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21秋《比较文化学》复习考核试题库答案参考1. 十九世界中叶以来,国际学术界曾先后给“文化”这一个概念下过百十多种定义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2. 汉武帝时设置了以传授知识、研究学问为主要任务的最高学府是( )A.大学B.官学C.书院D.太学参考答案:D3. 使用筷子、开车等技术文明属于隐示文化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4. 标志着中国文字进入了成熟、中国已跨入文明社会的门槛的是( )文字的出现A.甲骨文B.石鼓文C.大篆D.小篆参考答案:A5. 张庚虞对唐景教碑一番研读之后写下一篇《读景教碑书后》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6. 以下理解有误的是( )A.朱士行是中国僧人中一个到达印度并取得大批佛教经典原本的人B.玄奘译经的基本程序,中国翻译史上称为“汉唐旧法”C.义净印度之游走的是海路,他还著有《梵语千字文》,是一部学习梵语的字书D.法显的《佛国记》有很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参考答案:A7.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在19世纪( )年代即已萌芽,七八十年代正式产生A.三十B.四十C.五十D.二十参考答案:A8. 楼兰女尸属于哪一种人种?( )A.蒙古人种B.高加索人种C.尼格罗人种D.不确定参考答案:B9. 造纸术的西传是由于阿拉伯商人通商的结果。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10. 日本的资本主义教育制度是如何形成的?日本的资本主义教育制度是如何形成的?正确答案:19世纪中叶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运动把”富国强兵“作为政治、文化和教育改革的方针推动了日本各方面的发展并最终建立起了资本主义教育制度具体形成过程分析如下:\r\n (1)教育管理体制的演进\r\n 明治维新之前现代意义上的教育管理体制在日本尚未确立教育管理权主要掌握在皇室、幕府及各地藩国手中日本中央集权式教育管理体制的确立始于明治维新初期颁布的一系列相关教育法令1871年明治政府在中央设立文部省主管全国的文化教育事业1872年颁布的《学制令》更具体地确立了日本的教育领导体制即实行中央集权式的大学区制\r\n 中央集权式的教育管理体制在实践中表现出如下特点:文部省所颁布的教育法令对全国具有强制性的指导与规范作用地方政府及各级各类学校均须无条件执行;上、下级学区之间存在紧密的层层统属关系日本于明治维新时期确立的中央集权式的教育管理体制一直延续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r\n (2)初等教育的发展\r\n 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初等教育已经获得某种程度的发展但尚欠充分。
明治维新时期为培养天皇忠顺的臣民造就爱国守法的日本国民明治政府对初等教育进行了改革1872年的《学制令》废除了先前的寺子屋和乡学代之以小学并规定小学6岁入学分上、下两等学制各为四年但八年制的普及义务教育对于当时的日本显得过于理想化因此1879年的《教育令》把普及初等教育的年限缩短至四年1880年八年制的初等学校被划分为“三三二”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义务教育1886年的《小学校令》则把初等教育受教育年限确定为八年共分两段实施前四年实施义务教育;后四年实施收费制同时在一些贫困地区设三年制简易小学高等小学的年限可根据实际确定为二、三或四年\r\n 在课程设置方面小学一般常设科目包括修身、国语、作文、算术、几何、物理初步、化学、史地知识、体操、图画及唱歌等高等小学则在常设科目之外加设1~2门外国语课程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日本政府还注重通过各种形式向学生灌输忠孝规则、军国主义思想及神道观念\r\n (3)中等教育的发展\r\n 《学制令》的颁布催生了日本近代中等学校要求学制六年的中等学校1881年文部省决定将中学的六年划为四二两段并规定欲接受中等教育者必先接受六年的初等教育1886年的《中学校令》为中等教育的发展做出具体规范其认为中学主要应承担两大任务:实业教育及为升入高等学校做准备而实施的基础教育。
