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中化学选修四 全套同步练习+ 答案

真**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57MB
约28页
文档ID:155162912
高中化学选修四 全套同步练习+ 答案_第1页
1/28

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全套同步练习--第一章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基础知识】1.人们把能够发生 叫做活化分子,同时把 称做活化能2.我们用ΔH表示 ,其单位常用 放热反应的ΔH为 (填正或负)值3.能表示 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叫做 巩固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一定能发生反应C.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放热还是吸热D.吸热反应只能在加热的条件下才能进行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化学方程式的计量数只表示分子的个数 B.热化学方程式中只需标明生成物的状态C.反应热指的是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D.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3. 根据热化学方程式:S( l )+O2( g ) = SO2( g ) ΔH =-293.23kJ/mol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S(s)+O2( g ) = SO2( g ),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293.23kJ/mol B.S( g )+O2( g ) = SO2( g ),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293.23kJ/molC.1mol SO2的键能的总和小于1mol硫和1mol氧气的键能之和 D.1mol SO2的键能的总和大于1mol硫和1mol氧气的键能之和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焓变是指1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B.当反应放热时ΔH>0,反应吸热时ΔH<0C.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D.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质能量大于生成物能量时,反应放热,ΔH为“—”5.同温同压下,已知下列各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各热化学方程式中放热最少的是( )A.2A ( l ) + B ( l ) = 2C ( g ) ΔH1 B.2A ( g ) + B ( g ) = 2C ( g ) ΔH2C.2A ( g ) + B ( g ) = 2C ( l ) ΔH3 D.2A ( l ) + B ( l ) = 2C ( l ) ΔH46.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表示( )A.分子个数 B.原子个数 C.物质的质量 D.物质的量7.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将32g硫分别在纯氧中和空气中完全燃烧,令前者热效应为ΔH1,后者热效应为ΔH2,则关于ΔH1和ΔH2的相对大小正确的是( ) A.ΔH1=ΔH2 B.ΔH1>ΔH2 C.ΔH1<ΔH2 D.无法判断9.已知在1×105 Pa,298 K条件下,2 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 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H2O ( g ) = H2 ( g ) + O2 ( g ) ΔH = +242 kJ/mol B.2H2 ( g ) + O2 ( g ) = 2H2O ( l ) ΔH =-484 kJ/molC.H2 ( g ) + O2 ( g ) = H2O ( g ) ΔH =-242 kJ/mol D.2H2 ( g ) + O2 ( g ) = 2H2O ( g ) ΔH =+484 kJ/mol10.有如下三个反应方程式( ) H2(g)+O2(g)=H2O(g) ΔH=a kJ/mol H2(g)+O2(g)=H2O( l ) ΔH=b kJ/mol 2H2(g)+O2(g)=2H2O( l ) ΔH=c kJ/mol 关于它们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吸热反应 B.a、b、c均为正值 C.a=b D.2b=c11.含NaOH 20.0g的稀溶液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放出28.7kJ的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A.NaOH(aq)+HCl(aq)=NaCl(aq)+H2O(l);ΔH=+28.7kJ/mol B.NaOH(aq)+HCl(aq)=NaCl(aq)+H2O(l);ΔH=-28.7kJ/mol C.NaOH(aq)+HCl(aq)=NaCl(aq)+H2O(l);ΔH=+57.4kJ/mol D.NaOH(aq)+HCl(aq)=NaCl(aq)+H2O(l);ΔH=-57.4kJ/mol12.已知方程式2H2(g)+O2(g)=2H2O(l)ΔH1=-571.6kJ/mol,则关于方程式2H2O(l)=2H2(g)+O2(g); ΔH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分子数 B.该反应的ΔH2大于零 C.该反应ΔH2=-571.6kJ/mol D.该反应与上述反应属于可逆反应13.断裂以下的物质需要能量最多的是( ) A.HCl B.HBr C.HI D.HAt1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实现H2→H+H的变化,要放出能量 B.液态水变成气态水要吸收能量 C.金刚石在一定条件变成石墨要吸收能量 D.CaO和水反应过程中焓变大于015.表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图像是( )B能量反应过程反应物生成物能量A反应物生成物反应过程反应物能量反应过程生成物D 反应物生成物能量反应过程C16.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6.0 g石墨与适量的水蒸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吸收56.7kJ 热量 2)3 molNO2气体溶于水生成HNO3和NO气体,放出138kJ热量 17.火箭推进器中盛有强还原剂液态肼(N2H4)和强氧化剂液态双氧水当把0.4mol液态肼和0.8mol H2O2混合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652kJ的热量(相当于25℃、101 kPa下测得的热量)1)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又已知H2O(l)=H2O(g) ΔH=+44kJ/mol则16g液态肼与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kJ温度计硬纸板碎纸条(3)此反应用于火箭推进,除释放大量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 。

