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山东专用)2015高考地理 第十章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课时跟踪检测

xu****iu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52.51KB
约6页
文档ID:159638307
(山东专用)2015高考地理 第十章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课时跟踪检测_第1页
1/6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限时40分钟 满分100分)说明:标“★”题有一定难度,请同学们慎思慎做,教师重点选讲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014·湖南师大附中模拟)下表为四个农业区在同一年度中的粮食作物生产统计表读表回答1~2题农业区甲乙丙丁每公顷肥料使用量(kg)108.853.7250.8191.9每公顷收获量(kg)1 9569772 4953 150平均每人收获量(t)121.7140.66.179.2平均每人耕地面积(hm2)145.6186.62.137.9★1.甲、乙两农业区共同的区位条件及其生产特征是(  )A.机械化水平高,集约化经营B.劳动力充足,单位面积产量高C.人少地多,粮食商品率高D.水旱灾害频繁,水利工程量大★2.四个农业区中最可能位于美国中部平原的是(  )A.甲          B.乙C.丙 D.丁(2012·福建高考)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下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3~4题3.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C.地形因素 D.海陆分布4.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  )A.≥10℃积温 B.日照时数C.太阳辐射量 D.年降水量 (2014·合肥模拟)在第五届亚洲葡萄酒质量评比大赛中,宁夏有两种葡萄酒喜获金奖。

据此并结合下图,回答5~6题5.图中M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葡萄酒酿造业原料生产基地,该地区有利于葡萄种植的自然条件是(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B.气候干旱,降水稀少C.西侧的高山冰川融水丰富,灌溉便利D.冲积平原,黑土肥沃6.图中N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而现在却是沙漠广布,其人为原因是(  )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的结果B.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的结果C.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的结果D.人类过度农垦、放牧对植被破坏的结果(2013·江苏高考)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引起了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分异下图是1999~2011年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图读图回答7~8题 ★7.1999~2011 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的特点是(  )A.耕地面积加速下降B.粮食产量持续上升C.2003年以前粮食产量与耕地面积同步下降D.2003年以后耕地面积下降速度趋缓,粮食产量持续上升8.2003年以后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减少趋缓B.转基因技术广泛使用C.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D.农业生态显著改善(2014·大连模拟)“保护性耕作法”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措施,并在粮食收割时及时将作物秸秆粉碎后归还农田,或者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过冬。

读某地实验前后冬春季节有关实验资料表,完成9~10题土壤水分土壤空气土壤有机质大气悬浮质大气水分实验前6.3%25.5%0.7%14.6%18.6%实验后23.5%16.7%3.2%3.4%34.5%9.实验结果反映了实行“保护性耕作法”能够(  )A.保持土壤水分,降低大气湿度B.降低土壤水分,提高抗旱能力C.增强土壤透气性,提高土壤肥力D.降低土壤透气性,减少空气污染10.“保护性耕作法”最适宜优先推广的国家是(  )A.哈萨克斯坦 B.新加坡C.比利时 D.巴西我国某地形区面积为10.89×104 km2,1月均温为-21~-18℃,7月均温为21~22℃下图示意该地形区1954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构成情况,读图回答11~12题11.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目前该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突出问题是(  )A.劳动力短缺 B.低温冷害更严重C.人均耕地面积减小 D.旱涝灾害更频繁12.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是(  )A.退耕还草,发展大牧场放牧业B.退耕还湿,发展生态农业C.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水果园艺业D.扩大耕地面积,进行规模化生产二、综合题(共52分)13.(2014·福建质检)季节冻土日数是指土层中的水被冻结的天数。

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30分)中国东北甲地区种植水稻原本以地表水灌溉为主,后来打井抽取地下水灌溉,发展“井灌种稻”目前,俄罗斯正计划将其远东地区的数百万公顷闲置土地以象征性的租金租给外国人耕种1)指出图中季节冻土等日数线的走向及其主要影响因素8分)(2)指出甲地区发展“井灌种稻”的有利水源条件,并分析该条件的主要成因8分)(3)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说明甲地区不宜盲目扩大水稻播种面积的原因6分)(4)近年来中国人到乙地区租种土地现象不断增多,分析其原因8分)★14.读安徽省和河南省地图,结合相关材料,回答问题22分)材料一 安徽省是我国农业生产大省,2012年夏粮总产量达到260.3亿斤,比2011年增产16.1亿斤,实现“九连增”从自给不足到“中部粮仓”——安徽粮食30年增产300亿斤材料二 河南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肉类食品、速冻食品、方便面、饼干、调味品生产加工基地,拥有“双汇”“思念”“三全”等众多知名品牌,其速冻食品更占据了全国60%的市场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不断升级和产品更新,河南已从“中国粮仓”变成了“国人厨房”1)与河南相比,安徽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主要有哪些?(4分)(2)分析河南省发展食品加工业的主要优势条件。

