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龙路(二线海塘~大件临时码头)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公示稿)浙江大京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2022年11月海龙路(二线海塘〜大件临时码头)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公示稿)浙江大京有限公司论证报告编制信用信息表论证报告编号3302112022001421论证报告所属项目名称海龙路(二线海塘〜大件临时码头)工程一、编制单位基本情况单位名称浙江大京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3O212MΛ2CKBKX8I∙法定代表人朱训扬联系人“ 陈华伟联系人15988696885二、编制人员有关情况姓名信用编号本项论证职责签字徐剑青BH000216论证项目负於人⅛金I⅛徐剑青BH0002161 .概述z2 .项目用海基本情况3 .项目所在海域概况9.结论与建议谢垒腾BH0002184.项目南海资源环境影响分析5..海域开发利用协调分析咨:频目用海与海洋功能区划及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⅛ι⅛⅛程春梅BHO∞2127 .项目用海合理性分析8 .海域使用对策措施10.报告其他内容本单沸合海域使用论证有关管理规定对编制主体刑.求;相关信息真实准确、完整有效,不涉及国家秘密,如隐瞒劈i里铲》戳虚假材料的,愿意承担相应的法律贡任。
愿意接受相应的阴翁富陶失信行为,愿意接受相应的失信行为约束措施 (零 H母5r⅛∕日1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1.1 论证工作来由 错误!未定义书签1.2 论证工作等级和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1.4 论证重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2项目用海基本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2.1 用海项目建设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2.2 平面布置和主要结构、尺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2.3 施工工艺和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2.4 项目用海申请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2.5 项目用海必要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3项目所在海域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3.1 自然环境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3.2 海洋环境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3.3 自然资源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3.4 开发利用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4项目用海资源环境影响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4.1 项目用海环境影响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4.2 项目用海生态影响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4.3 项目用海资源影响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5.1 项目用海对海域开发活动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5.2 利益相关者界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5.3 相关利益协调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5.4 项目用海对国家安全和国家海洋权益的影响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6项目用海与海洋功能区划及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6.1 项目用海与海洋功能区划符合性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6.2 项目用海与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7项目用海合理性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7.1 用海选址合理性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7.2 用海方式和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7.3 用海面积合理性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7.5 用海期限合理性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8海域使用对策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8.1 区划实施对策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8.2 开发协调对策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8.3 风险防范对策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8.4 监督管理对策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9生态用海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9.1 产业准入与区域管控要求符合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9.4生态修复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9.5 污染物排放与监控1概况9.6 论证工作来由海龙路(二线海塘~大件临时码头)工程位于泥螺山北侧围垦(一期)工程内,根据2018年浙江省围填海现状调查,泥螺山北侧围垦(一期)工程属于宁波市镇海片区围填海项目1)宁波市镇海片区围填海项目情况介绍宁波市镇海片区围填海项目位于宁波平原的东北部,杭州湾南岸出海口,距镇海区城区约6〜8km,包括泥螺山北侧围垦(一期)工程和新泓口围垦工程两个围填海项目。