18.用5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4)如果用6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 (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 (填“相等、不相等”),简述理由 cb反应过程2H2(g)+O2(g) H2(g)+1/2 O2(g) 能量H2O (g)a A(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NH3·H2O)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19.已知:H2 ( g ) + O2 ( g ) = H2O ( g ),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a、b、c分别代表什么意义?a: ;b: ; c: 2)该反应是 (填“放热”或“吸热”), ΔH 0(填“>”“<”或“=”)能力提升】Mg20.由金红石(TiO2)制取单质Ti,涉及到的步骤为:TiO2→TiCl4 Ti 已知①C(s)+O2(g)=CO2(g) ΔH=―393.5 kJ/mol ②2CO(g)+O2(g) =2CO2(g)ΔH=―566 kJ/mol ③TiO2(s)+2Cl2(g)=TiCl4(g)+O2(g) ΔH=+141kJ/mol则TiO2(s)+2Cl2(g) + C(s)=TiCl4(g)+ 2CO(g)的ΔH= 反应TiCl4+2Mg=2MgCl2+Ti在Ar气氛中进行的理由是 。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基础知识】1.反应热可分为多种,如: 、 、 等 ,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单位为 ,通常可利用 由实验测得2.能源就是 ,它包括化石燃料( 、 、 )、 、 、 等能源是 和 的重要物质基础,它的开发和利用,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 和 巩固练习】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molH2SO4和1mol Ba(OH)2完全中和所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 B.在25℃、101 kPa,1mol S和2mol S的燃烧热相等C.CO是不稳定的化合物,它能继续和O2反应生成稳定的CO2,所以CO的燃烧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101kPa时,1mol碳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碳的燃烧热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下划线处表示燃烧热的是( )A.C6H12O6(s)+6O2(g) = 6CO2(g)+6H2O(l) ΔH =―akJ/molB.CH3CH2OH(l)+O2(g) = CH3CHO(l)+H2O(l) ΔH =―bkJ/molC.2CO(g)+ O2(g) =CO2(g) ΔH =―c kJ/molD.NH3(g)+O2(g) = NO(g)+H2O(g) ΔH =―d kJ/mol3.下列各组物质的燃烧热相等的是( )A.碳和二氧化碳 B.1mol碳和3mol碳 C.3mol乙炔和1mol苯 D.淀粉和纤维素4.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的ΔH能表示物质燃烧热的是( ) A.2CO (g ) + O2 (g ) = 2CO2 (g ) ΔH = ―556 kJ/mol B.CH4 (g ) + 2O2 (g ) = CO2 (g ) + 2H2O (l ) ΔH = —890kJ/molC.2H2 (g ) +O2 (g ) = 2H2O(l ) ΔH =―571.6 kJ/mol D.H2 (g ) + Cl2 (g ) = 2HCl (g) ΔH =―184.6 kJ/mol5.燃烧热与反应热的关系是( )A.燃烧热是反应热的一种类型 B.当一个反应是燃烧反应时,该燃烧反应的反应热就是燃烧热C.燃烧热不属与反应热,反应热是在25℃、101 kPa下测定的,而燃烧反应的温度要高D.反应热有正负之分,燃烧热全部是正值6.已知在一定条件下,CO的燃烧热为283 kJ/mol,CH4的燃烧热为890 kJ/mol,由1 mol CO和3 mol CH4组成的混合气体充分燃烧,释放的热量为( ) A.2912 kJ B.2953 kJ C.3236 kJ D.3867 kJ7.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

