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河北省邢台市高中语文6琵琶行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浅***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81.50KB
约21页
文档ID:160980181
河北省邢台市高中语文6琵琶行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1/21

河北省邢台市高中语文6琵琶行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第六课《琵琶行》课标要求考纲要求1.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与附录二所列的古诗文程度相当),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文化积累,为形成传统文化的底蕴打下扎实基础4.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识记 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学习目标】1、让学生了解白居易及其作品;培养诗歌的诵读能力;2、整体阅读,结合语境把握诗歌形象及语言的内涵;合作探究琵琶女身世悲凉的根源;3、鉴赏诗歌中的艺术手法4、学生能背诵整篇课文【学习重点】 通过词语的赏析来解读诗歌的内涵和情感,感受作者通过文字表现音乐形象的技巧手法学习难点】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以及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技巧和方法 第一课时 【预习案】任务一:阅读知识链接,识记重点文学常识知识链接】一、文化常识1、关于歌、行、吟:歌、行、吟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一般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2、古代官职任免升迁:拜: 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 除: 授予官职. 擢: 提升官职. 迁: 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调. 谪: 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的地区. 黜: 免去官职. 去: 解除官职. 乞骸骨: 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二. 走进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生于河南新郑少年时期,避乱江南贞元十六年(800)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元和十年李师道、王承宗遣人刺杀宰相武元衡,居易上书请急捕贼,以雪国耻,为当政者所恶,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首,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他的人生观是:“穷则独善其声,达则兼济天下长篇叙事诗《琵琶行》、《长恨歌》则代表了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价值最高的是他的讽谕诗他的讽谕诗广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难(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命运的悲歌,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深刻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红绒毯》等)现存诗近三千首三 、写作背景《琵琶行》原作《琵琶引》,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唐宪宗元和十年(815)6月3日,在河北拥兵自重的藩镇李师道、王承宗派遣刺客刺杀主张用武力平息叛乱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首先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犯,以雪国耻没想到却遭到了一些朝臣的嫉恨那些人说他不该越职言事,大逆不道白居易在前此任左拾遗、翰林学士期间,屡向皇帝上书言事,剖析朝政,还写了大量讽刺社会政治的诗歌,像《卖炭翁》等,得罪了很多权贵这一次政治打击在白居易的一生中是最为沉重的从此,他虽然也不失关心国计民生的赤子之心,但干预政治的热情却大大减退诗中诗人所表现出的压抑和苦闷被贬为江州司马后的第二年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到江边送客,离别在即,惆怅萦怀忽然,从水面飘来的琵琶声,凝住了时空,吸引了主客,由此演绎出一段琵琶女的故事,更因之产生了一首脍炙古今的诗篇二、基础知识1、注音:钿( )头银篦( ) 水浆迸( ) 湓浦( ) 铮铮然( )迁谪( ) 贾人( )恬然( ) 转徙( ) 幽咽( )荻花( ) 捻( ) 霓裳( ) 六幺( ) 虾蟆陵( )呕哑嘲哳( )( )( )( ) 红绡( ) 间关( )2、古今异义:①明年秋 (古: ,今: )②因为长句 (古: ,今: )③铁骑突出刀枪鸣 (古: ,今: )④曲终收拨当心画 (古: ,今: )⑤整顿衣裳起敛容 (古: ,今: )⑥客去朝来颜色故 (古: ,今: )⑦老大嫁作商人归 (古: ,今: )⑧呕哑嘲哳难为听 (古: ,今: )⑨凄凄不似向前声 (古: ,今: )3、词类活用:①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 ②遂命酒( )③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 ④商人重利轻别离( )4、特殊句式:①使快弹数曲 ( ) ②感斯人言 ( )③歌以赠之( ) ④转徙于江湖间 ( )⑤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 )【探究案】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2.小序有什么作用? 3. 《琵琶行》中三次写琵琶女弹奏都用了侧面描写:第一次“忽闻水上琵琶声”,侧面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当“四弦一声如裂帛”结束弹奏后,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来进行侧面描写;最后一次“凄凄不似向前声”,作者又用“满座重闻皆掩泣”,___________”作侧面描写。

