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儿外洗方【教学类别】

8**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8KB
约3页
文档ID:153950567
小儿外洗方【教学类别】_第1页
1/3

小儿外洗方:风寒感冒症状: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流清涕,喷嚏,少许咳嗽,口不渴,咽不红,舌淡红苔薄白外洗方:麻黄、桂枝、荆芥、防风各30克,煮沸腾后约15分钟,放至稍高于肤温后泡澡洗后喝碗热粥(可加盐调味),再盖薄被睡下,等待发汗驱寒外出 方解:麻黄、桂枝是《伤寒论》中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的名方——“麻黄汤”的君臣搭配,荆芥、防风取自于《荆防败毒散》,四药合用,具有很强的发汗解表,疏风散寒的作用尤其适用于受凉后感冒初起,发热无汗的小孩风热感冒症状:发热,有汗或少汗,鼻塞流浊涕,咳嗽,痰稠,咽红肿痛,口干咽痛,舌红苔薄黄外洗方:薄荷、青蒿、香薷、大青叶各30克煮沸腾后约15分钟倒出,放至温度比皮肤温度稍高一点点,即可泡澡方解:薄荷和青蒿可以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香薷能发汗解暑,大青叶清热解毒四药共用,主治风热感冒初起,反复发热难退之证尤其适用于暑热天气外出游玩回来后,发热困倦、气短乏力,舌苔厚腻,患了暑湿之邪的患儿皮肤湿热证症状:皮肤局部发红,斑疹,瘙痒,少许水泡渗液,轻微糜烂外洗方:板蓝根、牡丹皮、苦地胆、飞扬草、忍冬藤、徐长卿、苦参、蛇床子各15克煮沸腾后15分钟,倒出放至稍低于皮肤温度时泡洗皮疹处。

方解:板蓝根、苦地胆和飞扬草清热解毒,忍冬藤和徐长卿祛风通络止痒,苦参和蛇床子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牡丹皮清热凉血本方从皮肤病常见的湿、热、毒、风这几个病因组方而成,对于以湿热为特征的皮肤病具有良好的效果不适用于部分创面大、渗液多的皮肤病汗证症状:汗出过多,躯干部和头部为主,自汗者动则尤甚,盗汗者,睡时多汗,醒时汗止外洗方:黄芪、白术15克,防风、五味子、乌梅各10克煮水沸腾后约30分钟倒出,放置温度比皮肤温度相近,用于浴足方解:黄芪、白术、防风是收汗名方《玉屏风散》的成分,五味子和乌梅可以酸甘化阴,敛肺收汗本方用于浴足,水量以浸过踝关节为准结语药液外洗是中医外治法众多治法之一,以上仅是几个经验小方,对于不肯吃药的小孩,还有一些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例如:(1)温水(比手温稍微低一点)擦浴或泡澡可以短暂退热;(2)夜间咳嗽可以尝试垫高枕头,在大椎穴和肺腧穴涂抹双飞人或保心安油;(3)受凉导致脐周阵痛不适,可以把盐炒热,用薄的小儿汗巾包裹外敷脐部;(4)过食冷饮寒湿之物引起的呕吐腹痛,可以用藿香正气水倒入纱块中,外贴神阙穴(肚脐);(5)大便干燥的小孩,可以经常用大鱼际或掌根部,顺时针围绕着肚脐做环形按摩;小儿外洗方1.简易方药  (1)鲜芦根30g(干品10 g),水煎1碗,加白糖适量,随时服。

用于风热感冒  (2)白茅根、芦根各15g,葱白3寸,水煎代茶饮用于风热感冒  (3)鲜菊花根、金银花各10g,鲜芦根30g,桑叶、菊花、薄荷、竹叶、荷叶各6g,车前草15g,水煎服用于风热感冒  (4)白萝卜、青橄榄各适量,炖水代茶用于风热感冒  (5)淡豆豉9g,葱白5个,水煎服用于风热或风寒感冒  (6)葱须、香菜根、白菜根各适量,水煎代茶饮用于风寒感冒  (7)紫苏叶6g,桔梗、甘草各3g,水煎服用于风寒感冒  (8)白菜茎根1块,生姜3片,红糖60g,同煮热饮用于风寒感冒  (9)防风6g,砂仁(后下)1.5g,藿香3g,生姜1片,水煎,待温服用于风寒感冒挟滞  (10)党参、白术、茯苓、甘草按1:1:1:0.5的比例制成糖浆,每次10ml,每日3次用于反复感冒,肺脾气虚  (11)六一散10g,加水1杯半,煎至1杯,加薄荷4g,再煮数沸,去渣饮用用于风热感冒挟湿  2.中成药  (1)银翘解毒片:每次2~4片,每日2~3次用于风热感冒  (2)午时茶冲剂:每次1/2袋,每日2~3次用于风寒感冒  (3)藿香正气口服液:每次5ml,每日2次用于暑湿感冒  (4)小儿金丹片:每次2片,每日2~3次。

用于风热感冒及挟惊者  (5)小儿回春丹:每次2粒,每日2次用于感冒发热挟惊者  (6)玉屏风口服液:每次5~10ml,每日2次用于反复呼吸道感染者,平时常服,也可作为预防用药  (7)小儿热速清口服液:每次1/2袋,每日2~3次用于风热感冒  (8)消炎退热冲剂:每次5~10ml,每日2次用于风热感冒  (9)桑菊感冒冲剂:每次5~10ml,每日2次用于风热感冒见咳嗽重的小儿3教资分享。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