静脉充盈,充盈水平仅限于锁骨上缘至下颌角距离的下2/3以内在坐位或半卧位(上半身与水平面形成45°)明显见到颈静脉充盈,称为颈静脉怒张2)颈静脉、颈动脉搏动l 正常人在安静坐位或立位,颈动脉搏动薄弱而不易看到如能见到颈部血管明显搏动,应区别是颈动脉搏动,还是颈静脉搏动颈动脉搏动触诊时感到强劲有力,压迫颈外静脉下段搏动仍然存在颈静脉搏动弱而弥散,触诊无搏动感,压迫颈外静脉下段后搏动消失3、甲状腺1)视诊:l 嘱被检查者双手放于枕后,头向后仰,观测甲状腺的大小和对称性嘱被检查者作吞咽动作,则可见甲状腺随吞咽动作向上移动,常可据此将颈前的其他包块与甲状腺病变相鉴别l 触诊:l 从前面检查甲状腺 被检查者坐位,医师站在被检查者对面。

检查峡部时,用拇指从胸骨上切迹向上触摸触摸甲状腺侧叶时,一手拇指施压于一侧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示指、中指在对侧胸锁乳头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侧叶,拇指在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配合吞咽动作,反复检查,可触及被推挤压的甲状腺同样的方法可检查另一叶甲状腺l 甲状腺肿大分为3度:不能看出肿大但能触及者为Ⅰ度;既可看出肿大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以内区域者为Ⅱ度;肿大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者为Ⅲ度注意肿大甲状腺的大小、是否对称、硬度、有无压痛、是否光滑、有无结节、震颤2)听诊:l 触到甲状腺肿大时,用听诊器钟型体件直接放在肿大的甲状腺上,如听到吹风样收缩期血管杂音或收缩期加强的连续性血管杂音,称为甲状腺杂音4、气管l 让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头颈部保持自然正中位置医师分别将右手的示指和无名指置于两侧胸锁关节上,中指在胸骨上切迹部位置于气管正中,观测中指是否在示指和无名指的中间如中指与示指、无名指的距离不等,则表达有气管移位六、 胸部1、 胸廓外形2、 胸壁1)静脉2)皮下气肿3)胸壁压痛4)肋间隙3、 乳房1)视诊:两侧乳房的大小、对称性、外表、乳头状态及有无溢液等2)触诊:略4、 肺1)视诊a) 呼吸类型b) 呼吸频率、深度、节律c) 呼吸运动2)触诊a)呼吸运动(胸廓活动度)l 检查者的左、右拇指展开在胸骨下端正中线相遇,两手掌及其余四指分开紧贴两侧前下胸部。

让被检查者作深吸气运动,检查者的手即可感觉到被检查者的胸廓呼吸运动的范围及两侧呼吸运动是否对称,亦可从拇指移开后距前正中线的距离来加以判断b)触觉语颤:l 检查者将两手掌或手掌尺侧缘平贴于病人胸壁两侧对称部位,让病人用同等强度低音调拉长说“一”字音或反复发“一、二、三”字音,并双手做一次互换以排除两手感觉差异检查者的手掌应轻轻平放在胸壁上(太紧会减弱胸壁的震动),自上而下、从内侧到外侧,再到背部,比较两侧对称部位的语颤是否相同,注意有无增强/减弱c)胸膜摩擦感:l 检查者双手掌置于被检查者胸廓下侧部(腋中线第5—7肋间隙最易感觉到),嘱其深吸气,触诊有无摩擦感3)叩诊a)大体间接叩诊:l 以胸骨角为标志拟定肋间隙扳指语肋骨平行从第1肋间隙逐个肋间隙向下进行叩诊至第四肋间按照由外向内、自上而下两侧对称的原则进行叩诊力量要轻重适宜b)肺下界叩诊:l 在胸部右锁骨中线上,自上(通常是第4肋间隙)而下轻叩时,先为清音(第4肋间隙),然后是浊音(常在第5肋间隙),最后是实音(常在第6肋间隙),浊音与实音的交界(一般在第6肋骨)时,翻转扳指,取扳指中部用笔作标记,数肋间隙,即为肺下界c)肺下界移动度:l 在胸部右锁骨中线上先叩得肺下界。

