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2年广东深圳福田区侨香外国语学校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

文***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07.21KB
约15页
文档ID:153252176
2022年广东深圳福田区侨香外国语学校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_第1页
1/15

2022年广东深圳福田区侨香外国语学校七上期中生物试卷1. 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①机器人②琥珀③抹香鲸标本④生石花⑤冬眠的蛇⑥恐龙化石⑦哈巴狗⑧蘑菇 A.①④⑤⑥⑦ B.①④⑤⑧ C.④⑤⑦⑧ D.②④⑤⑥2. 某学习合作小组在讨论生物的基本特征时,出现以下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生物都能对外界刺激能作出一定的反应 B.生物都需要从外界获取食物 C.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D.能生长的都是生物3.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4. 根据你的调查,你认为下列哪一组归类是正确的是 A.虾、蟋蟀、西瓜为陆生生物 B.鸡、猪、鸭为家禽 C.海带、鲫鱼、燕子为水生生物 D.水稻、玉米、大豆为农作物5. 下列不属于调查活动的是 A.森利资源清查 B.人物外貌描写 C.全校学生血型检查登记 D.了解校园生物种类6. 当用实验法进行科学研究时,应按照一定的步骤来进行你认为正确的顺序是 ①作出假设②设计并实施实验③提出问题④得出结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①②④ D.①④②③7. 在一块高粱地里直接影响高粱生长的生物因素有 A.水、空气、阳光、土壤 B.蚜虫、杂草、鼠、蝗虫、鸟 C.鸟、鼠、蛇、杂草、水 D.杂草、兔子、蚯蚓、阳光、空气、水等8.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 A.光 B.水 C.温度 D.湿度9. 下列生物之间属于合作关系的是 A.草原上的狼和兔 B.豆科植物和生活在豆科植物上的菟丝子 C.一个蜂群中的蜜蜂 D.稻田中的水稻和稗草10. 下列对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B.为了保护羊而把狼全部捕杀掉,这对草原生态系统没有影响 C.人类的生产活动过度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D.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1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A.相互影响,毫无作用 B.毫无影响,相互作用 C.毫无影响,毫无作用 D.相互影响,相互作用12. 海洋深处没有绿色植物的生存,是因为那儿缺少 A.阳光 B.温度 C.动物 D.空气13. 下列成语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14. 如果我们想证实温度对鼠妇生活有影响,那么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实验中,光照是实验变量,土壤潮湿度、温度等条件相同 B.实验中,温度、土壤湿度、光照等都是变量 C.实验中,温度是实验变量,土壤潮湿度、光照等条件应相同 D.实验中,温度、土壤潮湿度、光照等都应相同15. 在某个特定的生态系统中可以缺少的成分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部分16. 在农田生态系统中,人属于该系统中的 A.生产者 B.分解者 C.消费者 D.以上都不是17. 下列各项中,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沙漠及沙漠中的全部生物 B.竹林中的全部竹子 C.竹林中的全部熊猫及其食物 D.菜田中全部的白菜和菜青虫18. 下列属于消费者和生产者关系的是 A.青蛙捕食昆虫 B.黄鼠狼吃鸡 C.长颈鹿吃树叶 D.松鼠吃蘑菇19. 生态系统内物种越多,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某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并能长时间地处于稳定状态,生态平衡不容易被打破这个生态系统是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湖泊生态系统20. 下列各项中,正确的食物链是 A.青蛙 → 蛇 → 猫头鹰 B.水 → 草 → 兔 → 黄鼬 C.松树 → 松毛虫 → 啄木鸟 D.狼 → 鹿 → 草21. 生物体内残留的有毒物质的情况如下表所示,则该 4 种生物可能形成的食物链为 生物体ABCD有毒物质浓度0.061.23878 A. C→A→D→B B. B→A→C→D C. A→B→C→D D. A→B→D→C 22.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草原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生物圈23.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沙漠生态系统植被稀少,与其他生态系统联系少,因此沙漠生态系统是独立存在的 B.大气圈中生活的生物是各种鸟类等消费者,没有分解者 C.森林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 D.海洋生态系统的造氧量最多24. 2022 年北京世园会,是中国规模最大、科技最先进、国际支持最多的一届,本次办会题是“绿色生活美丽家园”,生态环境的保护已引起全球关注,你认为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如果土壤和水环境遭到了污染,位于食物链顶端的人类受到的危害最严重 B.为了保护环境,应该提倡垃圾分类回收,如用废旧纸张制作再生纸 C.只要我们国家减少了空气污染,我国就不会遭受到酸雨的危害 D.保护鸟类可以抑制害虫的发生,比用农药杀虫有利于保护环境25. 如图为显微镜观察某标本细胞的两个视野图,从甲图转变为乙图的第一步操作是 A.换成高倍物镜 B.装片向左移动 C.调节细准焦螺旋 D.调节光圈26. 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已选用了“40×”的物镜,如果要把玻片标本放大 600 倍,此时应选用的目镜放大倍数是 A. 15× B. 10× C. 5× D. 8× 27. 