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后妃发簪『童子如意平安』的寓意美作者:周静任泳星 严明理来源:《牡丹》2018年第 08期图1童子如意平安发簪进关以后,受汉文化的影响,在头饰方面,满族妇女也反映了汉族妇女头饰的因素,对于 簪环首饰来说,宫廷贵族越来越重视清代后妃的簪环饰品是前代所无法比拟的发簪是后妃 们金银、珠宝首饰中的佼佼者,于是,清朝后妃的发簪多用质地细腻的珠宝为材质,作工相当 讲究发簪不但可以美饰发鬓,构成发簪的材质以及花样等,又可传达人们情思,寄托了人们 内心的追求清代后妃发簪“童子如意平安”是后妃发簪中少有的珍品,研究它的寓意美,体现 了当时那个阶级的美好心声愿望童子如意平安”从材质、色彩、饰物形状体现的寓意,都和 整个发簪寓意息息相关一、“童子如意平安”概述图 1 就是 “ 童子如意平安” ,也称其为“童子报平安” 发簪的簪头是一约五厘米长的珍珠著 成的男童,男童成舞蹈状,几枝细细的红珊瑚插在蓝宝石雕琢的宝瓶里,红珊瑚和旁边的纹饰 衬托著“安”字,将男孩与左边的蓝宝瓶连接的是一柄金如意,男孩右边的金如意头十分显眼 在这里先简要说明一下这根发簪名字的由来,“童子”即指发簪中的孩童,“平安”中的“平”是 “瓶”的諧音,发簪上著有一个“安”字,合起来是“平安”,因此整根发簪合称“童子如意平安”。
五千年的中华名族的发展史里,早就有了关于发簪的记录,发簪是指用来固定和装饰头发的一 种首饰中国少数民族有传统的用簪来固发、美发之俗,其发簪种类繁多,历史悠久,具有浓 郁的民族特色,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唐宋时期及以后各代,是发簪流行的盛世唐代敦煌壁 画中的众多妇女就是插满花簪的形象对皇家而言,最关键的是后妃的生育,因为只有清王朝 后裔强盛,王朝才能一代代传承下去清代的子嗣其实并不多,然而在一些子嗣的成长过程中 还由于疾病等原因相继夭折,这根后妃发簪“童子如意平安”,从它的材质构造方面,以及材质 的寓意方面就可以窥探出后妃对孩子的寄望以及期盼自古就有一句话“母凭子贵”,这在我们 的封建王朝体现得尤为明显作为皇帝的妃子,当然希望这种宠爱以及富贵能一直延续下去 伴君如伴虎,当时男子的一夫多妻制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天子就更甚了在皇家,母凭子 贵体现得尤为明显,将来自己的儿子登上皇位,后妃的这种雍容华贵就能一直延续下去因为 清代的子嗣有些是中途夭折,所以后妃们希望自己的儿子平安、健康的成长的心声就更加强 烈从这根“童子报平安”发簪寓意来看,也可包含后妃们对自己子嗣将来能继承皇位的期望 因此,子嗣的身体状况以及将来的地位,与后妃的命运息息相关。
以下将从“童子报平安”发簪 的生命美、富贵美、吉祥美对它的寓意美进行研究二、生命美我国古代十分重视农业,农业社会中男性是主要生产力,生产力的提高能带来家庭的兴旺 发达,所以当时的思想为多子就能多福气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其中的“无后”是 指不娶妻生子孟子认为,无后是三种不孝中最为严重的,这种伦理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在 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了许多象征多子多福的吉祥物,这些吉祥物中神兽、动物、植物,如 龙、凤、麒麟、青蛙、老鼠等动物植物中有石榴、枣、荔枝、莲蓬等其中,“枣”取其谐音 “早”,早生贵子,再和其他物品搭配构成吉祥寓意,关于石榴的吉祥图,常见的有“榴开百 子”“三多图”等这根发簪的孩童是用珍珠著成的,珍珠的色泽光滑、整体感觉圆润、饱满,更体现出这个 小孩的身体健康,从中也寄托了当时这一阶级的心声愿望:希望孩子身体健康、平安度过人 生就发簪中的孩童而言,重点突出的是孩子的身体,他的眉眼用笔点成,结合整体,主次分 明,因为簪子的右边主要为了突出孩童健康的身体,所以没有重点突出他的眉眼脸上显得圆 且胖,给人的感觉很可爱,充满生命力一切运动的东西总给人以活力之感,比如形容一株植 物开得盛,我们可以用生机勃勃来形容。
同样,一个人很健康、活泼、总给人一种蓬勃的生命 力体现,孩童在作舞蹈状,从中更体现出孩童活泼、灵动、健康从中也体现出了强大的生命 力,生命生生不息孩童的身子是对着左边的宝瓶,双眼视着红珊瑚上著的“安”字,宝瓶中的 瓶是“平”的谐音,更能体现出“童子报平安”中的“报平安”,孩童腰上一柄金如意将其与宝瓶相 连,寓意更浓厚就孩童而言就可体现出一种蓬勃、新生的生命美,金如意柄的连接,左边宝 瓶里所代表的吉祥像孩子囊中之物,伴随着他的一生发簪的发柄虽是发簪构造中不可或缺 的,但发簪放置的位置却可能体现出它的一些寄情达意这根清代后妃发簪“童子报平安”的发 柄放在宝瓶一端,而不是将孩童“束缚”住,将宝瓶以及宝瓶中的饰物“稳固”,也是对这一生命 力持续的强烈期望,“平安”相随宝瓶中的饰物著成连绵不断、委婉多姿的形态,故有生生不 息之意,从而表现出多福多寿、福寿延绵的寓意五福中“寿”为首,如果没有生命,那其他福 也就不能够拥有和享受按箕子的说法,五福之首为寿,箕子之所以将寿视为五福之首,是因为如果生命不复存在,其他几福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只有相对地延长寿命,才有可能享受 其他的福分珍珠被运用到首饰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珍珠被称为灵性与生命力的组合,它 是贝蚌经历长时以及痛苦孕育而成的“结晶”,如同孩子从出世再到成人,通过母亲的尽心培 育,终于脱颖而出。
珍珠历来受到人们的赞慕和喜爱,成千上万层极富生命力的珍珠质包裹叠 加才能得到一粒高品质的珍珠,从痛苦中孕育而来的珍珠动人心弦,细化出一种脱俗的美感 珍珠这一富有灵性和生命力的饰品用在这根发簪中,其生命美之寓意也得到了彰显在我国古代(至今有些地方也可见到),如果当一棵树开得茂盛并且存活时间很长,这树 就会被人们誉为“神树”,人们会在树上缠上红布带,许下自己的心愿同样,这根发簪中的红 珊瑚是树枝状,给人一种欣欣向荣之感,也是极其富有生命感红珊瑚是深海的精灵,它是千 年的灵物,人们会把从深海采集到的红珊瑚作为饰品来使用,其外貌不会令人眼花缭乱,但是 很具生命力,很迷人著名珊瑚鉴赏家周末说:“珊瑚,大海的精灵这根发簪的珊瑚呈红色,我国对红色的崇尚源远流长,沿着历史的轨迹探寻,可以追溯到 距今一万八千多年前的山顶洞人时代红色已成为喜庆节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用于表达激 情,不仅因为其自然属性使人将其与温暖联系,也有生命的活力生育习俗中的红色主要是对 新生命诞生的祈求和避邪,其次还赋予一定的喜庆色彩人类很早就知道生命生存和鲜血有着 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求子风俗中,红色代表了对于新生命的渴望在原始社会,人类对于光明 和温暖的渴望是强烈的,因为欲望的本能促使他们崇拜太阳,因而“催生”出一切生命源于太阳 神恩赐的观念。