中学分为寻常中学与高等中学两类前者属普通教育学校后者属大学预科性质\r\n 在课程设置方面两类中学也因其教育任务上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与寻常中学的毕业生大部分直接就业不同高等中学肩负着为学生人大学做准备的重任故而实施分科教育一般设文、法、理、医、农商五科到了19世纪末日本中等教育结构已构筑完成即中学包括寻常中学和高等学校、中等技术学校与女子中学\r\n (4)高等教育的发展\r\n 明治政府十分重视专门技术人才及科学研究人才的培养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明治政府不但向欧美大量派遣留学人员而且十分注重借鉴德国发展高等教育的经验致力于新式大学的创办工作\r\n 许多新大学的创办是在原来专门学校的基础上改造调整的结果新大学的创办以1877年东京大学的成立为开端1886年东京大学改称为帝国大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明治政府又在帝国大学之外另设京都、东北、九州、北海道等几所帝国大学原有的帝国大学被称为东京帝国大学这些大学为日本实现工业化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r\n (5)师范教育的发展\r\n 师范教育的发展受到了明治政府的高度重视明治维新时期政府即把开办师范学校、培养小学教师的工作置于重要地位。
到1874年已创办了包括东京师范学校在内的七所师范学校同年还创设了女子师范学校在创设师范学校的同时政府还为师范教育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r\n 师范教育的发展得到颁布于1886年的《师范教育令》的进一步的规范和引导《师范教育令》把师范学校分为寻常和高等两大类前者主要为公立小学培养教师和校长;后者主要为寻常师范学校培养教师和校长\r\n 19世纪日本教育的发展摆脱了幕府时代封建教育的束缚并在明治政府的重视和积极参与下通过颁布《学制令》等一系列教育改革法令成功地实现了对封建教育的改造从而使19世纪末日本近代学制基本定型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均获一定程度的发展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日本国民的文化水平中等教育及高等教育的发展为日本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造就了一大批专门人才促使日本从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发展成为一个进步较快的新兴资本主义国家日本资本主义教育制度最终形成19世纪中叶,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运动,把”富国强兵“作为政治、文化和教育改革的方针,推动了日本各方面的发展,并最终建立起了资本主义教育制度具体形成过程分析如下:(1)教育管理体制的演进明治维新之前,现代意义上的教育管理体制在日本尚未确立,教育管理权主要掌握在皇室、幕府及各地藩国手中。
日本中央集权式教育管理体制的确立,始于明治维新初期颁布的一系列相关教育法令1871年明治政府在中央设立文部省,主管全国的文化教育事业1872年颁布的《学制令》,更具体地确立了日本的教育领导体制,即实行中央集权式的大学区制中央集权式的教育管理体制,在实践中表现出如下特点:文部省所颁布的教育法令,对全国具有强制性的指导与规范作用,地方政府及各级各类学校均须无条件执行;上、下级学区之间存在紧密的层层统属关系日本于明治维新时期确立的中央集权式的教育管理体制,一直延续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2)初等教育的发展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初等教育已经获得某种程度的发展,但尚欠充分明治维新时期,为培养天皇忠顺的臣民,造就爱国守法的日本国民,明治政府对初等教育进行了改革1872年的《学制令》废除了先前的寺子屋和乡学,代之以小学并规定,小学6岁入学,分上、下两等,学制各为四年,但八年制的普及义务教育对于当时的日本显得过于理想化因此,1879年的《教育令》把普及初等教育的年限缩短至四年1880年八年制的初等学校被划分为“三三二”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义务教育1886年的《小学校令》则把初等教育受教育年限确定为八年,共分两段实施。
前四年实施义务教育;后四年实施收费制同时,在一些贫困地区设三年制简易小学高等小学的年限可根据实际确定为二、三或四年在课程设置方面,小学一般常设科目包括修身、国语、作文、算术、几何、物理初步、化学、史地知识、体操、图画及唱歌等高等小学则在常设科目之外,加设1~2门外国语课程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日本政府还注重通过各种形式向学生灌输忠孝规则、军国主义思想及神道观念3)中等教育的发展《学制令》的颁布,催生了日本近代中等学校,要求学制六年的中等学校1881年,文部省决定将中学的六年划为四二两段,并规定欲接受中等教育者,必先接受六年的初等教育1886年的《中学校令》为中等教育的发展做出具体规范,其认为中学主要应承担两大任务:实业教育及为升入高等学校做准备而实施的基础教育中学分为寻常中学与高等中学两类,前者属普通教育学校,后者属大学预科性质在课程设置方面,两类中学也因其教育任务上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与寻常中学的毕业生大部分直接就业不同,高等中学肩负着为学生人大学做准备的重任,故而实施分科教育,一般设文、法、理、医、农商五科到了19世纪末,日本中等教育结构已构筑完成,即中学包括寻常中学和高等学校、中等技术学校与女子中学。
