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教学设计张玉锦一、 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刘禹锡的一篇文章 —— 《陋室铭》师板书课题、作者)(一)、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请周林浩同学为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刘禹锡是唐朝著名的诗人, 在朝廷担任监察御史职务 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到安徽和县当了一名小小的通判按朝廷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厅的房子 但是,和州县的策知县是个势利小人, 认为刘禹锡是被贬之人, 便故意刁难, 安排他到城南门外临江的三间小房子居住 对此,刘禹锡毫无怨言刘禹锡是唐朝有名的大诗人,文采非凡,他就根据住地景观写了一幅 “面对大江观白帆; 身在和州思争辩” 的对联贴在门上做贼心虚的策知县见之,甚为恼火,马上将刘禹锡移居别地,并把住房面积减去一半这次的房子面积虽然小了些,但是位于德胜河边,岸柳婆娑刘禹锡见此景色,更是怡然自乐于是,他又撰写了一幅对联: “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 ” 策知县闻讯后,下令撵刘禹锡搬到城中一间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破旧小房中居住半年光景,刘禹锡的“家”被折腾了三次他在愤激之中,有话如鲠在喉,倾吐为快,一气呵成,写成了《陋室铭》 ,并请柳公权碑刻竖于门外。
师结:周林浩的故事讲得声情并茂, 既向我们呈现了策知县势利小人的丑陋嘴脸,也让我们体会到了刘禹锡旷达的胸襟、 安贫乐道的情趣、高洁傲岸的节操其实这个故事也是《陋室铭》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在这里,需要提醒大家一个文言文学习方法 1. 借助注释、工具书、互联网,了解写作背景——年代久远、与作者、与文本碰撞、从而产生共鸣, 才有可能沐浴着古典文学的芬芳, 达到阅读文言文的最佳境界二)、出示学习目标: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大家一起来看一下1、课文熟读成诵2、疏通文意;识记文中“名、灵、乱、劳、德馨、鸿儒、之”等文言词语的用法;掌握“互文、宾语前置”等特殊句式的翻译方法3、 了解“铭”用韵、多用对偶的文体特点;领会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三)简介作者、解题1、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师补充:课外读背八首诗中, 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提示学生背诵《秋词》,其中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一反前人悲秋的寂寥,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秋高气爽里、 鹤飞冲天的动人景象, 从中我们不难体会诗人昂扬乐观 的生活态度和他作为一个读书人 诗情画意 的情怀这样的古典诗词,我们爱读、也爱品,从中也能汲取成长的力量,是吧。
可编辑修改 -2、 (看题目,陋室铭 ) 简介“铭”这种文体.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 后来演变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的特点——通常情况下都是用韵的师补充:通过预习,同学们都知道,本文押韵的字是:名、灵、青、 丁、经、形、亭;那么,韵脚就是: ing 二、初识陋室( 过渡语:本文只有 81 个字,却是“铭文”中的长者,下面就让我们步入时光隧道,跟随刘禹锡的脚步 初读课文, 踏上拜访陋室的旅程1、哪个同学愿意起来朗读一下课文?(吴婷婷)2、评价吴婷婷的朗读:读的好不好?好在哪?(字音正确、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停顿准确自然,重音把握准确、语速把握好—— 对,文言文的诵读,语速要慢,才能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语调呢?最后一句话是一个反问句,反问句要表达一种更肯定的语气,吴婷婷是不是这点处理得不太好啊那应该怎样读?吴婷婷再试读一遍?嗯,这样就好了咱同学自己试着用这种语气来读读再齐读一下! )(综合刚才同学们的分析, 老师总结了文言文学习的第二种方法 —— 2. 文言文诵读的方法——在准确流利、 口齿清楚、声音响亮、仪态大方的基础上,要把握好节奏、重音、语调、语速)3、[ 多媒体 ] 提醒学生注意一些生字的读音及朗读节奏4、师范读5、学生自读6、齐读7 、读了这多遍后,有没有能背过课文的同学? 试背(刘小策)。
8、这篇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韵律的美,除了因为这篇文章用韵了,还因为文章中有大量的对偶句你能找出文中的对偶句么?师结:看来“铭”这种文体,不仅用韵,还经常多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朗读和背诵时都要好好体会三、走进陋室(过渡语:在初步认识陋室的基础上,现在让我们走进陋室吧! )师讲解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文言文翻译是一种综合性练习, 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 又能提高咱同学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 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文言文翻译的步骤 ,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 再通读一遍, 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1、对照注释,小组自学,疏通文意小组内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做好标记2、学生质疑、解答安排两个同学质疑——姜飒之字的用法;赵佳琳互文 )刚才赵佳林提出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 文言文翻译要做到 “信、达、雅”三个字 “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 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 “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 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