几乎所有的国家,各民族都有太阳神崇拜,温暖和光明确实对人类有着不可忽 视的重要作用,红色代表太阳的颜色,所以崇拜太阳变成红色的崇拜红色象征着有强大生命 力之气,它足以压倒阴邪之气的妖魔鬼怪,所以人们认为红色具备抗邪的功用从古至今,人 们认为必须有红色的伴随才能平安度过特定的年岁—* 也.辛三、富贵美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文化发展趋于保守,珠宝首饰在这个时期改变了唐宋以来或优 美典雅,或华丽的风格,而越来越多的以浓艳华丽的风格发展宫廷气息也越来越浓厚金银 制品,明、清两代有非常明显的界限一般来说,明代金银显示生动,风格古朴,而清代极为 丰富,整洁华丽皇家集中保存了大量的金银制品,是以皇亲国戚,当地绅商世家,使用大量 的金银制品用以“炫富”王室是一个用于金银尽善尽美之地,金银首饰、制作精致的有色宝石 玉石加搭配点缀,使整个饰品显示美丽的装饰性,丰富多彩材质及巧妙搭配体现的富贵美发柄是发簪中的一部分,用于插入发鬓中,这根“童子报 平安”簪头用一特大异形珍珠制成,富有生命力孩童所处的位置在发柄的上端(簪头部位, “头”字寓意上),有一种高人一等,贵不可言之感珍珠本就彰显富贵,其中也用了金,孩童 身后有一金如意柄,由于珍珠本身的光泽,孩童身上的这一金如意柄光辉照在男童的身上,顿 觉熠熠生辉。
自古以来,黄金有着重要的地位,是财富和地位的代表孩童的鞋也是用金著成 的,“平步青云”“步步高升”,步履总是和鞋联系在一起这根发簪中孩童的鞋用代表富贵荣光 和地位的金著成,其寓意富贵之意不言而喻金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贵金属,它在人们心中 是灿烂辉煌的金”在很多美好的词汇中经常出现,如“金碧辉煌”“金玉良缘”“金榜题名”等赞 美之词,无不表达了金在大众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清代对金也很看重,它是富贵的象征,这点 在宫廷体现得尤为突出乾隆帝花巨资为其母制作发塔,金塔构图完美,纹样端庄,塔内盛发 金匣是关键,皇帝从样式到刻画纹样都一一过目清代后妃佩戴的一些饰品、日常生活用品 等,也运用到了黄金,如造型和做工都比较美的金如意嵌宝石香薰等珍珠被称为“宝石皇后”,已成为象征财富,完美的代名词,合浦明珠自然资源的被破坏, 导致清代的珍珠产业每况愈下,所以珍珠就显得更加珍贵难求珍珠也被用到各国皇帝、国 王、贵族的冠冕与首饰上,人们对于珍贵难求的物品总想占为己有,因此珍珠成为人们争夺的 对象,它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红珊瑚的祈福作用,在古代被帝王珍视,中国的皇帝大多是出世时便要戴着红珊瑚在皇 家,红珊瑚随处可见,慈禧太后睡的床,配有插红珊瑚白玉瓶,看起来很优雅、高贵。
在清 代,二品官员上朝的穿戴必须配以珍贵的红珊瑚嘉庆皇帝的吉服上镶有红珊瑚,太后、皇后 在非常大的场合中穿戴须有珊瑚所制成的朝珠贝勒太太、福晋戴在中间的一串珠子,必须用 珊瑚制成红珊瑚是贵族和荣华的象征,帝王在祭祀时务必要佩带以红珊瑚磨制打孔连缀而成 的朝珠四、吉祥美以谐音等手法组合而成具备吉利寓意的纹饰,它的历史源于商周,在唐代、宋代时期得到 延续,明清处于鼎盛吉祥装饰图案作为我国中华民族民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反映了中 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对吉祥安康的向往,他们将社会现象和自然事物中的吉祥观 念融合,最终物化为实在的图样,他们相信吉祥图案可以消除祸患,避免灾难的发生,给自己 