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 ) ①天然气 ②煤 ③核能 ④石油 ⑤太阳能 ⑥生物质能 ⑦风能 ⑧氢能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③⑤⑥⑦⑧ D.③④⑤⑥⑦⑧8.25℃、101 kPa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393.5 kJ/mol、285.8 kJ/mol890.3 kJ/mol、2800 kJ/mol,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s)+O2(g)=CO(g) ΔH =―393.5 kJ/molB.2H2(g)+O2(g)=2H2O(l) ΔH = +571.6 kJ/molC.CH4(g)+2O2(g)=CO2(g)+2H2O(g) ΔH =―890.3 kJ/molD.C6H12O6(s) +6O2(g)=6CO2(g)+6H2O(l) ΔH =―2800 kJ/mol9.1.5 g火箭燃料二甲基肼(CH3-NH—NH-CH3)完全燃烧,放出50 kJ热量,二甲基肼的燃烧热为( )A.1000 kJ/mol B.1500 kJ/mol C.2000 kJ/mol D.3000 kJ/mol10.25℃、101 kPa下,2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H2(g)+O2(g) = 2H2O(1) ΔH=―285.8 kJ/mol B.2H2(g)+ O2(g) = 2H2O(1) ΔH=+571.6 kJ/molC.2H2(g)+O2(g) = 2H2O(g) ΔH=―571.6 kJ/mol D.H2(g)+O2(g) = H2O(1) ΔH=―285.8 kJ/mol11.下列能源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的是( )A.太阳能 B.潮汐能 C.电池产生的电能 D.风能12.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① H2(g)+O2(g)=H2O(l) ΔH =―285kJ/mol ② H2(g)+O2(g)=H2O(g) ΔH =―241.8kJ/mol ③ C(s)+O2(g)=CO(g) ΔH =―110.4 kJ/mol ④ C(s)+ O2(g)=CO2(g) ΔH =―393.5 kJ/mol回答下列各问:(1)上述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2)C的燃烧热为 (3)燃烧10g H2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 4)CO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13.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 mol水蒸气,放出241.8 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若1g水蒸气转化为液态水放热2.494kJ,则反应H2(g)+O2(g)=H2O( l )的ΔH = kJ/mol氢气的燃烧热为 kJ/mol14.硝化甘油(C3H5N3O9,无色液体)分解时产物为N2、CO2、O2和液态水,它的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已知20℃时,22.7g硝化甘油分解放出的热量为154kJ,则每生成1mol气体伴随放出的热量为 kJ能力提升】15.CO、CH4、均为常见的可燃气体。

1)等体积的CO和CH4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完全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 2)已知在101 kPa时,CO的燃烧热为283 kJ/mol相同条件下,若2 mol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所放出的热量为1mol CO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6.30倍,CH4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3)120℃、101 kPa下,a mL由CO和CH4组成的混合气体在b mLO2中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原温度和压强①若混合气体与O2恰好完全反应,产生b mLCO2,则混合气体中CH4的体积分数为 (保留2位小数)②若燃烧后气体体积缩小了mL,则a与b关系的数学表示是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基础知识】1840年,瑞士化学家盖斯通过大量实验证明, ,其反应热是 的换句话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 有关,而与反应的 无关。

这就是盖斯定律巩固练习】1.已知H2O(g)=H2O( l ) ΔH1=―Q1 kJ/mol C2H5OH(g)=C2H5OH( l ) ΔH2=―Q2 kJ/mol C2H5OH(g) + 3O2(g)=2CO2(g) + 3H2O(g) ΔH3=―Q3 kJ/mol 若使23g 酒精液体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 )A.(Q1+Q2+Q3)kJ B.0.5(Q1+Q2+Q3)kJ C.(1.5Q1+Q2+Q3)kJ D.(1.5Q1-Q2+Q3)kJ2.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Zn(s) +O2(g)=ZnO(s) ΔH2=―351.1 kJ/molHg(l) +O2(g)=HgO(s) ΔH2=―90.7 kJ/mol由此可知Zn(s) + HgO(s) =ZnO(s) +Hg(l) ΔH3 ,其中ΔH3的值是( )A.―441.8 kJ/mol B.―254.6kJ/mol C.―438.9 kJ/mol D.―260.4 kJ/mol3.已知CH4(g)+2O2(g)=CO2(g)+2H2O(l) ΔH=―Q1(1),2H2(g)+O2(g) = 2H2O(g) ΔH=―Q2(2)2H2(g)+O2(g) = 2H2O(l) ΔH=―Q3(3)。