4)高等教育的发展明治政府十分重视专门技术人才及科学研究人才的培养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明治政府不但向欧美大量派遣留学人员,而且十分注重借鉴德国发展高等教育的经验,致力于新式大学的创办工作许多新大学的创办是在原来专门学校的基础上改造调整的结果新大学的创办以1877年东京大学的成立为开端1886年,东京大学改称为帝国大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明治政府又在帝国大学之外,另设京都、东北、九州、北海道等几所帝国大学,原有的帝国大学被称为东京帝国大学,这些大学为日本实现工业化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5)师范教育的发展师范教育的发展受到了明治政府的高度重视明治维新时期,政府即把开办师范学校、培养小学教师的工作置于重要地位到1874年,已创办了包括东京师范学校在内的七所师范学校,同年还创设了女子师范学校在创设师范学校的同时,政府还为师范教育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师范教育的发展得到颁布于1886年的《师范教育令》的进一步的规范和引导《师范教育令》把师范学校分为寻常和高等两大类前者主要为公立小学培养教师和校长;后者主要为寻常师范学校培养教师和校长19世纪日本教育的发展摆脱了幕府时代封建教育的束缚,并在明治政府的重视和积极参与下,通过颁布《学制令》等一系列教育改革法令,成功地实现了对封建教育的改造,从而使19世纪末日本近代学制基本定型,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均获一定程度的发展。
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日本国民的文化水平,中等教育及高等教育的发展,为日本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造就了一大批专门人才,促使日本从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发展成为一个进步较快的新兴资本主义国家日本资本主义教育制度最终形成11. “黑色幽默”有哪些主要特点?“黑色幽默”有哪些主要特点?参考答案:黑色幽默是20世纪50年代诞生于美国文坛的一个文学流派幽默是美国文学的传统但黑色幽默与传统幽默却迥然有别它不再描写那些活泼、风趣的内容,而是以一种无奈的嘲讽和绝望的微笑来表现人生的荒谬、痛苦和残酷,因此被有的评论家称为“绞刑架下的幽默”或“大难临头时的幽默”作家在作品中强调的是人在绝境中通过幽默而保持精神上的镇定黑色幽默的主要作品有库尔特・冯尼格特的《第五号屠场》、《猫的摇蓝》,约翰・巴思的《烟草经纪人》,托马斯・品钦的代表作《万有引力之虹》以及唐纳德 ・ \r\n巴塞尔姆等人的作品海勒是黑色幽默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代表作是《第二十二条军规》12. 利玛窦把他与中国士大夫关于《天主实义》的争论结成了一本书,叫做( )A.《利玛窦札记》B.《畸人十篇》C.《西国记法》D.《同文算旨》参考答案:B13. 比较文化学没有特定的方法论,方法论只为了解决每个具体而特殊的问题。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4. 对下对文化圈的描述正确的是( )A.文化圈属于一个空间范畴,即在某个地理空间内分布着一些彼此相关的文化丛或文化群B.一个文化圈可以包括许多部族、种族和民族C.在一个文化丛相关的不同地带,只要有一部分文化元素是相符的,它们就同属一个文化圈D.文化圈的个别部分可以向外迁移,也可能是整个文化模式参考答案:ABCD15. 公正/正义包括( )公正/正义包括( )A、分配正义B、程序公正C、互动公正D、信息公正参考答案:A,B,C16. 先秦法家思想集大成者是( )A.商鞅B.李悝C.韩非D.李斯参考答案:C17. 儒学能够历久弥新的原因是什么?( )A.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B.思想家们的功劳C.具有自我变革的精神传统D.政府的积极宣扬参考答案:C18. 希腊地志学家波桑尼阿在《希腊志》中记载着中国丝绸是从树皮上提取出来的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19. 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是( )A.张载B.程颢C.朱熹D.陆九渊参考答案:C20. 对唐景教认识有误的是( )A.其取名和建碑有关系B.唐景教碑由一个叫伊斯的人写碑文C.由一个叫吕秀岩的中国人刻碑D.叫它景教是因为它的教义实在是太美好了参考答案:B21. ( )也称为普通话、国语,作为一种语言变体,是人们(群体)在公共交流时普遍使用的标准化语言,它往往是一种或者多种方言经过标准化过程完善而成。
