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知识提纲

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1.84KB
约13页
文档ID:37964665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知识提纲_第1页
1/13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知识提纲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3.1维护秩序1、社会秩序包括哪些?(种类)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2、★社会秩序的作用?①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良好的社会秩序能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②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有序、整洁、安全的社会环境,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我们对生活的热情3、规则包含的内容有哪些?道德、纪律、法律等4、★社会规则的作用?(规则与秩序的关系)①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规则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安排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②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社会规则明确了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3.2遵守规则1、★自由与规则的关系是怎样的?①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②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2、★我们应该如何自觉遵守规则?①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②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3、我们应该怎样维护规则?①一方面要从自身做起,自觉遵守规则;②另一方面还要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4、为什么要积极改进规则?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②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③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5、我们应如何改进规则?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4.1尊重他人1、★为什么要尊重他人?①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②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③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特征尊重可以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2、★怎样尊重他人?①积极关注、重视他人②平等对待他人③学会换位思考④学会欣赏他人3、为什么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①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满足感、成就感等②如果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可,往往会产生自卑感、挫败感等4、怎样积极关注、重视他人?①给予他人应有的、适当的关注,而不冷落、忽视他人②对他人的疑惑给予细致耐心的解答,对他人的请求给予热情的帮助。

5、★为什么要平等待人?如何平等待人?(1)原因:我们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2)做法:①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②社会生活中,我们不能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6、★怎样换位思考?①我们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②应该将心比心,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7、怎样欣赏他人?①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②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③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4.2 以礼待人1、礼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2、★为什么要文明有礼?(意义/重要性)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②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文明有礼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③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形象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都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3、★怎样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①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②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③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4、怎样做到态度谦和,用语文明?①态度谦恭,说话和气,以理服人,以情感人;②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③与人交谈时,尊重对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不自以为是,不盛气凌人4.3 诚实守信1、诚信的含义?地位?①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②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2、★为什么要讲诚信?(诚信的重要性)①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②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③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3、★如何践行诚信?(要求)①树立诚信意识我们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不轻易许诺,许诺的事就要做到,做不到要说明理由②运用诚信智慧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③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大力弘扬诚信文化,营造良好社会风尚,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营造社会诚信环境4、怎样树立诚信意识?①我们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②我们不轻易许诺,许诺的事就要做到,做不到要说明理由。

③如果我们的行为产生了不良影响,就应不逃避、不推脱,勇于承认过错,主动承担责任,争取他人的谅解5、★怎样处理好诚信与隐私的关系?(如何认识“善意的谎言”?)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易错点】下列观点正确:诚信的核心是善,因此说些“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实的道德5.1 法不可违1、★法律的规范作用是什么?(重要性)①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指引作用)②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评价作用)③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2、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3、违法的原因?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注意】这里仅从个人角度谈违法原因,这个答案其实是不完善的因此可以结合下一节《预防犯罪》整合出这个问题:青少年容易违法犯罪的原因有哪些?①个人方面:道德水平低;法治观念淡薄;不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不能明辨是非、交友不慎等②家庭方面:家庭的缺失;父母的溺爱;父母疏于管教等③学校方面:学校管理不到位,对学生关爱不够等④社会方面:社会存在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如网吧经营者不能依法经营,执法部门对非法经营打击力度不够等。

4、★违法行为包括哪几类?【说明】这一块单独画张图会更清晰,至于如何区分,主要看处罚可以参考P48相关链接和P54相关链接,把以下句子画好线,常见的处罚已用红色标记出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等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等形式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拓展】5、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触犯的法律不同,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2)联系: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法律责任二者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走向犯罪6、行政违法行为有哪些?谎报险情、传播谣言、殴打他人、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7、民事违法行为有哪些?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说明】第6个第7个问题列举的是身边的违法行为,进一步帮助大家区分P49页“探究与分享”都是行政违法行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交通法规等,会受到罚款、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

P50页“探究与分享”都是民事违法行为,涉及到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物权法、婚姻法等民事法律法规8、★如何防范一般违法行为,做到遵章守法?①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针对行政违法行为)③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针对民事违法行为)5.2 预防犯罪1、刑法的作用和内容?(1)作用: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2)内容: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2、犯罪的含义?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3、★犯罪的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4、★犯罪的基本特征之间有什么关系?①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②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③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④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说明】虽然出现在相关链接部分,但选择题经常把特征与对应的话颠倒来说,比如用下列错误观点:“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另外,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严重社会危害性,“严重”二字也不可少5、刑罚的含义?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6、★刑罚的种类?【说明】虽然在相关链接,但同样很重要【特别注意】行政拘留、罚款适用于行政违法行为拘役、罚金适用于刑事违法行为(犯罪)7、★青少年应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①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此处可用杜绝,特别注意)③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说明】P55相关链接的刑事责任年龄也应该了解【知识点拨】P56“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的区分不良行为属于不道德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5.3 善用法律1、★遇到侵害时,怎样依法维护合法权益?①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②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③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我们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2、我国有哪些法律服务机构?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3、什么是诉讼?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或称:打官司)4、★诉讼的作用(地位)?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5、诉讼的类型?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刑事诉讼6、★我们为什么要敢于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①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②见义勇为作为高尚的品质,历来受到全社会的褒扬和敬佩③但是,我们身为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违法犯罪7、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常见方法?①及时拨打110报警或争取其他成人的帮助②虚张声势,与违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③记住违法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④了解违法犯罪分子的去向⑤保护好作案现场8、如何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行为?①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

②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9、生活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应该怎么做?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