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课标通用)安徽省2019年中考化学总复习 阶段检测5

Sc****h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09MB
约7页
文档ID:107374140
(课标通用)安徽省2019年中考化学总复习 阶段检测5_第1页
1/7

阶段检测(五) 酸和碱 盐 化肥 化学与生活(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a—23 Cl—35.5 Ag—108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答案符合题意,请将选出的选项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1.下列菜肴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答案:A解析:A项,凉拌黄瓜中富含维生素,正确;B项,红烧肉中富含蛋白质和油脂,错误;C项,玉米窝头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错误;D项,清蒸螃蟹中富含蛋白质,错误2.(2017·贵州铜仁中考)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老年人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B.冬天关闭门窗在室内烧煤取暖时,放一盆水在炉火旁可预防一氧化碳中毒C.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可以用燃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别D.人体缺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答案:B解析:A项,钙是构成牙齿和骨骼的重要成分,缺乏含钙的无机盐,儿童会造成佝偻病,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正确;B项,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错误;C项,羊毛纤维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合成纤维灼烧后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可以使用灼烧的方法鉴别,正确;D项,人体缺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正确。

3.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H4、CH3COOH、C6H12O6都属于有机化合物B.棉花、羊毛、塑料都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C.熟石灰、烧碱、浓硫酸都可以用作干燥剂D.CO(NH2)2、Ca(H2PO4)2都属于复合肥料答案:A解析:A项,CH4、CH3COOH、C6H12O6都是含有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正确;B项,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而不是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错误;C项,氢氧化钙不具有吸水性,不能作干燥剂,错误;D项,复合肥料是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磷酸二氢钙属于磷肥,不是复合肥,错误4.(2017·江苏镇江中考)某同学演示酸碱中和并利用反应后的溶液制得Na2SO4固体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答案:A解析:A项,溶解时,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错误B项,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正确C项,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正确D项,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正确。

5.(2017·河北中考)下列对化肥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KNO3是一种复合肥B.施用氮肥,能促进植物茎叶生长C.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肥料混合使用D.化肥能提高粮食产量,使用越多越好答案:D解析:A项,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是一种复合肥,故说法正确;B项,施用氮肥,能促进植物茎叶生长使叶色浓绿,故说法正确;C项,铵态氮肥能与碱性肥料反应产生氨气,降低肥效,故说法正确;D项,多使用化肥会使土壤板结,要将化肥和农家肥交替使用,要适量使用,故D说法错误6.(2018·山东青岛中考)根据你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瓶塞,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滴加洗涤剂能将餐具上的油污洗掉,因为洗涤剂能溶解油污C.吃松花蛋时可加入少量食醋,因为食醋能消除蛋中所含碱性物质的涩味D.稀盐酸能用来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因为稀盐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答案:B解析:A项,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瓶塞,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是因为氯化氢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着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刺激性气味,故选项解释正确;B项,滴加洗涤剂能将餐具上的油污洗掉,是因为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不是利用了洗涤剂能溶解油污,故选项说法错误;C项,吃松花蛋时可加入少量食醋,因为食醋能与蛋中所含碱性物质发生反应,能消除蛋中所含碱性物质的涩味,故选项说法正确;D项,稀盐酸能用来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是因为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7.下列“课外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AB课外实验生成炭黑的实验酸或碱溶液能改变花的颜色实验结论说明蜡烛含有炭黑说明有些花的色素可作酸碱指示剂选项CD课外实验自制汽水实验结论说明小苏打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说明碎蛋壳里可能含有碳酸钙答案:A解析:生成炭黑的实验说明蜡烛含有碳元素,而不是说明蜡烛含有炭黑,故A错误;有些花的色素遇到酸性溶液、碱性溶液显示不同的颜色,所以有些花的色素可作酸碱指示剂,故B正确;自制汽水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又生成碳酸,所以说明小苏打和柠檬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C正确;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从而证明组成蛋壳的物质里含有碳酸根,故D正确8.(2018·黑龙江哈尔滨中考)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ABCD需区分的物质磷矿粉和碳铵酒精和水呼出气体和空气黄金和黄铜方法一加水,搅拌,观察测pH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加入氯化铝溶液方法二闻气味观察颜色滴入酚酞溶液加入稀盐酸答案:A解析:A项,取样品,加水溶解,可以溶于水的是碳铵,不能溶于水的是磷矿粉,现象不同,可以鉴别;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是碳铵,没有明显气味的是磷矿粉,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正确;B项,水和酒精都是无色液体,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B错误;C项,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没有明显现象,酚酞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均为无色,都不能鉴别,故C错误;D项,锌、铜的金属活动性排在铝的后面,都不会与氯化铝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不能鉴别,故D错误。