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 : 1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物气体112L(标况),经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常温,则放出的热量为( )A.4 Q1+ 0.5 Q3 B.4 Q1+ 0.5 Q2 C.4 Q1+ Q3 D.4 Q1+2 Q24.在一定条件下,CO和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CO(g) + O2 (g) = 2CO2 (g); ΔH=―566 kJ/molCH4 (g) + 2O2 (g) = CO2 (g) + 2H2O(l); ΔH=―890 kJ/mol由1molCO和3molCH4组成的混和气在上述条件下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为 你 A.2912kJ B.2953kJ C.3236kJ D.3867kJ5.已知热化学方程式:SO2(g)+ 1/2O2(g) SO3(g) ΔH=―98.32kJ/mol,在容器中充入2molSO2和1molO2充分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为( ) A.196.64kJ B.小于98.32kJ C.小于196.64kJ D.大于196.64kJ6.已知葡萄糖的燃烧热是2840 kJ/mol,当它氧化生成1g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A.26.3kJ B.51.9kJ C.155.8kJ D.467.3kJ7.已知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C(s)+O2(g) =CO2(g) ΔH=―393.5kJ/mol2H2(g)+O2(g) =2H2O(g) ΔH=―483.6kJ/mol现有炭粉和H2组成的悬浮气共0.2mol,使其在O2中完全燃烧,共放出63.53kJ的热量,则炭粉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1 B.1︰2 C.2︰3 D.3︰2 8.已知在发射卫星时可用肼(N2H4)为燃料、二氧化氮作氧化剂,这两者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

又知:N2(g)+2O2(g)=2NO2(g) ΔH=+67.7kJ/mol N2H4(g)+O2(g)=N2(g)+2H2O(g) ΔH=-534kJ/mol则肼与NO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A.N2H4(g)+NO2(g)=N2(g)+2H2O(g) ΔH=+567.85kJ/molB.N2H4(g)+NO2(g)=N2(g)+2H2O(g) ΔH=-567.85kJ/molC.N2H4(g)+NO2(g)=N2(g)+2H2O(l) ΔH=+567.85kJ/molD.N2H4(g)+NO2(g)=N2(g)+2H2O(l) ΔH=-567.85kJ/mol9.已知热化学方程式:2KNO3(s) = 2KNO2(s) +O2(g) ΔH=+58kJ/molC(s) +O2(g) = CO2(g) ΔH=-94kJ/mol为提供分解1molKNO3所需的能量,理论上需完全燃烧碳( )A.58/94mol B.58/(94×2) mol C.(58×2)/94mol D.(94×2)/58mol10.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CO2(g)+3H2(g)能量反应过程CH3OH(g)+H2O(g)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ΔH①CH3OH(g)+H2O(g)=CO2(g)+3H2(g) ΔH=+49.0 kJ/mol②CH3OH(g)+O2(g)=CO2(g)+2H2(g) ΔH=-192.9 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H3OH的燃烧热为192.9 kJ/mol B.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C.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D.根据②推知反应CH3OH(l)+1/2O2(g)=CO2(g)+2H2(g)的ΔH>-192.9 kJ/mol11.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

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可通过间接的方法测定现根据下列3个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Fe2O3(s)+3CO(g)=2Fe(s)+3CO2(g) ΔH=―24.8kJ/mol 3Fe2O3(s)+ CO(g)=2Fe3O4(s)+ CO2(g) ΔH=―47.2kJ/molFe3O4(s)+CO(g)=3FeO(s)+CO2(g) ΔH= +640.5kJ/mol写出CO气体还原FeO固体得到Fe固体和CO2气体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12.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mol水蒸气放热241.8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若1g水蒸气转化为液态水放热2.444kJ,则反应H2(g) + O2(g) = H2O(l) 的ΔH= kJ/mol 氢气的燃烧热为 kJ/mol 。

13.实验中不能直接测出石墨和氢气生成甲烷反应的反应热,但可测出甲烷,石墨,氢气燃烧的反应热:CH4(g)+2O2(g)=CO2(g)+2H2O(l)ΔH 1=-890.3kJ/mol C(石墨)+ O2(g)= CO2(g) ΔH 2=―393.5kJ/molH2(g)+O2(g)=H2O(l) ΔH 3=―285.8 kJ/mol ,则由石墨生成甲烷的反应热:C(石墨)+ 2H2(g)= CH4(g) ΔH 4= 能力提升】14.已知H2(g)、C2H4(g)和C2H5OH(1)的燃烧热分别是―285.8 kJ/mol、―1411.0 kJ/mol和―1366.8 kJ/mol,则由C2H4(g)和H2O(l)反应生成C2H5OH(l)的ΔH为( ) A.―44.2 kJ/mol B.+44.2 kJ/mol C.―330 kJ/mol D.+330 kJ/mol15.灰锡(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 ①Sn(s、白)+2HCl(aq)=SnCl2(aq)+H2(g) ΔH 1②Sn(s、灰)+2HCl(aq)=SnCl2(aq)+H2(g) ΔH 2③Sn(s、灰) Sn(s、白) ΔH 3=+2.1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ΔH 1>ΔH 2 B.锡在常温下以灰锡状态存在 C.灰锡转化为白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锡制器皿长期处于低于13.2℃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P4P4O1016.白磷与氧可发生如下反应:P4+5O2=P4O10。

