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的 母 亲,老舍,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 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纪伯伦 (黎巴嫩诗人、散文家、画家),教学目标,体味母爱 感谢母爱 抒写母爱,,,老 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母亲也是旗人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1918年夏天,他以优秀的成绩由北京师范学校毕业,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小学去当校长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在英期间开始文学创作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说月报杂志连载,立刻震动文坛以后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赵子口和二马奠定了老舍作为新文学开拓者之一的地位 1930年老舍回国后,先后在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任教授这个时期创作了猫城记、离婚、骆驼样子等长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等中篇小说,微神等短篇小说1944年开始,创作近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四世同堂 他担任全国文联和全国作协副主席兼北京文联主席,是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常委1966年“文革”中不堪躏辱投湖自尽写作背景,老舍的这篇散文发表在1943年4月半月文萃第九、十期合刊上。
老舍自幼丧父,由母亲独自带大,和母亲有着无比深厚的感情老母病逝于1942年夏季,在北平当时老舍孤身一人在大后方从事抗战文艺创作和组织工作最初家人没敢把母亲病亡的消息立即告诉他,害怕加重他的孤独痛苦拖了半年,才在家信里透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老舍每次接到家信都不敢立即打开,怕有不幸的消息这次也是一样12月26日收到家信,仍不敢拆读,临睡之前,才打开,这时,母亲去世已一年了本文便是为纪念母亲而写的片段选读,自学提示:根据下列提示整体感知课文,全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第12段:母亲 第37段:母亲 第810段:母亲 第1113段:母亲 第1415段:母亲 第1617段:儿子 第18段:儿子,,参考:全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第12段:母亲的家庭背景 第37段:母亲出生、出嫁、生“我” 第810段:母亲的勤俭、朴实、热情好客 第1113段:母亲“最会吃亏”,却“并不软弱” 第1415段:母亲对子女的舐犊之情和理解 第1617段:儿子对母亲的思念 第18段:儿子对母亲的感谢,母亲“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思考探究练习,1,文章中用第8、9、10、11段介绍父亲去世后母亲独立撑持一家生活的情况,有哪些描写具体体现了母亲的优良品质,对作者的影响怎样?,,参考: 体现母亲勤俭的描述“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 体现母亲执着“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 体现母亲朴实“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 颂扬母亲为人热情“给亲友邻居帮忙,他总走在前面” 母亲的一言一行在作者幼小心灵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爱花,爱清洁,守秩序”以及“好客的习性”2,作者在文章中重笔浓墨地写的母亲“软而硬”的个性,给作者一生带来了什么影响?,,参考:作者之所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重点写母亲“软而硬”的性格,是因为母亲这种形象和性格既平凡又伟大,既有中国最普通女性的共性,又有着自身的个性特征这种性格给了作者以终生的影响对一切人和事物取和平的态度”在作人上“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这种“软而硬”的性格使老舍在人生几大关键之处都做出了不同常人的选择,就是在生与死的问题上,他也“宁可玉碎,不为瓦全”,完完全全继承了母亲的性格3,文中写母亲对儿女的舐犊之情处处可见,我们也不能忽视另一面,即儿女对母亲的思念与热爱,请从课文中找出来,谈谈你的感受?,,参考: 思念 最动情的是第14段结尾处,“今天泪又遮迷了我的眼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我了,她已入了土。
还有第1617段几乎都是对远方母亲的惦念之情18段结尾“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让人一下子感爱到作者痛失老母后撕心裂肺的痛苦热爱 理解: 15段中写“我”两次违背母亲的意愿,她都深深理解,默许了,表示出作者对母亲的愧疾和感激 行动:“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的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提升学的话作者通过实际行动减轻母亲负担语言特色,本文系一篇回忆性记人散文 主要表达方式:叙述,抒情,描写,议论语言特色,本文系一篇回忆性记人散文 主要表达方式:叙述,抒情,描写,议论 1、叙述和描写语言流畅、朴素、亲切,极富表现力这也是老舍文学语言的基本特点如“兄不到十岁一直到半夜”这一段记述就把父亲死后,母亲为了养活一家人,含辛茹苦,日夜劳作的经历与精神写得很充分了而所用语言则是唠家常式的朴素、流畅、亲切的语言 2、议论语言凝练、深情、隽永,蕴有哲理意味在文章中,老舍经常在叙述到一定的时候,便适时地插进议论文字,这对于深休全文题旨,抒发浓郁的感情,都发挥了如点睛般的作用例如“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心里是安定的”,这段话是作者在抗战时期被迫躲到四川成才见不到滞留在北平的母亲,无比思念又担心年迈的老母遭遇不测所表达的忧惧、思念交织的复杂感情的一段话,是人处在特定的环境中时才会有的感觉和想法,作者以其凝练的文字表达出来,其隽永意味是颇具启发性的,足以引发很多人的共鸣。
欣赏感悟,请你想一想: 你知道母亲的生日吗? 你了解母亲最大的心愿吗? 你曾为母亲做了什么,你打算以后怎么做?,,总结: 慈母情是对怀中婴儿的甜甜亲吻; 是拍着婴儿入睡的悠悠摇篮曲; 是手把手教孩子写字的苦苦耐心; 是期盼儿女成才的忧郁的眼神; 是儿女远行时的句句叮咛; 是过早爬上眼角的一道道皱纹; 慈母情是人世间最圣洁、最伟大、最无私、最永恒的亲情 能给父母做点里能所及的事情,哪怕只是一个,一顿团圆饭,一束康乃馨,或许只是倾听母亲述说一些陈年旧事......,布置周记作业:书写母爱,本节课我们歌颂母亲,颂扬母爱,并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愧疚之情,回去以后,同学们要拿出实际行动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还要拿起自己的笔,写母亲,书母爱,表真情 调动你的生活积累,联系自己的感情经历,为母亲写一段最有真情、最美好、最具魅力的文字300字以上),,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