嘱病人深吸气后屏住呼吸,重新叩出肺下界,用笔标记之;再嘱病人深呼气后屏住呼吸,叩出肺下界,用笔标记之两个标记之间的距离即为肺下界移动度4)听诊a)呼吸音、病理性呼吸音、罗音l 嘱被检查者微张口作均匀呼吸,必要时可作较深的呼吸或咳嗽几声后立即听诊l 听诊顺序一般由肺尖开始,自上而下,由前胸到侧胸和背部可取锁骨中线、腋前线、腋中线上中下部左右对称部位(共18个听诊部位)听诊l 听诊时要上下对比、左右对称部位对比b)听觉语音l 听诊器体件位置同语音震颤的检查,上中下三个部位,嘱被检者以一般的声音反复发“yi——”,作两侧对比,有无增强/减弱c)胸膜摩擦音l 嘱被检者深吸气,在前下侧胸壁听诊有无胸膜摩擦音5、 心1)视诊a)心前区隆起b)心尖搏动观测内容:心尖搏动的位置、强度及范围、有无负性心尖搏动c)心前区其他搏动l 观测者下蹲,以切线方向观测上述内容2)触诊a)心尖搏动与心前区搏动l 心尖搏动的触诊可先以全手掌,然后缩小到右手小鱼际或示指中指指腹,以拟定心尖搏动的准确位置、强度和有无抬举性及心前区其他部位搏动b)震颤l 用小鱼际按照心脏听诊顺序感知震颤,压迫胸壁的力量不宜过大l 拟定震颤的具体位置及鉴定属于收缩期/舒张期。

c)心包摩擦感l 用小鱼际在胸骨左缘第4肋间触心包摩擦感,压迫胸壁的力量不宜过大3)叩诊l 检查者用间接叩诊法,沿肋间隙从外向内、自下而上叩诊;用力要均匀,并应使用轻叩法板指与肋间隙平行并紧贴胸壁(其余手指则离开胸壁),以叩打的正下方定浊音界;坐位时板指也可与肋间隙垂直或与心缘平行l 叩诊心脏左界时,自心尖搏动所在的肋间隙开始,从心尖搏动外2~3cm处由外向内进行叩诊;如心尖搏动不明显,则自第6肋间隙左锁骨中线外的清音区开始当叩诊音由清音变为浊音时即为心脏相对浊音界然后按肋间隙逐个上移,至第2肋间隙为止l 叩诊心脏右界时,先沿右锁骨中线自上而下叩得肝上界,自肝浊音界的上一肋间隙(一般为第4肋间)开始,由外向内轻叩,直到由清音转为浊音或达成胸骨右缘为止,如此逐个按肋间隙叩诊至第2肋间隙l 对各肋间隙叩得的浊音界逐个作出标记,并测量其与前正中线的垂直距离正常成人左锁骨中线至前正中线的距离为8~10cm正常心脏相对浊音界右(cm)肋间隙左(cm)2—32—33-4IIIIIIVV2—33.5—4.55—67—94)听诊a)心率b)心律c)心音d)杂音e)心包摩擦音l 心脏各瓣膜区的听诊通常从心尖区开始,可按二尖瓣区(心尖搏动最强处,又称心尖区,一般情况下,位于第5肋间隙左锁骨中线内侧)→肺动脉瓣区(胸骨左缘第2肋间隙)→积极脉瓣区(胸骨右缘第2肋间隙)→积极脉瓣第二听诊区(胸骨左缘第3、4肋间隙)→三尖瓣区(胸骨体下端近剑突偏右或偏左处)的顺序依次听诊。

