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分解因式与互联网搜索教案设计

dax****eng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39.51KB
约11页
文档ID:156235213
分解因式与互联网搜索教案设计_第1页
1/11

教案设计者: 尚士超 学校: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周君令初级中学时间: 2012年3月7日 参赛者个人资料姓名尚士超学历本科性别女职称无任教学科数学教龄1年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周君令初级中学通讯地址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周君令初级中学13674062680邮编528308邮箱Shangshichao.chao@课题:分解因式与互联网搜索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1、面对学生:中学八年级2、学科:数学3、课时:1课时二、教学课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中学八 年级上册,43页《分解因式》三、教案设计理念互联网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简单而且快捷的通信与信息检索手段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致力研究如何使数学学科教学与互联网有效结合,引导学生搜索教学案例、课件、电子档案等数据以及多媒体资源资料(如文本、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教学软件等学习资源所以在进行《分解因式》教案设计时,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相信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四、教材分析基于学生在小学已经接触过分解因数的经验,但对于分解因式的概念还完全陌生,因此,本课时在让学生重点理解分解因式概念的基础上,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数学能力,如:类比思想,逆向运算能力等。

为准确地把握好教材内容,尤其要理解各种不同版本的教材内容上的异同,更有的放矢地进行教材重组,我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查阅与本课时相关的教案、说课稿、PPT、课堂实录视频等,如【百度搜索】教材编写说明【百度搜索】教案【百度搜索】课件【百度搜索】视频以便更准确地定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重、难点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 (2)认识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互逆关系,并能运用这种关系寻求因式分解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由学生自主探索解题途径,在此过程中,通过观察、类比等手段,寻求因式分解与因数分解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类比思想.(2)由整式乘法的逆运算过渡到因式分解,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3)通过对分解因式与整式的乘法的观察与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与综合应用能力.情感与态度:让学生初步感受对立统一的辨证观点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教学重点:掌握分解因式的概念3、教学难点:准确区分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的关系4、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5、学具准备:学生分10小组围坐五、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的技能基础:学生已经熟悉乘法的分配律及其逆运算,并且学习了整式的乘法运算,因此,对于因式分解的引入,学生不会感到陌生,它为今天学习分解因式打下了良好基础.学生活动经验基础:由整式乘法寻求因式分解的方法是一种逆向思维过程,而逆向思维对于八年级学生还比较生疏,接受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再者本节还没有涉及因式分解的具体方法,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寻求因式分解的方法是一个难点.六、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在教学前,先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的百度搜索,查找与中学《分解因式》及整式乘法运算有关的相关资料,并对所查资料进行分类,归纳。

也可看看网上对分解因式相关知识的阐述和剖释例如在百度搜索中查阅出以下网页均对学生的自学有所帮助:【百度搜索】网页视频【百度搜索】FLASH课件【百度搜索】FLASH课件 【百度搜索】自学课件【百度搜索】网页课件【百度搜索】网页【百度搜索】网页 【百度搜索】课件【课内教学】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看谁算得快——学生讨论——师生互动——课堂检测——学生反思.第一环节 看谁算得快活动内容:1、平方差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 2、请完成下列整式乘法运算:(1)3a(a-2b+c)= ;(2)(n+3)(n-3)= ;(3)(y-4)2= ;(4)a(a+1)(a-1)= .3、请根据上面算式填空: (1)3 a 2-6ab+3ac=( )( );(2)n2-9=( )( );(3)y2-8y+16=( ); (4)a-a=( )( )( ).4、第一组的算式是整式乘法运算。

那么第二组这种形式的运算叫做什么呢?请打开网络资源【百度搜索】活动目的:在第一组的整式乘法的计算上,学生通过对第一组式子的观察得出第二组式子的结果,然后通过对这两组式子的结果的比较,使学生对因式分解有一个初步的意识,由整式乘法的逆运算逐步过渡到因式分解,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第二环节 学生讨论活动内容:1、(1)33–3能被3整除吗?你是怎样想的? (2)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2、根据上述问题关键请尝试给出以下运算的名称分解因数: ; :3、分析比较以下两种运算的联系与区别:(1)a(a+1)(a-1)= a3-a (2)a3-a= a(a+1)(a-1)结论1:把一个 化成 的 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结论2: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是 关系 请学生打开网络资源【有道词典】【FLASH课件】请学生打开网络资源【网络视频】活动目的:主要让学生经历从分解因数到分解因式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思想——类比思想,让学生了解分解因式与整式的乘法运算之间的互逆关系。

第三环节 师生互动活动内容: 下列变形是分解因式吗?为什么?(1)a2–2ab+b2=(a–b)2 (2)(2x-1)2=4 x2-4x+1 (3)a2 -16=(a+4)(a-4) (4)a+b=b+a (5)a2–ab= a(a–b) (6)4x2y–8xy2+1=4xy(x–y)+1 (7) 24a2bc= (8) x2+1=x( x+ ) (9) a(a-2b) = a2–2ab 活动目的:通过学生的讨论,使学生更清楚以下事实:注意事项:学生通过讨论,能找出分解因式与整式的乘法的联系与区别,基本清楚了“分解因式与整式的乘法是一种互逆关系”以及“分解因式的结果要以积的形式表示”这两种事实,后两种事实是在老师的引导与启发下才能完成.请打开网络视频资源【百度搜索】 (分解因式在相关问题中的应用)第四环节 课堂检测活动内容:打开网上练习题,【百度搜索】打开网上练习题,【百度搜索】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同组互学互评,既能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又可以提高学生互相评价的能力。

注意事项:处理完本节课的随堂练习之后,一定要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整个学习过程,使学生从中体会学习因式分解问题的作用.学习分解因式的作用主要是为后继学习方程与多项式的恒等变形作准备,虽然内容简单,课时也较少,但是,分解因式问题的提出,实际上是对整式乘法的逆过程的思考并运用,逆向思考的方法也是我们处理一般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而且也是人们发现问题的重要方法(发现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第五环节 学生反思活动内容:从今天的课程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方法?明白了哪些道理?活动目的:通过学生的回顾与反思,强化学生对因式分解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清楚地了解分解因式与整式的乘法的互逆关系,加深对类比的数学思想的理解,对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有一个初步认识.注意事项:从学生的反思来看,学生掌握了新的知识,提高了逆向思维的能力,对于类比的数学思想有了一定的理解,对于矛盾对立统一的哲学观点也有了一个初步认识七、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理念:此板书简洁明了,便于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该知识点 八、教学反思互联网是一个世界规模的巨大的信息和服务资源,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简单而且快捷的通信与信息检索手段,更重要的是为人们提供了巨大的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

传统教学中,总是先介绍因式分解的定义,然后通过大量的模仿练习来强化巩固学生对因式分解概念的记忆与理解,其本质上是对因式分解的概念进行强化记忆.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对因式分解的记忆退到了次要的位置,它把因式分解作为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全面思考、灵活解决矛盾的载体.把互联网教学与数学学科教学有效地整合,课前我指导学生在家利用互联网进行预习,既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又为新授知识时打下基础;课内恰当地借助网上课件、视频等资源,降低教学难度,扩阔学生的知识层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因数分解类比出因式分解,对学生进行类比的数学思想培养,由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的对比,对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也使得学生对于因式分解概念的引入不至于茫然.通过使用互联网,全世界范围内的人们既可以互通信息,交流思想,又可以获得各个方面的知识、经验和信息,为广大教师提供便利。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