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创新管理创新方法TRIZ萃智在德国的理论研究和应用

仙***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91KB
约12页
文档ID:89707120
创新管理创新方法TRIZ萃智在德国的理论研究和应用_第1页
1/12

创新管理)创新方法TRIZ(萃智)在德国的理论研究和应用20XX年XX月峯年的企业咨询咸问经验.经过实战验证可以藩地执行的卓越萱理方案.值得您下载拥有创新方法“ TRIZ(萃智)”于德国的理论研究和应用作者:张卫平转载1.TRIZ (萃智)体系简介(1)TRIZ (萃智)的理论基础① 对创新规律的基本认识TRIZ (萃智)翻译成德文是 TheoriedeserfinderischenProbleml? 鮭 sens ,意为“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前苏联科学家阿苏尔于对 20万个发明专利进行了研究,特别于对其中4万个他认为发明程度很高的专利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得 出了 3个基本认识:•发明专利虽数目庞大,但有壹个共同点,就是应用了数目不多的壹般性原理;•像社会系统壹样,技术系统能够通过解决矛盾(Wderspruch )而得到发展因 此,真正的创新是解决矛盾,妥协的解决方案最多只能算优化;•技术系统的进化遵循壹定的模式和规律这就是说,技术系统的发展(于壹定限 度内)是可预测的阿苏尔以这3个基本认识为出发点,根据辩证法、认识论和系统论的思想,总结 出了技术系统进化法则和构建于基本原理基础上的求解发明问题的技术、方法和 工具体系,创立了 TRIZ (萃智)。

② TRIZ (萃智)的核心概念TRIZ (萃智)的核心概念有俩个: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所谓技术矛盾,是指于壹个技术系统中,当壹个参数被改动时,另壹个参数就变 差,例如:发动机功率增大,但耗油量升高物理矛盾则是指同壹个参数的俩个 互相对立的特性,如温度的冷和热;几何尺寸的长和短;硬度的软和硬等阿苏尔将问题分为常规问题和发明问题所谓问题,就是技术系统的初始状态和 理想状态之间存于距离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使技术系统的初始状态通过壹个步 骤或多个步骤的变换实现或接近理想状态的过程如果实现变换的所有步骤均已 知,则要解决的问题属常规问题;若至少有壹个步骤未知,则该问题属发明问题阿苏尔将他研究过的20万个发明专利所涉及的发明问题分成五类:第壹类(32% ):利用已知方法继续发展现有技术系统(例如:增加壁的厚度以 提高强度)第二类(45 %):现有技术系统的小幅度改进,但这种改进往往是妥协的折衷解 决方案(例如:使用结合剂将俩种不同材料焊接于壹起)第三类(18 %):运用现有技术实现现有技术系统的重大改进(例如:以半导体 取代电化学继电器,或于摩托车上以万向轴传动取代链条传动)第四类(4%):运用新的技术产生新的壹代技术系统(例如:显微镜,蒸汽机 车,复印机等)。

第五类(1 %):基础性的新发现(例如:发现 X光射线、激光、青霉素、DNA、超导材料等)阿苏尔认为,TRIZ (萃智)作为可普遍运用的原理和可定义的思维模式,适合于 解决第二至第四类发明问题第壹类不算真正的发明,第五类则属于发现新的自 然现象运用TRIZ解决发明(创新)问题的关键就是找出矛盾是技术矛盾仍是物理矛盾, 然后利用不同的TRIZ (萃智)工具,通过类比思考的方式,找到解决矛盾的思考 方向③ TRIZ的基本思路TRIZ (萃智)解决发明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定义和描述具体问题,根据所选定的TRIZ (萃智)工具或工具组合,将具体问 题标准化;•将标准化的具体问题抽象化;•寻找抽象化问题的解决方案;•将抽象化的解决方案根据具体问题转换为具体解决方案,即具体的技术创新方 案其实,这样的思路于数学中是很熟悉的用数学语言可将 TRIZ (萃智)解决发明 问题的基本思路概括成壹句话:使用适当的工具,先将特定问题抽象成为标准或 壹般性问题,然后采用标准方法解决,最后得到特定的解从基本思路能够得知, 运用TRIZ(萃智)解决壹个发明问题的困难程度取决于对该问题的描述和问题的 标准化程度,描述得越清楚,问题的标准化程度越高,问题就越容易解决。

