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学:欧姆定律复习课教案、知识体系:r内容:公式:欧姆定律〈应用串联电路的特点并联电路的特点二、知识详解:欧姆定律I =U,公式变形 , R"伏安法测电阻原理公式: 判断电路故障广电流处处相等: 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电压分配于电阻的关系: 广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路之和: 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 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倒数之和: k电流分配于电阻的关系: 1、 欧姆定律是由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在 1826年通过大量的实验归纳出来的2、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跟导体两端的电阻成反比公式为:I = U/R,变形公式有: U = I R , R = U/I3、 欧姆定律使用注意:A、单位必须统一,电流用 A,电压用V,电阻用Q ; B、不 能把这个公式理解为: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因为电阻常规情况下是不变的4、 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额定电压;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叫额定电流;但是生活 中往往达不到这个标准,所以用电器实际工作时的电压叫实际电压,实际工作时的电流 叫实际电流5、 当电路出现短路现象(电路中电源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被接通的情况)时,根据I = U / R可知,因为电阻 R很小,所以电流会很大,从而会导致火灾。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1、根据欧姆定律公式 I = U / R的变形 R = U / I可知,求出了小灯泡的电压和电流,就可以计算出小灯泡的电阻,这种方法叫做伏安法2、 电路图:3、 测量时注意:A、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应该滑到电阻最大端; B、测量电阻 时,应该先观察小灯泡的额定电压,然后测量时使用的电压应该按照从额定电压依次降低测量C、可以将几次测量的结果求平均值,以减小误差4、 测量过程中,电压越低,小灯泡越暗,温度越低,因此电阻会略小一点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1、 对人体安全的电压应该不高于 36V,因为根据欧姆定律 I = U / R 可知,在电阻 不变的情况下,电压越高,通过人体电流就会越大,所以高压电对人体来说是非常危险的2、 我们不能用潮湿的手去触摸电器,因为人的皮肤潮湿时,电阻会变小,从而会增 大触电的可能性一般情况下,不要靠近高近带电体,不要接触低压带电体3、 雷电是自然界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对人来说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在有雷电现象 时,不要站在大树或其它较高的导电物体下,也不能站到高处4、 为了防止雷电对人们的危害,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让雷电通过 金属导体进入大地,从而保证人或建筑物的安全。
三、课堂巩固练习:(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1 •电视信号在天线上感应的电压约为 0.1 mV,合 V •经验证明, 只有 —的电压对人体来说是安全的. 家庭电路的电压为 V .家庭中常用的一种灯泡的电阻是1210Q,若用KQ作单位,可以写成 KQ .2. 如图7-21,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 R1 = R2 = R3 = 10 Q 要使R2、R3并联, 应闭合开关 ,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仁要使R1、R2串联,开关S1、S2应 (填断开”或 闭合”)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2;则I1 : I2 = S1O—1| 图 7-213•小辉同学用伏安法测导体的电阻,实验方案和操作过程均正确,两表的连接和示 数如图7-22所示.这个实验可以改进的地方是 ,你这样改的理由是4.某同学在用有两个量程的电压表 (0〜3V和0〜15V )测由两节干电池串联组成电 池组的电压时,记录的是 10V他出现错误的原因是 实际电压应是 5 .欧姆定律的表达式为 ,在电压U —定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 R越小,通过导体的电流I越 两个电阻Ri和R2 ( Ri> R2)串联接入电路中,通过Ri的电流 (填 大于” 等于”或 小于”)通过R2的电流。