玻片上写有——“pbdq”字母,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 A. qdpb B. dpbq C. bpqd D. pgbd 28. 某同学在显微镜的—个视野中看到了一行细胞如图,此时显微镜镜头的读数是“10×”和“10×”,如果将镜头换成“10×”和“40×”,则可以看到的细胞数目是 A. 1 个 B. 2 个 C. 4 个 D. 8 个29. 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错误的操作是 A.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再快速地盖上 B.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再缓慢地盖上 C.在载玻片中央先滴一滴清水 D.将碘液滴在盖玻片的左侧,吸水纸从对侧吸引30. 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不用清水而用生理盐水,主要是为了 A.使口腔上皮细胞分散开 B.杀死细胞 C.杀灭细菌 D.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31. 下列各项中,属于动物和植物共有的特征是 A.光合作用 B.捕食 C.排出体内废物 D.细胞具有细胞壁32. 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时,观察的材料必须是透明的,其原因是 A.便于放置在显微镜下 B.能让光线透过 C.不易污染物镜 D.易于染色33. 在低倍镜下观察碘液染色的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时,细胞结构中染色最深的部位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核 D.液泡34.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穿过细胞膜 B.细胞壁不能控制物质的进出 C.细胞中的物质都是自己制造的 D.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35. 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与功能高度统一。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具有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B.餐桌上的“糖拌西红柿”“凉拌黄瓜”盘里的汤汁主要来自叶绿体 C.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生命活动 D.用热水烫菠菜,水变成绿色是因为细胞壁被破坏36. 科学家把灰色雌鼠的乳腺细胞的细胞核取出来,移植到另一只除去细胞核的黑色雌鼠的受精卵内,将这一受精卵在体外培养形成胚胎后,再移植到一只白色雌鼠的子宫内发育,最后生下的小鼠体色是 A.灰色 B.黑色 C.白色 D.花色37.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特点是 A.各级相等,反复运动 B.逐级减少,单向流动 C.逐级增加,单向流动 D.逐级变化,双向流动38. 种子燃烧后变成灰白色物质,说明种子成分中含有 A.水分 B.无机盐 C.淀粉 D.蛋白质39. 动植物细胞中,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结构分别是 A.细胞膜、叶绿体 B.线粒体、叶绿体 C.叶绿体、线粒体 D.线粒体、线粒体40. 画细胞结构简图时,图中较暗部位的表示方法是 A.用铅笔涂抹 B.用横线阴影表示 C.用较密的细点表示 D.用较疏的细点表示41. 以下叙述哪些是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A.生长在沙漠里的仙人掌的叶变成叶刺 B.七星瓢虫捕食蚜虫 C.稻田里的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养料和水 D.热带植物适合生长在温暖的地方42. 在实地调查某池塘生态系统时,我们应该 A.制定好计划,确定组长,合作进行 B.目的池塘应选择在荒郊野外 C.携带网兜放大镜玻璃瓶等调查工具 D.带回的小动物当宠物43.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由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后发现 A.视野变暗 B.视野变亮 C.细胞数目减少 D.细胞数目增多44. 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中,有放大物像作用的是 A.目镜 B.物镜 C.反光镜 D.遮光器45. 与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相比,口腔上皮细胞没有 A.细胞壁 B.叶绿体 C.液泡 D.线粒体46. 如图所示生态系统中,鹰与蛇的关系是 A.捕食 B.合作 C.竞争 D.共生47. 小宇是一位善于总结的同学,他在学习《练习使用显微镜》一课时笔记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A.对光时调节转换器、遮光器和反光镜使视野明亮 B.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则使用凹面镜和大光圈调光 C.调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物镜 D.若视野中出现污点,则污点一定位于玻片上48. 在观察植物细胞时,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移动玻片,污点没有移动,则说明污点在 A.目镜上 B.载玻片上 C.物镜上 D.反光镜上49. 下列细胞结构中,全部含有 DNA 的是 A.细胞壁、细胞核 B.细胞膜、叶绿体 C.细胞核、线粒体 D.线粒体、叶绿体5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 B.生物既受环境影响,也能影响环境 C.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D.生态系统具有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外界干扰超岀了一定的范围,生态系统就可能受到破坏51. 常见的玻片标本有三种,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叫 ,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的叫 ,用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的叫 。

