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8路数据采集系统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

ba****u6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03.62KB
约8页
文档ID:169550771
8路数据采集系统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_第1页
1/8

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班级姓名学号通信马楠6007206095目录一、8051 单片机系统简介二、硬件电路原理图设计及说明三、程序流程四、程序代码五、实验总结、8051 单片机系统简介单片微型计算机简称为单片机,又称为微型控制器,是微型计算机 的一个重要分支单片机是 70 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是 CPU、RAM 、ROM、I/O 接口和中断系统于同一硅片的器件 80 年代以来,单片机发 展迅速,各类新产品不断涌现,出现了许多高性能新型机种,现已逐渐成为工厂自动 化和各控制领域的支柱产业之一 MCS-51 是标准的 40 引脚双列直插式集成电路芯片 l PO.O〜P0.7 P0 口 8位双向口线(在引脚的39〜32号端子)1 P1.0〜Pl.7 P1 口 8位双向 口线(在引脚的1〜8号端子)1 P2.0〜P2.7 P2 口 8位双向口线(在引脚的21~28号端 子)1 P3.0〜P3.7 P3 口 8位双向口线(在引脚的10~17号端子)AT89S51 单片机及其引脚说明AT89S51是美国ATMEL公司生产的低功耗,高性能CMOS 8位单片机,片内含4KB 的可系统编程的Flash只读程序存储器,器件采用ATMEL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 存储技术生产,兼容标准8051指令系统及引脚。

它集Flash程序存储器既可 编程(ISP)也可用传统方法进行编程及通用8位微处理器于单片芯片中,具有 高性价比AT89S51是一个有40个引脚的芯片,引脚配置如图2 AT89S51引脚配置所PDIPP1.OE140□ VCCP1.1 匚239□ PO.O (ADO)P1.2 匚338□ P0.1 (AD1)P1.3E437□ P0.2 (AD2)P1.4 匚&36□ P0.3 (AD3)(MOSI) P1.5 匚635□ P0.4 (AD4)(MISO) P1.6 匚734□ P0.& (AD5)(SCK) P1.7E833□ PO.e (AD6)RET匚932□ P0.7 (AD7)(RXD) P3.0 匚1031□ EA.'VPP(TXD) P3.1 匚1130□ ALE/PROG(INTO) P3.2 匚1229□ PSEN(INT1) P3.3E1328□ P2.7 (A15)(TO) P3.4 匚1427□ P2.6 (A14)(T1) P3.5 匚1526□ P2.& (A13)(WFL) P3.6 匚1625□ P2.4 (A12)(RD) P3.7 匚1724□ P2.3 (A11)XTAL2 匚1823□ P2.2 (A10)XTAL1 匚1922□ P2.1 (A9iGND匚2021□ P2.0 (A8j示。

图 2 AT89S51 引脚配置AT89S51 芯片的 40 个引脚功能为:VCC 电源电压GND 接地RST 复位输入当RST变为高电平并保持2个机器周期时,将使单片机复位WDT溢出将使 该引脚输出高电平,设置SFR AUXR的DISRTO位(地址8EH)可打开或关闭该功 能DISKRTO位缺省为RESET输出高电平打开状态XTAL1 反向振荡放大器的输入及内部时钟工作电路的输入XTAL2 来自反向振荡放大器的输出P0 口 一组8位漏极开路型双向I/O 口也即地址/数据总线复用口作为 输出口用时,每位能驱动8个TTL逻辑门电路,对端口写“1”可作为高阻抗输 入端用在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或程序存储器时,这组口线分时转换地址(低8 位)和数据总线复用,在访问期间激活内部上拉电阻在 Flash 编程时, P0 口 接收指令字节,而在程序校验时,输出指令字节,校验时,要求外接上拉电阻P1 口 一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 口,1的输出缓冲级可驱动(吸 收或输出电流)4个TTL逻辑门电路对端口写“1”,通过内部的上拉电阻把端 口拉到高电平,此时可作输入口作输入口使用时,因为内部存在上拉电阻,某 个引脚被外部信号拉低时会输出一个电流(I)。