)也称为普通话、国语,作为一种语言变体,是人们(群体)在公共交流时普遍使用的标准化语言,它往往是一种或者多种方言经过标准化过程完善而成A、方言B、标准语言C、第二语言D、媒介语言参考答案:B22. 教育督导室和督学在督导活动中可以依法行使哪些职权?教育督导室和督学在督导活动中可以依法行使哪些职权?参考答案教育督导室和督学在督导活动中依法行使下列职权:(1)对被督导单位及其主要领导干部的工作提出奖惩建议;(2)对被督导单位违反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行为提出处理建议;(3)发现危及师生人身安全,侵犯师生合法权益,扰乱正常教学秩序等紧急情况,责成主管单位予以制止,并提出处理建议;(4)直接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督导机构反映情况23. 属于理智的、建设性的行为反应的是( ) A. 幻想 B. 升华 C. 回归(退化) D. 压抑属于理智的、建设性的行为反应的是( )A. 幻想B. 升华C. 回归(退化)D. 压抑参考答案B24. 对张骞出使认识有误的是( )A.张骞的西行之前,中国人还没到那么远过,眼光也没那么广B.张骞两次出师西域,二次被匈奴俘虏了C.初次出使西域达13年之久,生还者共两人D.初次出使西域后,中国人一次知道了安息、天竺等国家参考答案:B25. 开封犹太人称自己的宗教为“一赐乐业教”,祖先来自西域犹太王国。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26. 以下不属于弥生飞跃的表现的是( )A.生产方式由采集渔猎到农耕水稻B.体貌由单眼皮变为双眼皮C.工具由新石器、金石并用发展到铁器D.人身材变高参考答案:B27. 德国著名神话学派学者库恩建立了( )A.太阳神话说B.月亮神话说C.宗教神话说D.雷雨神话说参考答案:D28. 出访单位在当地外事办申办护照签证获得批准后,应提供什么材料到发照机关领取护照签证?( ) A.出访单位的介出访单位在当地外事办申办护照签证获得批准后,应提供什么材料到发照机关领取护照签证?( ) A.出访单位的介绍信 B.缴交护照、通行证押金 C.开具出国境证明(免签证国家) D.到访单位的邀请函ABC29. 科学革命是由科学的新发现和崭新的科学基本概念与理论的确立而导致的科学知识体系的根本变革 )科学革命是由科学的新发现和崭新的科学基本概念与理论的确立而导致的科学知识体系的根本变革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30. “支那”解释中影响最广的是( )A.中国所产丝绸“绮”的对音B.羌的对音C.“茶”的对音D.“秦”的对音参考答案:D31. 以下理解有误的是( )。
A.朱士行是中国僧人中第一个到达印度并取得大批佛教经典原本的人B.玄奘译经的基本程序,中国翻译史上称为“汉唐旧法”C.义净印度之游走的是海路,他还著有《梵语千字文》,是一部学习梵语的字书D.法显的《佛国记》有很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参考答案:A32.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 )A.《尚书》B.《诗经》C.《周易》D.《论语》参考答案:C33. 不要公开批评日本人,这会使他们在同事面前丢脸,他们会感到羞辱和不安,谈判也会因此终结不要公开批评日本人,这会使他们在同事面前丢脸,他们会感到羞辱和不安,谈判也会因此终结正确34. 联系实际,分析如何做好学校卫生工作规范的管理联系实际,分析如何做好学校卫生工作规范的管理参考答案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改善学校卫生建设,完善学校卫生设施,改造教学卫生条件;监剖学生卫生状况;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学校卫生工作规范的管理,主要有如下内容:健康教育管理;教学卫生管理;运动卫生管理;生活卫生管理;环境卫生管理;疾病预防、治疗管理35. 有关佛教中国发展,认识有误的是( )A.佛教东汉初年已传入中国,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还看不出影响的迹象B.由于时代的局限,魏晋时代所理解的佛学只能是玄学化的佛学C.印度禅学在中国的变异并发展成禅宗的原因是时代浪潮的影响D.隋唐以后,中国佛教基本上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参考答案:C36. 中产阶层是指低层次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且中等层次的“感情需求和尊重需求”,以及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也得到了较好满足的阶级(或阶层)。
