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浅析话剧舞台表演中方言的运用

无***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353KB
约3页
文档ID:195036824
浅析话剧舞台表演中方言的运用_第1页
1/3

浅析话剧舞台表演中方言的运用 作者:杨倩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2 年第 04 期 摘要:方言因其在语音、词汇、语法上的差异性和独特性,承载着某一地域的民俗状况、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等作用在话剧舞台表演中,尽管方言并非舞台语言的主要运用手段,然而在一些剧目中运用方言却能够增强舞台效果、增添生活气息,对话剧舞台表演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从方言的作用和表现方式着手,浅析了话剧舞台表演中方言的运用关键词:话剧;舞台表演;方言 中图分类号:J8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4-0000-01 在人类社会生活的领域中语言活动是无处不在的,有人活动之处就一定需要语言方言是客观存在的某地区人们共同使用的语言实体是这种语言在其分布地区内某一局部地区的实际存在形式语言借方言而存在可见,方言是语言的存在形式之一,语言则是方言的内容方言可以从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两个方面进行划分,“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就如老年人通常不会像青年人那样将聚会说成“派对”、而小孩子去亲戚家做客也通常不会说自己去“走亲戚”、即使双方吵架时年轻人也不会对年长者说出“小瘪三”这样的脏话,由此可见,即使在同一地域,方言也具有某种程度的群体性、固定性和社会性,“一个人掌握社会方言的数量的多少,决定于他的社会活动的广度和深度。

作为一名演员尤其是话剧演员,想要创作出活生生的舞台形象,首先必须经常深入社会、深入生活,感受和体验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的生活状况和语言习惯,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体系,扩大语言范围地域方言不同于社会方言,其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我们汉语通常有七大方言,分别是: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方言是中国多元地域文化的承载者,是中国民间思想最朴素的表现形式”方言根据所处地域不同,其侧面一般都能够反映当地的民俗状况、文化背景和当地人的脾气性情等例如在温州地区方言中,吃早饭叫“吃天光”、吃中饭叫“吃日昼”、吃晚饭叫“吃黄昏”,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了当地人一日三餐的用餐时间再比如,山东胶东地区平原较少丘陵较多,当地农民到地里做农活通常称为“上山”,很形象地体现出了这一地域的地形特点因此说,细致深入地研究方言,能够帮助演员走进生活,从而体恤民情在话剧舞台表演中方言的运用也不足为奇,“在一些剧本中往往出现一些带有地方特色的人物,或者整个剧本都要求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在这种情况下,恰当地运用方言与方音就成为完成人物性格化所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从“京味”话剧茶馆、天下第一楼、全家福,到河北方言话剧红白喜事、兰州方言话剧兰州老街、陕北方言话剧白鹿原都为观众献上了一部部体现民俗民情的文化艺术大餐。

那么,方言话剧的作用和优势有哪些呢?1、能够更加真实的突出人物特征,特别是语言方面的特征,从而让观众可以据此推算出此人物的生存背景、生活习惯、性格特征等内容,为演员刻划人物性格提供便利条件比如京味话剧茶馆就是根据北京方言将北京的地域特色、民俗习惯等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了观众面前:剧中人物打招呼多以“您”相称;当维新派的秦仲义与保守派的代表庞太监狭路相逢时,二人交语虽各含机峰,但秦仲义仍注重礼数和寒暄说“改天过去给您请安”,体现出一国之都的大气与文化素养从“京味”方言中,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北京的文化背景和民俗生活等地域特点带给观众的语言提示和无穷韵味2、话剧舞台表演中运用方言可以让剧中人物增添生动色彩,让演员和观众即时切入人物,增强鲜活感,让人物更加真实可信北京人艺版的河北方言话剧红白喜事是一部完全方言话剧,人物说的每句话末尾几乎都加个“咧”字,清楚的表明了当地人们的说话习惯剧中人物巧珍和小姑子麻烦开玩笑时说:“当心金豆回来拿了你”中的“拿”,意思是“教训”;人物热闹说“我去”中“去”发的是“qi”的音、“笔”发“bei”的音,这些方言让观众一听就懂,生动形象地体现出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剧中老太太称自己的二儿子媳妇为“老二家的”而不稱呼她的姓名,也从侧面反映了当地人们对妇女不尊重的民俗。

3、从观众需求上看,方言的运用能够让剧中人物更加贴近观众,更好地把民间文化需求,并与人们的生活习惯紧密结合,增强了人物与观众的交流,从而获得更多忠实观众认可兰州方言话剧兰州老街的火爆公演就是有力证明,虽然剧中的兰州方言较为难懂,然而此剧的演出场所是在兰州,观众定位也是针对当地居民,所以场场演出爆满,并且在演出过程中问题不断爆发出热烈掌声,足以说明方言在剧中运用的巨大魅力所在那么,话剧舞台表演中应该怎样运用方言呢?这需要结合其在话剧舞台上的分类进行体会研究:1、完全方言话剧此类话剧的“话”完全使用方言,让其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话剧排演目的是为了突出当地的风土人情,为了让观众更加直接的了解剧中人物的生存背景、人文环境等,因此“是城市的性格成就了语言的艺术,语言的艺术又反过来塑造着城市的性格”例如话剧茶馆就是通过“京味”方言反映北京市井阶层“小人物”的生存状态,使得话剧的“话”更加北京化、口语化、生动化,极大的增强了舞台的真实感此类方言话剧用的恰当,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也不能随意乱用和滥用首先,对于完全方言话剧要求使用的观众很熟悉的方言,让观念能够直接理解和领悟如兰州方言话剧兰州老街,因其面对的观众大都是兰州当地人,因此使用此类方言话剧不会有太多异议。

其次,运用方言中的特殊词汇需要谨慎,除非在剧中会特别进行解释,否则尽量不要使用能够使观众误解或容易产生歧义的词汇如话剧白鹿原就是一部完全陕北方言话剧,它所面对的观众群大都不是陕北人,因此其在方言使用上就必须格外谨慎,以观众完全听懂为准,主要在语音方面体现出陕北风味,在词汇运用上也是观众极为熟悉的陕北方言词汇,如“婆姨”(老婆)、“娃”(孩子)等2、部分方言话剧此类话剧的基本语音均是普通话,然而为了使某些人物增添生活情趣、让剧情富于生活气息,也可适当运用一些方言如为纪念话剧百年,广州市话剧团推出的扛鼎之作南越王,在剧中适当的时机运用粤语表达,大大增强了剧情的吸引力、体现出剧作的本土特色此外,我们还要考虑到使用方言时应注意的问题:方言的使用要在不破坏整个戏的统一风格和完整的人物形象协调一致的情况下进行;运用大家极为熟悉的典型方言词汇和语法、以观众能够听懂、听清、容易接受为原则,一些古怪的或容易发生误会的方言要尽量避免使用总而言之,方言作为众多舞台语言艺术表达手段之一,其以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规范,增添了戏剧舞台表演的效果,拉进了观众与演员之间的距离,是导演智慧化、艺术化的处理方式,能够为话剧舞台表演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参考文献:1郭溥澜著.话剧台词艺术教程M;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4(204)2曾怡著;汉语方言研究的方法与实践M;商务印书馆;2002.7(1-2)3牛光夏.方言广播电视节目兴起原因及存在状态探析J;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6.2(53)4谷海慧.京味儿话剧审美要素论析J;戏剧艺术;2006.1(94)。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