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P—P a kJ/mol、P—O b kJ/mol、P=O c kJ/mol、O=O d kJ/mol根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该反应的ΔH,其中正确的是( )A.(6a+5d-4c-12b)kJ/mol B.(4c+12b-6a-5d)kJ/molC.(4c+12b-4a-5d)kJ/mol D.(4a+5d-4c-12b)kJ/mol 17.为了提高煤热效率,同时减少煤燃烧时的环境污染,一般先将煤转化为洁净的燃料将煤转化为水煤气是通过化学方法将煤转为洁净燃料的方法之一,主要化学反应为:C+H2O=CO+H2,C(s)、CO(g)、H2(g)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s)+ O2(g)= CO2(g) ΔH 1=―393.5 kJ/mol H2(g)+O2(g)=H2O(g) ΔH 2=―242.0 kJ/molC(s)+H2O(g) + O2(g) CO(g) + H2O(g)ΔH 4CO(g) + O2(g) +H2(g) CO(g) + H2O(g) O2(g)ΔH 3CO(g) + O2 (g) = CO2 (g) ΔH 3=-283.0kJ/mol根据盖斯定律可得下列循环图 试回答:(1)根据以上数据,请你写出C(s)与水蒸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 。

2)比较反应热数据可知,1molCO(g)和1molH2(g)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和比1molC(g)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填“多”或“少”) (3)请你判断ΔH 1、ΔH 2、ΔH 3、ΔH 4之间的关系式 4)甲同学据此认为:“煤炭燃烧时加少量水,可以是煤炭燃烧放出更多的热量”乙同学据此认为:“将煤转化为水煤气再燃烧放出的热量,与直接燃烧煤放出的热量一样多仅从能量观点看,甲、乙两同学观点正确的是 ,出现错误观点的原因是 参考答案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1.C 2.D 3.D 4.D 5.A 6.D 7.B 8.B 9.AC 10.D 11.D 12.B 13.A 14.B 15.A 16.C(石墨,s)+ 2H2O(g) = CO2(g) + 2H2 (g) ΔH=+113.4 kJ 3NO2(g) + 2H2O(g) = 2HNO3(aq) + NO(g) ΔH=-138kJ17.(1)N2H4(l)+2H2O2(l) = N2(g) +4H2O(g) ΔH=-641.563 KJ/mol (2)408.8 (3)产物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18.(1)环形玻璃搅拌棒 (2)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3)偏小 (4)不相等;相等;因为中和热是指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H2O所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 (5)偏小19.(1)代表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 代表生成新键放出的能量 代表反应热(2)放热 <20.—80 kJ/mol 防止高温下Mg(Ti)与空气中的O2(或CO2、N2)作用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1.B 2.A 3.B 4.B 5.A 6.B 7.B 8.D 9.C 10.D 11.C 12.(1) ①②③④;(2) 393.5 kJ/mol;(3)1425 kJ;(4)CO(g)+O2(g)=CO2(g) ΔH=―283.1kJ/mol13.H2 ( g ) +O2 ( g )=H2O ( g ) ΔH =―241.8 kJ/mol或2H2 ( g ) + O2 ( g )=2 H2O ( g ) ΔH =―483.6kJ/mol ―286.8 ―286.814.4C3H5N3O9 = 6N2↑+12CO2↑+ O2↑+ 10H2O 324.215.(1)1 : 4 (2)CH4(g)+2O2(g)=CO2(g)+2H2O(l) ΔH=―891.45 kJ/mol (3)①0.33 ② b≥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1.D 2.D 3.A 4.B 5.C 6.A 7.A 8.B 9.B 10.D 11.CO(g)+FeO(s)=Fe(s)+CO2(g) ΔH=―218.0kJ/mol 12.H2(g) + 1/2O2(g)=H2O(g);ΔH=-241.8kJ/mol –285.5 285.513.–74.8 kJ/mol 14.A 15.D 16.A17.(1)C(s)+H2O(g)=CO(g)+H2(g) ΔH=131.5kJ/mol (2)多 (3)ΔH 1=ΔH 2+ΔH 3+ΔH 4 (4)乙 甲同学忽略了煤与水蒸气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全套同步练习----第二章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基础知识】1.在容积不变的反应器中,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 来表示,即: ,浓度的单位一般为 ,时间可以根据反应的快慢用 、 或 表示。