宁波市镇海片区围填海项目围填海总面积为1286.44公顷,围堤总长10565m其中新泓口围垦工程围填海面积497.09公顷,泥螺山北侧围垦(一期)工程围填海面积为789.35公顷2)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方案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知》(国发(2018)24号)、《自然资源部关于进一步明确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有关要求的通知》(自然资规(2018)7号)等文件,历史遗留围填海需开展生态评估和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编制,完成具体处理方案编制上报,并在此基础上办理用海手续2018年12月,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镇海分局组织编制的《宁波市镇海片区围填海项目生态评估报告》《宁波市镇海片区围填海项目生态修复方案》通过浙江省自然资源厅组织的专家评审,并报送至自然资源部2019年5月,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对《宁波市镇海区新泓口东侧区块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方案备案意见》进行复函(自然资办函(2019)788号):“同意将新泓口东侧区块按照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进行处理;切实加强生态保护修复,落实生态修复措施,提高潮间带生态功能提升措施的可操作性”2022年,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镇海分局根据《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围填海项目生态评估指南(试行)〉等技术指南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18)36号)要求,结合镇海区“两线区域”中的“未批围而未填”图斑情况,针对《宁波市镇海区围填海项目生态评估报告》补充介绍“未批围而未填”图斑情况,并采用2022年实测水下地形数据和2021年海洋生态调查资料进行数据比对验证,组织编制了《宁波市镇海区泥螺山及新泓口围填海项目生态评估报告》和《宁波市镇海区泥螺山及新泓口围填海项目生态修复方案》,并于2022年4月15日通过省自然资源厅组织的专家评审。
根据《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明确新修测海岸线与原有海岸线之间区域管控要求的函》(自然资办函(2021)2401号)要求:“关于为'未批围而未填'区域,对该区域按照'未批已填'区域的要求进行处置”新泓口西侧区块内330211-0048号图斑(未批围而未填)按照“未批已填”区块纳入处置,2022年5月,镇海区人民政府完成《宁波市镇海区新泓口西侧区块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方案》(处置围填海面积134.2118公顷,涉及围填图斑3块,图斑编号330211-0046>330211-0047和330211-0048)并上报至自然资源部2022年9月21日,《宁波市镇海区新泓口西侧区块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方案》完成了自然资源部备案(自然资办函(2022)1990号)泥螺山北侧围区内330211-0042号图斑(未批围而未填)按照“未批已填”区块纳入处置,目前泥螺山北侧围区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方案已经开始报批,按照处理方案,已批公益性道路、河道注销后,根据规划重新报批用海3)海龙路(二线海塘~大件临时码头)工程海龙路(二线海塘~大件临时码头)工程位于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湾塘新区主要通道,以服务规划区域生产工作为主,为大件临时码头对外联系的唯一通道,2021年底之前大件运输主要通过临时大件运输通道完成,但随着杭甬复线匝道桥梁版的架设,临时大件运输通道净空已无法满足大件运输需要。
目前湾塘新区正在开发建设,预计自2022年11月起逐步有大件设备、装置等进场为保障园区大件运输的正常开展,满足湾塘新区开发建设需求,迫切需要实施海龙路(二线海塘~大件临时码头)工程本次拟申请用海的海龙路(二线海塘~大件临时码头)工程位于泥螺山北侧围区内,项目西起二线海塘,东至大件临时码头,全长约2.56千米,根据2018年浙江省围填海现状调查,本项目所在历史围填海图斑编号为330211-0001>330211-0002>330211-0038、330211-0042.330211-0050,需按照历史围填海相关要求做好用海申请工作为保障园区大件运输的正常开展,满足湾塘新区开发、建设需求,2022年10月,本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批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海域属于国家所有,为了保证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相关产业活动的协调发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持续使用特定海域三个月以上的排他性用海活动,建设单位应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海域使用权,同时提交海域使用论证材料等文件根据《关于印发〈用海审批目录〉的通知》(浙海渔发(2017)3号),本项目用海属于《用海审批目录》中的第二类“城市基础设施用海”中的第6项“道路广场”,因此,本项目可以通过用海审批的方式申请获得海域使用权。