52. 如图是成熟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 对细胞有保护和支持作用的结构是 2) 水稻苗吸收含硅的无机盐多,而吸收含钙的无机盐少,主要是因为 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3) 控制“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现象的遗传物质存在于[ ] 4) 能将有机物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岀有机物中的能量供细胞利用的结构是 5) 切洋葱时会闻到一种辣味,该物质存在于[ ] 中53. 下图所示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 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 2)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3) 生态系统组成除图中所示的生物部分外,还应有分解者和 4) 如果由于人类大量围猎狐,野兔和老鼠的数量短时间内会 ,最后会导致 的破坏5) 图中生产者是 ,属于生态系统的 部分6) 图中所有动物可统称为 其中,兔与草、鹰与鼠的关系是 答案1. 【答案】C【解析】①机器人、②琥珀、③抹香鲸标本、⑥恐龙化石标本都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是生物;④生石花、③冬眠的蛇、⑦哈巴狗、⑧蘑菇具有上述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

故选C2. 【答案】A3. 【答案】C【解析】“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描述了顽强的野草具有生命周期,属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不属于生活需要营养、适应环境、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4. 【答案】D5. 【答案】B【解析】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我国的森林资源每五年清査一次,这就是调查人口普查也是调査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査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定合理的调査方案有时因为调査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还要用效学方法进行统计森利资源清査、全校学生血型检査登记、了解校园生物种类都是属于调查,人物外貌描写不属于调查6. 【答案】C【解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岀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即③发现并提出问题、①作出假设、②设计并完成实验、④得出结论。

故选C7. 【答案】B【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可分为两类: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8. 【答案】C【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 1 千米气温下降 6∘C 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9. 【答案】C10. 【答案】D11. 【答案】D【解析】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如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温度影响植物的分布如橘子主要分布在南方;生物影响环境如干里之堤溃于蚁穴因此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D正确12. 【答案】A【解析】海洋深处没有绿色植物的生存,是因为绿色植物需要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海洋深处由于太深,阳光照耀不到,所以没有绿色植物,故A正确13. 【答案】C【解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可以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草木皆兵,是生物对环境刺激的一种反应,A错误;螳螂捕蝉揭示的是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即吃与被吃的关系,在成语“螳螂捕蝉”中,形成的食物链应为:树 → 蝉 → 螳螂,B错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蚂蚁在大堤内挖穴活动导致大堤的牢固性降低,洪水来临时容易溃堤表明生物蚂蚁对环境大堤的影响,C正确;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意思是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D错误故选择C选项14. 【答案】C【解析】根据对照实验变量唯一的原则,本题中我们探究的是“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的条件是“温度”对研究对象“鼠妇”生活的影响,该实验实验变量是温度,实验组设置的条件因素是低温,对照组设置的条件因素是适宜的温度,即不同温度的环境,其它条件均相同,C正确故选择C选项15. 【答案】B【解析】在某个特定的生态系统中可以缺少的成分是消费者,消费者的作用是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动,可以缺少,但是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不可缺少,故B正确16. 【答案】C17. 【答案】A18. 【答案】C【解析】青蛙和昆虫都是动物为消费者,A错误;黄鼠狼和鸡是动物为消费者,B错误;长颈鹿是动物为消费者,树是植物为生产者,C正确;松鼠是动物为消费者,蘑菇是真菌为分解者,D错误。