l 听到杂音应辨别其最响的部位、时期、性质、、强度、传导及与体位、呼吸、运动的关系l 通常在胸骨左缘3、4肋间隙处较易听到心包摩擦音七、 背部、脊柱四肢1、 甲状腺l 触诊时将双手拇指放在被检查者颈后,其余四指触摸甲状软骨两侧一方面触摸位于气管环前面的甲状腺峡部,用示指从胸骨上切迹向上触摸,可感到气管前软组织,判断有无增厚然后触摸甲状腺侧叶,一手示指、中指施压于一叶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拇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示指、中指在其前缘触诊甲状腺触到肿大的甲状腺时,如让被检查者做吞咽动作,甲状腺随之上下移动,可帮助判断注意肿大甲状腺的大小、是否对称、硬度、有无压痛、是否光滑、有无结节、震颤、血管杂音2、 肺1)视诊l 嘱被检者坐起,稍转向检查者,两手抱膝,暴露背部,视诊皮肤2)触诊a)呼吸运动(胸廓活动度)l 检查者将两手掌面贴于肩胛下区对称部位,两手拇指在后正中线相遇,其余四指并拢放在腋下,观测呼吸运动的范围及两侧呼吸运动是否对称b)触觉语颤:l 检查者两手掌置肩胛间区及肩胛下区对称部位,请被检者发“一”音,然后两手互换,请被检者以相等强度反复发“一”音,比较两侧语音震颤是否相等。

3) 叩诊a)直接叩诊:l 用右手拇指以外的4指掌面直接拍击检查背部,借拍击的音响和指下的震动感来判断有无胸膜粘连或增厚、气胸、大量胸水b)间接叩诊:l 检查腋部时,让患者将上臂置于头顶,从腋窝开始向下叩至肋缘l 检查背部时,让患者头低垂,上身略向前倾,双手交叉抱肘;叩诊从肺尖开始,逐个肋间隙向下叩诊可取肩胛间区脊柱两侧上下共4点,左右腋后线、肩胛线左右上下共4点l 肩胛间区扳指同脊柱平行c)肺上界叩诊l 自斜方肌前缘中央开始叩诊,此时为清音,逐渐向外侧叩诊,当清音变为浊音时,用笔作一记号;然后转向内侧叩诊,直到清音转为浊音时为止,并再作一记号,测量两者之间的距离内、外界的宽度正常为4-6cmd)肺下界叩诊l 在腋中线、肩胛线上,分别叩出肺下界方法同前安静呼吸时,右肺下界在右侧锁骨中线、腋中线、肩胛线分别为第6、第8、第10肋骨e)肺下界移动度:l 在腋中线、肩胛线上,分别叩出肺下界移动度方法同前两侧肺下界移动度为6—8cm4) 听诊a)呼吸音、病理性呼吸音、罗音b)听觉语音l 取肩胛间区脊柱两侧上下共4点,左右腋后线、肩胛线左右上下共4点听诊3、 脊柱1)脊柱弯曲度l 检查时患者取直立位或坐位,先从侧面观测脊柱有无过度的前凸与后凸,再从后面观测脊柱有无侧弯,然后进一步用手指沿脊柱棘突以适当的压力从上向下划压,划压后的皮肤出现一条红色充血线,以此线为标准,观测脊柱有无侧弯。

2) 脊柱活动度l 检查颈段活动时,医师用手固定患者的双肩,以头部正直为中立位,让患者最大限度地作前屈、后伸、侧弯、旋转等动作l 若已有外伤性骨折或关节脱位时,应避免脊柱活动,以防损伤脊髓2) 脊柱压痛与叩击痛l 检查脊柱压痛时,患者取端坐位,身体稍向前倾,医师用右手拇指自上而下逐个按压脊椎棘突及椎旁肌肉,了解患者是否有压痛l 直接叩诊法: 患者取坐位,医师用手指或用叩诊锤直接叩击各个脊柱棘突了解患者是否有叩击痛多用于检查胸、腰段l 间接叩诊法:患者取坐位,医师将左手掌置于患者头顶部,右手半握拳,以小鱼际肌部位叩击左手背,了解患者的脊柱是否有疼痛4、 肾l 医师以左手掌平放于患者肾区(肋脊角处),右手握拳用轻到中档力量叩击手背,检查有无肾区扣击痛5、 肋脊点、肋腰点压痛l 肋脊点;在背部脊柱与第12肋所成的夹角顶点,又称肋脊角l 肋腰点;在第12肋与腰肌外缘的夹角顶点,又称肋腰点八、 腹部1、 视诊1)腹部外形2)呼吸运动3)腹壁a)腹壁静脉l 鉴别血流方向的方法:选择一段没有分支的腹壁静脉,医师将右手示指和中指并拢压在该段静脉上,然后用一手指紧压并向外移动,挤出静脉中的血液,到一定距离时放松该手指,另一手指仍紧压不动,观测挤空的静脉是否快速充盈,如迅速充盈,则血流方向是从放松手指端流向紧压的手指端。

