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评课稿新小 徐永强听了陈永阳老师上了六年级《穷人》这一课,我感受颇深课文讲的是渔夫和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课文用朴实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真情实感,读来使人深受感动陈老师这一节课主要有以下特色:一、 小组合作学习,注重方法指导在学生回顾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之后,老师出示了一个关键问题:桑娜和渔夫具有怎样的人物形象?让学生以四人合作学习小组展开学习为了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老师进行了必要的方法指导:围绕环境描写、人物对话以及心理活动描写几个方面,找出相应的语段,加以体会由于方法得当,平时训练扎实,各组学生都能抓住一处关键处,合作学习,或朗读,或抓句子体会、或找关键词分析小组学习因为方法指导有方,顺利的展开着,突出了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很好地体现二、 抓关键词句,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教学时,陈老师通过让学生自由读文,用圈、点、勾、画法找出重点词、对话、表情、动作的描写进行品味,做学习标注学生根据学习提示从环境描写、人物对话以及心理活动三方面认真研读文本,找出自己不懂或感兴趣的问题和同学讨论,体会一些重点句子的思想感情。
通过深层研读,学生体会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三、 重读中感悟,加深个性化体验在交流时,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不同的感情色彩理解桑娜矛盾的心理活动,是教学的难点老师让不同学生朗读描写桑娜心情忐忑不安的部分和桑娜与渔夫对话的部分,从读中获得感悟,并揣摩人物的心理,读出不同的语气通过朗读感悟,加深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达到情感陶冶四、拓展延伸,激发写作临结课,陈老师要求学生继续想象:西蒙的两个孩子今后又会怎样?渔夫和桑娜今后的生活又会怎样?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激发了学生习作的兴趣不足之处: 捆绑式学习评价,评的环节不够深入; 朗读的形式可多些角色朗读,更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以更好的理解好人物的心理。