6.某用电器的电阻是120 Q ,要使电路中的总电流的 1/5通过这个用电器,就跟这个用电器 联一个 Q的电阻;若要使用电器两端的电压是总电压的 1/5 ,则应跟这个用电器 联一个 Q的电阻.(二)、选择题(每小题 3分,共30分)1. 在进行家庭电路的装修时,如果不小心使白炽电灯灯座的两根电线相接触,闭合 开关接通电源,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 )A .电灯的灯丝被烧断 B.电灯正常发光C.电灯发出暗淡的光 D.保险丝熔断2. 小强同学在探究串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中,按图 7-23连接好了电路,合上开关S后,发现两灯均不发光.为检测出电路故障, 他将电压表接到灯 L1两端来测量电压, 发现电压表有明显示数,而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则电路故障可能是( )C.电流表烧坏了 D.灯L1断路 @~ rO—I —A.灯L1短路 B.灯L2断路CIF S圉 7-233 •如图7-24所示,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科 M圈 7-24N端滑动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的变化 情况是(B .两表示数都变小D .电流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 (A .两表示数都变大C .电流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4 .白炽灯泡的灯丝断开后,可把断头搭接起来继续使用,这时灯丝的B.电阻变小,电流增大D .电阻和电流都减小)B.用灭火器灭火D.切断电源并拔打119火警但手边只有 4欧和10欧的A .电阻变大,电流减小C.电阻和电流都增大5. 发生电火灾后,产生应该做的是(A .用水灭火5欧的电阻一个,)B.将两个D.将两个 ”的实验时,C .用砂子灭火6. —位同学在做实验时,需要阻值为电阻各两个,则下列办法可行的是 (10欧的电阻并联起来10欧的电阻串联起来她将一只小灯泡与滑动变阻器A.将两个4欧的电阻串联起来C.将两个4欧的电阻并联起来7. 张弛同学在做用变阻器改变灯的亮度及开关串联后接在电源上,但闭合开关后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灯都不亮, 为了检查电路故障,她另取一只电压表将表分别与小灯泡、开关并联时,表的指针均不 动;将表与滑动变阻器并联时,表的指针明显偏转.则电路故障可能是( )A.电源没电了 B.小灯泡处开路C .滑动变阻器处开路 D .开关处开路8在表演台上某人声称具有特异功能'不怕电"他把灯泡接到家庭电路的两根电线上,灯光亮•取下灯泡后,他用双手同时抓住两根电线,并让别人用测电笔触其肌肤, 众人见氖管发光而瞠目结舌,对此某班同学展开讨论后形成以下观点,其中不正确的是( )A .这是伪科学的撞骗行为B •此人也许真有不导电的特异功能C •此人与大地之间一定有良好的绝缘D •他去抓两根电线前,零线被助手切断了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家庭电路用的保险丝是由电阻率大、 熔点高的合金制成B •用测电笔测电时,手不准接触笔上任何金属体C •只有低于220V的电压才是安全的•ID •螺丝口灯座的螺旋套,只准接在零线上10.有两个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 Ri、R2,它们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 I — U图线如图7-25所示.如果Ri、R2串联后的总电阻为 图线所在的区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R串,并联后的总电阻为A • R串在n区域,R并在川区域B • R串在川区域,C • R串在I区域,R并在n区域D • R串在I区域,R并,则关于R串、R并的I —UR并在I区域R并在川区域(三)、实验题(23分)1 • (13分)下图7-26是小明自制电子秤的原理示意图。
托盘、轻弹簧上端和金属滑 片P固定一起(弹簧的电阻不计)1)电路设计:要使电子秤能正常工作,下列电路连接正确的是( )A •点“1与点“ 2连接 B •点“1与点“ 3连接C •点“ 2与点“ 3连接 D •点“1、”点“ 2与点“ 3全部相连接⑵故障排除:小明在正确完成电路连接后闭合开关 S,改变托盘中物体的质量,发现电压表有示数.但始终不变,发生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A • Ro断路 B • R1短路 C .电压表短路 D .金属滑片P处断路⑶刻度调试:①调零在托盘中无物体时,使金属滑片 P处于R最上端•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零.②标度每次向托盘中增加 100g的砝码,在电压表指针所指位置的刻度盘上标出相应的质量值当将 1kg的物体放在托盘中金屑滑片 P刚好指在距Ri上端l/3处(如图7-26),请计算回答1千克”应标在电压表多少 伏的位置上?(电阻Ro=5 Q,电阻R1=15 Q,电源电压U=3.0V, 电压表的量程为 0〜3.0V)(4)继续改进:小明在标示电子秤刻度时,发现电子秤 的刻度与电压表的刻度有不同特点请说出不同之处 于是,他又开始了新的研究2. (10分)如图7-27所示,是王燕同学连接的测电阻 Rx的电路。
1千克图 7-26(1)电路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了,请你在接错的导线上打一个叉,并画出正确的连线2)在方框中根据改正后的电路画出电路图图 7-27(3)实验中测出了如下表所示的数据,其中第3次测量时电流表的表盘如图 7-28所示,请你读出电流值填在表格中电阻测量值 Rx =次数第1次第2次第3次电压(V)2 • 53 • 03. 5电流(A)1 • 31 • 5四•应用创新题(13分) 图7-281. (4分)在图7-29所示电路的适当位置, 标出表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符号, 并用 牛或•”标明正、负接线柱 O6R • L图 7-292 • ( 3分)现在,给你一只普通的滑动变阻器请你找到它的 1个缺点,并针对这一缺点找到改进办法3. (6分)图7-30中S是一个单刀双掷开关,刀扳到右边时 a、b两接线柱连通,刀扳到左边时,a、c两个接线柱连通图中标有 G的是电动机的符号请把图中的这些符号连成电路图使开关扳到左右两边时电 动机各用一个电源供电,而且流过电动机的电流方向相反从而使 其转动方向相反图 7-30(四)、计算题:果把灯泡接在7.5V的电源上,仍使灯泡正常发光,应给灯泡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2、如图7-31所示的电路,Ri=30 Q, R2=10 Q,开关S闭合后,电流表A的示数为0.4A , 求电源电压、通过 R2的电流和干路中的电流。
r— 1 卜图 7-31五、教学反思:六、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