再用同法放松另一手指,观测血流方向b)皮肤改变:皮疹和腹纹c)脐d)疝e)胃肠型及蠕动波等f )上腹部搏动2、 听诊1)肠鸣音l 右下腹听诊肠鸣音1分钟2)振水音 l 患者仰卧,医师用耳凑近患者上腹部或将听诊器体件放于此处,然后用稍弯曲(手指与腹壁呈70度)的手指以冲击触诊法连续迅速冲击患者上腹部,如听到胃内液体与气体相撞击的声音,称为振水音也可用双手左右摇摆患者上腹部以闻及振水音 3)血管杂音 l 在脐部和脐上两侧听诊有无血管杂音3、 叩诊1)腹部叩诊音 l 从左下腹开始,以逆时针方向叩诊,以发现有无异常浊音或实音2)肝脏及胆囊叩诊 a)叩诊定肝上、下界l 一般是沿右锁骨中线、右腋中线和右肩胛线,由肺区往下叩向腹部,当清音转为浊音时,即为肝上界,此处相称于被肺遮盖的肝顶部,故又称肝相对浊音界;再往下轻叩,由浊音转为实音时,此处肝脏不被肺遮盖,直接贴近胸壁,称肝绝对浊音界继续往下叩,由实音转为鼓音处,即为肝下界定肝下界时,也可由腹部鼓音区沿右锁骨中线或前正中线向上叩,当鼓音转为浊音处即是由于肝下界与胃和结肠等重叠,很难叩准,故常用触诊或叩诊法拟定b)肝区叩击痛l 左手掌平放在右季肋区,右手握拳由轻到中档力量扣击左手臂,询问有无疼痛。

3)移动性浊音l 先从脐部开始,沿脐水平向左侧方向移动当叩诊音由鼓音变为浊音时,扳指位置固定,嘱被检者右侧卧位,稍停半晌,重新叩诊该处,听取音调是否变为鼓音然后向右侧移动叩诊,移动不便时可改变指尖方向,继续叩诊直达浊音区叩诊扳指固定位置,嘱被检者向左侧翻身180度呈左侧卧位,停留半晌后再次叩诊,听取叩诊音变化如出现浊音区随体位移动而改变的现象,位移动性浊音阳性4、 触诊l 触诊时患者一般取仰卧位,头垫低枕,双手自然平放于躯干两侧,双腿屈曲并稍分开,使腹肌松弛,嘱患者张口缓慢做腹式呼吸,使膈下脏器上下移动以便检查肝脏、脾脏触诊时,还可分别采用左、右侧卧位;肾脏触诊时可取坐位或立位;触诊腹部肿瘤时可取肘膝位l 触诊时指甲剪短,手要温暖,动作轻柔,由浅入深,先从健康部位开始,逐渐移向病痛区一般自左下腹部开始逆时针方向,顺序对腹部各区仔细进行触诊,边触诊边观测患者的反映与表情,以进行比较1)腹壁紧张度2)压痛及反跳痛l 阑尾点又称麦氏(McBurney)点,位于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外1/3与中1/3交界处,阑尾病变时此处有压痛;停留半晌后忽然将手抬起,以检查有无反跳痛l 胆囊点,位于右侧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3) 液波震颤 l 检查时患者仰卧,医师用手掌面贴于患者腹壁一侧,以另一手并拢屈曲的四指指端迅速叩击腹壁另一侧,如腹腔内有大量游离液体时,贴于腹壁的手掌就可感到液波的冲击,称为液波震颤或波动感。