)中产阶层是指低层次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且中等层次的“感情需求和尊重需求”,以及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也得到了较好满足的阶级(或阶层)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37. 决策科学是一门专门研究有关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科学决策科学是一门专门研究有关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科学正确答案:决策原理 决策程序 决策方法决策原理决策程序决策方法38. 《坎特伯雷故事集》( ) A. 拉伯雷 B. 莎士比亚 C. 菲尔丁 D. 乔吏《坎特伯雷故事集》( )A. 拉伯雷B. 莎士比亚C. 菲尔丁D. 乔吏参考答案D39. ( )是指由于族群社会内部的发展,或由于不同族群之间的接触而引起的一个族群文化的改变 )是指由于族群社会内部的发展,或由于不同族群之间的接触而引起的一个族群文化的改变A、文化传统B、文化传承C、文化基因D、文化变迁参考答案:D40. 简述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简述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正确答案:苏霍姆林斯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的作品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帕夫雷什中学》、《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针对当时苏联学校教育的弊端提出了和谐教育的思想和谐教育要求不要以分数取人不要只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学生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内容为了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就必须深入地改善整个教育过程学校不能只让儿童学习知识真正的教育在于使每个儿童都有一种丰富而充实的精神生活使他们得到智力、健康、情感、兴趣、劳动能力的全面和谐的发展他认为精神生活对学生在校期间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如果没有丰富的精神需要就会将注意力转移到物质财富和寻欢作乐这对青少年的发展是十分危险的丰富学生精神的根本方法是培养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每一个学生对某个学科、某种科技和某种艺术的爱好另外苏霍姆林斯基还指出真正的教育者一定要和儿童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意愿教师在儿童的个性发展过程中不仅仅是教导者同时也是学生的朋友并要求自己为教师们作出深入了解儿童的精神世界、和他们进行精神交往的榜样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思想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尽管主张和谐教育思想的教育思想家很多,但是苏霍姆林斯基将其和谐教育思想付诸实践,针对当时学校的弊端提出并实践和谐教育思想,对我们解决现在的教育现实问题很具有启示意义。
41. 在西方,知识分子具有以下特征( )A.受过专门训练,掌握专门知识,懂得使用象征符号来解释宇宙人生B.以知识为谋生手段,以脑力劳动为职业,形成一个与社会中其他阶级不充分整合的、不依附于现存体制的、“自由飘游”的、相对独立的社会阶层C.不占有生产资料,为挣工资而被雇用从事体力或技术劳动的社会阶层D.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对时政采取批判态度,对现状往往不满参考答案:ABD42. 西方所谓普世价值、普世主义只是在话语霸权掩盖下的极端自私的国家利益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43. 文化的产生与发展,与地域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文化总是总是表现出显著的地域性特征 )文化的产生与发展,与地域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文化总是总是表现出显著的地域性特征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44. 哲学王哲学王正确答案:哲学王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的培养目标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构想了一个理想的国家在这种国度统治者不是单纯的政治家和不问实际政治的哲学家而是集政治权力和哲学思考于一身的哲学王他认为除非哲学家变成国王或者国王或统治者能用严肃认真的态度研究哲学使哲学与政治相结合排斥那些只搞政治而不研究哲学或只研究哲学而不搞政治的人此外别无他法使国家或个人得到幸福。