根据《浙江省自然资源关于规范海域使用申请审批管理的通知》(浙自然资规(2018)2号),建设单位应准备海域审批材料,报省政府批准项目用海为此,海龙路(二线海塘~大件临时码头)工程的建设单位委托浙江大京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承担本项目海域使用论证工作接受委托后,我公司立即成立项目组,项目组根据拟建工程的用海性质、规模和特点,对工程所在及周边区域进行了现场踏勘与调访,并收集了工程所在及附近区域地形地貌、地质、海洋环境、海洋资源开发以及相关产业发展规划等有关基础资料,同时向当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汇报和征询了意见,在上述工作基础上编制完成了《海龙路(二线海塘~大件临时码头)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公示稿)》9.7 论证工作等级和范围9.7.1 论证工作等级根据《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海域使用论证工作实行论证等级划分制度,按照用海方式、规模和所在海域特征,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本项目位于宁波市镇海区泥螺山北侧围区内,用海类型为交通运输用海-路桥用海,用海方式为填海造地-建设填海造地,总用海面积为3.4273公顷依据《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国海发(2010)22号)中关于海域使用论证工作等级的判据,确定本项目海域使用论证工作等级为二级,具体见表1.2-1。
表1.2-1海域使用论证等级判据一级用海方式二级用海方式用海规模所在海域特征论证等级填海造地其他建设填海造地用海、填海造地210公顷所有海域-fc用海农业填海造地填海造地(5~10)公顷敏感海域―•其他海域二填海造地≤5公顷所有海域二9.7.2 论证范围论证范围应依据项目用海情况、所在海域特征及周边海域开发利用现状等确定,应覆盖项目用海可能影响到的全部区域根据《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论证范围以用海外缘线为起点,二级论证向外扩展8km因此,以项目用海外缘线外扩8km为论证范围,详见图1.2-11.4论证重点由于本项目位于泥螺山北侧围区内,为历史遗留围填海,工程实施对围区外海洋生态环境无重大影响根据自然资源部《关于进一步明确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有关要求的通知》(自然资规(2018)7号)指出:已经纳入通过审查的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区域具体处理方案的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可适当简化,重点对项目用海必要性、面积合理性、海域开发利用协调等进行论证已完成生态评估和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编制的,直接引用相关报告结论同时参照《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中的有关要求,并结合工程自身特征海域自身特征和所在海域的自然环境条件、海洋资源分布、开发利用现状等,确定本次海域使用论证工作的重点为:(1)项目用海必要性分析;(2)用海面积合理性分析;(3)海域开发利用协调分析。
图1.3-1论证范围示意图2项目用海基本情况2.1 用海项目建设内容2.1.1 项目海域概况2.1.1.1 地理位置宁波市镇海区泥螺山北侧围垦(一期)工程位于宁波市镇海片区围填海项目范围内,处于宁波平原的东北部,杭州湾南岸出海口,距镇海区城区约6~8km°东濒灰鳖洋大海,北邻慈溪,南近金塘大桥,距镇海城关街道约8km本项目位于宁波市镇海区泥螺山北侧围区内,泥螺山北侧围区北部海域,涉及的历史围填海图斑编号330211∙0001、330211-0002、330211-0038、330211-0042›330211-0050o图2.1・1项目位置图2.LL2项目海域现状根据项目海域实地勘察和测量,本项目位于泥螺山北侧围区内,受已建泥螺山北侧围区海堤阻隔与外侧海域无水体交换,无潮流场水动力,基本丧失海域自然属性项目所在区域内西边地势相对较低、东边相对较高由于项目所在围区内有已纳入土地管理区域,故本项目被分为2个路段现场勘察表明,本项目下穿杭甬复线,项目东侧为镇海泥螺山北侧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公益性用海(泥螺山北侧围垦一期工程东堤)、大件临时码头,南侧为二线海塘,北侧为镇海泥螺山北侧区域建设公益性用海(道路)。
2.1.2 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1)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海龙路(二线海塘~大件临时码头)工程;项目性质:公益性;建设单位:**公司;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泥螺山北侧围区内,海龙路(二线海塘~大件临时码头)工程为区域内规划东西走向的道路,西起二线海塘,东至大件临时码头2)建设内容与规模本项目为海龙路(二线海塘~大件临时码头)工程,海龙路(二线海塘~大件临时码头)工程位于宁波石化开发区,西起二线海塘,东至大件临时码头,道路全长约全长约2.56千米道路分为海龙路(二线海塘〜围垦路)段和海龙路(围垦路〜大件临时码头)段两部分,其中海龙路(二线海塘〜围垦路)段为与围垦路共线段,建设标准为城市次干路;海龙路(围垦路〜大件临时码头)段为城市支路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桥梁工程、管线工程、景观工程、照明工程2.2 平面布置和主要结构、尺度2.2.1 道路工程本项目道路路线严格遵照规划线位走向,根据规划,交通性道路重点强调机动车道的快速、通畅和足够的通行能力海龙路(二线海塘〜大件临时码头)工程道路标准横断面形式布置如下:海龙路(二线海塘〜围垦路)标准横断面宽24米,海龙路(围垦路〜大件临时码头)标准横断面宽20米。
2.2.2 桥梁工程本工程共新建桥梁2座,自西向东编号依次为1号桥、2号桥1号桥桥梁横断面宽24m,2号桥桥梁横断面宽20m2.2.3 排水工程海龙路(二线海塘〜围垦路)近期只实施雨水管及排水沟;其他管线近期不予实施海龙路(围垦路〜大件临时码头)仅实施排水沟,其他管线暂不实施2.2.4 照明工程及景观工程(1)照明工程道路两侧设施带设单挑LED路灯,二线海塘〜围垦路段路灯采用双侧对称布置的照明方式围垦路〜大件临时码头段采取封闭管理,不设置路灯2)景观工程本项目中海龙路(二线海塘〜围垦路)段为城市次干路,考虑远期设置设施带,用于放置路灯、道路标识牌,景观工程主要设计为设施带内满铺马尼拉混播黑麦草2.3 施工工艺和方法2.3.1 道路施工工艺和方法(1) 一般路基填筑路基采用宕渣填筑,采用水平分层全断面填筑方法施工,逐层向上填筑,不同填料分层填筑路基填筑采取挖、装、运、摊、平、压的机械化流水作业2)水泥稳定碎石层施工工艺流程:准备下承层T施工放样f备料T摆放和摊铺水泥~拌和(干拌)f加水并湿拌一整形一整平和轻压f碾压一接头和调头处的处理f养生3)钢筋混凝土面层施工工艺流程:测量放线一模板制作、安装一钢筋加工、安装一混凝土搅拌一铺筑混凝土一混凝土振捣、整平一混凝土抹面一养生一切缝、清缝、灌缝2.3.2 桥梁工程施工工艺和方法下部桩基施工一下部墩台施工一盖梁施工一上部结构施工235施工人员、设备和进度安排根据工可报告及项目整体布局和工程量,本项目施工期约12个月。