Flash编程和程序校验期间,ILP1 接收低 8 位地址 P1 口部分端口引脚及功能如表1 P1 口特殊功能所示表 1 P1 口特殊功能P1 口引脚特殊功能P1.5MOSI (用于ISP编程)P1.6MOSI (用于ISP编程)P1.7SCK (用于ISP编程)P2 口 一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 口1的输出缓冲级可驱动(吸 收或输出电流)4个TTL逻辑门电路对端口写“1”,通过内部的上拉电阻把端 口拉到高电平,此时可作输入口作输入口使用时,因为内部存在上拉电阻,某 个引脚被外部信号拉低时会输出一个电流( I )在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或 16IL位地址的外部数据存储器时, P2 口送出高 8 位地址数据在访问 8 位地址的外 部数据存储器时,P2 口线上的内容在整个访问期间不改变Flash编程和程序校 验期间, P2 亦接收低 8 位地址P3 口 一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 口3的输出缓冲级可驱动(吸 收或输出电流)4个TTL逻辑门电路对P3 口写“1”时,它们被内部的上拉电 阻把拉到高电并可作输入端口作输入端口使用时,被外部拉低的 P3 口将用上 拉电阻输出电流(I/。

P3 口除了作为一般的I/O 口线外,更重要的用途是它的 第二功能,如表2 P3 口特殊功能所示P3 口还接收一些用于Flash闪速存储 器编程和程序校验期间的控制信号表 2 P3 口特殊功能P3 口引脚特殊功能P3.0RXD (串行输入口)P3.1TXD (串行输出口)P3.2INTO (外部中断0)P3.3TNT1 (外部中断1P3.4T0 (定时器0外部输入)P3.5T1 (定时器1外部输入)P3.6丽(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P3.7RD (外部数据存储器读选通)PSEN/ 程序储存允许输出是外部程序存储器的读先通信号,当 AT89S51 由 外部程序存储器取指令(或数据)时,每个机器周期两次PSEN/有效,即输出两 个脉冲当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没有两次有效的PSEN/信号EA/VPP 外部访问允许欲使 CPU 仅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 EA 端必须保持 低电平,需注意的是:如果加密位LB1被编程,复位时内部会锁存EA端状态 Flash存储器编程时,该引脚加上+12V的编程电压VPP二、硬件电路原理图设计及说明利用单片机AT89C51与ADC0809设计一个8路数字电压表,能够测量0-5V之间的8 路输入电压值,并能在四位数码管上显示。

通过一个A/D (ADC0809模拟数字转换)芯片 采集后将外测电压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再由单片机(AT89C51处理信号,输出信号,由数 码管显示各路电压上电复位电源电路AT89C51P0P2P1ADC0809A 3位LED显示P3治 I— kin I—□z>-R 甲 1 jItwKJBEJ 租—510□ *顶|即;|―T:1 I厶112MHx—二pj jj.'EJ-m-.P31.-T2HLEP3J.-IH1Z1JP33.'nTH!.7PS.L'HiH.i: P3J.-T1P2J PL皿區酣P3.7.'I:ZP2 3D:iDTii□1nnD2DT2□3nj:;E4DT+□」DTJDimtD7nnCDZCEOEGinnzALECECCBA程序流程择道行环 选通进循四、程序代码#include#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define uint unsigned int#define cs273 XBYTE[0xcfa8]uchar code table[]={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0x6f}; uint bai,shi,ge;sbit eoc=P3A0;void display();void delay(uchar z);void main(void){uchar xdata *pt;uchar data volt1;uchar i;float volt=0.0;pt=0xcfa1;while (1){for(i=0;i<8;i++){pt = 0xcfa0|i;*pt =0;while(!eoc);volt1=*pt;volt = (float)volt1*500.0/255.0;bai = (uint)volt/100;shi = (uint)volt%100/10;ge = (uint)volt%10;display();}}}void display(){uchar i;cs273=table[ge];P1=0xfe;delay(5);cs273=table[shi];P1=0xfd;delay(5);i = table[bai]+0x80;cs273=i;P1=0xfb;delay(5);}void delay(uchar z){uchar x,y;for(x=z;x>0;x--)for(y=10;y>0;y--);}五、实验总结这是进入到大四的第一次实验,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次实习,这是一个综合性的实验,在老师 的指导和同我们的通力努力下,最后圆满完成,一开始做实验的时候认为特别难,完全摸不 到头脑,不过老师耐心的指导,我们认真的研究下,后来也是漫漫做下来了,虽然做的也不 是那么完美。

学习单片机也有一年了,通过本次实习更加深深的认为这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 程,对今后的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因为单片机在当今社会有非常大的用途,也对今后的学 习有很大的帮助,各个方面都离不开它,我觉得在课堂上学的东西是极其有限的,更多的东 西是要靠我们课下的学习,老师对我们有了很大的引导作用,关键还是要靠我们自己冰冻 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时之功谨以此自勉。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