2)TRIZ (萃智)工具体系根据上述基本认识和思路,TRIZ (萃智)的创立者设计了壹套工具来解决发明问 题,因而很有操作性经典的 TRIZ (萃智)工具是:• 4个创新原理和技术矛盾解决矩阵;•解决物理矛盾的分离原理;•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 ;•发明问题标准解法(76个标准解法)和物一一场分析法;•曲线和技术系统进化法则;•最终理想解;•侏儒模型建模;•物理效应和现象、几何和化学效应数据库当下扩展为因特网查询和专利数据库 查询由阿苏尔的学生们开发的新的 TRIZ (萃智)工具有: -创新问卷;•功能建模,又称问题描述,形式是壹种因果图,但不是日本人石川馨发明的那种 因果图;• SAOSubject — Action — Object )功能模型,是壹种基于美国工程师麦尔斯(创立的价值工程的扩展的功能模型);•过程分析;•资源时间成本算子;•预期故障测定;•特征转移;•资源分析问卷;•矛盾分析2.创新方法“ TRIZ (萃智)”于德国的理论研究和推广应用情况(1 )理论研究TRIZ(萃智)理论于德国被壹些研究者做了进壹步的发展,形成了若干种基于TRIZ(萃智)理论的创新方法论,即 WOIS理论、PI理论、MIS理论。

其中 WOIS 理论被认为是对TRIZ (萃智)理论作了最大程度扩充的壹种德国的创新理论 本文将对WOIS理论和TRIZ (萃智)理论的不同之处作较详细介绍,对其他几种 理论做简略介绍①WOIS理论WOIS是壹种原本为解决技术问题而构建的创造力和技术创新战略,利用它来激 发产生新的产品和新的生产过程WOIS融合了壹些局部系统化的老方法(如形 态表MorphologischeTabelle ),补充了大趋势分析)以及技术系统连贯性历 史分析(“代际表”“ Gen eratio nstabelle ”)和确定技术系统于进化中的位置等工具WOIS的基本思想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将矛盾推向极端,形成似乎没有 出路的绝境,通过引进“悖论性发展要求”来破解这种绝境,完善了矛盾思维例如:像“明亮的黑暗”或“不渗透的渗透性”这样壹些表述,就是所谓悖论性 要求把这些见似矛盾对立的东西作为创新目标,需要创新者有这样的能力,不 仅能进行专业和客观的思维,而且要能把这类极端的要求,既富想象力,又同时 具有高度水平地于技术上实现采用这种战略,不仅使创新过程有序且有效,而 且也会激发积极进取的创造力 WOIS寻找创新主意的过程分成三个主要阶段: 即定向阶段;决策阶段和提出创新方案的阶段。

归纳起来,WOIS的3个主要阶段可描述如下: WOIS使用战略定向工具寻找最 富潜力的发展方向,且从中有针对性地激发出克服现有能力局限的创新主意采 取提出悖论性要求的做法,是有可能做到这点的这些悖论性要求是有意识地突 破现有的逻辑局限,需要使用激发创新主意的新方法才能奏效WOIS的核心仍是TRIZ (萃智),只是于几个方面对 TRIZ (萃智)做了扩展总而言之,ARIZ更多地像是给自由发明者的提供理论思路,而 WOIS则是为日常技术开发提供的基于实践经验的工具因此能够说, WOIS是ARIZ和设计方 法大全的交集模型可是这个交集的效能有壹定损失壹方面它于工程技术上没有设计方法大全那么详备,另壹方面于辅助解决矛盾的功能上,且不比 ARIZ更强另壹个和TRIZ (萃智)的差别于于, WOIS需要壹个专业的开发小组,而 TRIZ(萃智)个人发明家也可使用所以 WOIS壹般用于企业的技术开发 WOIS缺 少战略循环修正步骤也表明, WOIS更多地是为被动用户开发的,而不是为对战 略主动施加影响的用户最后仍要指出壹点, WOIS是壹种模糊的方法,从模糊 逻辑借用的壹些概念起着重要作用为了使 WOIS于团队工作中充分发挥功效,WOIS之中仍融合了心理学的知识。