9.(2018·山东滨州中考)欲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不正确的是(  )序号混合物除杂试剂与方法A氧气中混有少量水蒸气通过浓硫酸干燥B氯化钾溶液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钾加入适量氯化钙溶液,过滤C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铜D氧化钙中混有少量碳酸钙加水溶解,过滤答案:D解析:A项,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项,碳酸钾能与适量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项,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D项,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10.(2017·江苏无锡中考)为验证“加热碳酸氢铵”所发生的变化,两同学分别用甲、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发现两实验中碳酸氢铵固体均消失,乙实验中还观察到无水硫酸铜变蓝,浸有酚酞溶液的棉球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资料:无水硫酸铜呈白色,遇水后呈蓝色。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实验不如乙实验环保B.只根据甲实验“固体消失”这一现象,可验证碳酸氢铵发生了分解C.乙实验有利于学生分析“固体消失”的原因D.只根据乙实验的现象,可验证:NH4HCO3NH3↑+CO2↑+H2O答案:B解析:A项,甲实验生成的物质全部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而乙实验装置相对封闭,被酚酞溶液、澄清石灰水吸收后扩散到空气中的物质相对较少,因此甲实验不如乙实验环保,正确;B项,只根据甲实验“固体消失”这一现象,不能验证碳酸氢铵发生了分解,也可能是碳酸氢铵升华导致的消失,不正确;C项,观察到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反应生成了水,浸有酚酞溶液的棉球变红,说明反应生成了氨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因此乙实验有利于学生分析“固体消失”的原因,正确;D项,根据乙实验的现象,可验证碳酸氢铵分解生成了氨气、水和二氧化碳,正确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11.(6分)订书机是常用的生活用品,其构造如图所示请结合图示完成下列问题:(1)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2)该塑料属于      (选填“热固性”或“热塑性”)。

 (3)不锈钢中主要所含的元素是    (写化学式),试设计实验判断该金属与铜的活动性强弱                (填化学方程式) (4)材料使用给人类生活带来很多积极的影响,                      (写一条即可) 答案:(1)橡胶、塑料 不锈钢 (2)热固性(3)Fe Fe+CuSO4Cu+FeSO4(4)新材料的出现离不开化学的贡献(或其他合理答案)12.(5分)(2018·四川广安中考)通常情况下,氨气(NH3)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叫氨水(NH3·H2O)呈碱性,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相遇产生白烟,生成氯化铵氨气在化学工业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如制造化肥、纯碱等根据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氨气的物理性质(任写一点)                        (2)“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相遇产生白烟”的化学方程式为                (3)化工厂发生大量氨气泄漏,可用洒水的方法来吸收,原因是           (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装置来收集氨气,判断氨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

 答案:(1)有刺激性气味、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任写一点)(2)NH3+HClNH4Cl(3)氨气极易溶于水(4)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n端,若试纸变蓝色,说明氨气已经收集满(其他合理答案均可)13.(6分)如图是某化工厂生产烧碱的工业流程图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X物质在实验室中的一种用途        (2)反应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操作①的名称是     ,结晶得到的固体烧碱中可能含有少量的      (写化学式) (4)滤液C可加入反应池循环再利用,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和防止       答案:(1)洗涤仪器(或作溶剂)(2)Ca(OH)2+Na2CO3CaCO3↓+2NaOH(3)过滤 Ca(OH)2 (4)环境污染解析:(1)工业上生产氢氧化钠的反应原理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氧化钙与水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钙,故X是水,水在实验室中常用于清洗仪器以及配制溶液等2)反应池中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3)经过操作①,得到了滤液B和滤渣,则操作①是过滤,由于氢氧化钙是微溶于水的物质,得到的滤液中含有少量的氢氧化钙,直接蒸发结晶,则得到的固体烧碱中含有氢氧化钙。

