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作文备考:名校高考模拟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106-110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自然界处处充满美,这很大一部分归功于自然选择……自然界的一切设计,就我们所知,并不是绝对完美无缺的——达尔文《物种起源》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换句话说,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朱光潜《无言之美》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宋·戴复古《寄兴》上述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综合理解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结合社会现实和自身实践,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文题解析】: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由三则名言组成:第一段材料选自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第一句话意在说明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为了不断优化物种,实现自然的美,第二句则说明自然界并不完美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启示:我们要不断优化自身,以接近完美;缺陷的存在才给了我们不断进步、优化的空间第二段材料选自朱光潜的《无言之美》,本段文字观点比较明确,就是阐述缺陷与完美的辩证关系。
世界因为缺陷的存在才完美,缺陷为趋向完美提供了空间,提供了希望,提供了可能第三段材料选自宋朝戴复古的诗,即“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意在说明再美好的事物也是存在缺陷的,因此,不要求全责备综合三则材料,我们可以得出立意,要辩证看待缺陷与美的关系,事物因残缺而显得真实而完美,缺陷为趋向于完美提供了空间和希望行文构思时,以“世间完美与缺陷共存”为中心论点展开论证,首先引用朱光潜先生的名言入题,引出完美与缺陷共存的观点;然后通过类比论证,以自然界的事物为例说明世间的美好与缺陷同在,说明有缺陷的世界才是真实的;接下来由自然联系到人生,人生不可能完美,但可以追寻精神和思想的完美;最后论述如何看待缺陷,论述缺陷的价值和意义由此可得出人生因缺陷而完美的认识立意:1.缺陷让世界更完美 2.缺陷也是一种美 3.让缺陷成就完美 4.世间完美与缺陷共存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中,中华民族始终有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传统,始终有着“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情怀一百年前,共青团成立之际,一大批先进青年在“觉醒年代”纷纷觉醒新时代建设中,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青年的身影:在抢险救灾前线冲锋陷阵,在疫情防控一线披甲出征,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在美丽的校园里不懈奋斗……“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成为当代中国青年发自内心的最强音。
要求:请以“这是新时代中国青年应该有的样子”为文章的结尾,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800字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文题解析】:第一,审题立意:结合材料分析,材料的内容论述了五千年文明史中青年的担当,一百多年来青年的担当,新时代建设中青年的担当据此分析,材料论述的中心是“青年的担当”要求以“这是新时代中国青年应该有的样子”为文章的结尾据此分析,本次作文主要考查价值观,引导考生深入思考如何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担当青年使命、交出不愧于时代的答卷的问题写作的主题应是新时代青年有何使命和担当并立足现实,结合自身,“展望”未来,发出号召之意第二,选材构思:可以写记叙文记录生活中有责任,有担当的青年的故事,可以是发生在抗击疫情时的故事,可以是抢险救灾前线的故事,可以是美丽校园里发生的故事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彰显大主题可以写议论文参考立意:找到新时代的位置,创造新青年的价值;担当使命昂首进,我辈青年写新篇;心怀家国之梦想,把握新时代机遇;激情满怀写青春,无私奉献新时代;以前代青年为镜,肩负新时代使命写议论文,注意恰当处理论点、论据,论证三者之间的关系。