为防止腹壁震动导致的错觉,可让另一人将手掌尺侧缘轻压于患者脐部腹中线上,即可阻止腹壁震动的传导4) 腹内器官触诊a)肝脏触诊:l 腹壁软薄者或肝下缘较表浅易触时,常用右手单手触诊医师位于患者右侧,将右手掌平放于患者右侧腹壁上,腕关节自然伸直,四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以示指前端的桡侧或示指与中指指端对着肋缘,自髂前上棘连线水平、右侧腹直肌外侧开始自下而上,逐渐向右季肋缘移动嘱患者作慢而深的腹式呼吸运动,触诊的手应与呼吸运动紧密配合吸气时,右手在继续施压中随腹壁隆起抬高,但上抬速度要晚于腹壁的隆起,并向季肋缘方向触探肝缘呼气时,腹壁松弛并下陷,触诊手应及时向腹深部按压,如肝脏肿大,则可触及肝下缘从手指端滑过l 为提高触诊效果,可用双手触诊法医师右手位置同单手触诊法,用左手掌托住患者右后腰,左大拇指张开置于右肋缘,在吸气的同时,左手向前推,使肝下缘紧贴前腹壁下移,并限制右下胸扩张,以增长膈肌下移的幅度如此,随吸气下移的肝下缘就更易碰到迎触的右手指l 用上述方法,还应在腹中线上由脐平面到剑突区域(肝左叶)进行触诊l 如遇腹水患者,深触诊不能触及肝脏时,也可用沉浮触诊法在腹部某处触及肝下缘后,应自该处起向两侧延伸触诊,以了解整个肝脏和所有肝下缘的情况。

l 触及肝脏后,应具体描述以下几点大小、质地、表面形态及边沿、压痛、搏动、肝区摩擦感l 肝颈反流征:用手掌压迫右上腹,观测颈静脉,如出现颈静脉怒张更加明显,则为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b)胆囊触诊l 触诊法与肝脏触诊相同正常胆囊不能触及l 胆囊触痛检查法:医师将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右肋下部,先以左手拇指指腹用适度压力勾压右肋下部胆囊点处,然后嘱患者缓慢深吸气在深吸气时发炎的胆囊下移时碰到用力按压的拇指引起疼痛,患者因疼痛而忽然屏气,为墨菲征阳性,又称胆囊触痛征,c)脾脏触诊l 脾脏明显肿大而位置较表浅时,用单手浅部触诊即可触及l 如肿大的脾脏位置较深,则用双手触诊法进行检查患者仰卧,双腿稍屈曲,医师左手绕过患者腹部前方,手掌置于患者左腰部第7~10肋处,试将脾从后向前托起右手掌平放于上腹部,与肋弓成垂直方向,以稍弯曲的手指末端轻压向腹部深处,随病人腹式呼吸运动,由下向上逐渐移近左肋弓,直到触及脾缘或左肋缘l 脾脏轻度肿大而仰卧位不易触及时,可嘱患者改换右侧卧位,患者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髋、屈膝,用双手触诊较易触及l 触及脾脏后应注意其大小、质地、表面形态、有无压痛及摩擦感等l 当轻度脾肿大时只作甲乙线(又称为第1线)测量,即在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点至脾下缘的垂直距离,以厘米表达(下同)。