柏拉图认为只有极少数人经艰难而长期的教育过程才能成为哲学王即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哲学王拥有以永恒不变的理念为对象的真知识具有发号施令的绝对权威哲学王从事公职的目的不是为建立个人的非常事业以彪炳史册而是尽宗教对国家的责任;一旦未来的统治者训练成熟便飘然隐退安享晚年哲学王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的培养目标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构想了一个理想的国家,在这种国度,统治者不是单纯的政治家和不问实际政治的哲学家,而是集政治权力和哲学思考于一身的哲学王他认为除非哲学家变成国王,或者国王或统治者能用严肃认真的态度研究哲学,使哲学与政治相结合,排斥那些只搞政治而不研究哲学或只研究哲学而不搞政治的人,此外别无他法使国家或个人得到幸福柏拉图认为只有极少数人,经艰难而长期的教育过程,才能成为哲学王,即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哲学王拥有以永恒不变的理念为对象的真知识,具有发号施令的绝对权威哲学王从事公职的目的不是为建立个人的非常事业以彪炳史册,而是尽宗教对国家的责任;一旦未来的统治者训练成熟,便飘然隐退,安享晚年45. 以下属于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的“四大自由”的是( )以下属于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的“四大自由”的是( )A、表达自由B、信仰自由C、免于匮乏的自由D、免于恐惧的自由参考答案:A,B,C,D46. 有关郑和下西洋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最远到达中东地区B.前两次的出访均至印度半岛南端为止C.用“牵星板”观测定位的方法代表了那个时代天文导航的世界先进水平D.航行时确定航行的线路,叫作针路参考答案:A47. 人们以( )为标准,将文化划分为游牧文化、重农文化、重商文化和现代工业文化等人们以( )为标准,将文化划分为游牧文化、重农文化、重商文化和现代工业文化等A、生产状况和文化变迁B、人类生活器具C、地区D、人种参考答案:A48. 简述夸美纽斯的“泛智”原则简述夸美纽斯的“泛智”原则正确答案:“泛智”思想是夸美纽斯教育体系中又一指导原则也是其教育理论的核心是他从事教育实践和研究教育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所谓“泛智”用夸美纽斯的话来说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它包含着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教育内容泛智化掌握对于人类来说必需的一切知识夸美纽斯对几乎以《圣经》为唯一教育内容的旧教育极为不满指出在那些学校学习的学生都没有受到周全的教育他认为人们所受的教育应当是周全的要“学会一切现世与来生所必需的事项”二是教育对象普及化夸美纽斯指责当时的学校只是为富人、贵人设立的穷人、贱人被排斥在校门之外他要求学校向全体人民敞开大门不论富贵贫贱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进学校。
泛智”思想是夸美纽斯教育体系中又一指导原则,也是其教育理论的核心,是他从事教育实践和研究教育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所谓“泛智”,用夸美纽斯的话来说,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它包含着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教育内容泛智化,掌握对于人类来说必需的一切知识,夸美纽斯对几乎以《圣经》为唯一教育内容的旧教育极为不满,指出在那些学校学习的学生都没有受到周全的教育他认为人们所受的教育应当是周全的,要“学会一切现世与来生所必需的事项”二是教育对象普及化,夸美纽斯指责当时的学校只是为富人、贵人设立的,穷人、贱人被排斥在校门之外他要求学校向全体人民敞开大门,不论富贵贫贱,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进学校49. 文化源地指文化事物(或现象)或文化系统最初产生的地方,指人类文化和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祥地 )文化源地指文化事物(或现象)或文化系统最初产生的地方,指人类文化和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祥地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50. 对唐朝盛世景象叙说不正确的是( )A.唐长安城里外国人在城里都有自己的居住区,享受一定的治外法权B.在唐的侨民以波斯人最多C.唐朝一般让外国人穿自己民族的服饰,以示区别,不与华人混同D.昭武九姓曾经是月氏人参考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