2.4 项目用海申请情况项目名称:海龙路(二线海塘~大件临时码头)工程用海性质:公益性用海类型和用海方式:用海类型:交通运输用海(一级类,编码:3)——路桥用海(二级类,编码:34);用海方式:填海造地(一级类,编码:1)——建设填海造地(二级类,编码:11)用海面积:海龙路(二线海塘~大件临时码头)工程用海总面积为3.4552公顷,分为2宗海,其中路段1用海面积1.5399公顷,路段2用海面积1.9153公顷项目用海期限:40年2.5 项目用海必要性251项目建设必要性(1)项目建设是实施宁波石化开发区的一个重要部分2021年底之前大件运输主要通过临时大件运输通道完成,但随着杭甬复线匝道桥梁板的架设,临时大件运输通道净空已无法满足大件通行需要该项目的建设将解决大件运输净空不足问题,切实保障湾塘新区、湾塘新区北片开发建设中的大件运输需求;符合镇海区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片区控规,对完善区域路网,加快泥螺山围垦一期开发建设,促进园区经济社会发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2)项目建设是镇海区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片区内现状用地主要包括浙能动力中心与在建的浙能动力中心分输站、**终端站,总用地面积约20公顷,其余部分为空置地,规划道路均未建成,仅存在部分临时道路供已建成地块项目出入。
海龙路(二线海塘〜大件临时码头)的建设,将与围垦路共同串联宁波石化区、新材料科技城北区(贵驷片区)、镇海新城、新材料科技城(高新区)、东部新城,将促进大东部区域、甬江两岸联动发展,这一区域地位的改变推动该地区各类要素的流动和集聚将口益频繁市政设施供给是镇海乃至宁波经济增长的基础,道路修建的国民经济效益十分突出因此,道路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己是势在必行3)项目建设是完善大件物流运输路网的需要大件货物具有不可拆卸解体性,具备超长、超宽、超高、超重的鲜明特征如工程机械、电力设备、化工设备等聚重物资,是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资源大件运输在整个道路运输的过程中,会对其他车辆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而且道路上面的一些指示标牌、道路两旁的电线杆或者是摄像头全部都会妨碍运输车辆的行进故建设海龙路,连接大件货运码头与滨海路,是完善大件物流运输的路网结构,保障湾塘片区对外的交通需求4)项目建设是推进城市化发展战略的需要宁波石化开发区的发展目标是,营造一个高科技产业和支柱产业相对集聚、生产与生态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世界一流的国家级产业基地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先完善区域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海龙路工程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也是全面落实宁波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扩大规模、完善功能、美化环境、提高品味”推进城市化发展战略主要任务的重要举措。
252项目用海必要性按照自然资源部《关于进一步明确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有关要求的通知》,在确保建设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前提下,需要加快对未利用的围填海区域进行开发利用本项目位于泥螺山北侧围区内,属于海域范围本项目道路建设属基础设施,一方面是对存量围填海的有效利用,另一方面其建设有利于落实城市规划、完善该围涂区路网结构,保障该区域各类项目的建设,带动周边存量围填海使用且项目用海对海洋生态资源基本无影响,对海域主导功能不会造成限制影响综上所述,本项目用海是必要的3项目所在海域概况3.1 自然环境概况3.1.1 气候气象本项目所在的宁波市镇海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春季温凉,夏季晴热湿润,盛行东南风,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干燥,盛行西北风因受冷暖空气交替影响,本区天气变化较复杂,灾害性天气比较频繁3.1.2 海洋水文海洋水文资料引用**单位编制的《镇海**夏季水文测验技术报告》、《镇海**冬季水文测验技术报告》图3.1,潮流测站布设示意图实测潮汐变化具有相当一致的规律,即同步一个月内,均出现两次大潮和两次小潮;而在同一个太阴日内,又出现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呈现明显的半日潮特征。
3.1.2.2 潮流本海域夏、冬两季潮流流场格局变化不大,观测数据一致性较好,观测结果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①实测最大流速极值工程水域潮流较为强劲②实测最大流速的平面分布测区位于杭州湾南岸灰鳖洋海域内流场受地形起伏、岛屿分隔、金塘水道等因素的影响,各测站流速分布有所不同③实测最大流速的垂向分布测区流速具有明显的垂向分布特性,总体上以表层为最大,由面层向底层逐渐减小④实测最大流速随潮汛变化实测最大流速随潮汛有着明显的变化规律,即大潮期间,实测最大流速最大、中潮次之,小潮最小⑤实测最大流速对应的流向测区潮流呈往复流形态⑥余流测区水域余流较大,余流的流速值随潮汛变化而变化,总体上表现为小潮大于大潮;垂向上余流值总体上也是表现为表层大于中层,中层大于底层;测区平均余流整体上表现为大潮期间余流多指向涨潮流方向,小潮期间余流多指向落潮流方向3.1.2.3 波浪工程区及其附近没有波浪实测站,根据杭州湾滩浒、镇海外游山等波浪观测资料,杭州湾内以风浪为主,南岸因受外海偏北向浪影响,涌浪比例增大3.1.2.4 含沙量①含沙量随涨、落潮变化大潮期间,测区垂线平均含沙量部分站位总体上表现为涨落平衡,部分测站涨潮含沙量较落潮略大,其余测站皆表现为落潮含沙量要高于涨潮含沙量。
