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教育需要慢 [语文需要慢教育]

枕***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7.57KB
约4页
文档ID:144506933
教育需要慢 [语文需要慢教育]_第1页
1/4

教育需要慢 [语文需要慢教育]   近日拜读了肖家芸老师的大作《语文教学的质量意识和效率自律》,感慨很深肖《语》指出,有效教育的前提是教育要“切合学科学习规律,切合学生认知和心性的规律,切合国家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战略”文章对这“三个切合”论述得清楚透彻,不过对于有效教育的策略――“慢教育”却语焉不详因此,笔者不避浅陋,就语文慢教育谈点浅见,以此向各位方家请教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母语教育,基础教育中的母语教育的目标大致有两个:一是掌握母语这个最主要的交际工具,二是打下民族精神的根底不论实现哪一个目标,全部需要熏陶涵泳,不可能快餐化由此可知,学语文需要慢教育,需要自然的、原生态的读书,需要在静慢的气氛中,沉醉于关键细节慢慢走,欣赏啊!”是学语文的佳境因此,语文课堂应该“改变简单多快的非理性增效方法,回归到动静结合、优雅品学上来”  比如有老师这么教授《我的空中楼阁》,就比较优雅一共安排三节课前两节课誊录课文,誊录时的要求有两个:一是慢,速度控制在12字,分钟以内;二是边抄边品第三节课模拟课文写作有关某种建筑、居室等的散文,要求有三个:一是对所写对象的位置、结构等叙述清楚,二是寄寓某种情感,三是情感和文笔尽可能典雅、感人。

  当下有一个时尚的看法,认为在信息化时代,信息传输媒质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学生和老师几乎是同时接收多种信息,因此,学生的知识量很大,能力很强因为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相等,因此学生的语文知识显得更丰富;因为学生的交际越来越广泛,因此学生的语言利用能力显得更强于是,很多语文老师在上课时,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能教多少上面,追求大容量、快节奏,极少给学生喘息的机会结果,怪现象出现了原来,社会和家长全部公认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聪慧,可是,记忆力却越来越差!有些课文,老师讲了很多遍,学生照样背不下来;做阅读题的时候,材料出自课文的试题跟出自课外的试题的得分率差不多;有些试题类型,演练了很多遍,学生照样不会做,或换一个面目出现,学生就不知所措……种种怪现象让我们不得不深思,学生的知识量真的很大吗?学生的能力真的很强吗?  什么是学生?学生就是需要学习的人,就是有很多知识全部不清楚、很多能力全部不具有、很多道理全部不明白的人从通识意义上讲,学生只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领域、在学科领域,老师应该是知识的权威、课堂的主导因此,老师不能以自己学科知识的丰富程度和学科能力的层次来推测学生的知识量和能力层次,从而设计教学。

应该以学生的知识贮备和认知心理为依据来设计教学,从一般的、需要大量而扎实地学习的学生的角度来设置教学内容、调配课堂节奏这么,学生才能真正地跟上、了解、消化、利用  比如《劝学》,从老师的角度来看,文字短少、语言浅显、结构简单、道理显豁于是,有些老师就把《劝学》的教学关键仅仅设置为背诵,这么当然只需要一节课的教课时间可是,笔者要问,对于高一的初学古文者而言,这篇课文的学习关键真的仅限于背诵吗?教课时间真的仅需要一节课吗?笔者教授这篇课文用了三节课,因为笔者认为,这篇课文的学习关键,除了背诵,还有以下四点  识记已经完全融入当代汉语的语汇《劝学》中,已经成为当代汉语一部分的语汇比较多,其中有好多个是比较难读、难写的如:槁暴、金就砺则利、跛而望、君子生非异也、锲而不舍等  记忆常见的文言语汇和通假情况作为知识掌握的常见的文言语汇在本课中出现得比较多,如:已、得、而、非、故、乎、疾、就、绝、取、为、闻、兴、焉、一、之、致、中等通假情况也比较多,如: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②鞣认为轮;③君子生非异也  明白比方说理的手法,体会其妙处对于这一点,目标指向不但是读懂文章,更在于利用课文后面,教材编选者设计了一道练习,“写一篇一二百字的劝学文章”,其用意就在于此。

  明白“学不能够已”的道理,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让学生结合荀子说的道理,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最好能形成文字  有些人说,假如对于教材中的课文基础上全部实施慢教育,那么课文肯定教不完;假如处于高三,则连备考的时间可能全部没有这种认识既是对慢教育的误解,也是语文教学质量意识的误区肖《语》说:“提倡语文慢学,不是不要速度,而是要适度少慢差费当然不好,多快强拉也不好;满堂灌不可取,满堂问、满堂动也不可取;因为任何脱离学生实际的多、快无异于揠苗助长,易使学生的头脑模式化、呆板化、疲惫化,看似快,买则慢  叶圣陶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古语说欲速则不达,朱熹提倡治学要审问、明辨、慎思,传统学习提倡浸润品读……这些真知灼见全部说明一个道理:学习语文慢就是快,语文学习的不二法门就是平心静气,步步为营,稳打稳扎  老师在教学实际中,要对教材实施“二次开发”,即依据课标、考纲、语文学习特征、教学条件、学生素质等,对教材进行适度的增减、调整和加工慢教育只是一个教学策略,一个教学方法,并不妨碍老师对教材灵活处理只要该快则快,该慢则慢,不为了快而把教育做成“夹生饭”就行了  要搞好语文慢教育,教学必需做到精讲、精练。

老师只详讲最精当的知识,其它的一笔带过或不讲;学生只做最精当的练习,多咀嚼反思练习这么,教学的知识少而精,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师生全部会把语文学习当成幸福  教育教学,是师生共同走过的一段生命历程,语文教育更是师生对生命的共同体悟;要看结果,更应该重视过程,享受愉快愿语文慢教育下的师生享受到更多的诗意和幸福。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