故选择C选项19. 【答案】A20. 【答案】C【解析】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箭头指向捕食者,所以,松树 → 松毛虫 → 啄木鸟,故C正确21. 【答案】C【解析】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箭头指向捕食者,所以,松树 → 松毛虫 → 啄木鸟,故C正确22. 【答案】D【解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在生物圈中生物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故选择D选项23. 【答案】D24. 【答案】C25. 【答案】B【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少、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多、越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大,视野就越窄,视野就变暗,反之,越亮综上所述,为更清楚地观察处的细结构,视野由甲变为乙,首先要将观察部位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往右上角移;其次是从低倍镜换成了高倍镜,应该调动细准焦螺旋。

26. 【答案】A【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 物镜的放大倍数 × 目镜的放大倍数已知物镜的放大倍数为 40×,故目镜的放大倍数应该 15×27. 【答案】C【解析】在显微镜观察到物像是一个放大的倒像是玻片标本旋转 180∘ 的像故在玻片上“pbdq”字母,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bpqd”28. 【答案】B【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 目镜的放大倍数 × 物镜的放大倍数观察到图的细胞时,显微镜的倍数为 100 倍换镜头后,显微镜的倍数为 400 倍,比原来放大了 4 倍,所以看到的细胞数目为原来的四分之一,也就是 2 个29. 【答案】A30. 【答案】D【解析】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如果滴加清水,口腔上皮细胞的液体浓度大于清水溶液的浓度就会吸水膨大变形,为了使细胞不至因吸水而膨大,应选用生理盐水,因动物细胞细胞液的浓度与生理盐水的浓度相差不大所以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选用生理盐水31. 【答案】C32. 【答案】B【解析】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时,观察的材料必须是透明的,其原因是能让光线透过,才能观察到细胞结构,否则将无法看到细胞结构,故B正确33. 【答案】C34. 【答案】C35. 【答案】C36. 【答案】A【解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经过核移植得到的重组细胞,性状受到细胞核的控制,故最后生下的小鼠体色是灰色雌鼠37. 【答案】B【解析】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特点是逐级减少,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是指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入后一个营养级,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能量在沿食物网传递的平均效率为 10%∼20%,即一个营养级中的能量只有 10%∼20% 的能量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利用单向流动:是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一般不能逆向流动这是由于生物长期进化所形成的营养结构确定的如狼捕食羊,但羊不能捕食狼,故B正确38. 【答案】B39. 【答案】D【解析】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将光能转换为有机物中的能量线粒体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细胞器,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故D正确;故选D40. 【答案】C【解析】生物图的画法及注意事项:①图的大小要适当,在纸上的位置要适中一般稍偏左上方,以便在右侧和下方注字和书写图名②先用削尖的铅笔(一般用 3H 的绘图铅笔),根据观察到的物像(不要照书画),轻轻画出轮廊,经过修改,再正式画好。