2.化学反应速率是通过 测定的,包括能够直接观察的某些性质,如 和 ,也包括必须依靠科学仪器才能测量的性质,如 、 、 、 等在溶液中,当反应物或产物本身有较明显的颜色时,人们常利用 来跟踪反应的过程和测量反应的速度巩固练习】1.现有反应4NH3+5O2=4NO+6H2O,反应速率分别用v (NH3)、v (O2)、v (NO)、v (H2O)、表示,其关系正确的是( ) A.4v (NH3)=5(O2) B.4 v(NH3)=5 v(H2O) C.4(O2)=5 v(NO) D.4 v(NH3)=5 v(NO)2.在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V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mA + nB pCt秒末,A减少了1 mol,B减少了1.25 mol,C增加了0.5 mol。

则m ∶ n ∶ p应为( ) A.4∶5∶2 B.2∶5∶4 C.1∶3∶2 D.3∶2∶13.在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氨分解反应:2NH3N2+3H2已知NH3起始浓度是2.6 mol/L,4s末为1.0 mol/L,若用NH3的浓度变化来表示此反应的速率,则v(NH3)应为( ) A.0. 04 mol/(L·s) B.0. 4 mol/(L·s) C. 1. 6 mol/(L·s) D.0. 8 mol/(L·s)4.下列关于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B.化学反应速率为0.8 mol/(L·s) 指1s时某物质的浓度为 0.8 mol/LC.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D.对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快,反应越明显5.反应mA+nBpC,若vA=a mol/(L·s) 则用单位时间内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是( )A.m/pa mol/(L·s) B.pa/m mol/(L·s)   C.ma/p mol/(L·s)   D.mp/a mol/(L·s) 时间/s100.2100.411.201.581.00物质的量/molXYZ6.在10L 密闭容器里发生反应4NH3(g)+5O2(g) 4NO(g)+6H2O(g),反应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则此反应的速率(X)可表示为( )A.(NH3)=0.010 mol/(L·s) B.(O2)=0.0010 mol/(L·s)C.(NO)=0.0010 mol/(L·s) D.(H2O)=0.045 mol/(L·s)7.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s)B.反应开始到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减少了0.79mol/LC.反应开始到10s时,Y的转化率为79.0%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 + Y(g)Z(g)8.把0.6molX气体和0.4molY气体混合于容积为2L的容器中,使其发生如下反应:••YXC%T/℃T03X(g)+Y(g) nZ(g)+2W(g)。

5min末生成0.2molW,若测知以Z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mol/ L· min,则n的值为 ( ) A.4 B.3 C.2 D.19.将物质的量均为3.00mol物质A、B混合于5L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B 2C,在反应过程中C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变化如右图所示:(1)T0对应的反应速率v(正) v(逆)(用“=”、“>”或“<”表示,下同);(2)此反应的正反应为 热;(填“放”或“吸”)(3)X、Y两点A物质正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是Y X;(4)温度T<T0时,C%逐渐增大的原因是: ;(5)若Y点的C的物质的量分数为25%,则参加反应的A物质的量为 mol;若Y点时所消耗时间为2min,则B物质的反应速率为 第二节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基础知识】1.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是 。

2.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反应速率 ,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反应速率 3.对于气体反应,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减小容器容积)相当于 ,反应速率 ,减小压强(增大容器容积)相当于 ,反应速率 4.其他条件相同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 ,降低温度反应速率 5.升高温度,一方面通过提高温度使分子获得更高能量, 的百分数提高;另一个是因为含较高能量的分子间的 也随之提高这两方面都使分子间的 的几率提高,反应速率因此也增大6.催化剂能使发生反应所需的 降低,使反应体系中含有的 提高,从而使 提高,反应速率增大巩固练习】1.下列方法能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的是( )A.增加某一组分的浓度   B.增体系的大压强C.升高体系的温度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2.设反应C+CO2 2CO(正反应吸热)反应速率为v1,N2+3H2 2NH3(正反应放热),反应速率为v2。