脾脏明显肿大时,应加测甲丙线(第2线)和丁戊线(第3线)甲丙线为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点至最远脾尖之间的距离丁戊线为脾右缘到前正中线的距离,如脾肿大向右未超过前正中线,测量脾右缘至前正中线的最短距离,以“-”表达;超过前正中线则测量脾右缘至前正中线的最大距离,以“+”表达d)季肋点、上中输尿管点压痛l 季肋点:在第10肋骨前端l 上输尿管点:在脐水平线上腹直肌外缘l 中输尿管点:在两侧髂前上棘水平腹直肌外缘,相称于输尿管第二狭窄处(入骨盆腔处);5)腹部包块 l 检查时用一手或两手重叠,由浅入深、逐渐加压以达深部l 当触及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部位、大小、形态、质地、压痛、搏动、移动度、与邻近器官的关系5、 腹壁反射:l 患者仰卧,两下肢稍屈曲使腹壁放松,然后用叩诊锤柄部末端钝尖部/棉签迅速从外向内分别轻划两侧上、中、下腹部(沿肋弓、脐水平、腹股沟)皮肤,先左后右,左右对比,检查上、中、下腹壁反射是否引出正常人在受刺激部位出现腹肌收缩l 上腹壁反射通过脊髓胸段7~8节,中腹壁反射通过胸9~10节,下腹壁反射通过胸11~12节九、 四肢、神经系统1、上肢1)视诊上肢皮肤、关节、手指及指甲有无形态异常2)上肢血管检查l 比较双侧桡动脉搏动是否一致,有无交替脉。

l 请被检者深吸气,检查有无奇脉l 左手指掌侧紧握被检者右手腕桡动脉处,将被检者前臂抬高过头,感觉桡动脉的搏动,判断有无水冲脉用手指轻压被检者指甲末端,观测有无红白交替现象,即毛细血管搏动征3)请被检者活动上肢,观测有无运动功能障碍或异常l 分别触诊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尺骨鹰嘴、肱骨髁上突、肩关节及周边观测有无压痛l 可请患者做手指展开、弯曲、握拳、拇指对掌动作检查指关节运动l 可请患者做腕关节背伸、掌屈运动检查腕关节运动l 可请患者屈肘、伸肘检查肘关节运动l 可请患者用手触对侧耳朵检查肩关节运动4)上肢肌张力l 持患者完全放松的肢体以不同的速度和幅度对各个关节作被动运动,医师所感到的阻力的大小就是肌张力的强度注意两侧对比5)上肢肌力l 请被检者双手紧握检查者示指、中指和环指,检查者用力回抽,以比较双侧握力l 右手置被检者前臂内侧,嘱被检者作屈肘动作;右手置被检者前臂外侧,嘱其作伸肘运动,观测肌肉克服阻力的力量,即肌力相同方法测试右前臂肌力,并与左侧作比较l 用手压住患者上臂,请患者对抗阻力举臂l 肌力分为0~5级0级:无肢体活动,也无肌肉收缩,为完全性瘫痪1级:可见肌肉收缩,但无肢体活动。

2级:肢体能在床面上作水平移动,但不能抬起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4级:能作抵抗阻力的动作,但较正常差5级:正常肌力6)上肢生理反射l 肱二头肌反射(biceps reflex):医师以左手托扶患者屈曲的肘部,将拇指置于肱二头肌肌腱上,右手用叩诊锤叩击左手拇指指甲,正常时出现肱二头肌收缩,前臂快速屈曲反射中枢在颈髓5~6节l 肱三头肌反射(triceps reflex):患者半屈肘关节,上臂稍外展,医师左手托扶患者肘部,右手用叩诊锤直接叩击尺骨鹰嘴突上方的肱三头肌肌腱附着处,正常时肱三头肌收缩,反射中枢为颈髓7~8节l 桡骨骨膜反射(radioperiosteal reflex):医师左手托扶患者腕部,腕部桡侧面向上,并使腕关节自然下垂,用叩诊锤轻叩桡骨茎突,正常时肱桡肌收缩,出现屈肘和前臂旋前反射中枢在颈髓5~6节7) 上肢病理反射l 霍夫曼征(Hoffmann sign):检查者左手握住被检者腕关节上方,右手以中指及示指夹持被检者中指,稍向上提,使腕部处在过伸位,然后以拇指迅速弹刮患者中指指甲,假如其余四指有轻微的掌屈动作,则为Hoffmann征阳性同样的方法检查右侧2、下肢1)暴露下肢,视诊双下肢皮肤、下肢静脉、关节、踝部及趾甲。