“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 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可编辑修改 -针对互文,老师讲解文言文学习的第三种方法—— 3.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信、达、雅)3、在自学的过程中,再有没有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 1) [ 多媒体展示 ] 教师提醒学生要注意的词、句翻译;( 2)[ 多媒体展示 ] 教师针对 ○1词类活用(名作动 :名、灵;使动用法 :乱、劳);○2“之”字的用法 :主谓间不译 、宾语前置的标志 、代词 、结构助词“的”;○3特殊的句式 :互文和宾语前置 这三类文言现象重点讲解、强调老师讲解文言文学习的第四种方法—— 4.“文言现象” ——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一词多义等;还有倒装句式:宾语前置、壮语后置、定语后置都属于文言现象 )4、自背5、同桌对译6、找一组同学对译课文( 能否做到一个背,一个翻译? )四、感受陋室(过渡语: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用心感受陋室,从而把握文章主旨 )1、“陋室”简陋吗?(简陋)2、那么,主人是不是也认为陋室很简陋?(陋室不陋)3、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呢?(惟吾德馨)4、本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话?(斯是陋室,惟吾德馨)5、那么,作者是怎样通过“陋室不陋”来表现“惟吾德馨”的?(边引导边板书)景:—— 环境幽雅陋室不陋— 人:—— 交往高雅 }—德馨— 安贫乐道、事:—— 情趣清雅 高洁傲岸 板书↑ 设计托陋室之物言 → ○志6、“陋室”陋而不陋,这样陋而不陋的陋室,你喜欢吗?我们把 表现陋室不陋的这几句话齐背一下吧, 再一次感悟刘禹锡高尚的情操和不求闻达、 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文言文学习的第五种方法—— 5. 多背诵积累小而言之,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 汲取精神的养分; 大而言之, 做好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那是祖宗留给后人的最可宝贵的精神遗产 )7、陋室如此简陋,老师准备了一些简单的物品,同学们看看哪些适合摆在刘禹锡的陋室之中?我们把陋室装扮一下吧 1)文房四宝( 2)虎皮太师椅 (3)官府的公文 (4)佛经( 5)素琴 (6)锦衣玉食 ( 7)先秦诸子散文 ( 8)金碧辉煌的牌匾-可编辑修改 -师小结:看来,同学们理解了文章的内容,也体会了刘禹锡的志趣斗室一间,简陋异常,但有碧草青苔、知音相伴,琴瑟和鸣、怡然自乐,如此高山流水自在我心、与世无争物我相忘之境,正是刘禹锡所向往和追求的人生最高境界说到这里,老师还想再问问同学们,同学们都知道,古代读书人都是“三更灯火五更鸡”,他们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作毕生的功课来修为,把“立言、立德、立功”看成自身价值的最高体现;更有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范仲淹“不以为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襟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那么本文作者的“独居陋室,不闻丝竹声,不看案牍文”,是不是也是不足取, 或者是为现代人所批判的? 无力改变现实,只能“独善其身”。
同学们有自己的思考很好, 我们应该“择善而从、 不善而改”,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提升个人的思想境界,这才是文言文学习的最高境界五、课堂检测 (下发提纲,多媒体订正答案)六、课堂小结 (让学生谈谈收获)了解了“铭”这种新的文体、主旨句、体会了作者的志趣、理解了文意、 积累了一些文言文学习的方法 等说得好!你能说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积累了哪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呢?(多媒体出示) 文言文学习的方法1. 了解写作背景——年代久远、 与作者文本碰撞、从而产生共鸣,才有可能沐浴着古典文学的芬芳,达到阅读文言文的最佳境界2. 文言文诵读的方法——在准确流利、 口齿清楚、声音响亮、仪态大方的基础上,要把握好朗读的节奏、重音、语调、语速3.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信、达、雅4. 关注文言现象5. 多背诵积累 小而言之,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 汲取精神的养分;大而言之,做好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老师收获着同学们的收获;你有收获,就是老师最大的收获七、作业超市借助工具书、课外书籍 或者互联网,选做以下 拓展性 作业:A、了解更多的关于作者刘禹锡的生平、事迹、作品等。
B、搜集更多的优秀的铭文范例,体会“铭”的文体特点可编辑修改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 策划案计划书, 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可编辑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