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翠鸟教学设计

卷***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9KB
约9页
文档ID:127375783
翠鸟教学设计_第1页
1/9

教材版本: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课题:翠鸟教案背景:1、面对学生:小学三年级2、学科:语文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简介翠鸟的课文,翠鸟颜色鲜艳,小巧玲珑,透亮灵活,孩子们也喜欢这样可爱的小鸟,很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但在老渔翁的开导下,孩子们打消了自己的念头,把翠鸟看作了朋友作者在简介翠鸟时,紧紧抓住了它在外形和动作上的特性,体现措施采用了拟人、比方、对比等多种方式在展示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同步,呼吁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是本课在体现上的独特之处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重要特点进行描写和阐明的,体会核心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二是培养学生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一、教学目的: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对的读写16个词语会用“机灵”、“愿望”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理解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感受作者对翠鸟的爱慕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阐明的,能在习作中运用二、教学重点:抓住描写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翠鸟的爱慕之情。

三、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观测顺序和观测措施,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阐明的四、教学措施:情景导入,尝试阅读,讨论交流,比较句子,想象体会等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一、 指引预习  (一)启发谈话:同窗们见过翠鸟吗?(出示挂图,幻灯或标本)这种美丽的水鸟就是翠鸟,又叫“叼鱼郎”,在国内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爱上翠鸟的  (二)读读课文,读准字音,查查字典,理解下面的词语:鲜艳、疾飞、锐利、饲养、玲珑  (三)学生自学课文 (四)检查预习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读词语   cuì   yàn  fù   chìhè   chèn   翠 鸟  鲜艳 腹部  赤 褐色  衬 衫   líng   jí   dài   pào   ruì   灵 活  疾 飞 等 待  小 泡  锐 利    sì   dǎi   xī    饲 养   逮 住  希 望  注意正音:“腹”读fù 不读fú  “疾”读jí,不读jī  “逮”读dǎi,不读děi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种自然段,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外形  第2自然段描述了翠鸟活动的特点  第3自然段讲述了翠鸟捕获小鱼的过程  第4自然段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  (二)教师出示翠鸟拼图的单个部分图形,规定学生拼成翠鸟图  1.教师分别出示几种颜色(翠鸟各部分的着色图形),让学生辨认  红色、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  2.结合课文说说翠鸟各部分的颜色  3.把几种颜色图拼成翠鸟图  一双小爪子——红色  头上的羽毛——橄榄色、翠绿色花纹  背上的羽毛——浅绿色  腹部的羽毛——赤褐色  三、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学时  一、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一段  (一)提问: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讲了翠鸟外形几方面特点?  (二)回答:第1自然段共6句话,讲了翠鸟外形三方面特点  第一句:讲翠鸟爱停在苇秆上,突出了翠鸟有“一双红色的小爪子”  第二、三、四、五句:讲翠鸟身上的羽毛非常鲜艳  第六句:讲翠鸟小巧玲珑,突出了翠鸟“透亮灵活的眼睛”及“又尖又长的嘴”。

  (三)作者是如何观测、简介翠鸟身上羽毛的颜色的  1.读一读有“鲜艳”一词的句子,再查字典讲讲“鲜艳”的意思这是理解词语的第一种措施:“读一读,查一查”  鲜艳:鲜,有光彩的;艳,色彩鲜明  鲜艳:鲜明而美丽的意思  2.课文按什么顺序简介翠鸟身上羽毛的颜色的?  先总说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再一步步从上到下就头部、背部、腹部分别具体简介羽毛如何鲜艳  3.联系上下文进一步理解“鲜艳”一词的意思这是理解词语的另一种措施:“联一联,想一想”  (1),画出描述翠鸟身上羽毛颜色的几种句子,把这几种句子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翠鸟羽毛的颜色给你什么感觉?  (翠鸟羽毛的颜色又鲜亮又美丽用一种词来形容就是“鲜艳”  (2)找出描述翠鸟羽毛的颜色时,课文用的几种比方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课文简介翠鸟羽毛颜色时,用“头巾”、“头巾上的花纹”、“外衣”、“衬衫”来打比方,体现了作者对翠鸟的爱慕之情  二、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一)翠鸟活动时有什么特点?从哪里可以看出?  (二)查字典,讲讲“清脆”一词的意思  (三)先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理解“疾飞”一词的意思为了精确理解词语,常把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结合使用。

  翠鸟活动的特点,先讲了翠鸟动作敏捷通过“贴着水面疾飞”和“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对比体现的另一种特点是翠鸟捉鱼时等待小鱼非常用心,“一动不动”  清脆:声音清亮好听  疾飞:疾,快疾飞,飞得不久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这句话体现了翠鸟行动迅速而敏捷的特点翠鸟在“疾飞”中,眨眼间“轻轻地停在”细软的苇秆上在“疾飞”与“轻停”的联系中,“敏捷”便显露出来这里一是讲翠鸟飞得低而快,二是讲停得急而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一)提问:翠鸟是如何捉鱼的?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1.按“等待、发现、叼走”的顺序,说一说翠鸟捉鱼的过程  2.先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说说“锐利”的意思  锐利:锋利,锋利的意思课文先说小鱼非常“机灵”,再说“还是难以逃脱”,阐明翠鸟的目光锐利极了课文中的“锐利”指感觉敏捷  3.先按课文内容填空,再读读句子,想一想括号里的词语的意思  翠鸟()苇秆,()过去,()小鱼,()水面往远处()  这句话活灵活现地再现了翠鸟捉鱼的通过括号里的词语是翠鸟捉鱼时一连串的动作,“蹬开”、“像箭同样飞”、“叼起”、“贴着水面飞走了”,这些都是在一瞬间进行的,甚至连机灵的小鱼都没有反映过来。