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三、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读者》杂志作为当之无愧的国民刊物,它不仅承载了几代人的成长岁月,更是书写了无数人生故事在没有智能的时代,是它掷地有声地告诉追梦的年轻人,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闪闪发亮的远方但是自2008年以来,万座报刊亭被拆除,实体书店零售码洋下降,报刊杂志的“关停潮”此起彼伏,裹挟在其中的《读者》也无法幸免,在互联网大潮中渐行渐远,销量急剧下降,《读者》也渐渐失去了读者对于《读者》杂志的困境,有观点认为这是不可避免的趋势,时代的产物,总会无可避免地被下一个时代取代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人们被不同渠道的海量信息淹没,时效性更强的新闻门户网站、呈现多元价值观的公众号更受欢迎也有观点觉得,现在的《读者》自身问题更多《读者》的风格早已不再受到青睐,《读者》既没有留住老读者的“利器”,也缺少吸引新读者的“法宝”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文题解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科技繁荣让社会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对传统生活方式的猛烈冲击,而纸媒阅读首当其冲。
当下人们不喜欢读长文,喜欢读短文不爱读长文,折射出浮躁的心态和阅读修养的缺失,虽然碎片化阅读更加便捷,但严肃而深度的阅读却是每个时代都需要的从阅读途径来看,纸质阅读往往是高质量的阅读体验的体现,这种阅读方式往往追求的是内心的丰盈、恬静的精神同时纸媒阅读具有公信力、权威性,时光的温情等特点,这些优点要继续发扬,坚持内容为王,提升内容品质,留住纸媒灵魂;坚持受众至上,加强与读者互动,积极反映群众呼声,以差异化、个性化、生活化的内容服务受众的多样化需求;尤其是让公信力的优势与新媒体的渠道优势进行叠加,促使纸媒重新焕发出生机当然,新媒体阅读也有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开创了一个新的阅读媒介,是时代的进步;阅读效果“图”“文”“声”三者兼具,更形象生动;卫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环境;书的保存更简便,便于存储,不占用空间;制作上传之后,不用印刷,节省了资源;喜欢的网络文字能方便快捷地分享给自己的朋友亲人;网上信息量大,冲浪,过瘾、方便等等而纸质书阅读也有其弊端,纸质图书有造价高、不环保、容量有限、更新速度慢、不方便购买、不方便携带等特点发展新媒体是大势所趋,可以拓宽纸质媒体发展的新思路,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形势。
比如,加大纸质媒体与数字化的衔接,借助新技术、新平台、新传播路径,多元化吸引读者新媒体阅读和纸媒阅读二者也可以是“相辅相成”的行文构思时,我们可以写融合多元方式,助力阅读发展首先列举优质网络文学的特点多角度论证新媒体阅读的优点;其次列举键盘侠的恶意捏造、娱乐新闻的满屏纷飞等例子论证新媒体阅读本身没有错,正确引导助力新媒体阅读发挥作用;再次列举地铁藏书的风靡、诚品书店的无利经营,论证纸质阅读的必要性;最后结合现实,论证纸质阅读传承经典,弘扬文化自信;新媒体阅读激发兴趣,筑牢全民阅读的社会底座,两者应互补态势,融合发展参考立意:1.纸质阅读让书香社会更芬芳2.于喧嚣中重拾纸质阅读的寂静3.新媒体阅读势在必行4.融合多元方式,助力全民阅读发展四、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一滴水,虽小却有无穷力量;一滴水融入大江大河,才不会干涸; 一滴水顺大江大河而流淌,顺势才有为当个体的青春肩负起时代的使命,当奔涌跳跃的生命浪花汇入时代前进的滚滚洪流,人生才有了非凡的意义,也才能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光荣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思想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年正确认识自己与群体、时代关系的作文材料具有思辨性,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个体的力量,看待个体与时代、群体的关系材料共两句话第一句:一滴水,虽小却有无穷力量;一滴水融入大江大河,才不会干涸;一滴水顺大江大河而流淌,顺势才有为这句话是由头,是引子,以水喻人,个体虽小却有力量,但来自与群体的融合,来自顺“势”而为换言之,水如果不融入群体、不顺势就可能无所为第二句:当个体的青春肩负起时代的使命,当奔涌跳跃的生命浪花汇入时代前进的滚滚洪流,人生才有了非凡的意义,也才能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光荣这句话是说处于青春之时的个体要勇于肩负时代使命,要主动汇入时代洪流,要顺“势”而为……材料引言中有:“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意在告诉考生,文中要有“我”的“思考”和“感悟”,意即在行文中要有一定的“代入感”,要有明确的身份意识,更何况材料中有“个体的青春”,切忌只讲别人的故事,而忽视了自己的见解文体要求:文体不限要求考生围绕材料和立意,可写记叙类文章,可写议论类文章,或其他符合文体要求的文章但无论什么文体,一定要符合文体要求,不可模糊了文体参考立意:个体虽小却有力量;个体融入集体才有生命力;个体应顺时代势才会有所为。