中潮期间,落潮含沙量较高的优势明显减弱,部分测站已逐渐转为涨潮含沙量占优的趋势小潮期间,测区以涨潮含沙量高于落潮含沙量为主要趋势,但由于小潮含沙量整体较小,因而实际上小潮期间的涨落潮含沙量差异并不大②含沙量随潮汛变化测区含沙量在大潮期间最大,中潮次之,小潮随着潮动力的减弱,含沙量最小3.1.2.5 粒度(1)悬浮颗粒分析根据调查结果,测区各垂线的样品悬浮体类型为极细粉砂和细粉砂从中值粒径随特征时刻变化来看,总体上以涨、落急时刻较大,涨、落憩时刻较小为主要特征对同一测站来说,大潮期间,各特征时刻中值粒径差异较为明显;中潮期间,差异逐步减小;小潮期间,差异进一步减小,各特征时刻的悬沙中值粒径基本趋于一致2)底质粒度分析测区海底表层沉积物的物理特征多呈黄灰色,软的,弱粘性夏季,测区海底表层沉积物主要类型为粉砂质砂,其次为粘土质粉砂类型3.1.3地形地貌与冲淤演变3.1.3.1 地形地貌本项目东侧毗邻的灰鳖洋海域海底地形总体呈西高东低,七姊八妹列岛以南至甬江口七里屿以北区域海床宽阔平坦,该海区地貌形态主要为潮流冲刷槽、边滩和水下浅滩1.1.2 2冲淤情况1928〜2002年间,以甬江口为界呈现东部微冲、西部微淤,甬江口以南的金塘水道整体呈冲刷态势;2002〜2011年间冲淤面貌与1928〜2002年东部微冲、西部微淤相比,10年间灰鳖洋海域呈大面冲刷态势;2011〜2015间冲淤面貌与2002〜2011年普遍冲刷相比,4年间,随着镇海第四代海塘逐渐形成,泥沙在边滩沉积,工程所在区域呈微淤态势,淤积幅度相对较大,可能是前期2011年冲刷幅度较大,大冲之后产生大淤。
中部海域发生冲刷,东部海域有冲有淤,以冲刷为主1.1.4 工程地质及地震本项目地质勘查资料引用2018年浙江**咨询有限公司编制的《宁波市镇海区潞浦大河北岸提标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场区附近无中强地震活动,亦无现代活动断层分布,属构造稳定地段根据初步勘察结果项目所属工程场地经过地基处理后可以满足项目建设,从构造活动性和地震活动性分析,本区的区域稳定性均属稳定区适宜建设3.2 海洋环境概况本项目海洋环境调查资料引用宁波市**中心2020年编制的《宁波市镇海区新泓口东侧春季航次海洋环境调查专题报告》《宁波市镇海区新泓口东侧秋季航次海洋环境调查专题报告》★水SL沉出物.生物、渔业货源於位.水戢'沉枳擦・生物站位▲水鼻站位/潮向俯司式新面=∙0.g・oc-Γ0.0.ħ^.0.β.A图例-rote-⅛Ko.0-.0C生物站位▲水原站曲图例“3.91•国士倒屈带调置断百水前、沉积物、α∙obI・Rwbh.Rw3b∙R图3.2-1海洋调查站位布设图3.2.1 海水水质2020年春季,各站位水体中PH值、油类、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活性磷酸盐、铜、铅、锌、镉、汞、碑、格含量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水体中的无机氮均超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2020年秋季,各站位水体中PH值、油类、溶解氧、化学需氧量、铜、铅、锌、镉、汞、碑、格含量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水体中的无机氮与活性磷酸盐含量均超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3.2.2 海洋沉积物2020年春季,沉积物中的有机碳、油类、硫化物、总汞、碑、铜、锌、铅、镉、总格浓度均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海域沉积物质量良好3.2.3 生物体质量由于春季该海域渔业资源和潮间带生物中没有采集到足够量供检测分析用的生物体,本次只对秋季航次的海洋生物体质量进行分析秋季,鱼类和甲壳类中石油类符合《第二次全国海洋污染基线调查技术规程》中的标准,总汞、锌、镉、铅、铜指标符合《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程》中的相应标准,生物体质量均符合《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程》和《第二次全国海洋污染基线调查技术规程》的相应标准3.2.4 海洋生态浮游植物:2020年春季:鉴定该海域浮游植物包含硅藻、甲藻、绿藻,浮游植物种类多样性中,均匀度一般;2020年秋季鉴定该海域浮游植物包含硅藻、甲藻、蓝藻、绿藻、黄藻,浮游植物种类多样性中,均匀度一般浮游动物:2020年春季鉴定该海域浮游动物和浮游幼体包含水蝗水母、管水母、栉水母、毛颗类、介型类、枝角类、槐足类、虾类、端足类、磷虾类和十足类,该海域浮游动物密度一般,生物量和丰富度指数中,种类多样性高,种类分布较均匀;2020年秋季:鉴定该海域浮游动物和浮游幼体包含水蛇水母、栉水母、毛颗类、介型类、枝角类、税足类、糠虾类、端足类,该海域浮游动物密度一般,生物量和丰富度指数中,种类多样性中,种类分布较均匀。
底栖生物:2020年春季,鉴定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包括多毛类、软体动物、甲壳类、鱼类和纽形动物,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密度低,生物量、多样性和丰富度一般,种类分布均匀;2020年秋季,鉴定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包括多毛类、软体动物种和纽形动物,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密度低,生物量、多样性和丰富度一般,种类分布均匀潮间带生物:2020年春季鉴定该海域潮间带生物包括大型海藻、多毛类、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鱼类、纽形动物、星虫潮间带生物密度高,生物量一般,种类多样性高,丰富度低;2020年秋季鉴定该海域潮间带生物包括大型海藻、多毛类、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鱼类、腔肠动物、纽形动物、星虫,潮间带生物密度高,生物量一般,种类多样性中,丰富度低3.3 自然资源概况本项目周边海域主要有滩涂资源、渔业资源、港口资源、旅游资源、岸线资源、航道资源等3.4 开发利用现状根据实地踏勘调查,本项目所在海域开发利用现状主要有围垦工程、海岸防护工程(标准海塘、水闸)、交通运输用海(跨海桥梁、码头)等本项目块海域周边开发利用现状图见图3.4-11)围垦工程及海岸防护工程宁波市镇海片区围填海项目位于宁波平原的东北部,杭州湾南岸出海口,距镇海区城区约6〜8km,包括泥螺山北侧围垦(一期)工程和新泓口围垦工程两个围填海项目。