阐明翠鸟捉鱼的动作纯熟、连贯、毫不踌躇,并且从未落空  4.说说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1)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注视着水面?(那是由于它有一双能“紧紧地抓住苇秆”的小爪  (2)翠鸟为什么能发现“机灵”的小鱼?(那是由于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  (3)翠鸟为什么在疾飞中能叼走小鱼?(那是由于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4)翠鸟为什么能贴着水面低飞?(那是由于它“小巧玲珑”  要懂得翠鸟的捉鱼本领不只是由于它身体某一部分的特点,而是由于它外形各部分特点对整体发挥作用的成果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一)齐读第4自然段  (二)这段讲了几层意思?  这段讲了三层意思先讲了“我们”的想法:想捉一只翠鸟再讲听了老渔翁的话,懂得翠鸟住在陡峭的石壁上,打消了“我们”想捉翠鸟的想法最后讲了我们的但愿:多看看翠鸟  (三)“我们”为什么但愿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1.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2.但愿多停一会儿,是为了多看几眼远远地看着”,是由于懂得翠鸟机警,怕惊走它这里反映了“我们”对翠鸟的爱慕之情  (四)通读全文,进一步体会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  (五)小结:通过看图、学生可以看出翠鸟的外形如何?动作如何?(外形美,动作快),这是我们这节课的第一种收获。

同步我们还学习了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措施  板书设计                       第三学时  一、指引朗读、背诵  (一)朗读并背诵第1自然段:翠鸟的外形  1.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分几层意思?句子论述的顺序是什么?每句话是怎么说的?  2.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要点:  第1自然段:共6句话   红色的小爪    3.学生自己练习朗读,并结合板书练习背诵  (二)朗读并背诵第2自然段,翠鸟的活动特点  1.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是怎么说的?  2.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要点:  第2自然段:共2句话  (1)动作敏捷——鸣声清脆疾飞  (2)捉鱼用心——注视等待  3.指名学生朗读,并结合板书练习背诵  (三)朗读并背诵第3自然段:翠鸟捉鱼的过程  1.这一段有几句话?分几层意思?句子论述的顺序是什么?每句话是怎么说的?  2.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要点:  第3自然段:共4句话         (四)连起来朗读,并背诵第1、2、3自然段  二、按下面的意思写出恰当的词语  又鲜明又美丽——()  飞得不久——()  眼睛感觉敏捷——()  三、指引学生掌握生字字形  “翠”字应注意上半部和“羽”字区别。

  “褐”字应注意是“衤”旁,字的最后一笔是竖折  “希”字应注意上边的第二笔是一大点  练习课后作业第三题,词语的填写  四、听写句子,教师读三遍  第一遍,教师完整地读句子,学生听  第二遍,教师按标点(逗号),一部分一部分地读,学生听一部分,写一部分  第三遍,教师再完整地读句子,学生检查  听写内容: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同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翠鸟》是人教版第五册的一篇讲读课文,它生动地简介了一种生活在湖边的小鸟——翠鸟这篇课文在展示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同步,呼吁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这篇文章,我用了三学时的时间进行完从自己的授课体会看,总体感觉还可以一、 让学生充足地读是上好阅读课的核心讲述本篇课文时,我予以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可以说几乎每个学生都至少读了3遍课文由于读的充足,对课文的理解自然很到位因此,课文中的许多重点、难点都是学生通过读来理解的二、 图文结合是学生理解课文的润滑剂翠鸟是一种我们没有亲眼见过的一种鸟,因此如果孤立地从课文内容入手来理解课文,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过于抽象如:橄榄色、赤褐色、翠绿色……光是这些颜色也能把孩子们搞得云里雾里。

可是巧妙地与插图结合,则学生们一目了然特别在理解“翠鸟蹬开苇秆,像箭同样飞过去……”时,同窗们看了插图中翠鸟飞行的样子,很自然就理解了作者为什么会说此时的翠鸟像箭固然授课当中也存在着不少遗憾之处:1、 有感情朗读不够到位虽然授课中予以了学生充足阅读的时间,但是在学生们理解了文中的感情之后,我并没有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其实不仅是本节课,在其她课文的学习中也存在这样的局限性,因此导致了我班学生的朗读水平普遍不高2、 积累没有纳入授课内容中这篇文章中对翠鸟的外形、动作的描写都很美,很巧妙,运用了拟人、比方、对比等多种方式,因此在备课中我设计了积累这一环节,可是由于时间因素,为了顺利将课文进行完,授学时就将这一环节删除了,因此让整节课总感觉到缺少点什么 。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