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一个木桶所能容纳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个木板,这就叫木桶理论木桶理论最早是用来形容团队管理的,在一个团队中大家互相协作,团队运转的过程环环相扣,母个人分上明确在团队中,每个人都是一个节点,团队需要的是能完全胜任这个节点的人,每个节点的效率越高,团队的整体效率就越高如果一个节点出问题,那么整个项目都无法推进下去在中学时代,木桶理论也常常用来形容一个学生的能力毕竟如果某一科很差会严重拉低总分,在高考中会很吃亏但当进入大学,特别是走进社会,人们会发现如果有特别突出的一项才能,在职业发展中是加分项,职业生涯往往发展的也会更顺利反观样样都懂一点,但无一擅长的人,在职业发展中会显得很被动由此可见,木桶理论并不完全适用于社会生活中的个人假定你是一个进入社会不久的大学毕业生,请结合以上材料,以“团队·特长·个人”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体现一个进入社会不久的大学毕业生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题解析】:本题为记叙性材料作文题材料的核心是围绕木桶理论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现象探讨人 生道理,特别切近学生成长的过程,即从高中学习到大学学习再到大学毕业进入社会的几个 阶段,引导学生运用辩证思维,全面分析,用发展的眼光审视人生成长的道理。
为了强化学 生的辩证思维的考查,作文采取了情境化命题的方式,给学生设置了写作的身份,要求学生 以一个进入社会不久的大学毕业生的角度来客观认识木桶理论木桶理论本来是管理学的一个原理,强调团队协作不过在中学时代,木桶理论常常被老师和家长们用来分析学生的升学总成绩,从而,在学生心里形成了各个学科都要得高分的道理然而这种思维对学生在大学特别是进入社会不久的大学生是有害的在绝大多数人的职业发展进程中,人的特长才能让人走向杰出和成功,而面面俱到则让人百无一用这是木桶理论的不足之处那么,学生能不能就此否定木桶理论呢?作文题目有一个要求,以“团 队·特长·个人”为主题这要求学生不能简单割裂和否定木桶理论在管理学和个人成长中 的作用,应当采取辩证思维,全面、发展地看问题,找到其中的内在联系,体现学生的感悟 和思考的深度特别注意,作文评分一定要体现区分度具有以下问题的作文一律判定在 40 分以下:1、 简单地停留于分析木桶理论的优劣的文章,不能整合文章的写作主题;2、脱离“团队·特 长·个人”的主题;3、脱离一个进入社会不久的大学毕业生的写作身份的作文六、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尚书》说:“满招损, 谦受益。
骄傲自满本为“加”, 结果却是“落后受损”,实为“减”;谦逊虚心本为“减”,但结果是“进步受益”,表现为“加”可见,加有时意味着减,减则是为了更好地加;是加是减,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以上论述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文题解析】:本题为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由三句话组成第一句话是引用《尚书》名言,第二句话则是对名言所做的阐释,第三句话是由此得出的结论材料围绕“加”“减”来讲述生活的道理,启示考生要联系社会生活和人生实践,去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题目所选材料充分体现“立德树人”的核心要义,有利于全面考查考生的思想素质和思维能力,特别是辩证思维能力材料开头引用《尚书》“满招损,谦受益”的名句,并加以具体阐释,得出的结论是“加有时意味着减,减则是为了更好地加”骄傲和谦虚指向人的道德品行,体现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基本素养这句哲理名言里包含了一个辩证思维的生活逻辑:做生活的加法有时就会为生活所累,反而于人生不利;做人生的减法,因为有了“断舍离”,反而会有幸福加持第二个结论“是加是减,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则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懂得了加减之妙,并运用于人生实践中,才会在生活工作为人处事中得心应手,活出真正的自我和人生的价值。
加”和“减”本身是对立的,但同时又是辩证统一的,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当其作用于每个人的生活时,就会体现一个人的人生智慧这就是这段论述的启示意义文章既可以从“加”或“减”任一角度进行立意,也可以把“加”和“减”结合起来构思,但必须体现“加”和“减”的辩证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