2)下肢血管检查l 比较两侧股动脉的搏动是否存在,搏动强度是否一致l 并将听诊器体件置于股动脉搏动处,听诊有无射枪音;稍加用力,注意有无Duroziez双重杂音l 双手同时触摸两侧第1、2趾骨间足背动脉,并作比较3)请被检查者活动下肢,观测有无运动功能障碍l 触诊膝关节、*浮膑实验、触诊踝关节l 浮髌现象的检查方法为:患者平卧,患肢伸直放松,医师左手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别固定于肿胀膝关节上方两侧,右手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别固定于肿胀膝关节下方两侧,然后用右手示指将髌骨连续向下方按压数次,压下时有髌骨与关节面的碰触感,松手时有髌骨随手浮起感称为浮髌实验阳性l 请患者做髋关节的屈曲、内旋、外旋动作检查髋关节运动l 请患者做伸膝、屈膝动作检查膝关节运动l 请患者做足的背伸、趾屈、内翻、外翻动作检查踝关节运动4)下肢肌力l 用手压住患者大腿,请患者对抗阻力屈髋l 用手握住小腿下部,嘱被检者作屈腿动作;用手置于受检者胫骨下方并施加压力,请受检者对抗阻力作伸膝动作,检查肌力并两侧对比l 可请患者对抗阻力做踝关节的背伸、趾屈5) 下肢肌张力6) 下肢生理反射l 膝反射(knee reflex):仰卧位检查时医师在其腘窝处托起下肢,使髋膝关节屈曲,用叩诊锤叩击髌骨下方之股四头肌腱,正常时出现小腿伸展。

反射中枢在腰髓2~4节l 跟腱反射(ankle reflex):患者仰卧,下肢外旋外展,髋、膝关节稍屈曲,医师左手将患者足部背屈成直角,右手用叩诊锤叩击跟腱,正常为腓肠肌收缩,出现足向跖面屈曲反射中枢在骶髓1~2节 7) 下肢病理反射l 巴宾斯基征(Babinski sign)患者仰卧,髋、膝关节伸直,医师以手持患者踝部,用叩诊锤柄部末端的钝尖部在左足底外侧从后向前快速轻划至小趾跟部,再转向拇趾侧正常出现足趾向跖面屈曲,称巴宾斯基征阴性如出现拇趾背屈,其余四趾呈扇形分开,称巴宾斯基征阳性再检查右侧Babinski征l 奥本海姆征(Oppenheim sign):医师用拇指和示指沿患者胫骨前缘用力由上而下滑压,阳性表现同巴宾斯基征先左后右l 戈登征(Gordon sign):医师用手以适当的力量握腓肠肌,阳性表现同巴宾斯基征先左后右l 查多克征(Chaddock sign):医师用叩诊锤柄部末端钝尖部在患者外踝下方由后向前轻划至跖趾关节处止,阳性表现同巴宾斯基征先左后右l 贡达征(Gonda sign):医师将手置于患者足外侧两趾背面,向跖面按压数秒种后忽然松开,阳性表现同巴宾斯基征先左后右。