6分)(3)根据材料概括河南由农业大省转变为农业强省的措施4分)(4)安徽、河南两个农业主产省近年来受旱灾影响较大,试分析原因与对策8分)答 案1.C 2.A 第1题,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甲、乙两农业区人均产量大、人均耕地多,说明甲、乙两农业区人少地多,商品率高乙地投入较少,产出也较少,集约程度低第2题,美国中部平原的农业特征是机械化水平高,人少地多,高投入,高产出,商品率高3.C 4.A 第3题,甲地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等值线向北凸出,表明甲地数值比同纬度大,主要因为甲地是平原,其东西两侧是长白山和大兴安岭,所以C项正确第4题,读图可知,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曲线的变化趋势大致为由南向北递减,并且在山地、平原地区发生变化(山地地区比同纬度地区低),因此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10℃积温,故A项正确5.A 6.D 第5题,图中M地区位于贺兰山东侧,属于半干旱、干旱地区;光照充足,日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的积累;黄河流经,灌溉水源充足;地处平原地区,土壤肥沃(但不是黑土);降水稀少是种植葡萄的不利条件;黑土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第6题,图中N地区处于我国农牧过渡带上,由于人口增加,人类过度农垦和过度放牧导致该地区出现土地荒漠化。

7.选D 由图可知,1999~2011年间,我国耕地面积不断下降,但下降的速度在减慢;而粮食产量波动上升,有些年份出现粮食减产现象;2003年以前,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都下降,但两者并不同步;2003年以后,耕地面积下降速度趋缓,粮食产量持续上升8.选C 由上题分析可知,2003年以后我国粮食产量持续上升,这显然与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有关9.D 10.A 第9题,从表中数据看出,实验后出现的结果是土壤水分、大气水分增加;土壤空气减少,降低了土壤透气性;土壤有机质增加,提高了土壤肥力;大气悬浮物质减少,减少了空气污染第10题,从实验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法”有保持土壤水分、减少水分蒸发等作用,所以该措施适宜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实施四个选项中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的只有哈萨克斯坦11.D 12.B 根据题干和图示信息可判断该地区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第11题,50年来该地区的沼泽地和滩地大幅度减少,林地和草地的比重也有所减少,湿地和林草地的减少导致其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大大减弱,使得旱涝灾害更加频繁第12题,该地草地面积比重小,不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退耕还湿,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与可持续发展。

13.解析:第(1)题,等值线的走向明显分为东西两段,要分别描述及分析第(2)题,“井灌种稻”自然要用地下水来灌溉,图中显示该处为沼泽地,可从地形、降水与蒸发、植被、土壤等方面回答第(3)题,注意关键语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不宜盲目扩大水稻播种面积”,一方面强调水稻耗水量大,另一方面要依据信息分析该地区水资源的数量第(4)题,乙为俄罗斯远东地区,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而我国劳动力丰富,粮食市场需求量大,土地资源紧张,促使中国人到此租地答案:(1)走向:东段为东西走向,西段为东北—西南走向主要的影响因素:东段受纬度(太阳辐射)的影响,西段受地形的影响2)地下水丰富河流、沼泽多;降水较多,蒸发较弱,土壤水分较多;植被条件较好,涵养水源能力较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下渗量大;土层中有冻土答出三点即可)(3)种植水稻耗水量大;人口增长,经济发展,需水量日益增加;沼泽面积减少;“井灌种稻”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年径流总量减少4)乙地区闲置土地面积较大;两国政策的支持;乙地区土地租金较低;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中国邻近乙地区;中国劳动力充足四点即可)14.解析:第(1)题,河南位于淮河以北,安徽位于淮河以南,主要是气候和作物种类的差异。

第(2)题,食品加工业是以农产品为加工对象的工业,河南是主要的小麦产区,原料丰富;人口多,提供市场和劳动力;交通便利第(3)题,考查河南省农业的发展方向第(4)题,两个省近年来受旱灾影响较大,原因一是全球气候异常;二是人为破坏生态,干旱灾害加剧应对措施要针对问题提出答案:(1)纬度较低,水热条件好,农作物复种指数高;水稻播种面积大,单产较高2)地处我国小麦主产区,原料充足;(京广、陇海)铁路干线连接南北、贯通东西,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广阔3)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或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4)原因:全球气候异常,导致季风区降水变率增大,降水较常年偏少,加之人为破坏生态,地表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干旱灾害加剧对策:兴修水利;改善生态环境;科学调整种植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合理布局;大力推广高效节水农业。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