4.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环境描写的文字,分别有什么作用 我的疑惑:第二课时【探究案】一、仔细阅读小序部分:“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你认为矛盾吗?为什么?二、精读第二段,欣赏千古绝唱的音乐描写:1、说说琵琶女所演奏的乐曲有一个怎样的发展变化过程,并指出乐曲高潮之所在?2、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三、浏览第三、四段在这两段中塑造了 个人物形象,分别是 、 请概括这两个人物形象特征,诗人为何这么写? 为什么“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主旨句?第三段用了什么手法写琵琶女的人生遭遇 ? 第三课时训练案一、基础知识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湓(pén)浦口   水浆迸(bèng)   呕哑(ōu yā)      悯(mǐn)然B、贾(jiǎ)人     轻拢慢捻(niǎn)  嘲哳(zhāo zhā)   荻(dí)花C、恬(tián)然     声声思(sì)       钿(diàn)头银篦(bì)  铁骑(jì)D、六幺(yāo)    虾蟆(há mā)陵  转徒(xǐ)       铮铮(zhēng zhēng)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曲罢悯然     钿头银篦    连篇累牍    口诵心唯B.转徒江湖     幽愁暗恨    扣人心弦    豪言壮语C.轻拢慢捻     天崖海角    幽咽泉流    汗流浃背D.东船西舫 恬然自安 翻复无常 春寒料峭3.与例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分别是① 凡六百一十六言(  )A、气度不凡        B、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C、(项脊)轩凡四遭火    D、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② 命曰《琵琶行》(  )A、遂命酒      B、奉命于危难之间C、民不堪命矣    D、时人因其前殿位于阿房,故以阿房命之③ 低眉信手续续弹(  )A、烟涛微茫信难求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C、信口雌黄       D、余固笑而不信也④ 六百一十六言(   )A、七言律诗      B、自言本是京城女C、东船西舫悄无言   D、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弦弦掩抑声声思  掩抑:低沉抑郁。

    B.老大嫁作商人妇   老大:排行第一C.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来:离去回来    D.满座重闻皆掩泣   掩泣:掩饰哭泣5.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铁骑突出刀枪鸣            B.门前冷落鞍马稀C.整顿衣裳起敛容            D.凄凄不似向前声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左迁:贬官、降职    B. 予出官二年  出官:(京官)外调C. 谪居卧病浔阳城  谪居:选择居室        D.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除:授予官职7.下列各句中不具备 “互文”特点的一句是 (  )A.主人下马客在船             B.主人忘归客不发C.秦时明月汉时关             D.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8.下列句子中加线的熟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些老屋确实有些味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新的小区要开发了,不得不推倒啊!B.刚退居二线的老王抱怨说:“你看我才退了下来几天,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真是人走茶凉啊!”C.大家相识多年,出来闯天下,在一起就是缘分,“相逢何必曾相识”,我提议,干杯!D.轮到中国选手申雪、赵宏博出场了,大家都屏住呼吸,场内一片寂静,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9.从下面选出一个从侧面描写琵琶弹奏精彩的句子。

  )A.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B.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C.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D.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10.  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的诗篇,而且语言通俗明白,相传老妪都能听懂B.  《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在当时就流传极广,后来又流传到日本诗中叙述一位琵琶女晚年沦落的遭遇,也表达了诗人“谪居卧病”中的凄凉心境结构上,以琵琶女的演奏贯穿全篇,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情感融为一体;又以琵琶女自叙身世和诗人倾诉郁闷相映衬,势如江潮涌雪,奇景迭出,曲尽长篇歌行之妙C.  《琵琶行》选自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D.  “主人下马客在船”在修辞上使用了互文的手法,即对应位置上两个词(或短语)互为补充的修辞手法这首诗中“主人忘归客不发”也是这样的句式11.下列诗句没有使用“借代”修辞格的一项是(   )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对饮无管弦   B.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C.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D.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12. 对《琵琶行》中有关诗句及词语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A.  “主人下马客在船”——意思是主人送客至江岸,主人与客人同时下马,客人与主人又相继上了船为了诗句的简约,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格B.  “别时茫茫江浸月”——诗人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境,可谓情景交融要与朋友分别了,心绪难平;内心与眼前月色一样,一片茫茫然C.  “春江花朝秋月夜”——寥寥七字,容量却大它浓缩了春秋两季,又融进了江、花、月三景,足见诗人不凡的炼字功夫D.  “凄凄不似向前声”——前面已对琵琶女演奏技艺作了细致描绘,这里用简笔,避免重复演奏技艺仍然高超,只是情感转为凄惨悲凉二、阅读下面描写音乐的诗,完成13—16题听蜀僧濬弹琴              李 白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②,馀响入霜钟③不觉暮山碧,秋云几万重注:  ①绿绮:古代名琴,传为司马相如之琴         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半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13.“蜀僧抱绿绮”中写“绿绮”意思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14.“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中“一挥手”“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15.“馀响入霜钟”意思是什么?与苏轼《前赤壁赋》里哪两个成语意思接近? 16.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暮山碧,秋云几万重”的理解。

开放性试题 21 -。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