l 肌阵挛(myoclonus):髌阵挛:患者仰卧,下肢伸直,医师用拇指与示指掐住髌骨上缘,用力向下快速推动数次,保持一定的推力,阳性反映为股四头肌节律性收缩使髌骨上下运动踝阵挛:患者仰卧,医师用左手托住腘窝,使髋、膝关节稍屈曲,右手紧贴患者脚掌,用力使踝关节过伸,阳性表现为该足呈有节律性连续的屈伸3、脑膜刺激征l 颈强直(cervical rigidity):患者去枕仰卧,下肢伸直,在拟定患者颈椎体或颈髓没有外伤时,医师左手托其枕部作被动屈颈动作,正常时下颏可贴近前胸如下颏不能贴近前胸且医师感到有抵抗感,患者感颈后疼痛时为阳性l 布鲁津斯基征(Brudzinski sign):患者去枕仰卧,双下肢自然伸直,医师左手托患者枕部,右手置于患者胸前,使颈部移动前屈,如两膝关节和髋关节反射性屈曲为阳性以同样的方法检查另一侧l 凯尔尼格征(Kernig sign):患者去枕仰卧,一腿伸直,医师将另一下肢先屈髋、屈膝成直角,然后抬小腿伸直其膝部,正常人膝关节可伸达135°以上如小于135°时就出现抵抗,且伴有疼痛及屈肌痉挛时为阳性,以同样的方法再检查另一侧l 拉塞格征(Lasegue sign)患者仰卧,两下肢伸直,医师一手压在一侧膝关节上,使下肢保持伸直,另一手将下肢抬起,正常可抬高70°以上。

如不到30°即出现由上而下的放射性疼痛为阳性(图11-28)以同样的方法再检查另一侧体格检查中应注意的事项:l 为了减少来回翻动病人,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应打破系统的界线,按照大的部位,将各系统检查结合起来进行在进行完测量体温和血压等生命指征和一般状态检查后,全面体格检查的顺序:头—颈部—前胸部(涉及胸廓、肺脏、心脏)—后胸部(涉及脊柱、肾区压痛和叩击痛)—腹部(涉及腹壁反射)—下肢(涉及关节、各种生理反射和病理反射)按此顺序,卧位病人只须坐起一次,坐位病人亦只须躺下一次l 体格检查开始前应清点常用的器具:体温表、血压计、听诊器、叩诊锤、直尺、手电筒、消毒棉签、压舌板、标记笔等l 病房内查体,病人多取仰卧位医师步入病房,站在病人右侧, 向病人问侯,并作自我介绍,告之查体注意事项,希望病人予以配合通过简短的交流,消除其紧张情绪,增强信任感,并了解病人的应答和言语状态 l 检查中注意病人的保暖,不需要暴露的部位应予以遮盖检查完毕后为病人盖好被子,感谢被检者的配合,并道别毕业实习大纲中 医 内 科基本规定:⑴基本掌握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的方法及在内科临床中的参合应用⑵基本掌握八纲、脏腑、六经、卫气营血、三焦、气血津液等的辨证论治规律。

⑶纯熟掌握病史的收集,书写完整的中医病史(涉及门诊及住院病史)以及病房管理和治疗的常规知识⑷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初步学会运用辨证论治方法解决内科常见病多发病⑸熟悉一些常见的内科急、难、重症的中医治疗原则及方法实习安排:实习以门诊为主实习时间5周在有中医急诊的实习医院,应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实习生参与急诊工作门诊实习一般分为三个环节:㈠抄方:时间为一周重要用于复习熟悉中医各科辨证法则、处方规律、常用方剂、药物性能与用量并了解带教老师在辨证用药上的经验特点㈡拟方:时间为一周重要用于联系书写门诊医案,提高中医诊断能力,熟悉常用药物的配伍、主治功效等㈢独立试诊:时间为三周在试诊阶段,带教老师有重点的加以指导在疑难病症的诊治中,仍应以带教老师为主实习内容:㈠常见病证:感冒、湿阻、咳嗽、哮证、喘证、痰饮、自汗、盗汗、心悸、胸痹、不寐、郁证、胃痛、噎膈、呕吐、泄泻、便秘、胁痛、黄疸、积聚、臌胀、头痛、眩晕、中风、水肿、淋证、腰痛、消渴、遗精、痹证、内伤发热、虚劳㈡重症解决:高热、喘脱、胸痹之真心痛、血证之大量吐血便血、中风之中脏腑等危急重症的解决原则、方法西 医 内 科基本规定:1.任务:通过本科实习、学生应掌握或了解以下知识和技能:⑴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解决原则。

⑵初步掌握某些常见的急诊、重危病的诊断及一般解决的措施⑶基本掌握内科常用的常规操作技能2.目的。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