1)新泓口围垦工程新泓口围垦工程(于2005年9月经宁波市发改委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2006年开工、2009年完工新泓口围区纳入宁波石化区行政范围,目前正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2)泥螺山北侧围垦(一期)工程泥螺山北侧围垦(一期)工程与新泓口围区相邻,以新泓口围区北堤(规划为海呈路)为界,泥螺山北侧围垦(一期)工程于2010年5月经国家海洋局批复镇海区泥螺山北侧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后组织实施,2011年开工、2014年完工,于2015年底通过竣工验收3)海岸防护工程海岸防护工程包括宁波市镇海新泓口围垦工程海堤、镇海泥螺山北侧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公益性用海以及沿海排涝水闸主要有宁波市镇海区海浦大闸防护堤坝工程、宁波市镇海区新泓口水闸外移工程2)跨海桥梁D金塘大桥:西起宁波市镇海区新泓口,跨越灰鳖洋,东至舟山市金塘岛沥港镇,金塘大桥按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2)杭甬高速复线宁波段一期工程:杭甬高速复线宁波段一期工程包括东段和西段,新建六车道高速公路3)码头本项目所在海域周边码头主要有大件临时码头、浙能镇海**搬迁改造项目配套码头工程等4)海底**工程本项目所在海域主要有舟山联网**工程、舟山看山至宁波镇海**工程、舟山市大陆**一期、二期和三期工程、宁波一一舟山**工程(镇海段)、舟山**接收及加注站连接项目**工程。
5)工业用海本项目所在海域主要有舟山**工程、镇海**配套送出工程、浙能镇海**搬迁改造项目厂外**配套工程、浙能镇海**送出工程、镇海炼化**工程6)其他本项目所在海域周边其他开发利用现状主要有部分镇海泥螺山北侧区域建设公益性用海(道路)、期货交割库项目、镇海内贸集装箱物流基地项目、物流配送中心项目、镇海库房区项目、镇海运输物流基地项目、浙能镇海**搬迁改造项目、镇海**迁建项目配套设施项目已纳入土地管理Q亍段《i化”清技未开发Khi点处理81:州:2)MI刘龙・山上(域Itn州亮及W公α件网亮:3)宁盘市湖Xl人同的Tit蜩!.WS杭KA速戈线/浦”・域极线IlW5)大件性时H失6)宁破系山•♦工忖《麻胃履)7:脩海海方用T.亳住女及海壮女■«IIhLfVINK界「枝斑膜H⑻供力“肥«送出EW«“技塔)9 Huy∙•配鹏送出工男・L核林10 ⅜dιKK∙∙EWIlj余眩3■土改电原H配长码义工程用*ntmw∙÷三WrtaMH∙∙rιvJi潜能他”蜒江改立欢H厂外8配套l:WM*ttκw∙<三dΛiδ*tυ‹f∙∙∣LfcLWI&煮就W为”送出工W«♦♦帙塔及・TJi!R∙Th>MM海修化液化erW(C佚塔及施Lifi碑.Tfτ>8梅州规地K环找加,32%(械函“速女线)'i∙MftJWEΛ《*窝相)附植州河地W环线并打M94(杭曲“速出怪)亍穗及∣WLW(ii1:««)仲寿山∙•按软及加注补修检片11。
1:W»♦山市大修“Jwrtt寿山田大阳“:mr«»宇波市*“斯祖”修0L**处23粒过用地K跳Nt/波H化M济植未押发1«酬破修施肥LfV苏新βt∙j•波修界动力中心个坎海LW2«”小故陶金堆场就假价”,猊项11W脩海Xai源”朱网K焕鬼食道路1:»《州以点稀>口新日用山nx北通道劾.M∙*rwarmΛM/山希山七〒波锹*∙∙EWSD音山西大砧”朝r用(修源代金5玛孜)M•山I(M8工枚I*“线耐,*布比【《“处"厂配修frit£«M慎海区祭生”朱创M焕配长逆跻IW(湍海朱晞)3$⅜ι!ι∙Mt4Xa叔#册189出让区境<<情看漏出20号也让区快公植削《沈・山戈倒K城建设用*现以公InI H:门色MAAt总的JV4城图3.4-1项目海域附近开发利用现状图4项目用海资源环境影响分析4.1 项目用海环境影响分析4.1.1 项目用海对海洋水动力及冲淤环境的影响根据《宁波市镇海区泥螺山及新泓口围填海项目生态评估报告》,宁波市镇海区泥螺山及新泓口围填海项目前、后,各垂线潮流主流向呈束状分布,流矢相对集中,具有明显的往复流特征,各垂线大、中潮的落潮流速均大于涨潮流速,表层流速大于底层,总体而言,海域整体流态基本不变。
本项目施工是在泥螺山北侧围区内部进行的,泥螺山北侧围区海堤于2014年完工,己合拢多年,受已建海堤阻隔作用与外侧海域无水体交换,本项目不涉及在围堤外侧新建涉海构筑物,项目建设不会对海堤外侧海域水文动力环境产生影响4.1.2 项目用海对冲淤环境影响分析根据《宁波市镇海区泥螺山及新泓口围填海项目生态评估报告》,泥螺山及新泓口围填海项目对附近海域地形地貌及冲淤环境产生的影响范围在4km之内,主要引起南北堤外近区淤积,对外侧海域的影响不大根据数模计算泥螺山及新泓口围填海项目建设使得工程邻近区域内潮间带面积增加约705.64公顷本项目后续施工是在泥螺山北侧围区内进行的,泥螺山北侧围区海堤于2014年完工,已合拢多年,其所在的镇海区岸线格局已基本定型,本项目不涉及在围堤外侧新建涉海构筑物,项目后续施工既不会影响现有岸线形态,也不会对外海海床冲淤产生影响因此,项目后续施工不会对围区外部海域冲淤环境造成影响4.1.3 项目用海对水质和沉积物环境影响分析4.L3.1宁波市镇海区泥螺山及新泓口围填海项目对水质和沉积物影响评估结论根据《宁波市镇海区泥螺山及新泓口围填海项目生态评估报告》,泥螺山及新泓口围填海项目对生态环境未造成严重破坏,工程前、后水体的主要污染物均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工程项目后工程附近海域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不满足三类功能区标准,两项指标质量略有下降。
围填海工程本身不产生污水,仅在施工过程中会生成大量的悬浮泥沙,并有一定的生活污水排放,但是通过合理的污水集中处理等环保措施,影响是局部和暂时的,工程结束后对附近海域的影响就会逐渐消失围填海工程没有引起海水水质恶化泥螺山及新泓口围填海项目实施前后海域附近沉积物质量变化不大,总体达到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4.1.3.2项目用海对海水水质和沉积物影响分析本项目建设对海域水环境、沉积物的影响主要是施工期1)施工期影响分析废水:本项目施工期主要水体污染影响因素为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废水主要为道路开挖、填方等阶段降排水、冲车水、混凝土养护水及路面清洗水,主要污染物为泥沙悬浮颗粒和矿物油同时施工人员也将产生生活污水施工期废水悬浮物含量高,施工机械冲洗废水含油泥沙和废油,需修建简易沉淀隔油池,经沉淀隔油后,循环利用,不得任意排放施工过程建筑材料、填方(如砂石、石灰、混凝土、废砖、土石方等),如不妥善放置,遇暴雨冲刷会进入沿岸海域,影响水质,因此应建临时堆放棚;近海岸的材料堆放场、挖方、填方四周应挖截留沟,以尽可能减少对沿岸海域的影响,截流沟废水汇入简易沉淀池生活污水是工程建设期主要水污染源施工期施工人员生活污水量虽然较小,但如直接排放,会造成局部水体污染。