带来吉祥吉祥图案一般有三种组合方法:谐音说、图样、文字用以解释在古代,人们把八件物品视为宝贝,如宝珠、红珊瑚、灵芝、如意等一)纹饰体现的吉祥盼福宝瓶中插的饰物呈现灵芝纹状、佛手、祥云状,有很深的寓意探讨灵芝纹的含义,首先必须明白靈芝在我国民众心中的地位灵芝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符 号,代表着吉祥,它是美丽、富贵的象征,也代表着长寿这根发簪中的装饰物呈现灵芝纹 状,也寄托了人们心中对于吉祥富贵的期盼祥云与我国传统吉祥文化一样,祥云纹样(“云 纹”)渊源颇深。
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崇拜山河的思想根深蒂固,以山川为神雨滋润了 五谷生长,人们为此进行了各式各样祭祀活动,以求庇护生产、消灾降富,生活顺利图腾作 为祭祀仪式的工具,寄托了我们的祖先追求幸福生活的祈望以“云纹样”开始生产,祖先深信 它可以带来好天气、好运气,所以拜物思想和图腾观念是其形成的思想基础随着吉祥文化的 发展,云纹样已和代表着五福等其余含意的形象配合,并且云纹样已经逐步遗失了图腾的特 征,或作带状变得抽象,它的形状或以回纹组合而成,或由几条温和的弧勾勒轮廓,或对称的 形象更加丰满,线条流畅,更柔美,体现一种抒情,浪漫之美唐末五代至清,祥云图样是我 国各阶层寄托情愫、梦想、愿望的首要方式灵芝寓意如意,指人们对安定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它代表了人事和气,繁荣富强从古至 今,人们在绘年画中也常常用到如意以其他事物搭配,以寄托对福气安康的期盼如这根发簪 中用以宝瓶搭配的“平安如意”,用以灵芝搭配的“福寿如意”、用以柿子搭配“事事如意”等佛手喻佛的手,在中国传统吉祥文化,代表“佛”保佑佛手与“福”谐音,佛手象征着有福 的手,所以也有了福的意义,能够拿到人人梦寐以求但又很难得到的东西佛手寄意力量和聪 慧,陈设家中可避灾祸,能招来祥瑞。
佛手也具有伏妖与驱邪降魔的作用,招福气,祈求善 缘佛手和灵芝组合,寓吉祥平安,福寿双全佛手和灵芝组合,寓吉祥平安,福寿双全借 灵芝之“灵”字,喻示幸福的来到会使人变得更聪明佩带如意,如人心愿,所有的愿望成真红珊瑚被称为“瑞宝”,在中国古代,红珊瑚被视 为幸福、吉祥的东西我国藏族等游牧民族对红珊瑚更是喜爱有加,甚至把红珊瑚作为护身和 祈祷“上天(帝)”保佑的寄托物二)色彩所体现的吉祥盼福不同的色彩给人的感觉会不一样,当我们在关注色彩本身时,其实色彩也代表了一定的寓 意,就像同一种花束,颜色不同代表的寓意有时也是不一样的自古以来,我国是一个崇尚和 谐文化的国家,在我国也很讲究色彩的搭配,要使整体看来和谐又不失去美好的寓意黄色是 阳光的颜色,是光明的,高尚的,希望的象征,与红色配合产生热烈喜庆,绚丽的效果天空 的色调是蓝色,蓝色象征冷静、安详、恬静、纯净黄色与红、蓝等色彩使用适当,能形成协 调的对照谐和关系这根发簪中有珊瑚的红色、蓝宝瓶、黄金的熠熠生辉,珍珠的耀眼色泽, 搭配在一起不会觉得繁乱,反而使色调显得和谐五、结语人们通过物品来寄托情思,我们称为托物寄情,托物寄情在我国古代就有,清代更甚。
清 代金银首饰趋于浓艳、华丽、宫廷气息浓厚,所以当时后妃的发簪往往不是单一的形式,其间 可以用多种代表吉祥富贵的材质著成研究清代后妃发簪“童子报平安”的寓意美,使我们不仅 欣赏了饰物本身的美,还了解了更深一层的寓意之美,是我国寓意文化的智慧,渊源流长文 中也提到一些文化历史背景,从中我们也可窥见当时封建贵族的心声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