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v1、v2的变化情况为( )A.同时增大 B.同时减小C.v1增大,v2减小 D. v1减小,v2增大3.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s) + H2O(g)= CO(g) + H2(g),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A.增加C的量 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使体系的压强增大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的体积变大4.能提高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但不改变活化分子百分数的是( )A.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B.增大气体压强 C.升温 D.使用催化剂反应反 应 物H2O温度Na2S2O3H2SO4V℃v(mL)c(mol×L-1)v(mL)c(mol×L-1)(mL)A1050.1100.15B1050.150.110C3050.150.110D3050.250.2105.Na2S2O3溶液跟稀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各组实验中,溶液中最先变浑浊的是( ) 6.下列条件一定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①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②升高温度③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 ④加入生成物 ⑤加入MnO2( ) A.全部 B.①②⑤ C.② D.②③7.100 mL 6 mol/L H2SO4跟过量的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

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 ) A.硫酸钠(固体) B.水 C.硫酸钾溶液 D.硫酸铵(固体)8.NO和CO都是汽车排放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它们能缓慢反应生成N2和CO2,对此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 ) A.使用催化剂并不能改变反应速率 B.使用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C.降低压强能加快反应速率 D.降温可以加快反应速率9.下列体系加压后,对化学反应速率没有影响的是( ) A.2SO2+O22SO3 B.CO+H2O(g)CO2+H2 C.CO2+H2OH2C D.H++OH-H2O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活化分子碰撞即发生化学反应 B.升高温度会加快反应速率,原因是增加了活化分子碰撞次数C.某一反应的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是个定值 D.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11.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快的是( ) A.对该反应体系加热 B.不用稀硫酸,改用98%浓硫酸 C.滴加少量的CuSO4溶液 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12.反应3Fe(s)+4H2O====Fe3O4(s)+4H2(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试回答:(1)增加Fe的量,其正反应速率 (填变快、不变、变慢,以下相同)。

2)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其正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 3)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使体系压强增大,其正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 4)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的体积增大,其正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 13.(1)将等质量的Zn粉分别投入a:10 ml 0.1mol/L HCl和b:10 ml 0.1mol/L醋酸中t1t3t2tv①若Zn不足量,则反应速率a b(填>=或<=) ②若Zn过量,产生H2的量a b(填>=或<=)(2)将等质量Zn粉分别投入pH=1体积均为10 mL的a:盐酸 b:醋酸中①若Zn不足量,则反应速率a b(填>=或<=)②若Zn过量,产生H2的量a b(填>=或<=)14.把除去氧化膜的镁条放入盛有一定浓度稀盐酸的试管中,发现H2的生成速率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t1~t2段速率变化的原因是 ,t2~t3段速率变化的原因是 。

能力提升】15.“碘钟”实验中,3I-+S2O=I+2SO的反应速率可以用I与加入的淀粉溶液显蓝色的时间t来度量,t越小,反应速率越大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在20℃进行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实验编号①②③④⑤c(I-)/mol·L-0.0400.0800.0800.1600.120c(S2O)/mol·L-0.0400.0400.0800.0200.040t /s88.044.022.044.0t2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目的是 2)显色时间t2= 3)温度对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符合一般规律,若在40℃下进行编号③对应浓度的实验,显色时间t2的范围为 (填字母)A. <22.0s B. 22.0~44.0s C. >44.0s D. 数据不足,无法判断(4)通过分析比较上表数据,得到的结论是 16.下表是稀硫酸与某金属反应的实验数据:实验序号金属质量/g金属状态c(H2SO4)/mol·L-1 V(H2SO4)/mL溶液温度/℃金属消失的时间/s反应前反应后10.10丝0.550203450020.10粉末0.55020355030.10丝0.750203625040.10丝0.850203520050.10粉末0.85020362560.10丝1.050203512570.10丝1.05035505080.10丝1.150203410090.10丝1.150204440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4和5表明,                   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反应速率越快,能表明同一规律的实验还有                   (填实验序号);(2)仅表明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实验有       。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