因此,施工期在施工场地采用移动式污水处理设施,进行统一收集运走,禁止直接排向外海固废:工程施工期间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部分废弃建筑材料和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施工单位应规范运输,不要随意洒落,也不得随意倾倒建筑垃圾,制造新的垃圾堆场工程施工垃圾应集中堆放,且应以蓬布等遮盖,周围挖截留沟,定时清运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统一存放,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定时清理综上所述,经过处理后的施工期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对周边海水水质和沉积物环境不会产生影响2)营运期影响分析本项目营运期间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主要有废水和固体废物废水主要为路面冲洗水、雨水,道路设置路面排水系统,将路面雨水引至城市雨水管网,不会直接排入围区内水系以及外侧海域,不会对水环境造成影响固体废物来源于车辆、行人丢弃的垃圾、废弃物,车辆撒落物,以及道路两侧绿化带植物的残枝落叶在道路沿线设置桶装垃圾收集点,同时,配备环卫工人每日定时清扫植物落叶,专人收集后负责清运到垃圾站,由环卫部门进行清运综上可知,营运期间落实以上措施,本项目产生的废水和固体废物对海堤外侧的海水水质和沉积物环境不会产生影响4.2项目用海生态影响分析421项目用海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4.2.1.1 宁波市镇海区泥螺山及新泓口围填海项目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评估结论根据《宁波市镇海区泥螺山及新泓口围填海项目生态评估报告》,从工程前后(2005年秋季到2021年秋季)的生态调查资料对比结果来看,2021年秋季浮游植物细胞密度较大。
多年主要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和琼氏圆筛藻,多样性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工程项目后,浮游动物种数有所增加、密度及生物量波动变化,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有所增加大型底栖生物种数、栖息密度、生物量均波动变化潮间带生物栖息密度和生物量降低,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未有明显变化围填海永久占用潮间带生物生存空间,造成围填海区潮间带生物灭失泥螺山及新泓口围填海项目位于甬江口西侧大约8km处的近岸边滩,没有淡水注入,并非典型的鱼类产卵场,觅食场,不是越冬场,并非传统的渔业养殖和捕捞区,因此围填海工程对工程附近的鱼卵仔鱼影响本身不大4.2.1.2 项目用海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本用海项目位于镇海泥螺山北侧围区内,受已建海堤阻隔作用与外侧海域无水体交换在落实环保措施的前提下,施工废水、固废不外排入海,项目实际施工不会对围区外侧海域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由于宁波市镇海区泥螺山及新泓口围填海项目永久占用潮间带,导致围区范围内潮间带生物全部消亡,本用海项目在泥螺山北侧围区内进行道路工程建设,施工期和营运期间采取必要的安全环保措施,做好废水、固废的收集处理工作,不直接排海,对附近滩涂生物的生境不会产生影响。
4.2.2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害评估围填海工程实施使得海洋生态系统各方面均发生了极大变化,包括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功能和过程海域的生态系统类型由滩涂生态系统,逐渐转变为陆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工程实施前的潮间带生物、底栖生物为主的海洋生物,逐渐演变为以蚂蚁、老鼠、昆虫、绿植等为主的陆生生物相应的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也将损失,主要包括海洋供给、海洋调节、海洋文化、海洋支持等服务功能,这些分别对应着人类对生态系统的4个基本用途,即提供物质资源、分解废弃物、满足精神需求和满足生存需求本项目位于泥螺山北侧围区内,项目建设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局限在项目海域区域附近小范围区域,对海域整体大范围的生态系统无明显影响因此,项目用海实施造成的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害评估参照《宁波市镇海区泥螺山及新泓口围填海项目生态评估报告》相关内容进行计算泥螺山北侧围区面积为789.35公顷,造成的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失价值为1883.21万元/年,其中本项目用海面积3.4552公顷,根据本项目用海面积与泥螺山北侧围区面积占比计算得到,项目用海建设实施造成的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约为8.24万元/年。
4.3 项目用海资源影响分析4.3.1 对岸线资源的影响分析根据《浙江省海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泥螺山北侧围垦(一期)工程海堤属于镇海区岸段,管控类别为优化利用和可围填海本项目用海利用围区内已围滩地,不涉及占用岸线进行围海开发或填海造地等,对该处岸线资源没有影响4.3.2 对滩涂资源的影响分析在泥螺山北侧围区和新泓口围区围填海工程实施前,该区域属于滩涂滩涂资源具有气候调节、洪水防护、生物繁殖栖息、营养盐循环、自净能力、养殖等功能围涂工程已实施多年,本项目实施对滩涂资源的损耗主要体现在历史存量围填海的建设上,用于本次道路建设的历史存量围填海造成的滩涂资源减少3.4552公顷4.3.3 对生物资源的影响分析本用海项目位于泥螺山北侧围区内,因此本用海项目实施造成的的海洋生物资源损失评估参照《宁波市镇海区泥螺山及新泓口围填海项目生态评估报告》相关内容进行类比计算泥螺山北侧围区评估用海面积为789.35公顷,其中本用海项目占用面积为3.4552公顷,根据本项目用海面积与泥螺山北侧围区面积的占比进行类比估算,得到本项目用海造成的鱼卵、仔鱼、游泳动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潮间带生物、底栖生物永久损失量分别为0.44X105个、0.22X106尾、6.37kg>0.36×1012cells>0.34×109φ›10.75t.0.06to根据《宁波市镇海区泥螺山及新泓口围填海项目生态评估报告》,泥螺山北侧围区实施造成的海洋生物资源损害总额为4473.91万元,根据面积占比估算得到本项目建设实施造成的造成的海洋生物资源价值损失为19.58万元。