所有这壹切 ARIZ均不需要,因为ARIZ的创新过程是分析式的②德国的其他理论•理论PI 理论的德文原文是 KoneptderProblemzentriertenlnvention (PI —Konzept ),意思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发明方案该理论由不来梅大学创新和能力 转移教研室主任默尔勒教授和潘能贝克硕士于 1997年于他们任教的科特布斯工 业大学创立的该理论和TRIZ (萃智)和 WOIS最大的不同是没有规定的起点和终点,不必事 先规定步骤的顺序,对频度和强度没有限制这壹理论建立于米勒•梅尔巴赫的五 场分析法框架模型基础上这个模型把壹个问题区别为五个部分:现状、资源、 规定状态、目标和相互关联互动的转换(由现状跃迁为规定状态)对于这些场中的每个场,均有对应的“工具”可供使用这样系统分析和矛盾思维就成了确 定现状的关键工具,而以“理想机器”为基础的参数主要是确定目标用的技术 矛盾解决矩阵,时间、空间、结构和状态的基本转化形式,物一场分析以及技术 系统进化法则,这些均适合用作转换的工具• Ml理论MIS是德文Marktorientiertelnnovationsstrategie 的缩写,意思是面向市场的创新战略。

MIS理论是现已退休的原亚琛工业大学矿业研究所所长施皮斯教授提 出的于60和70年代,施皮斯教授于工业界的研发部门工作, 于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了壹套发明的系统方法于他 1980年担任亚琛工业大学教授之后,才开始 对他的这套系统方法进行科学研究于德国统壹之后,他又同耶拿大学的认知心 理学家合作,逐步完善了他的理论MIS理论的基本思想是:把那些于凭直觉进行发明过程中于潜意识中发生的过程 化为有意识的过程,由此将“发明的飞跃”分解为壹系列小的、壹目了然的和可 把握的步骤,然后开发工程师和设计师能够按照这些步骤进行发明创新根据他的理论,可技术上将发明过程分为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将已知的东西移植到其他用途(移植);•对移植的东西进行改造(改造);•于改造过程中和其他元素进行组合(组合)2)推广应用情况简介德国最早介绍TRIZ (萃智)是于原民主德国1973年,民主德国首次翻译出版 了阿苏尔著作民主德国当时推广TRIZ (萃智)的壹批人,如PavelLivotov (创 办了 CAI软件公司,出版过介绍TRIZ (萃智)的专著),DietmarZobel (他本 人曾于1985年拜访过阿苏尔,1982年发表介绍TRIZ (萃智)的文章,1985 年起,出版了壹系列介绍 TRIZ (萃智)的专著),MichaelA . Orloff (创办了 TRIZ (萃智)培训学校,出版过专著)等,当下均是德国知名的 TRIZ (萃智)专家。

于统壹后的德国,20世纪90年代初,于壹些大学的和机械工程有关的系讲授设 计课程时,对TRIZ (萃智)就有所介绍根据文献从1996年开始最早产品研发 过程中采用TRIZ (萃智)的是西门子公司1997年美国宇航局把计算机辅助创 新(CAI)软件包TechOptimizer 评为当年最具创新产品而授予金奖,TRIZ (萃 智)于欧洲,包括于德国,才引起公众注意自那以后,理工科大学于设计课程 或创新管理的课程中均讲授 TRIZ (萃智)企业应用TRIZ (萃智)的越来越多 据有关资料,德国所有名列世界 500强的大企业均采用了 TRIZ (萃智),像西 门子、奔驰、宝马、大众、博世等著名公司均有专门机构及专人负责 TRIZ (萃智) 培训和应用,涉及的行业很广泛应用TRIZ (萃智)的行业:成套设备制造、采掘技术;动力技术、家用电器; 仪器仪表、航空航天工业;自动、机械制造;化学工业、医疗技术;电气技术、食品工业;电子技术、制药工业;汽车工业、包装技术;精密机械可是目前,于德国对技术创新方法影响最大的是德国工程师协会制定的设计方法标准VDI2221和2222而这套标准当时制定时(1993年)且没有吸纳TRIZ (萃 智)的思想。

于CAI软件研发方面,德国自1998年推出基于TRIZ (萃智)的CAI软件TriSolverl . 0B 以来,经历了 TriSolver2 . 0-2 . 2 和 TriS,于 2007 年推出了 TriSIDEAS对于国内关心的TRIZ (萃智)对于实际创新能力的影响,德国目前尚无权威中立 的研究机构的研究方案,只有应用 TRIZ (萃智)的企业和TRIZ (萃智)培训或 咨询企业的案例方案,均声称于具体项目中采用TRIZ(萃智),缩短了研发时间, 节省了研发经费等。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