4)对滤液C进行循环利用,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14.(9分)(2018·安徽桐城市校级模拟)某小组在学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还是溶解在水中?[查阅资料]①15 ℃,101 kPa时,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如下:溶剂水酒精溶解度/g1.00.5②15 ℃时,在酒精中氢氧化钠易溶、碳酸钠微溶③通常情况下,稀溶液的体积约等于溶剂的体积[实验设计]在15 ℃、101 kPa时,制取二氧化碳并用于实验甲、实验乙[分析与表达](1)如果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那么氢氧化钠在实验室都要     保存 (2)实验甲中,同时滴入等体积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后的现象是           (3)实验乙中,将氢氧化钠溶液完全滴入锥形瓶中,注射器会自动向内移动并将酒精推入锥形瓶,活塞的移动速度是    (填字母)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C.先慢后快,再变慢实验乙中,还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4)实验乙中,120 mL酒精     (填“能”或“不能”)换成水,原因是           。

 答案:(1)2NaOH+CO2Na2CO3+H2O 密封 (2)右侧液面升高,左侧液面下降(3)B 在锥形瓶中观察到白色浑浊现象(4)不能 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在酒精中的溶解度,碳酸钠在酒精中微溶,现象明显解析:(1)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所以氢氧化钠应密封保存2)氢氧化钠会与二氧化碳反应,二氧化碳会与水反应,但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压强的变化幅度大,所以实验甲中,同时滴入等体积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后的现象是右侧液面升高,左侧液面下降3)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后装置内的压强减少速度快,但是碳酸钠在酒精中是微溶的,所以将氢氧化钠完全滴入锥形瓶中,注射器会自动向内移动并将酒精推入锥形瓶,活塞的移动速度是先快后慢,还可能观察到在锥形瓶中出现白色浑浊现象4)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在酒精中的溶解度,碳酸钠在酒精中微溶,现象明显,所以实验乙中,120mL酒精不能换成水15.(8分)(2018·安徽蚌埠模拟)在某市化学实验操作考试中,小亮同学抽到了“鉴别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实验她提出了如下方案:方案1分别取A、B两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酚酞溶液方案2分别取A、B两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稀盐酸(1)但是小芳认为方案1不妥。

原因是                   ;方案2可行,其反应方程式是              (写一个即可) 【提出问题】碳酸钠为什么呈现碱性,是哪种粒子导致的呢?【资料查询】碳酸钠溶液中含有CO32-、Na+、H2O三种微粒其水溶液呈现碱性碳酸钠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钠猜想与假设】猜想①是       ;猜想②是      ;猜想③是H2O 【实验与结论】(2)小亮认为没有必要证明猜想③,因为酚酞溶液中含有水请你帮助小亮同学设计合理方案:步骤现象结论【注意:若答对以下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3)小亮按照方案2进行实验时发现,向两种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均没有明显现象,理论上稀盐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会有气泡产生请你帮助他分析原因:            ,并提出合理方案进行验证设计如下:                      答案:(1)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是显碱性溶液,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NaOH+HClNaCl+H2O(或Na2CO3+2HCl2NaCl+H2O+CO2↑)【猜想与假设】CO32- Na+(2)步驟现象结论向氯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钠离子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3)加入的稀盐酸不足,导致生成碳酸氢钠 取少量碳酸钠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现象解析:(1)小芳认为方案1不妥的原因是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是显碱性溶液,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因此不能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方案2可行,这是因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Na2CO3+2HCl2NaCl+H2O+CO2↑。

猜想与假设】猜想①是CO32-;猜想②是Na+;猜想③是H2O2)向氯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说明钠离子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即猜想②不正确,猜想①正确3)向两种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均没有明显现象,原因是加入的稀盐酸不足,导致生成碳酸氢钠;可以取少量碳酸钠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现象,如果产生气泡,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三、计算题(本大题共6分)16.(6分)(2018·江苏淮安中考)对销售的化肥,国家有明确的质量要求某兴趣小组对市售的某钾肥进行了检测,称取2.0 g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溶解后,逐滴加入10%的BaCl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入BaCl2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1所示(假定杂质不参加反应)已知:K2SO4+BaCl2BaSO4↓+2KCl1)20.8 g BaCl2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     g (2)通过计算,判断该钾肥中K2SO4的质量分数是否符合图2的包装说明?(写出计算过程)答案:(1)2.08 g(2)解:设样品中硫酸钾的质量分数为xK2SO4+BaCl2BaSO4↓+2KCl 174 208 2.0 g 2.08 g x174208=2.0gx2.08g x=87%>86%,符合说明答:通过计算,该钾肥中K2SO4的质量分数符合图2的包装说明。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