4.4 项目用海风险分析项目实施可能产生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不均匀沉降、地基失稳等工程自身的风险根据项目所在海区的工程地质勘查资料,用海区的工程地质以淤泥及淤泥质粘土为主,在上部加荷条件下,因各组成部分的压缩性不同和地基土层的性质差异,可能引起场地不均匀沉降,导致地基失稳,使用海区及附近建(构)筑物受损2)台风、风暴潮风险本项目在围堤已经合拢多年的泥螺山北侧围区内建设,海堤具有高标准的防潮御台功能,但超标准的台风及风暴潮一旦发生,高潮位引发的海潮将入侵出项目所在的围区,且浪潮袭击海堤,海堤一旦缺口,有可能造成溃堤事故,导致构筑物失稳,危及生产人员的生命安全3)交通运输事故风险本项目进入营运期后,可能发生交通运输事故,尤其是危险品运输的车辆行驶时因违章操作或防护不当等原因引发的交通事故,应做好交通事故应急预案,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危险品事故处置体系,快速高效的实施危险品事故抢险工作5海域开发利用协调分析5.1 项目用海对海域开发活动的影响本项目位于泥螺山北侧围区内,围垦工程东堤、北堤已经建成,项目用海与外海水体交换较弱,对外侧海域的水动力、海床冲淤基本不会产生影响,对围区外的海域开发活动不会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本项目用海对海域开发活动的影响仅体现在项目用海所在围区内的开发活动。
5.1.1 对**设施的影响分析(1)镇海**站配套送出工程(**铁塔)镇海**站配套送出工程部分铁塔位于本项目南北两侧,最近距离约125m,不在铁塔保护范围内,施工车辆也不会进入铁塔保护范围,不会对该项目造成影响2)舟山**工程舟山**工程铁塔部分位于本项目南北两侧,本项目与铁塔最近距离约186m,距离较远,本项目用海不在铁塔保护范围内,施工车辆也不会进入铁塔保护范围,不会对该项目造成影响5・1.2对镇海泥螺山北侧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公益性用海的影响分析(1)对镇海泥螺山北侧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公益性用海的影响分析本项目位于泥螺山北侧围区内,道路建设北侧与镇海泥螺山北侧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公益性用海海堤相连接本项目设计上需做好与海堤的连接工作,施工期间,施工车辆往来于海塘,施工机械和车辆在海塘附近施工时,也可能对海塘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根据《浙江省海塘建设管理条例(2015年修正)》“一至三级海塘的管理范围为塘身以及迎水坡脚起(有镇压层的从镇压层的坡脚起,下同)向外延伸七十米,背水坡脚起向外延伸三十米;确需在海塘工程管理、保护范围内修建跨堤、穿堤、临堤的码头、涵闸、桥梁、船闸、渡口、管道、缆线等建筑物和其他设施的,必须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因此,本项目施工前需取得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由于该海塘己进行公益性用海登记,为了避免权属重叠,本项目确权范围需与海塘的公益性用海登记范围无缝衔接,并征得用海主体的同意2)对镇海泥螺山北侧区域建设公益性用海(道路、河道及护岸)的影响分析目前泥螺山北侧围区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方案已经开始报批,按照处理方案,己批公益性道路、河道注销后,根据规划重新报批用海本项目拟建设道路穿越公益性登记的道路范围,项目红线依据《镇海区泥螺山围垦区(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本项目将在镇海泥螺山北侧区域建设公益性用海(道路、河道及护岸)注销后再进行报批,对该公益性登记项目无影响3)对镇海区泥螺山北侧区域建设用海堤坝公益性用海的影响分析镇海区泥螺山北侧区域建设用海堤坝公益性用海即目前正在使用交通隔堤,为临时大件运输通道本项目东侧部分路段设计与镇海区泥螺山北侧区域建设用海堤坝公益性用海相交,本项目道路建设需征得镇海区泥螺山北侧区域建设用海堤坝公益性用海用海主体的同意为了避免权属重叠,本项目确权范围需与镇海区泥螺山北侧区域建设用海堤坝公益性用海登记范围无缝衔接项目施工机械、建筑材料运输需经过镇海区泥螺山北侧区域建设用海堤坝公益性用海进入工程区,为了避免对道路造成影响,本项目建设、施工单位需做好管理工作,禁止运输车辆超载和超速作业,做好材料覆盖,避免材料散落等工作。
在做好施工车辆管理和道路安全管理工作的情况下,项目建设对施工材料所经过道路无影响5.1.3 对杭州湾地区环线并行线G92N(杭甬高速复线)宁波段一期工程(镇海段)影响分析本项目部分道路下穿杭州湾地区环线并行线G92N(杭甬高速复线)宁波段一期工程(镇海段),项目红线内无杭甬高速复线一期工程桥梁工程桩基,与杭甬高速复线一期工程之间净空高度超过16m,能够满足大件运输要求由于两者用海范围部分重叠,需要进行立体确权因G92N(杭甬高速复线)宁波段一期工程目前正在施工,与本项目存在交叉施工的问题,本项目施工期间需合理安排工期本项目施工期间,材料运输车辆会往来于大桥桥下,需做好防护措施,避免对大桥造成影响项目施工前需征得用海主体同意5.1.4 对杭甬高速复线澹浦互通连接工程的影响分析杭甬高速复线'懈浦互通连接工程位于本项目北侧,最近距离约70m,且本项目与杭甬高速复线溜浦互通连接工程不交叉重叠,施工材料运输也不会经过该项目在控制好施工区域前提下,本项目施工对杭甬高速复线溜浦互通连接工程无影响5.1.5 对镇海海岸带生态修复及海塘安澜(一期)工程围区养护栈道项目的影响分析镇海海岸带生态修复及海塘安澜(一期)工程围区养护栈道项目申请用海时预留规划大件专用通道宽度12米,由于控规调整等因素,现规划通道宽度20米,故已建设养护栈道与大件专用通道工程重叠。
为保障大件专用通道工程的建设,镇海海岸带生态修复及海塘安澜(一期)工程围区养护栈道项目与大件专用通道工程重叠部分进行退让变更,使养护栈道项目与本项目规划红线无缝衔接本项目需确保与养护栈道项目无缝衔接,施工期需要做好对养护栈道的保护工作5.1.6 对大件临时码头的影响分析大件临时码头位于泥螺山北侧围区东堤外,为临时货运码头,主要服务于镇海园区的大型设备滚卸本项目建成后连接泥螺山北侧围区东堤并直通大件临时码头,能拓宽运输通道,保障大件设备运输的交通需求,有利于缓解陆上交通的压力,有利于大件临时码头的货物运输,对该项目无影响利益相关者是指受到项目用海影响而产生直接利益关系的单位和个人凡是由于本项目建设对附近其他开发活动产生影响的相关方,均界定为本项目的利益相关者由5.1节分析可知,本项目的利益相关者主要为周边己确权或公益性登记的项目,详见表5.2-1o表5.2“利益相关者情况表序号相关开发活动利益相关单位相对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