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M机制存在变数“在《京都议定书》阶段,CDM机制应该是一个好的尝试,通过欧盟等国家的资金和 技术来帮助发展中国家减排但随着哥本哈根时代的到来,碳市场规则肯定会有大的调整, 小规模的CDM项目可能不会再存在下去绿色和平组织气候与能源项目经理杨爱伦对中 国经济时报表示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规定,目前有三种市场机制使温室气体减排量成为可以交易的无 形商品,为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中,CDM的做法是让发达国家通过在发展中 国家投资减排项目,并计算由此产生的减排量来实现发达国家的部分减排义务目前,CDM项目需先由授权下的经营实体(0E)实施合格性审定,才能向CDM的 执行理事会(EB)申请注册当项目成功注册后,实际实现的减排量必须经由经营实体进 行核查和认证,向EB申请颁发CERs(已核准的碳排放量)近两年来,中国已成为碳 减排市场中最大的卖方CDM项目程序复杂,规模比较小,起不到大规模碳减排的作用美国并不看好CD M,而且美国比欧盟有更大的野心杨爱伦认为,美国不会简单地按照《京都议定书》的 碳交易机制运行,而是会使用美国的规则美国环保协会中国项目负责人张建宇也告诉本报记者,“CDM肯定不会强化,美国更 倾向于行业减排。
他认为,美国希望CDM项目只用于最不发达的国家和一些岛国,因为 这些国家减排能力有限,而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最大6 月底美国众议院通过了《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其有关碳交易的国际补偿额倾向于以 整个行业为基础的态度亦正式亮相而欧盟欧洲委员会也建议,目前以项目为基础的CDM机制在将来会被限制为给予最不 发达国家,并且那些主要的新兴经济体在行业减排量达到了行业基准时,比如钢铁、水泥、 电力等行业,才可以出售额外减排量另外,据业内专家介绍,作为碳排放市场机制尝试的CDM在实践中还暴露出一些问题: 牵涉的利益体太多,如EB(CDM执行理事会)、D0E(第三方经营实体)以及买家卖 家和中间的开发商等,很容易造成混乱的局面;各种设计机构和企业很多,项目也很多,很 容易变得鱼龙混杂;而且程序冗长复杂,一个项目从最初的开发到CDM审定、核查、注册 和审批等需要很多环节CDM市场前景未卜近年来,在《京都议定书》框架机制的推动下,全球碳交易的配额市场和项目市场逐步 形成,并出现了爆炸性增长据统计: 2004年全球碳交易市场价值仅为3.77亿欧元, 2005年即上升至94亿欧元,2007年达400亿欧元□比2 0 0 6年的2 2 0亿欧元上升了 8 1. 8%口 2 0 0 8年即使在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衰退和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全球碳交易市场依然保持增长态势,全 年交易额达910亿欧兀左右。
在原始CDM市场的卖方市场上,中国占据了绝对的比重在2 0 0 2 — 2 0 0 8年期 间,中国占所有签约CDM交易额的6 6%而在2 0 0 8年中,中国的市场份额占到了8 4%,远远超过了其他发展中国家据测算,到2 0 12年,仅通过CDM项目,中国就有 望获得18亿吨的碳交易份额,金额高达数百亿美兀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从2 0 0 8年下半年开始,CDM市场呈现低迷状态北京环境 交易所交易运营中心主任龚俊松对本报记者表示,金融危机导致发达国家经济衰退,生产萎 缩,企业碳排放需求相应减少,企业对CDM项目产生减排量的购买行为的积极性降低,从 而导致CDM市场的不景气加上原来很多国际炒家大量囤积碳减排项目,现在已经有很多 炒家退出这个市场龚俊松认为,另外,碳市场价格的低迷与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将要结 束有关除了一些大的CDM项目还有买家关注之外,一些小的CDM项目已经很少有人 问津 ”“无疑,CDM的未来将受哥本哈根会议的影响张建宇认为根据相关协议,年底哥 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达成新协议,以取代到2012年终止的《京都议定 书》但我认为CDM规则今后不会消失,只会作进一步的完善。
龚俊松认为,决定CD M存在的两个前提不会变化,一个是减少CO2排放的趋势不会变;另一个是通过发达国家 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以市场化的手段来促进全球减排也不会变专家指出,在经济危机尚未见底、新的游戏规则尚不明朗的形势下,哥本哈根会议将是 CDM参与各方不得不关注的首要大事链接:什么是CDMCDM是英文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清洁发展 机制)的缩写,是'京都议定书”规定的跨界进行温室气体减排三种机制之一 °CDM是《京 都议定书》所规定的附件1国家在境外实现部分减排承诺的一种履约机制附件1国家通过 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附件1国家通过从发展 中国家购买“可核证的排放削减量(CER) ”以履行“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减排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