务必使图形真实③图中比较暗的地方,要用铅笔细点表示,不能涂阴影越暗的地方,细点应越多④文字说明一般注在图的右侧用尺引出水平的指示线,旁注字⑤在图的下方写上所画图形的名称41. 【答案】A;D42. 【答案】A;C【解析】AC选项:在调査过程中先确定组长,分工合作进行,同时携带网兜放大镜玻璃瓶等调査工具,故AC正确;B选项:在调査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能把目的池塘应选择在荒郊野,更不能独自到野外长期实地考察的做法不适合中学生,这样不安全,故B错误;D选项:在调查过程中要爱护动物,不能把带回的小动物当宠物,故D错误;故选AC43. 【答案】A;C【解析】在显微镜观察中,由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后,细胞数目减少,视野变暗故选AC44. 【答案】A;B【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 目镜的放大倍数 × 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和物镜都有放大物像的作用反光镜和遮光器能控制光线的进入故选AB45. 【答案】A;C【解析】植物细胞和动物的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不同点是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但叶绿体只存在植物的绿色部分,洋葱表皮细胞无叶绿体,所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相比洋葱表皮细胞具有细胞壁和液泡。

故选AC46. 【答案】A;C【解析】由图,鹰和蛇即存在吃和被吃的捕食关系,又因为都吃鼠存在竞争关系故选AC47. 【答案】B;C48. 【答案】A;C【解析】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时,若视野中出现污点,那污点的位置有三种可能,目镜上、物镜上、玻片标本上根据题意,移动玻片,污点没有移动,说明污点不在玻片上,则污点在目镜上或物镜上故选AC49. 【答案】C;D【解析】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染色体是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除细胞核中有 DNA 外,细胞质中的叶绿体、线粒体内也有少量的 DNA故选CD50. 【答案】B;D51. 【答案】切片;涂片;装片【解析】玻片标本按制作方法可分为:切片、涂片和装片切片是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涂片是用液体的生物材料如细菌培养液、血液经过涂抹制成的装片是用从生物体上撕取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的52. 【答案】(1) 细胞壁(2) 细胞膜(3) 2;细胞核(4) 线粒体(5) 7;液泡【解析】(1) 植物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在植物细胞结构中,细胞壁位于细胞的最外面,主要对细胞起支持和保护作用。

2) 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的内面,能控制物质进岀,让对细胞有用的物质不能通过细胞膜岀来,使有害的物质也不能进入细胞,所以水稻苗吸收含硅的无机盐多,而吸收含钙的无机盐少,主要是因为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3) 控制“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现象的物质是指遗传物质,而细胞核一般位于细胞的中央,里面含有大量的遗传物质,故有“遗传信息库”之称4) 位于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粘稠的物质是细胞质,有大量的细胞器,其中线粒体被誉为“能量工厂”,能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有机物中的能量供细胞利用5) 液泡里面的液体叫细胞液,细胞液里有各种物质以及色素等,如切西瓜时,流出来的汁液主要来自液泡中的细胞液,其内含有大量的水分、甜味物质;切洋葱时会闻到一种辣味,这种辣味物质也存在于液泡中53. 【答案】(1) 5;草 → 鼠 → 蛇 → 鹰(2) 自我调节(3) 非生物部分(4) 增加;生态平衡(5) 草;生物(6) 消费者;捕食关系【解析】(1)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生产者,草是生产者,所以其数量最多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构成的链条它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其写法是: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直到最高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总是指向捕食者图中有 5 条食物链,分别是:①草 → 鼠 → 蛇 → 鹰;②草 → 鼠 → 鹰;③草 → 鼠 → 狐;④草 → 兔 → 鹰;⑤草 → 兔 → 狐营养级越多食物链越长,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 → 鼠 → 蛇 → 鹰2)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生态平衡,说明生态系统有一定自我调节能力3) 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图中所示生态系统缺少的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4) 在食物链中,任何一种生物数量的变化,都会引起生态系统其他生物数量的变化如果由于人类大量围猎狐,野兔和老鼠就会因失去天敌的控制而数量增加,最后会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5) 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图中草是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属于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6)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草为食,因此图中的所有动物可统称为消费者。

兔与草、鹰与鼠都是为了获取食物,因此兔与草、鹰与鼠的关系捕食关系。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